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半九别集/火烈鸟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部散文随笔集,全书分为五个篇目,内容丰富,信息密度大,以当今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为大背景,忆人、忆事、著述、编译等诸多方面的回顾与感悟,表达了作者的历史文化观念和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怀。语言清新流畅,自成风格,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这部散文随笔集分为五个篇目,内容丰富,信息密度大,以当今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为大背景,忆人、忆事、著述、编译等诸多方面的回顾与感悟,表达了作者的历史文化观念和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怀。语言清新流畅,自成风格,可读性强。

目录

小 引/1

故人漫忆

 回忆为抗战流过血的阿垅/3

 阿垅遗著《南京血祭》序/6

 追忆梅志先生/11

 回忆《诗垦地》/14

 难忘西窗挑灯夜共读/17

 没有被打垮的曾卓/22

 致曾卓/25

 率直纯真的冯白鲁/28

 怀念芦甸/31

 我的严文井印象/35

 周绍良片段/39

 致李经国/43

 记孙用老先生/45

 纪念冯至先生百年诞辰/47

 漫忆楼适夷同志/49

 ——为纪念他的百年诞辰而写

浮生写照

 月是故乡明/61

 武汉,哦故乡/63

 和父亲一起背诗/66

 跟母亲学山歌/69

 我笑不起来/74

 妈妈,你想错了/76

 人生携手之初/82

 又是一个起点/86

 ——我的1945

 《沧桑岁月》小引/89

 《胡风和我》摘抄/91

 致叶德浴/106

盛世危言

 海啸的启示/111

 ——纪念印度洋海啸一周年

 小区的今昔/113

 “将心比心”记/115

 “记”后记/117

 几件可以串连起来的往事/124

 《人寿几何》补遗/133

 关于抗战文艺/141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续考/143

 警惕日本健忘症的预后/148

 “勤奋”说/151

书海逐浪一集

 致聂震宁/155

 ——关于《鲁迅全集》的一条注释

 关于《冯至全集》/158

 ——冯至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读《贺敬之谈诗》/163

 于行前《风雨录》小引/166

 无题/169

 ——读《曾卓散文选》

 《开卷闲话》续编序/173

 《译事余墨》读后/175

 闲章片言/179

 读老刀的新诗/182

 《寻芳草集》后记/185

 《绿原说诗》小引/187

 我的两首动物诗/189

 致吴仲华/192

 一段难忘的书缘/194

 读书问答/196

 我一读再读的十部书/198

 “绿原诗歌创作研讨会”答谢词/210

续 集

 浅说美国现代诗/215

 血披风/219

 ——关于美国黑人青年女诗人小辑

 《呼喊的灵魂》译后记/221

 《里尔克诗选》中译本插图版译者弁言/224

 散文诗和纪伯伦/226

 从翻译方法常识谈到古汉诗今译/229

 《希腊神话精选》小引/233

 小议《痴儿西木传》/237

 三卷本《易卜生戏剧集》新版序/239

 榆匡复著《布莱希特论》序/243

 让“或”燃得更旺更远更久些/254

 ——一个老读者的祝愿

编后记/258

试读章节

           率直纯真的冯白鲁

白鲁老兄走了,他是我早年认识的一位朋友。那是在65年前的抗战时期,我流亡到了重庆,有幸认识《诗垦地》社的一些诗人们,白鲁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笔名叫“桑汀”,记得他在《诗垦地》上发表过一首诗,题名《图景》。《诗垦地》是当时复旦大学一些爱好诗歌的青年靠募捐集资创办的一个不定期诗刊,第一期《黎明的林子》出版后,曾经举办过一次座谈会,就在白鲁当时工作和居住的重庆中一路。那时他名义上是南林印刷厂的会计,实际上在协助孙师毅先生办剧团。朋友们不仅由于他的方便,有机会观看进步戏剧界的演出,还因为他口袋里有几张票子,时不时还有机会打打“牙祭”,这对于当时贫困的流亡学生来说,是十分难得的。白鲁与荻帆同岁,都是1917年生人,自然应该算是《诗垦地》的另一位老大哥了。

关于白鲁过去的经历,我当时知道得并不多。除了因为我在《诗垦地》朋友中间年龄最小,只是个20岁不到的、不谙世事的青年人,还因为有些情况白鲁当时不便明说,他的一些经历我是后来慢慢知道的。

他政治上早熟,1935年就参加了革命,1938年加入共产党。抗战开始,他随同所在的“上海演剧二队”,到南洋进行抗日宣传和救国募捐好几年。1941年初,他从南洋回到重庆,向共产党在国统区的高层领导人周恩来汇报工作,并要求直接去延安,却被周恩来临时留下,协助孙师毅先生办剧团。《诗垦地》第一期出版后,周恩来向他问过刊物的创刊过程和主要成员的情况,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与实际斗争生活比较远。青年人应该多与群众接触,多做些实际工作。”白鲁后来将这些语哨悄告诉了荻帆,使荻帆深受感动。

大约是1943年,白鲁也考进复旦大学读书,第二年因为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受到校内反动势力的恐吓和监视,于是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离开重庆,去了延安。应该说,文艺青年冯白鲁走的是一条直接追求光明的路,他在政治上比《诗垦地》其他同人要成熟得多,而与另一些政治化了的知识分子相比,他却一直保持着他的率直和纯真。

