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十大军阀秘史(乱世枭雄的百味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是乱世枭雄,一方诸侯,他们是内战专家,弄权高手。他们把民国史搅得昏天黑地,在黎明到来时,他们像天空的群星一般渐渐隐去。

段祺瑞为何人称六不总理?吴佩孚因何事与段祺瑞结下梁子?冯玉祥为何生命不息,倒戈不止?吃斋念佛的孙传芳为何没能躲过血光之灾?白崇禧为何被日本人称为战神?刘湘率领川军抗日为何格外悲壮?……

李浩文编著的《民国十大军阀秘史:乱世枭雄的百味人生》将一一为你讲述!

内容推荐

《民国十大军阀秘史:乱世枭雄的百味人生》由李浩文编著。

一说起民国军阀,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祸国殃民”、“阻碍历史潮流”、“帝国主义的走狗”等字眼。追溯历史,其实民国军阀是内涵丰富的一组群像。诚然,他们中有不少胸无点墨。心狠手辣。往往为一己私利而大动干戈,致使生灵涂炭。但也有一些军阀,恪守传统,保土守民,大敌当前时,能够共御外侮,甘洒热血。

民国时期,大的军阀派系主要有:北洋军阀(直系、皖系、奉系),西南军阀,西北军阀,国民党新军阀(蒋系、冯系、晋系、新桂系)等。

《民国十大军阀秘史:乱世枭雄的百味人生》讲述了北洋之“虎”:段祺瑞;东北王:张作霖;秀才军阀:吴佩孚;布衣将军:冯玉样;山西王:阎锡山;五省联帅:孙传芳;桂系大佬:白崇禧;南天王:陈济棠;川军名将:刘湘;云南王:龙云等乱世枭雄的百味人生。

目录

北洋之“虎”:段祺瑞

一帆风顺,跻身北洋三杰

逼退清帝,建造共和政体

府院之争,借力再造共和

再任总理,北洋系闹内讧

直皖大战,兵败再次下台

镇压学生,落下千古骂名

不做汉奸,倡导一致救国

六不总理,以清名传后世

嗜好围棋,自喻菩萨转世

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八勿”

东北王:张作霖

生于乱世,无奈落草

投效清军,鸡变凤凰

称雄东北,理政有方

直皖相争,奉系得利

同床异梦,明争暗斗

战场相见,奉系初败

整顿内政,安抚人心

改革军制,兴办军工

内外纵横,争取盟友

直奉再战,一洗前耻

势力膨胀,志满意得

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祸起肘腋,“吃奶”平叛

日军助阵,演戏善后

土匪出身,变身元首

穷途末路,命丧皇姑

秀才军阀:吴佩孚

从书生到军官

秀才造反

洛阳虎视

“四不主义”

两湖巡阅使

中国最强者

与张作霖合作

汀泅桥惨败

狼狈入川

死于牙病

布衣将军:冯玉祥

出身寒门,传承父母之风

勤奋好学,军中步步升迁

十六混成旅

视军队为生命

开封除旧布新

建设新河南

发动北京政变

恩威并施带兵

五原誓师

调和宁汉

继续北伐

被蒋分化

联阎反蒋

中原大战

积极参加抗日

黑海失事

五立遗嘱,随时准备捐躯

倒戈将军,彰显无私风骨

平民本色,传奇故事多多

山西王:阎锡山

少年磨难,命运多舛

辛亥发迹,乱中称雄

经营山西,自成一统

中庸哲学,实用主义

治军有方,跻身实力派

驭人有术,恩威并施

拥蒋联共,守土抗日

顽固反共,退守台湾

五省联帅:孙传芳

出身贫寒

追随王占元

由鄂援闽

让出福建督军

齐卢相争,坐收渔人之利

突袭江苏,占领富庶之地

就任五省联帅

好景不长

一败涂地

寄人篱下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军阀”

