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艺术的本体,到电影与社会文化生活等更广泛的关联领域,基督教文化对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西方电影艺术与文化诸多现象,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价值。本书选取了几个从中国人的思维和视角比较容易切入的路径,以我们相对熟悉的具体影片的细读作为例子,在纵横两个纬度上阐释了作者的若干研究心得,应该说它具有鲜活的知性和品格。
图书 | 基督教与西方电影/人文博士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从电影艺术的本体,到电影与社会文化生活等更广泛的关联领域,基督教文化对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西方电影艺术与文化诸多现象,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价值。本书选取了几个从中国人的思维和视角比较容易切入的路径,以我们相对熟悉的具体影片的细读作为例子,在纵横两个纬度上阐释了作者的若干研究心得,应该说它具有鲜活的知性和品格。 目录 序一郑洞天/1 序二倪震/4 导言/1 上篇 基督教对西方电影艺术的影响 第一部分:基督教文化与导演艺术/3 一、希区考克:道德母题——惩戒/3 二、布莱松:超验的艺术风格/15 三、伯格曼:上帝之死的三部曲/27 第二部分:《圣经》影响下的电影叙事/40 一、从克拉考尔的“大卫—歌利亚”主题说起/40 二、《莫扎特》:“扫罗一大卫”与“嫉妒”/47 三、《码头风云》的叛徒观:犹大或保罗?/53 四、《恐龙世纪》的“出埃及记”模式/59 第三部分:电影光观念的神学思考/66 一、光照论:西方视觉中心主义传统/67 二、斯登堡对光照论的继承/71 三、从光照论到唯名论/75 小结/80 下篇 西方电影中的基督教文化专题 第一部分:电影中的耶稣形象研究/83 一、《马太福音》:愤怒的革命者形象/84 二、《基督最后的诱惑》:人性与神性的冲突/96 三、《蒙特利尔的耶稣》:世俗价值的颠覆者/108 四、受难还是受虐?——关于《耶稣受难记》的争议/115 第二部分:宗教丑闻电影分析/126 一、《抹大拉姐妹》:无辜者的控诉/127 二、《阿马罗神父的罪恶》:对宗教禁欲的反思/132 第三部分:电影中有关宗教与科学的对话/137 一、《驱魔人》:科学向鬼魔缴械/138 二、《接触》:科学与信仰的联姻/145 三、《飞向太空》:科学与宗教殊途同归/150 小结/158 结语/159 附:“从新时代运动”说起——未来亚洲电影的文化合作 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可能性/163 参考文献/177 参考影片/181 后记/18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基督教与西方电影/人文博士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侯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299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首版时间 | 2006-12-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95-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2.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