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塔寺园林/图说历史丰碑
内容
试读章节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阶段,也是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

晋室南迁,中原人士大量逃亡江南,他们于离乱颠簸之际,在风清物丽的环境之中过着安逸闲适的生活,他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以文学艺术讴歌这种美,以园林艺术再现这种美。在建康、会稽、吴郡等士族聚居之地,私家宅园和郊区别墅相继兴起,都城建康兴建苑园之风尤甚。帝苑以华林、乐游两园最为著名,大臣私园多靠近秦淮、青溪二水。东晋时,纪瞻在乌衣巷的宅园、谢安的园林都以楼馆林竹而著称,而吴郡顾辟疆的园林则因王献之的遨游而闻名于世。南朝园墅也很兴盛,名士戴颐在吴下聚石引水,植林开涧筑园;齐刘面力在钟山南麓建园以邀友人聚会。与此同时,开始出现园林小型化的倾向。梁徐勉在东田自建小园,并认为“古往今来……不存广大,唯功德处,小以为好”。北周庾信也建小园,并以《小园赋》闻名后世。自两人始建小园,随之便形成一股建小园、小池、小山之风。北朝造园活动不亚于南朝,《洛阳伽蓝记》中就记载了北魏都城洛阳许多贵族官僚的园林,突出的有司农张伦园、清河王元怿园、侍中张钊园、河问王元涤园等。政局的变乱曾使洛阳一些王公贵族的住宅成为佛寺,宅园也成为寺中园林,因此在风格上并无区别。

帝王苑囿受当时思潮影响,欣赏趣味也向自然美转移。东晋简文帝、齐衡阳干萧钧都喜爱自然风格的园林,梁昭明太子萧统更是性爱山水,在泛舟元圃后池时曾咏左思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以拒绝女乐,可见这时帝王宗室对山水的爱好和欣赏与一般士大夫是一致的,皇帝苑囿风格也追求山水自然之美。

这时期的另一个新发展,就是出现了具有公共游览性质的城郊风景点。南朝刘宋的南衮州刺史徐湛之,在广陵城北结合原有水面建造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栽种花木,使这里成为文人雅士游玩聚会的场所。来往这种风景点的游人可能只限于士大夫阶层,但不同于一般私人园林和皇家苑囿,具有众人共享的特点,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可谓今天公园的前身。一些城市利用城垣和风景优美的高地建造楼阁,作为眺望游憩之用,既可畅览远山平川之美,又能丰富城市风景,是继承台榭发展而来的风景观赏建筑物。著名的景点有东晋武昌南楼,是官吏登临赏月之处;南朝建康瓦棺阁,是眺望长江壮丽景色的地方;浙东浦阳江桐亭楼,建在山水奇丽的浦阳江曲。

名士高逸和佛徒僧侣为逃避尘世而寻找清静的安身之地,也促进了山区景点的开发。东晋时以王谢为首的士族聚居建康、会稽,往往选择山水佳妙之处构筑园墅。如谢灵运在始宁立别墅,依山傍水,尽幽居之美,和一批隐士放纵游娱。佛教大师慧远,在庐山北麓下创建名刹东林寺,面向香炉峰,前临虎溪水,对庐山的开发起了促进作用。苏州郊外的虎丘,自东晋王殉、王珉兄弟舍宅为寺后,也逐渐成为著名的风景点。

作为山水园林主题内容的人工堆山,在此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除摹写神仙海岛的方法仍被帝王苑囿采用外,世人更多的则采用概括、再现山林意境的写意堆山法。堆山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性情,追求“有若自然”的意趣。南齐宗室萧映宅内土山取名“栖静”,便是这种意趣追求的例子,园林造山已从汉代的期待神仙和宴游玩乐转变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随着园林小型化,人们欣赏景物深化入微,松、竹、梅、石成为士大夫喜爱的对象。南朝陶弘景特爱松风,大量种植,欣赏风过之声;晋代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好为竹林之游,世称“竹林七贤”;南朝好梅者渐多,鲍照有《梅花落》诗;对奇石的欣赏寻求也成为时尚。

