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健康的时尚/网络与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健康”是什么。“疾病”是什么,也许,你会说“健康”并不等于“没有疾病”。但那只是回答了健康“不是”什么,仍然没有回答健康到底“是”什么。其实,和健康有关的知识里,至少可以划分三个领域:医疗、保健和养生。医疗是在失去健康之后,如何把健康找回来的知识;保健是在没有发现病痛之前,怎么透过饮食、起居、卫生条件的主意,来延续健康的知识;养生,则是把保健方法和自己的人生态度、方向相结合,这三种知识之间,各有部分重叠,各有部分类似,难以断然区隔。 因此,本书将这三种和健康相关的知识豆蓉和在一起了。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和健康有关的知识,以三个现象来彰显了健康时尚知识的本质与特色:医疗、保健和养生。医疗是在失去健康之后,如何把健康找回来的知识;保健是在没有发现病痛之前,怎么透过饮食、起居、卫生条件的主意,来延续健康的知识;养生,则是把保健方法和自己的人生态度、方向相结合,在动静之间,有为与不为之间,形成一种对待自己以及周遭生命的理念。医疗是养病的知识,保健是养身的知识,养生是养心的知识。这三种知识之间,各有部分重叠,各有部分类似,难以断然区隔。

目录

健康知识的三个现象

Part 1 一些趋势

 西方健康责任的趋势

 从医学图腾到身体图像

Part 2 一些历史

 Medicine and health Maps

 平衡与抵抗:西方医疗史的两种见解

 上工治未病:中国主流医学的发展

 中医在两岸不同命运之由来

Part 3 一些社会现象

 公共卫生千军沉浮

 当健康有价

 医疗商品化的性别观点

 肥胖的商业化与医疗化

 台湾的药局,药房与公卫效应

 日本的情况?韩国的情况

 我们、你们、他们:疾病的隐喻和想像

Part 4 认识疾病

 疾病的起因是怎么加事?

 什么是急性病?什么是慢性病?

 在历史中布局的传染病

 心理与身边的无穷对话

 为什么不看精神科?

Part 5 有关医疗

 聪明求医术

 中医对病理的思路

 你可以不老的预防医学

 另类疗法

 精神神经免疫学

 安慰剂疗法

Part 6 有关保健

 埋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

 吃出健康

 日本人长寿秘笈

 运动人

Paft 7 有关养性

 以养心为定义的养生之道

 减肥是个心的游戏

 高龄化社会所需要的嗅觉与心

 佛身32相对人类的启示

 人的寿命有定数吗?

 后人类进化论

Part 8 一些联想

 行将就木——关于养生的故事

 科幻小说中的几种人

 为电影中的病人把脉

 歪斜的平衡

 一块肉或是一个生命

Part 9 推荐书与网站

 与健康有关的50本书以及网站

 你看过长生不老药吗?

试读章节

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在《BOBO族》(Bobos in Paradise)一书引述《纽约客》作者亚特拉斯对昔日文学派对的印象。亚特拉斯回忆在哈佛念书时,他所景仰的文学巨擘夜夜狂欢买醉。“罗威尔凉烟一根接着一根,梅乐挥舞着威士忌在剧院狂饮,金斯堡抽着大麻朗诵诗篇。”如果是现在,大卫·布鲁克斯说,这些过着波西米亚生活的艺术家可能会被迫接受医疗诊断,因为他们可能是酒精中毒、药物上瘾或是忧郁症患者。现在的文学派对比较像是王作派对,作家到场喝了一两杯白酒,和编辑与经纪人打好关系,也就到了回家抱小孩的时间。“每个人都变得更健康、更有秩序,也更成功导向。”他这么说,“没有人在新闻记者的聚会上喝醉,而真这么做的人,会被当作失败者看待。”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主张

人类关注自己的健康,是千古不变的。但因为健康主张又是一种生活主张,因此随着时间过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活,就会有不同的健康主张。每个时代对于健康或者如何促进健康,都有不同的理解与实践,而实践的方式形诸于外,又成为一种时代的风格。像是魏晋时候,名士时兴服用从道家长生术流传下来的“五石散”,中国医学史专家马伯英认为,这种“五石散”不仅是一种舂药,而且还可能有强壮体魄和延年益寿之效。《千金翼方》便记载:“五石护命散,能久服则气力转强,延年益寿。”而首先服用“五石散”的何晏则认为:“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指出,所谓魏晋风度,其实和当时名士流行服药有莫大关系。因为服药之后,必须不断走路“散发”,因此六朝诗人常有“行散”字句,而走了之后,先是发烧继之发冷,因此必须少衣、冷食、不能肚饿,唯不忌热酒,不如此则对身体有弊无利。因此我们看魏晋人士轻裘宽衣、居丧无礼,以为他们的高逸佯狂是一种思想解放的象征,其实也隐含着当时的健康主张,以及服食药散过后的不得不然。