白鲁在重庆也认识了胡风先生。他没有向他办的刊物投过稿,只与他有过几面之缘,却能以共产党人的立场和观点,实事求是地肯定胡风从事文化工作和追求光明的进步意义。解放初期,中央文化部组织干部到西南地区参加土改,他和胡风都参加了,共同深入农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使他真实地感受到胡风对新中国前途的信心。对于1950年代前期笼罩在胡风身上的全盘否定的批判浓雾,他不理解,也不同意。为此,他向周恩来总理反映过自己对胡风批判的真实看法,听到总理这样说:“胡风是我们党的重要统战对象,应该团结他。”然而,后来的事态没有向这个正常的方向发展,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1955年胡风突然变成“反革命集团的头子”,通过投稿与之相识并往来的朋友们纷纷变成“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就连白鲁这样参加革命20年的老延安也受到了牵累,他被停职反省,被抄家,多年后又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以至在潜意识中长期拒绝回忆那场离奇荒诞的“政治魔术表演”。

到历史的新时期,白鲁和《诗垦地》的朋友们终于重逢,他和大家一起去看过他一直尊敬的胡风先生,也和大家一起去祝贺过梅志先生的寿辰。

在解放战争后期,白鲁转向电影事业,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当过编导。建国初期,他导演过家喻户晓的电影《刘胡兰》,还有获奖的《白衣战士》、《母女教师》等等。多年来,他埋头工作,不图名利;直到晚年,他腿脚不便,不能出门,仍然在家里读书、写作,挥毫泼墨,并用贝壳类的材料,从事精致的手工。

去年年初,女儿代我去看望他,发现他的会客室同时又是小儿子的工作室,生活范围显得逼仄,这使她十分感慨:一个参加革命70多年的老干部,受过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教导和关怀的文化战士,晚年依然将自己视同普通人,生活上从不讲求特殊,以免自外于群众——除了证明他的心像水晶一样透明,还能说明什么呢?一些为了牟利而钻人执政党内的蛀虫们,一些有点权就向普通民众摆脸子的官僚们,想必不会相信人间还有这等真正的、纯粹的人格的。  

去年年底,白鲁溘然长逝,我又失去了一位老朋友,不能不感到伤感和悲痛。我和白鲁结识了60多年,逐渐深刻地体察到这位老朋友率直纯真、是非分明、不图名利的品格,相信它将会滋润一代代纯洁年轻人的心灵。  

2006年3月

P28-30

序言

在2005年出版的拙作《寻芳草集》的“后记”里,我说过“……而今已是耄耋之年,还有兴致出一本新书,实在连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今年还将再出一本,虽然并非完全由于什么“兴致”。其实,年逾八旬,我已很少写作;偶有所思,大抵都给塞在电脑里,不但很少送出去发表,甚至后来在记忆里也找不着了。何方手勤,竞将它们一一收罗出来,连同已经发表而未入集的几篇,竞达十余万字,这是出乎我的意表的。进而将它们分成几类,虽然脱离写作的实际时序,失去参差错落的原生态,却便于有心读者按照体裁标准加以指谬,也不是不可以。题以“别集”,不过信手拈来,难有古人“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的雅意。

绿原

2006年3月

后记

狗年(丙戌)新春,老诗人兼编辑家罗飞先生通知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张新荣策划、责编并由他们两人担任主编的“火烈鸟文丛”里,想收入绿原先生的一本散文随笔,希望我来做它的编者。我答应了,因为两年前我已为作者编过一本《寻芳草集》,即柳鸣九先生主编的“盗火者文丛”之一,在这方面还不算是生手。

答应过后,又不免有点踌躇。倒不是怕繁难,而是我知道,绿原先生的写作兴趣并不集中在散文随笔方面。他虽是《随笔》杂志的一位老作者,但兴趣有时容易转向其他方面,何况他本质上更是一位诗人。以我多年作为读者的身份,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我更须为读者着想:能不能编出一本使读者感兴趣的散文集来呢?我觉得把握不那么大。

不过,单纯跟着感觉走,没有什么意义,我决定动起手来再说。首先,将作者近两年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和应约写成、有待发表的文稿一篇篇收集起来;然后在取得允许后,进人他的私人电脑进行搜寻,居然还发现一些他平时随意写成、之后遗忘在电脑里的篇什。

活在当今的人们,可能更关注眼前,但在自己的意识领域里,如果完全脱离历史,生活质量又未免显得单薄。我读过绿原先生所写的一些与历史有关的长文,其信息密度比较大,所包含的历史教训对于青年读者也并非没有意义,可惜在节奏迅捷的社会生活里,他们未必会有时间问津。因此,从这类长文节选一些章节,改成小文,未尝不可用作人编材料。此外,还选录了作者上世纪末发表的几篇小文,其中包括一位老人对社会的若干看法,也不妨供今人借鉴。

上次编《寻芳草集》,我曾请作者专门为那本书写过新稿,例如《我家的空中花园》。这次,我和他商量,是不是也为这本文集新写几篇。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果然为它赶写出数篇,例如内容丰富的《我一读再读的十部书》。

所有文稿汇在一起,大致按题材分了一下类,便将它们一一装入电脑,再进行编排、校对和通读。最后,将全部书稿送绿原先生过目,并请他确定书名,他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后说道,“就叫《半九别集》吧”,因为他过去在特殊的岁月里,曾经用过“刘半九”这个笔名。

书稿编完,想请“文丛”主编罗飞老先生过目。罗飞先生作为文学编辑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敏锐地发现文字中的各种缺陷。我希望这本书稿最后能得到他的0K;当然,我更希望《半九别集》出版后,能够听到读者说,这本书还可以。

何方

2006年3月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半九别集/火烈鸟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绿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33974
开本 32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15
14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