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轮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哈佛商学院指定必修教材。在日本及欧美热卖长销。日本史上最畅销著作。全书附英文全文。通用电器公司前董事长与执行长杰克·韦尔奇、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高度推崇该书。

内容推荐

《五轮书》是日本有史以来最畅销图书,被日本人看作商场与人际关系必胜之书。 同样,《五轮书》与《孙子兵法》在西方也大行其道,它们比一些艰深的学术文章更加好读易懂,兵法里的杀人或被杀更能唤起公司高层领导人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五轮书》与《孙子兵法》在东西方被人们贴上摧毁竞争对手使其万劫不复的标签,而事实也是如此。

目录

导读

地之卷

水之卷

火之卷

风之卷

空之卷

文献目录

附录:A book of Five Rings

The Earth Chapter

The Water Chapter

The Fire Chapter

The Wind Chapter

The Emptiness Chapter

Bibliography

试读章节

所谓“兵法”,即武士应当遵守的法则。身为将领尤其必须依据兵法行事,而一般士兵也要明白其中道理。然而当今世上,真正领悟兵法之道的武士,竟无一人。

先让我们看看道在不同领域的展现。道,在佛教上是众生救赎的道路,在儒学上是端正文化的方式,在医学上则是治疗百病的方法。此外,诗人教导我们诗赋之美,而精于茶道、弓术及其他各种技艺的人,则传授他们各自技艺。这些人根据其本门思想进行锻炼,依其心之所向而乐在其中。尽管如此,热衷兵法之道的人还是很少。

首先,武士认为有文武二道,而文武兼修才是武士之道。身为一个武士,即使在武士之道上不具备天赋,也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情况,竭尽所能地学习兵法。一般而言,世人揣测武士的心思,总认为武士只是在修习赴死之道。然而。能够视死如归的人并非只有武士而已。即使是僧侣、妇女、农夫以及其他身份更卑微的人,也都同样有责任心,明理知耻,能够坦然赴死,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差别。实行武士兵法之道,最基本的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克敌制胜,无论是一对一的决斗或是同时与多人战斗。不论是为君主效命或是为自己奋斗。谁都想功成名就。唯有靠兵法之道,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世上有人即使修习兵法之道,也还认为兵法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用处。对此我必须指出,真正的兵法之道,其纯熟能时时刻刻运用,其精深能破解世间万难。 

  兵法之道

在中国乃至于日本,实行兵法之道的人传统上被称为兵法家。身为武士,自然必须研习兵法。现今,自称武术家而立足社会的人士,通常不过是剑术老师。最近,常陆的鹿岛、香取等地的神社侩侣发展出各种流派,声称其为神明所传授,并且遍游各地教授他人。

自古以来,有着诸艺百技。所谓“兵法”时常被称为获得胜利的道理,就这一点而言,兵法确实是一种武艺。但是,正因为兵法是获胜之理,因此不应该只局限于剑术。假若兵法只是能够适用于剑术的一种道理,那么不仅无法理解剑术,当然也无法实现兵法之道。

看看这世间,各种技艺被制作成商品,人自己也成为商品,各种技艺的器具也有被当成商品的倾向。这种心态重花朵胜于重果实,也就是说,只求外表好看但内容贫乏。尤其是,这样的兵法之道就像强求开放的花朵一般,只会修饰外表,讲求招式华丽。人们只会赋予它“第一道场”、“第二道场”等响亮的名称,不论是教授此道的人还是学习此道的人,都贪图着利益。“未熟的兵法是大祸的根源”,这一点确实不假。

一般说来,世上有四种谋生之道,即士、农、工、商。第一种是农稼之道,农人备制各式各样的农具,留心四季转换,春耕秋收,年复一年,这就是农夫的谋生方法。第二种是从商之道,例如酿造清酒的商人寻求各种生产方法,使用不同质量的工具,以不同的质量去获取适当的利润以维持生活。不管是做哪一种生意,商人从事对自己最有利的事业,来获取利益以立足于世,这是商人的谋生方法。第三种是武士之道,武士必须准备能适应各种军事状况的兵器,能够充分了解那些兵器的用法,这是武士必须做的事。身为武士,若不备齐各种兵器,并通晓它们各自的优点,那不就太缺乏武士的修养吗?第四种是工艺之道,以木匠为例,木匠熟练地准备各种工具,研学它们各自的妙用,依据计划运用尺规、修正蓝图,丝毫无暇地工作,来度过他的人生。

这便是士、农、工、商四种谋生之道。

我将用木匠之道来阐释兵法。在这个比拟下,让我们以建造房屋为例。以木匠为例,是因木匠之道与所谓的“家”有关联。我们会说,这是王公贵族的宅第、武士的住所、皇室的宫殿台阁,会说这些建筑的风格、传统或建筑物本身是毁坏还是存续。我们用建筑物来显现工匠之道。“工匠”这个词以汉字书写即为“大工”,所谓的“大工”便是“巨匠”,意指技术高超的大家。由于兵法之道也是“巨匠”之道,因此我以工匠作为比喻。假若你有心学习兵法,请好好钻研本书;就如老师是针、学生是线一般,老师引导、学生跟从,你应该持续不断地修炼。

