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体娱乐/图说历史丰碑
内容
试读章节

此外,《尔雅》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因而极为后代所珍视,汉文帝时代就曾把它同《论语》、《孟子》、《孝经》并列于官学,作为通读古代文献的基本必读书。唐文宗将它列为经书,地位十分重要,因而它流布很广,校注和研究《尔雅》的学者很多,仅清代到近代就有不下20家。研究集中在校正文字如阮元、严元照等,补正注疏如周春,疏证如邵晋涵和郝懿行等以及释例的如陈玉澍和王国维等等,这些恰恰表明它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汉武帝时,乐府得到加强和扩建,盛极一时。乐府为谱新曲新辞,从全国各地搜集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使民间俗乐经乐府集中、提高后,在汉代宫廷和宫廷以外的音乐生活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面貌。乐府中民间俗乐的主要体裁为鼓吹乐和相和歌。随着乐府兴盛,鼓吹乐和相和歌也随之兴起。

鼓吹乐源自于西北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汉初流人中原,在中国发展、成熟为一个新的乐种。汉代从民间引入宫廷,主要用于宫廷、军府、官府的仪仗、军旅和宴飨,是乐府及太常编制的乐种,部分取代了周代雅乐的职能。相和歌则源于北方民间,它由清唱的“徒歌”(亦叫“谣”)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再加上管弦伴奏,歌者用“节”打节拍,最后发展成为相和歌。相和歌得名于《宋书·乐志》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是“街陌歌谣”与先秦楚声结合,在宫廷发展的产物。相和歌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宴饮及祀神乃至民间活动等场合,有娱乐欣赏的性质。相和歌比鼓吹乐应用更为广泛,影响更大。

相和歌曲目绝大部分是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加工整理或另填新词而来的,如《东武》、《太山》两曲就是齐地民歌经文人填词而成的,部分则来源于战国楚声的旧曲,如《流楚窈窕》。来自民间的相和歌的歌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及纯真的感情。如描写官吏劫夺人民的《平陵东》;反映家人思念服役亲人的《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病妇临终托孤和丈夫为饥儿乞讨求饮的《妇病行》;描写孤儿遭兄嫂虐待的《孤儿行》;以及描写罗敷不畏强暴的《陌上桑》,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由文人创作的相和歌,歌辞内容就比较复杂,有描写统治者求仙问道的《善哉行》、《西门行》、《步出夏门行》和《董逃行》;有歌颂人民不畏强暴、怒斥权贵走狗的《羽林郎》;有颂扬官吏政迹的《雁门太守行》,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鼓吹乐的曲调和歌辞起初也来自民间,进人宫廷后,或将原辞换上新辞,或删除原辞成为器乐曲,但都保留了民间歌曲的纯朴内容和特征。如反映爱情忠贞的铙歌《上邪》;反映反战情绪的横吹曲《紫骝马》;反映战争残酷的铙歌《战城南》,都是劳动人民朴素感情的体现,有特别的感动力和社会意义。

鼓吹乐按用途不同,分为四类:一是黄门鼓吹,也叫“长箫”。由天子近侍掌握,在天子宴席、饮膳时用,也有专用于天子仪仗的;二是骑吹,用于仪仗,随行帝王、贵族等车驾,因用箫、笳、鼓、鞅等乐器在马上演奏而得名;三是短箫铙歌,主要用于社、庙、“恺乐”、“郊祀”、“校猎”等盛大活动;四是横吹,用于随军演奏,朝廷常用来赏赐边将。

相和歌正式乐曲分为引、曲、大曲三类。

引就是引子,仅用笛与弦乐器演奏。曲即中小型乐曲,大多为声乐曲,可分为吟叹曲与诸调曲两类。大曲是大型乐曲,一般是歌舞曲,也有部分声乐曲与器乐合奏曲,它是相和歌中最重要、也是最能反映当时艺术水平的部分。大曲是将器乐、歌唱和舞蹈融合一起的形式,是前代宫廷乐舞的延伸,但它摒弃了古乐舞浓厚的宗教色彩,加入了厚重的世俗内容,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加之音乐更为活泼,表现手法更为多样,又迥异于古乐舞。大曲的音乐结构由艳——曲(解)——趋——乱构成,同时又有平调、清调、瑟调和楚调、侧调等调式,可以表现复杂的节奏层次和调式色彩。