血溅佛堂

桂系大佬:白崇禧

青少年时期

新桂系崛起

誓师北伐

桂系反蒋

抗日巨头

内战烽烟

赴台岁月

南天王:陈济棠

陈济棠崛起

人称“南天王”

“南天王”治粤

给红军让路

治粤怪事

驱逐胡适

“南天王”垮台

香港脱险

归葬故土

川军名将:刘湘

沙场骁勇,一战成名

驱逐客军,精于权谋

被迫下野,蛰伏待机

东山再起,拥蒋反共

二刘之战,统一四川

奉蒋之命,“围剿”红军

蒋刘矛盾,日益加深

艰苦卓绝,出川抗战

赴京参战,以纾国难

决战广德,浴血太湖

出师未捷,抱病而逝

云南王:龙云

唐继尧的侍卫队长

政变驱唐,成为云南王

滇军出师,浴血抗战

建设云南,巩固后方

滇西抗战,功不可没

追求进步,加入民盟

十月事变,龙云被逐

开始新生活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直皖相争,奉系得利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创始人,当年在天津小站编练北洋新军的过程中,袁世凯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文武人才。段祺瑞和冯国璋是袁世凯手下实力最大的部下,此二人追随袁世凯南征北战,在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和与革命党争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冯、段二人在北洋政府中身处要职,后袁世凯决意称帝,眼见称帝后的袁世凯将把“大位”传给其子以及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见支持袁世凯称帝无利可图,冯、段二人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再造共和”的功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段、冯二人在袁世凯死后,围绕着北洋政府的最高权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可以说,在蒋介石的北伐军北伐“成功”之前,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在不同帝国主义“后台”的支持下的争权夺利,是左右中国政局的主要因素。在南方的革命力量兴起之前,包括张作霖在内的北洋旧军阀,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袁世凯死后,北洋皖系段祺瑞和直系冯国璋,在日本与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政治舞台上展开了角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段祺瑞成功驱逐黎元洪,并在参战问题上押对了赌注。皖系一直在北京政府中占据优势,他依靠自己手中掌握的“参战军”和一批依附于自己的政客把持北京政府,不甘心永远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的直系军阀各派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冯国璋死后,曹锟和吴佩孚成为直系军阀的首领。曹锟等人为了与皖系争雄,首先联络直系的地方实力派——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河南督军赵倜,组成五省同盟。同时,直系也积极联络在关外的张作霖,扩大反皖的力量。

虽然段祺瑞在执掌北京政府期间,对张作霖提供了不少帮助,但是皖系军阀的倒行逆施,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一致反感。同时,张作霖与段祺瑞的得力部下徐树铮素有间隙。当年张作霖在第二次“府院之争”时,相助段祺瑞,曾派兵人关赴前线抗直以壮皖军声势,怎料徐树铮乘张作霖人关之际,一方面攫取了南下奉军的指挥权让奉军去前线挡枪子,另一方面还勾结奉系杨宇霆,骗取了张作霖的军费,为此,张作霖十分痛恨徐树铮。段祺瑞为了增强实力,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徐树铮无视张作霖的存在而染指内蒙古事务,这就让一直想控制内蒙古的张作霖非常恼火。张作霖于是决心反皖,暗中加入了直系的反皖阵营。

张作霖为了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虽暗中加入反皖阵营,却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他宣布自己保持“中立”,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尽量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同时,皖系也希望张作霖能够相助自己,通过“调停”继续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1920年6月19日,张作霖乘坐专车来到北京,立刻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北京的军、警、政等要人,均来迎接,皖系的官员更是对张作霖殷勤备至。虽然徐树铮也亲自相迎,不过张作霖并没有给他面子,对徐树铮十分冷淡。