中国园林山水是凝聚中国文化特质的一种独到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已形成稳定的创作思维和方法,多向、普遍、小型、精致、高雅和人工山水写意化,是本时期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且作为一种基本风格影响着后世园林艺术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高度发展,并最终达到顶峰,甚至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命脉。

两汉之际传人中国的佛教,在北方,北魏中期以来由于文明太后和孝文帝的提倡而开始兴盛,云冈石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开凿的。北魏迁都洛阳后,佛教进一步兴盛,由于胡太后的倡导,全国兴建寺院,半世纪前僧尼只有8万人,此时却激增到200万人。北魏末发生了尔朱荣之乱,洛阳的王公贵族以至胡太后、孝明帝都死于动乱中。从天堂跌入地狱的人生巨变,使得佛教的轮回报应之说越发被人笃信,北魏出现空前的佞佛局面。进入东西魏和北齐、北周后,北方又重陷战乱,使佛教越发兴盛。到北齐、北周时,北方寺院已达4万所,僧尼300万人。在南方,南朝萧齐时期的竟陵王萧子良笃信佛教,佛教由此兴盛,到萧梁时期,佛教由于梁武帝的大力弘扬而达到极盛。在当时的都城建康,有寺院700所,全国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

寺院势力的扩张使南北朝的寺院经济得到发展。南北朝以前,寺……

P27-29

目录

河姆渡文化出现干栏式建筑/001

商王修建二里头宫室宗庙/003

明器陶楼反映建筑式样/004

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建成/007

康僧会人吴·江南首座佛寺落成/009

敦煌石窟工程开始/011

炳灵寺石窟开建/014

少林寺兴建,017

胡太后建佛寺/018

木塔楼开始流行/019

嵩岳寺塔建成/020

《洛阳伽蓝记》记录佛寺兴衰/022

石刻佛像遍及中国/023

佛寺建造登峰造极/025

山水园林大量涌现/027

南北朝寺院经济势力达到顶峰/029

修建道教太清宫/031

龙门石窟艺术达到高峰/032

四大名山佛寺兴盛/036

长安洛阳兴盛私家园林/040

千寻塔修建/043

佛光寺建成/044

唐代法门寺地宫/046

栖霞寺舍利塔建成/048

开宝寺舍利塔建成/05l

保国寺大殿开建/052

华严寺雕塑开建/053

定县开元寺塔建成/055

佛宫寺释迦塔建成/057

灵岩寺泥塑成/060

正定隆兴寺成为北方巨刹/062

善化寺大殿建成/068

安平桥建成/069

宋塔流行/070

开元寺双塔建成/073

宋人在印度建中国式砖塔/075

辽独乐寺建筑群建成,076

辽建兴城白塔/078

妙应寺白塔建成,079

中国伊斯兰教鼎盛/08l

广胜寺建成/084

元代道教建筑中的典型代表——永乐宫建成/086

蓬莱水城建成/088

诸寺设立/090

明孝陵成/091

设立翰林院/093

最大最完整的帝王宫殿故宫完成,094

社稷坛开建/100

太庙开建/102

扩建孔庙/104

武当金殿建成/106

天坛建成/108

太监兴安建大隆福寺/11l

明宪宗宠信方士僧道/112

飞云楼显示明代木构楼阁特色/115

明长城修建·长城体系完成/117

少林武术盛况空前/122

双林寺彩塑塑成/124

苏州园林大规模兴建/125

中国木架结构建筑定型/128

盛京宫殿基本形成/131

明十三陵竣工/133

改造故宫/136

布达拉宫重建/138

雍亲王府改为喇嘛寺/140

圆明三园建成/14l

承德外八庙建成/144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水平达到顶峰/146

颐和园建成/150

序言

《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图说历史丰碑》,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图说历史丰碑》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塔寺园林/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塔寺园林/图说历史丰碑》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编著的《塔寺园林/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塔寺园林/图说历史丰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6783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3221441
中图分类号 TU-098.4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