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工开物/图说历史丰碑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默编著的《天工开物/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天工开物/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天工开物/图说历史丰碑》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目录

岩画出现/001

中石器时代/005

仰韶文化早期代表半坡遗址形成/007

半穴居房屋鼎盛/009

中国开始养蚕/011

河姆渡人使用陶制玩具/012

丝绸产生并迅速发展/014

纺织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015

中国漆器发端/019

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纺专/021

文化出现干栏式建筑/023

红山文化雕塑细致/025

数字刻符出现/028

中国陶器文化达到顶峰/029

中国开始使用金属进入铜石并用时代/037

齐家文化开始锻造/039

齐家文化使用铜镜/041

商代纺织业兴盛/042

陶器漆器持续发展/044

商代中期青铜代表作杜岭方鼎铸成/046

原始青瓷出现/048

中国金银器工艺产生/050

商朝开始在青铜器上铸造文字/052

中国青铜文化全盛时代开始/054

青铜技术勃兴/058

司母戊方鼎/063

穆王征犬戎·造父献八骏/065

西周青铜器及金文鼎盛/066

刺绣工艺产生于周代/072

螺钿漆器工艺产生/074

商周青铜生产工具发达/076

麸钟/080

春秋早期青铜器/082

莲鹤方壶/088

南方青铜器形成特色/089

春秋时代的建筑铜构件/092

晋国青铜器/095

晋国铸铜用的陶范/097

镶嵌工艺广泛流行/098

吴国改造铜矛/100

王子午鼎/10l

长剑出现/103

新式戟出现/105

玻璃工艺发展,107

牺尊/112

蔡侯钟/114

耦耕逐渐消失/116

已知最早的辘轳出现/117

战国青铜工具普及生活各方面/118

子禾子釜/123

彩绘漆瑟/124

楚国漆画成就辉煌/127

吴越青铜器/129

战国木俑/132

金工艺/134

战国金银带钩/136

秦国的错金艺术/138

几种水力机械出现/140

汉代纺织品流行西域/142

珐琅器工艺发源/146

宋桌椅成为主导/147

宋剪纸艺术繁荣,149

试读章节

约前5000一前43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辉煌的仰韶文化发源于黄河中游,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泸河东岸半坡村出现了仰韶文化早期的中心和突出代表,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大规模披露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为复原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由此确立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遗址的早期遗存为代表。集中分布在渭水中下游地区,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及河套,东至豫西、晋南,西到陇东。典型遗址还有陕西的姜寨(一期)、北首岭、史家、元君庙、横阵,甘肃秦安大地湾,山西芮城东庄村,湖北郧县大寺等。具有典型特征的陶器有直口弧壁圆底或平底钵、卷唇斜弧腹或折腹圜底盆、平唇浅腹平底盆、直口尖底瓶、蒜头细颈壶、侈口鼓腹平底罐、小口细颈大腹壶、短唇敛口斜直腹或鼓腹小平底瓮等。纹饰主要有绳纹、线纹、弦纹、锥刺纹、指甲纹和彩纹等。彩陶纹样简单朴素,以红地黑彩为主,少数为红彩,主题有鱼、鹿(或羊)、蛙、人面等动物纹,少量植物枝叶纹,以及由直线、横条、三角、圆点、折波等组成的几何图案花纹。

半坡遗址东西最宽处近200米,南北最长为300多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陶窑和墓葬三个区。居住区约3万平方米,北部l/5面积已经发掘,较为完整的建筑基址有40余座,其中大约27座是同时存在的。居住区周围有宽、深各5~6米的壕堑环绕。据推测,这些或圆或方的建筑,可能是母系氏族成年妇女过配偶生活的住房,住房之间散置许多贮藏窖穴。住房建筑群环绕一个广场布置,中央偏东有一座面向广场的大房子,属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可能是氏族首领和氏族的老幼病残成员的住所,兼作氏族成员聚会之用。陶窑区在居住区以东,从壕堑底残存木桩推测,广场通窑区的东部壕堑上,原来可能有木桥。墓葬区在居住区以北。从粟或黍的遗存可知,附近原来还有农田。

半坡类型的工具用石、骨、角、陶制成。有开垦耕地、砍劈用的石斧、石锛、石铲,收割禾穗的石刀、陶刀,加工谷物的石碾、石磨盘、石磨棒。生产以农业为主,发现粟的遗存。主要家畜是猪、狗,鸡和黄牛可能也已家养。渔猎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出土许多石镞、骨镞和石网坠,还有些带倒钩的鱼叉、鱼钩以及石矛。有一种制成颗粒状麻面的陶锉,可能是鞣制皮革的工具。

陶器以粗质和细泥的红色、红褐色陶为主,最常见的是粗砂陶罐、小口尖底瓶和钵所组成的一套生活常用器。器表多饰绳纹、线纹、锥刺纹、指甲纹、弦纹和彩纹。彩纹有人面、鱼、鹿、植物等象生性花纹和三角形、圆点组成的几何图案花纹,其中不乏工艺价值较高的珍品。在圜底钵口沿的宽带纹上,发现有22种不同的刻划符号,有人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渊源之一。装饰品有用石、骨、陶、蚌磨制成的环、璜、珠、坠、耳饰、发饰以及镶嵌饰等。

半坡类型的墓葬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约一半有随葬品,主要是日用陶器。其墓葬体现了一些奇特葬俗,小孩瓮棺葬具多打洞,可能是作为灵魂出人的通口,常见“割体葬仪”,被葬者手、足趾割去另外埋藏。

半坡类型后来发展为同地域的史家类型。

半穴居既有穴居的某些优点,又有地面建筑物的某些特征,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由穴居向地面土木建筑的过渡形式。我国早期的半穴居房址出现在新石器早期的半坡文化遗址中,晚期的代表性建筑以当时氏族公房为主。

早期的半穴居住房,屋址平面尚没有通用的固定的形状,穴壁四周没有明显的柱洞及构造遗存,还没有产生相对独立、能够承重的墙体。屋盖的形状,多类似圆锥或方锥,以树枝相互交叉形成骨架,骨架间隙塞以细小的树枝、树叶及苇草,再涂抹上草筋泥。如果棚屋比较大、重,下部则设有支撑柱。  中期的住房则倾向于半穴居——土与木结合的建筑形式,表现在承重立……

P7-9

序言

《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图说历史丰碑》,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图说历史丰碑》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工开物/图说历史丰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6790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2013221365
中图分类号 N092-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7: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