张作霖到了北京后,先后会见徐世昌、拜谒段祺瑞,同时又亲自前往保定,与曹锟、吴佩孚等人磋商。不过,直、皖双方的根本利益冲突在于对北京政权的完全控制。至高无上的权位只有一个,张作霖无法变出第二个宝座,所以他的调停只能是隔靴搔痒,无论他多么努力,也无法获得双方的满意。皖系和直系都是态度强硬,连连催逼,张作霖见直系的攻击矛头主要指向徐树铮,这正中张作霖的下怀——张作霖并不愿意得罪段祺瑞,但是他却希望借调停之机,除掉徐树铮,于是他在1920年7月3日与曹锟等人联合通电,声讨徐树铮。时任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是军阀手中的傀儡,一方面徐世昌也对飞扬跋扈的徐树铮不满,此外手中无兵的徐世昌也只能听命于实力强大的直、奉大联盟。1920年7月4日,徐世昌免去了徐树铮“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两项最重要的实职。

徐树铮当然也不是待宰的羔羊,他向主子段祺瑞哭诉:“我被徐世昌免职,并不是免我徐树铮的职,而是要将咱们皖系从北京政府中排出去,他们现在免我的职,就是不给您(指段祺瑞)的面子,以后他们就会向您开刀。”段祺瑞也明白个中的利害关系,于是7月5日,段祺瑞以“边防督办”的名义,下令皖系部队集结,准备对直系的战争。

此时,徐树铮见张作霖处处与自己为难,虽然他以“调停者”自居,却是招招向他打来,徐树铮对张作霖恨之入骨,于是他秘密策划了一个杀害张作霖的计划。1920年7月5日,徐树铮以段祺瑞的名义邀请张作霖到团河商量善后之策,实际上徐树铮是想骗张作霖赴会进而将之杀害。7月7日,不知是计的张作霖到团河面见段祺瑞,徐树铮在会见过程中以有电话的借口叫出段祺瑞,向他说出了自己想杀张作霖的想法。段祺瑞当时并没有杀张作霖的意思,所以他并没有明确答复徐树铮。当段祺瑞回到坐席后,机警的张作霖立即看出了段祺瑞的表情有异,张作霖也经常利用“鸿门宴”除掉自己的敌人,张作霖意识到危险,于是借口出恭,从厕所偷偷地溜了出来。张作霖急赴火车站,连夜微服乘货车离开北京。徐树铮见计划落空,无奈叹息:“大事去矣!”张作霖平安回到奉天后,也感慨道:“我又回来了!”

张作霖逃回奉天后不久,段祺瑞由团河入京,召集皖系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段祺瑞任命段芝贵为京师戒严总司令,他自任为所谓“定国军”总指挥,徐树铮为参谋长,并通电声讨直系。

此后,直、皖双方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调兵遣将。皖系方面,徐树铮令驻洛阳的两个旅牵制吴佩孚部;皖系大将吴光新从湖北开赴河南信阳;曲同丰部率边防军第一师向长辛店附近活动。段祺瑞后来完善军事部署,决定派5个师,以曲同丰的边防军为第一线,刘询所部陆军第十五师、陈文运的边防军第三师、李进才的陆军第十三师、魏宗翰的陆军第九师分别为第二、三、四、五线。1920年7月9日,边防军第三师开赴廊坊,第九、十、十三、十五师则从卢沟桥、长辛店等处分别进发。

直系方面,吴佩孚和曹锟的部队在高碑店一带集结。1920年7月9日,曹锟在天津举行了誓师典礼,将其部队命名为“讨逆军”设大本营于天津,设司令部于高碑店,命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

此时,直、皖双方在北京外围剑拔弩张,作为曾经的“调停人”的张作霖,这位“中立”的实力派的去向成为了战争胜败的关键。张作霖的一举一动,不但牵动了直、皖双方的心,其动向也为全国各界所瞩目。张作霖深知皖系的徐树铮等人不得人心,长期把持北京政权的皖系正是因为施政不善、丧权辱国,才被各界深恶痛绝,既然帮助直系反皖,对于自己政治知名度的提高有更多的好处,无利不起早的张作霖自然相助直系。