鼓吹乐的打击乐器以鼓最为重要,另外还有靴等。吹奏乐器包括箫(排箫)、笛、笳、角。相和歌常用的乐器则有笙、笛、筑、筝、琴、瑟和琵琶。鼓吹乐和相和歌所使用的乐器,一部分是继承先秦已有的乐器加以发展,一部分是新出现的乐器,如笳、角、笛(竖吹)、筝、筑、琵琶、箜篌就是汉代新出现的乐器。汉代的琵琶是柄直盘圆的琵琶,与今日的琵琶不同。

在汉代民间俗乐发展起来的鼓吹乐和相和歌,反映了当时民歌发展以及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交汇的情况,在战国至秦汉的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取代了宫廷雅乐的主导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鼓吹乐不仅为封建宫廷仪式音乐所采用,而且深人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现存的各种鼓吹、吹打、吹歌、管乐、锣鼓等,都由它繁衍发展而来。

P15-17

目录

中国音乐产生/001

春秋兴盛赋诗/003

中国音乐十二律体系完成/004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编成/005

屈原作《九歌》/008

屈原作《离骚》/009

萧何作《九章律》/0ll

刘邦作《大风歌》/011

贾谊作《吊屈原赋》/012

《尔雅》成书/013

鼓吹乐和相和歌兴起/015

卫宏传《诗序》/018

梁鸿作《五噫歌》/019

《古诗十九首》与所谓苏、李酬答诗完成/020

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021

高丽音乐传人中国/023

西凉乐流行于北方/024

妇女发式日趋丰富/024

谢灵运推动山水诗发展/026

沈约改革诗歌形式新体诗出现/028

谢胱发展山水诗/029

文学家任防去世/03l

宫体诗形成/03l

李善注《文选》/032

变文演唱成熟/033

刘长卿诗作反映安史之乱的恶果/035

陆羽著《茶经》/036

李公佑创作传奇/037

魏谟谏止文宗观《起居注》/038

王彦威进《供军图》/039

孙过庭写《书谱》/039

李思训画山水/041

中原西域乐器结合/042

元稹撰《莺莺传》/044.

白居易作《长恨歌》《琵琶行》/046

韩愈作《师说》/048

韩愈以文为诗·风格独特/049

白居易作《与元九书》/051

蒋防作《霍小玉传》/053

王建作《宫词》/054.

李商隐作《无题》诗/055

晚唐壁画骄奢淫逸/056

韦庄作《秦妇吟》/058

苏、梅倡导诗文改革/059

苏轼诗歌多姿多彩/061

黄庭坚开诗歌新流派/063

秦观作《淮海词》/064

朱淑真作《断肠词》/066

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067

契丹文长诗《醉义歌》成/070

嵇琴出现/07l

吴械创古音学/072

汪元量作遗民诗/074

张炎词风追步姜夔/075

《乐府诗集》结集/076

汉金音乐集于金宫庭/078

中国阿拉伯数学交流/080

中国文化传人欧洲/082

《大元大一统志》编成/084

白朴作《梧桐雨》/084

任仁发画《二马图》/086

元编政书《元典章》、《元经世大典》/087

元英宗制订元律/089

乔吉精于散曲/090

声乐专著《唱论》成书/091

高明所作《琵琶记》上演/092

《洪武正韵》编成/094

潮州音乐发展/096

《高山流水》发展成熟/096

花鼓表演遍及中原/097

中国版画进人繁荣时期·版画各流派出现/098

张居正请毁天下书院/100

徐渭作《四声猿》/101

《金瓶梅》成书/103

顾炎武编《天下郡国利病书》/106

《皇舆全图》开中国近代地图先河/107

《大清律》编成/108

《授时通考》编成/109

《律吕正义》编成/110

《九宫大成谱》编成/111

秧歌·高跷流行于北方/112

西洋音乐进入中国/114

《绣谱》传刺绣工艺/115

交际舞进人中国/117

江有诰集古音学大成/117

众多琴派涌现/119

近代节会盛行于民间/120

民间剪纸兴盛/122

河北梆子兴盛/124

舞狮舞龙遍及全国/126

赵之谦书画印俱佳/127

电影艺术传人中国/129

裕容龄姐妹学习西方现代舞/131

学堂乐歌活动兴起/132

丰泰照相馆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133

沈心工配制学堂歌曲《革命军》/135

地方戏曲全面兴起/136

安徽画风兴盛/139

《华氏琵琶谱》编成/141

任颐人物画出神人化/143

李叔同创作歌曲/145

明星影片公司成立/146

联华影业复兴国片/149

《歌女红牡丹》轰动全国/151

序言

《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图说历史丰碑》,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图说历史丰碑》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文体娱乐/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文体娱乐/图说历史丰碑》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编著的《文体娱乐/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体娱乐/图说历史丰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6813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3221343
中图分类号 G89-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