维持健康的时尚,形塑着一个时代的风格,自古有之,只是于今为烈而已。

两种不同的正反拉力

于今为烈的理由,有一正一反两个拉力。

一个是今天医学与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正在面临各种新的、革命的健康与生命的可能。冷冻科技、复制人俱往矣,最新的发展,科学家正在实验用人体DNA制造一种生物电脑,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小电脑注射人人体,用来消灭病毒、修理生病的细胞,保持人体长久的健康。各种替代性人体器官,连人工肝脏都已经实际可行。今年,美国新泽西医学院教授罗瑞亚在“未来世界协会”宣称,医界对细胞和基因的了解已有长足进步,加上纳米科技日新月异,未来人类一定可以超越目前自然界的大限。他预测,人类的寿命可以延长到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岁。

这些发展所牵涉的不只是“延年益寿”的最新可能,更重要的是,生命有了这么多新的可能与方向之后,到底会出现哪些新的意义与作用。这是正向的拉力。

然而,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反向的拉力。那就是在我们可能享有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科技,来改善我们的医疗与健康条件的同时,我们对健康的知识与了解可能也陷于最矛盾与混乱的时刻。

台湾尤其如此。

我们有中西医的矛盾。民国初年中医被废的佘波延续到台湾之后,今天中医虽然依然存在,并且普遍为民间所接受,但是在医学制度、理论和临床上仍然处于畸形化的发展,造成社会总体医疗资源之许多浪费。(请参见第42页《中医在两岸不同命运之由来》一文。)

我们有过度医疗化(medicalization)的问题。医疗化指的是过度迷信诉求医疗手段的一种情况,在西方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现象,在台湾却越演越烈。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引述研究报告指出,台湾每天有十三名妇女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被割掉子宫。其中部分原因固应归咎于台湾手术同意书过于粗糙、资讯不清,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台湾的手术过于浮滥,许多不必动刀的情形,大家还是选择一切了之。台湾过度医疗化的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我们剖腹产的比例居高不下。而健保的给付方式不仅助长了医疗化的现象,同时也使得医院为了争取业绩,不但广收门诊病人使得医疗品质有下滑之虑,同时也违反大型医院应以研究、治疗重大疾病为主的使命。现在整形美容的风气蔚为流行,许多大型教学医院也搭上美容列车,医学从治疗身体进一步扩展到美化身体,是医疗美学的新风貌,但另一方面也更加深了医疗化的程度。

我们有连转诊制度都还没建立的问题。SARS期间,病毒能在几个大型医院蔓延造成院内感染,对落实转诊制度的地区是难以想像的。这是因为病人习惯到大型医院看病,看完一家觉得不满意又换另外一家,因此各大医院门诊人满为患,一旦有人携带病毒,当然就呈燎原之势了。

我们有各种药品不实广告化的问题。例如有业者引进一种钙片,宣称妇女只要连续服用三个月,就有九成机会生下男孩。被业者找来为产品手册署名的医界大老李磁尧认为,他并不想为产品背书,但既然有这种产品引进,他认为不妨让想生男孩的妇女尝试,由此建立台湾的临床数据。不过卫生署食品卫生处长陈陆宏直接了当地反驳业者宣称的神效,他说,从没听说钙片可以帮助生男孩这种理论。

这些问题都在提醒我们:不论有关正面提升我们健康的力量有多少,另外都存在着许多相对应的破坏的力量。这是反向的拉力。

不论是面对正向还是反向的拉力,我们都必须反求诸己,让自己对“健康”有更敏感的觉察。医疗、保健和养生

什么是健康?

一个人感觉没病,并不意味他就是健康的、,即使健康检查的结果显示一切数据正常,同样也不代表他就是健康的。健康,是很难讲得清楚的。查中文字典,答案不见得能令你满意;查英文字典,也可能让你一头雾水。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不但对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体格健壮。”还据此制订了十条健康的标准,算是比较清楚一点的(详见附文)。

健康之难以定义,是因为健康涵盖了许多层面。对每一个人来说,对健康的认识与知识,至少包括三个课题。

第一,当自己出现病痛,也就是失去健康的时候,知道各种可能对治疗的方法和系统,并且知道这些方法和系统各自的强项和不足之处,然后善加利用,把自己失去的健康重新找回来。换句话说,这就是对“医疗”的认识与知识。(请参阅附文英特尔董事长葛洛夫[Andy Grove]的例子。)