1920年7月11日,从徐树铮处死里逃生的张作霖在奉天正式下达了出兵动员令。他令二十七师、二十八师中各抽一旅以保护关内京奉铁路为名入京。张作霖为了给出兵制造借口,在下达出兵动员令的当天,他给段祺瑞发了两份电报,在电报中,他采用类似于“清君侧”的说辞,一方面对段祺瑞表示尊重,另一方面痛陈徐树铮的过失,似乎本来段祺瑞和曹锟、吴佩孚等人都是好好的,就是徐树铮这个人太过奸诈,不但自己飞扬跋扈,还为了个人的奸谋挑拨段祺瑞与其他各系军阀的关系,张作霖认为自己出兵是“铲除此祸国之障碍,以解吾民之倒悬”。尽管段祺瑞请求徐世昌发布了一道“停战令”,颇有讽刺意味的是,7月14日徐世昌下了“停战令”,就在当天,直皖战争爆发。

直皖战争期间,双方直接参战兵力均有五、六万。这场战争主要在京汉铁路附近展开,战争前两天,皖系攻势凌厉,直军节节败退,但是到了7月16日,由于一场暴雨,战事急转直下。16日的夜间,在直皖军队相持的松林店、涿州附近下起了大雨,皖军所有的炮火均失去了作用,直军乘隙反攻。由于吴佩孚采用夹击的策略,在夜间大雨滂沱之时,皖军不明底细,纷纷败逃。由于暴雨时河水暴涨,皖军在夜间又淹死了不少人,皖军第十五师师长随身所带的几千元现款也掉在了河里,不少皖军被直军包围后投降。次日,直军乘胜追击,将整个西路皖军击溃,由于西路是直、皖双方的主战场,主力被灭,皖军总指挥段芝贵见大势已去,逃回北京。  在东路,由于张作霖的派工程兵相助直军,皖军作战比较顺利。7月17日,奉军作战部队开抵天津,东路皖军指挥徐树铮也败逃北京,这场战争仅历5天就以皖系失败而告终。张作霖出兵助直,可谓“押宝”押中,奉军不但乘皖军溃败之时缴获大量辎重军火,其战利品之丰厚,装了满满一百多车。同时,由于张作霖及时派兵入关,奉军得以进驻北京,与直系共享北京政府的控制权。

P48-51

序言

民国时期,大的军阀派系主要有:北洋军阀(直系、皖系、奉系),西南军阀,西北军阀,国民党新军阀(蒋系、冯系、晋系、新桂系)等。

北洋军阀的鼻祖是袁世凯,袁死后,北洋军分裂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当时,北洋政府是中华民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唯一合法政权,取得北洋政府的领导权意味着可以获得关税收入和外国贷款。因此,三系最重要的争夺目标是北洋政府的控制权。在整个军阀割据时期,北洋政府的控制权经历了从皖系到直系再到奉系的更迭。

1916年至1920年为皖系控制北洋政府的时期。在第一次府院之争中,作为总理的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革命党人)矛盾重重。在张勋复辟之后,黎元洪在段祺瑞的压力下被迫下台,总统职位由冯国璋续任。在之后的第二次府院之争中,段祺瑞与冯国璋在对护法运动和西南军阀的意见上不合,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人于1918年10月共同下野,由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国会选出徐世昌接任总统一职,而段祺瑞则通过安福国会在背后操纵政权。

1919年12月,冯国璋去世,直系军阀开始由曹锟领导。由于曹锟落选副总统、吴佩孚反对安福国会,直皖矛盾激化。1920年4月,曹锟与奉系等八省军阀结成反皖同盟;同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直系和奉系获胜。战后,安福国会被解散,其主要成员的徐树铮、王揖唐、段芝贵等人被通缉,皖系势力被严重削弱,从此一蹶不振。