以木匠之道阐释兵法之道

统帅即如工匠大师,清楚天下之势,深谙自己的领地,了解自己家族的实力,这便是“巨匠之道”。工匠大师对于宫殿、佛塔、寺宇的度量,了如指掌:他知道宫殿楼台的蓝图,他调度人员,平地起楼。在这方面。工匠大师和武家统帅是一样的。

就建造房舍而言,木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凡材直而无眼、纹路优美的木料,可以做外面梁柱。稍有节眼瑕疵但材身笔直坚实的木料,可以做内殿的梁柱。材质较软但无节眼而木纹优美的木料,可以做门槛、过梁、门板、滑门。至于节眼多、材身不直但质地坚硬的木料,在仔细检视区分之后,可以用在建筑结构必须加强的角落,这样能使房屋永立不倾。至于那些节眼无数、材身扭曲、质地松软的木料,则可以用来搭建临时棚架,用过后还可以充当柴火。

工匠大师分配手下工作,应该清楚他们手艺的高低,依此分派不同的任务,如修建壁龛、大门、滑门,或者只是要他们帮忙安放门槛、过梁或天花板。技术较生疏的人,可以让他们安接地板。能力再低一等的人,也还可以刨板打杂。总而言之,工匠大师必须识才而用,工作自然按部就班并顺利完工。进度的推动、良好的施工、毫不松懈的监工、精通各种工具的用途、明白每个下属的长短处、适时的鼓励等等——这一切都是工匠大师应该考虑的。兵法的原则不外乎这些。

P4-7

序言

日本人所推崇的制胜境界是什么?日本人的制胜境界源于剑道,根于禅宗。如果不信,可以去见识一下日本的剑圣宫本武藏以及他的兵法要籍。

宫本武藏,也叫新免武藏,一位1584年出生在日本冈山县英田郡的剑师之子,二十九岁时曾经在岩流岛与当时名满天下的剑士佐佐木小次郎决斗,并以自制的一把四尺二寸的木刀将其劈杀,以这场著名的“岛船决斗”完成了他与当时各种剑术流派比武六十余场不败的辉煌历史,荣膺全日本“剑圣”地位并堪称日本第一武士。虽然他在二十多岁时就以“圆明一流”自成一派,并于1605年写成剑谱《兵道书》,但是,他依然认为自己的剑术没有达到极致的境界,于是,从三十岁开始继续修业二十年左右,终于练成了左手使“一之太刀”、右手使“二之太刀”的著名的“二天一流”剑术。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五十七岁时,受熊本蕃(今熊本县)蕃主细川的约请教授剑术,写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和《五轮书》,更因为《五轮书》而闻名于世,被今人誉为世界顶级兵法大师。

为什么《五轮书》能够与中国古代孙武的《孙子兵法》和近代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并被世人称之为“世界三大兵书”呢?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宫本武藏人与书的第一个问题。

因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被世人拥为集团军胜战的上上策,《孙子兵法》获得了应有的世界地位。但是,《孙子兵法》与《战争论》一样,并没有论及单独打斗者如何以寡胜众。由于任何形式的对抗最终无非落实到双方心灵境界的对抗,《五轮书》正是一种日本剑道所体现的一种武士最高精神境界的直接写照,因此,《五轮书》在世界众多兵法中以绝对的优势抢占了境界论兵法的最高位置。由于宫本武藏通过《五轮书》不仅传授了他所创立的“二天一流”著名剑术,而且更有秘传心诀揭示了剑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因此《五轮书》成为了全世界进取之士与对手争夺“心灵战役”彻底胜利的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

日本是一个讲究“技艺”的民族。剑术实际上就是一种技艺。北纬岛国那种追求精致的文化生态孕育了一种支撑“技艺”的东西,它就是所谓的“道”。因此,作为剑圣,宫本武藏以传授剑术的形式阐述着更高一个层次的剑道。国内曾经出版了本尼迪克特所撰写的日本文化研究专著《菊与刀》,但其中谈论的内容却很少涉及菊花和武士之刀,距离花道和剑道的真谛更是相距甚远。

在日本,剑并非就是一般人们认为的那种钢制的快刀。而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长刀和短匕。因此,战争之刀与比武之刀不仅存在着质地的区别,更有那“夺人处境”与“夺人心境”的天壤之别。综观日本的茶道、花道、棋道、书道、剑道甚至武士道和神道,唯有棋道和剑道是在对抗之中论艺求道。剑道因为在动态之中追求极其幽静的道,它对修心的要求则大大高于棋道。

由于世界原本就是一个阴阳大对抗的生物机体,所以,剑道实际上就是一种境界化的世道。这就难怪20世纪日本企业的CEO们都非常推崇宫本武藏通过《五轮书》所展示的兵法思想。他们不仅将自己的企业视如作战的军队,而且与松下幸之助一样领悟了剑道的奥秘。松下幸之助案头就常年备放着一本《五轮书》,他在自传中所言“直率的心胸,使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保证冷静,泰然应对”,就是宫本武藏通过《五轮书》教给人们处世的真谛。