第二,如果你幸运还没有可知的疾病,就应该具备足够的保健常识与方法。消极的保健之道是,你应该知道日常饮食哪些对身体有益哪些万万食不得,对于周遭的环境也应该注意哪些会让你置身有毒的物质或电磁波中,日积月累地危害你的健康。至于积极的保健之道,应该是懂得利用有益的饮食、运动、心理调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来形成一种规律的生活守则。(请参阅附文长寿皇帝乾隆的例子。)

第三,与保健一线之隔的是“养生”。养生应该是一种生命态度。所谓的“养”需要一种心性的磨炼和修为,它可以简化为一种养生格言,如明代胡文焕所说:“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也可以是庄子顺乎自然的境界,从庄子区分“养形之人”和“圣人之德”,我们可以看出保健和养生的区别。所谓:“吹岣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请参见第124页《以养心为定义的养生》一文。)P11-16

序言

健康知识的三个现象

和健康有关的知识,以三个现象来彰现了知识的本质与特色。

在做这个专题的过程中,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健康”是什么。“疾病”是什么,很多人可以很轻易地回答;但“健康”是什么,却不同。也许,你会说:“健康”并不等于“没有疾病”。但那只是回答了健康“不是”什么,仍然没有回答健康到底“是”什么。

和健康有关的知识里,至少可以划分三个领域:医疗、保健和养生。

医疗是在失去健康之后,如何把健康找回来的指示;保健是在没有发现病痛之前,怎么透过对饮食、起居、卫生条件的注意,来延续健康的知识;养生,则是把保健方法和自己的人生态度、方向相结合,在动静之间,有为与不为之间,形成一种对待自己以及周遭生命的理念。

医疗是养病的知识,保健是养身的知识,养生是养心的知识。这三种知识之间,各有部分重叠,各有部分类似,难以断然区隔。

因此,和健康相关的知识里,第一个现象就是难以切割。

所有的知识,都要经过个人吸收之后,才能为已所用。同一种知识,为不同的人所吸收;同一种知识,以不同的方法所吸收,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更遑论不同的知识为不同的人所吸收之后的作用。

知识,只对个人有效。

属于健康的知识,尤其如此。医疗知识所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内是因人而异的。保健与养生的知识,也莫不如此。每个人都可以讲出一套对他自己受用匪浅的知识与方法,但,同样的知识与方法能不能通用于别人身上,没有定则可言。

因此,和健康相关的知识里,第二个现象就是个人化。

杜威说过,人类就是有一种努力远离知识的倾向。

这个现象不愧是杜威总结出来的。

不论人类累积了多少可用的知识,不论这些知识多么方便取得,不论错过这些知识可能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我们,偏偏就是倾向于宁可敬而远之,宁可取而不读,宁可读而不懂,宁可懂而不用。

对于自己健康的知识,正是如此。

我们很容易就终其:一生都在回避,甚至逃避对自己健康的认识与知识。

我们从小就懂得“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但太多人终其一生地努力破坏这个财富,不达目的绝不甘休,几可以说,生存的目的就在于破坏自己的健康。

所以,和健康相关的知识里,第三个现象就是被人所逃避。

这三个现象应该是所有知识的共通现象,只是和健康相关的知识又特别明显。

如果我们任凭自己对健康的知识继续上述三点现象的负面作用:不求定义之清楚,不求个人之了解,以种种理由来肯定自己的逃避,那么就整体社会而言,也会出现许多怪异的结果。

在企划这个专题的过程中,有一位接受访谈的人的话印象极为深刻。

这位台大的教授说:“台湾重视的既不是健康,也不是疾病,而是治疗——尤其是治疗的效率。”

这个状况的意义,如果借助金钱财富来比喻,会比较清楚。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对金钱财富所重视的,既不是如何增加或保持财富,也不是如何从破产中重新站起来,而只一味放在如何改善周转头寸的效率,这是多大的知识扭曲?

因此我们会做这个专题,有两个理由。

一个理由是因为:健康是人类最早,最普遍,也最应该具有的知识。

一个理由是因为在所谓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不论知识能用来产生什么,如果知识对我们自己的健康产生不了正面助益,甚至产生扭曲作用,那么其中的“知识”和“经济”两个体系都是大有问题的。

在我们可以听到各种有关健康与生命美好展望的今天,在我们可以目睹各种有关健康与生命愚昧行为的今天,我们编了这本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健康的时尚/网络与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网络与书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87764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8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