然而,直皖战争后,直系与奉系由于战果分配问题发生摩擦,第一次直奉战争于1922年爆发,张作霖被击败,退出关外,直系取得北京政权。1923年6月,曹锟通过贿选当选总统。1924年,为了反对直系的领导地位,奉系联合皖系残部和孙中山的广东军政府共同讨伐直系,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暗中联合奉军,突然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导致直系溃败。然而,冯玉祥与奉系的合作并未长久。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邀段祺瑞和孙中山进京,并改编其部为国民军,坐镇北京,与奉系分裂。

1925年,败将吴佩孚发动反奉战争,驱逐苏皖等地的奉系势力。1926年,张作霖联合日本势力挥师南下入关,冯玉祥退出北京至昌平南口防守,奉系占领京城。此时,张作霖与吴佩孚实现了直奉联合,组成“讨赤联军”,将冯玉祥的势力赶至绥远。然而事后,张作霖并未给予吴佩孚好处,北洋政府自此之后一直都被奉系所控制,直到北伐结束。

1926年7月,蒋介石开始北伐战争,吴佩孚被击败,从此一蹶不振。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加入国民革命军。1928年6月4日,张作霖撤离北京,退往关外,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6月8日国民革命军进人北京。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统一到南京国民政府。军阀割据时期结束。

 再说西南军阀。

 滇系元老为唐继尧,后期为龙云、卢汉、胡若愚。桂系由陆荣廷、沈鸿英创建,后期为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城组成的新桂系。

粤系,前期为陈炯明,后期为陈济棠。因为广东向来富庶,得天独厚,他们都有自成一统的思想。

湘系军阀有汤芗铭、唐生智、谭延闽、何键、赵恒惕等。

川系军阀有刘湘、刘文辉、杨森、刘存厚、邓锡侯等,但川军从未形成统一体系。

西北军阀,主要有宁夏的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青海的马步芳、马步青,新疆的马仲英、盛世才等。

说起军阀,教科书给他们的定义是“祸国殃民”,“阻碍历史潮流”,“帝国主义的代言人”等。诚然,有不少军阀胸无点墨,只为一己私利,大动干戈,致使生灵涂炭。但也有一些军阀,很重视操守,也有政治理想,在一方土地上也做了不少建设性的工作。民国军阀是内涵极其丰富的一组群像,不能把他们简单化,脸谱化,他们的一生很值得研究。

比如段祺瑞,性格耿直,为人坦诚,不逢迎,不谄媚,虽脾气暴躁,但为官清廉,素有“六不总理”之称,即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一生没有购置房产,死后没有余财,这对于一个多年处于旧中国政权巅峰的官员来说,实属不易。

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他生平崇拜关羽、岳飞,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算难能可贵。

再如刘湘、白崇禧、龙云等人,早年惯于内战,与中央分庭抗礼,但抗战爆发后,他们带领本省子弟兵,为国家浴血奋战,也是可歌可泣。

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有爱,有恨;有过,有功;有的人先明后暗,有的人弃暗投明。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发展和探索的,都在寻找意义,来支撑自己。这些军阀做的事情好也罢,坏也罢,都有他的内在逻辑,弄清他做事的逻辑,背后的理念,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给人简单地贴一个标签,就算鉴定完毕,那是形而上学。有些军阀也有救民济世的理想,但因为自身的局限、知识的缺陷,不谙世界大势,最后没有把路走通;有的人坚守旧道德,捍卫传统,颇有点堂·吉诃德的味道,我们如果一味讥笑他,未免有点不厚道。什么是新的,什么是旧的?新的一定就好,旧的一定就坏?这种盛行了百余年的社会进化论早已引起人们的反思。

当代史离我们太近,我们看不清。近代史离我们一百年左右,这个距离刚刚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十大军阀秘史(乱世枭雄的百味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浩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19834
开本 16开
页数 4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3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