宫本武藏创立了战无不胜的“二天一流”剑术而名垂青史。表面上看,因为今天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世道,因此,“二天一流”剑术所主张的那种“斩立决”的进攻性兵法得到了彰扬,但实质上,人们开始揣摸世道间各类事物究竟以什么来实现对自我发展规律控制时,才发现宫本武藏早就告诉了我们:是“节奏”控制了一切,打乱对手的节奏就是使对手崩溃的要诀。我想,这就是宫本武藏通过剑道揭示世道的核心理念。

从武功的形式上看,宫本武藏所创“二天一流”剑术所用兵器是左手一把长的重剑、右手一把轻盈的短匕,这就是所谓的“二天”,它的真实含义却是指太阳与月亮——即一阳一阴,预示着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性。因此,尽管人们都认为宫本武藏将以重剑打击对手而以短匕护身,实际的情形却恰恰相反。这正是宫本武藏所向无敌的诀窍所在。高举着重重的长剑以不动之身收藏着自己不动的心,以不变应万变,就能够得心应手地控制外部千变万化的节奏,这就是所谓的“一流”。因此,曾经将宫本武藏捆绑于千年古杉、囚于天守阁中进行“身不动源于心不动”开悟的京都文艺复兴重要人物临济宗禅师泽庵宗彭,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宫本武藏的导师了。宫本武藏本人晚年潜心于禅宗的心灵修炼,以求“身心皆不动”的至高境界,这也成为其剑道理念的核心。对此,宫本武藏称之为“世界之理”。

宫本武藏所生活的日本,处于日本第三代幕府——江户幕府统治的“镰仓时代”。这个时代群雄争霸,战祸四起,因此盛行两种武士侠客,一种是“杀木拉”(samumi),其特征是“如仆人那样侍奉”,另一类则是“搏士”(bushi),其特征是“带武器的贵族”。日本平民阶层偏喜于“杀木拉”,武士们则随着日本从战乱进入和平而寻主求仕,他们对象征力量与权贵的“搏士”趋之若鹜。对此,宫本武藏的态度又是什么呢?《五轮书》并没有直接表达上述态度。但是,贯穿全书的精神却是“杀木拉”精神,它就是一种禅的精神。

请看,侍奉的“侍”字就是人静立于禅寺。剑道的基本功就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而且,这个动必须以静作为发动的前提。所以,以静处面敌,以平常心见道,这就是剑道区别并高于武士道之处。作为全日本剑圣,宫本武藏直到接近其生命终点时才真正悟出了剑道的真谛。他并非像禅师那样给予人们顿悟的契机却不予任何阐示,而是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与体会《五轮书》所描述的整个过程中获得渐修渐悟的效果。

就宫本武藏所设计的那条武士渐修之道而言,它基本上是沿着佛教世界观中“土、水、火、风、空”五大基本元素所展开的。因为这“五大”一直伴随着人的生命轮回,所以,人类处世的哲学及其基本精神为,五轮”所承载和运行。宫本武藏以土论兵法原则,旨在“在大地上划出一条笔直的道路”,以水论“二天一流”剑术,旨在“一以贯之,自然能够万事皆通”;以火论胜战之策,旨在“把每个时间点都视为关键时刻,让心灵永不松懈”;以风论各种兵法流派,旨在“记载当世其他的兵法与其他各家流派”;最后以空论剑道的最高境界,旨在推广“因为兵法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把身体融于自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深刻的兵法理念。

尽管“二天一流”剑术说的主要是搏击的技能,我们还是能够察觉出宫本武藏所暗藏的禅机,这就是技法击人不如心法击人,他从禅宗修得的“无住禅法”更成为了他剑术的精髓。于是,表面上看似指导进攻方法与策略的武功秘籍,实际上从根本处深刻地暗示了进取之士们如何守住自己的心,达到“无念无相击”的超一流剑术。正如一篇评论所写的那样“空之卷,即万里一空的意思,道出了剑道家无空的心境。宫本武藏按现实的观点解释空,将空断言为不迷之心,人世间的大道为万物皆空”。试想,无念者怎么会被对手牵动走?无相者又怎会被对手察觉出自己的意图?无住者又怎不干变万化呢?

如今,尽管世人已经选择了许多特别的视角,比如商战型、共事型、博弈型、治理型等等来重新关注宫本武藏的剑道,但是,“空”的至上境界及其无穷力量却尚未被进取之士们所重视。因此,诸位方家如果能够领悟出宫本武藏那种“剑道即世道,无剑胜有剑”的剑道精髓,则可“以心照刀,其德自现”,以平静的心守住“强而不猛”的剑道,必能将对手的诸多兵法变得“虽猛而不强”,顺而化解之。这也许就是宫本武藏“二天一流”剑道的实用价值所在。

2006年4月于麒麟村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轮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宫本武藏
译者 宗建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22661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3.13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1
15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