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尽量使用平白朴实的语言来阐释禅思想,笔者不采用当前很多文章使用的“翻译笔法”。本书的意图是使比较多的读者理解本来“不立言说”的禅的奥秘,因此本书的重点在于阐明禅思想的真谛而不在炫耀文采。笔者在文体方面尽量作到简单明晓,“直指人心”。本书对有关禅学书籍的错误理论进行批评完全是从学术讨论的角度进行的。
本书旨在将作者对于禅思想的独创见解公布于世,以免禅思想被淹灭在当代禅学研究的错误理路之中。笔者的意愿是揭示禅思想的千古之谜,暨以使读者了解禅的“本来面目”。
图书 | 禅(通向绝对本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尽量使用平白朴实的语言来阐释禅思想,笔者不采用当前很多文章使用的“翻译笔法”。本书的意图是使比较多的读者理解本来“不立言说”的禅的奥秘,因此本书的重点在于阐明禅思想的真谛而不在炫耀文采。笔者在文体方面尽量作到简单明晓,“直指人心”。本书对有关禅学书籍的错误理论进行批评完全是从学术讨论的角度进行的。 本书旨在将作者对于禅思想的独创见解公布于世,以免禅思想被淹灭在当代禅学研究的错误理路之中。笔者的意愿是揭示禅思想的千古之谜,暨以使读者了解禅的“本来面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禅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人的意识与绝对本体 第二节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 第三节 禅者的信仰 一 “万法唯心,心外无法”的唯心主义 二 如来藏缘起理论 三 即心即佛——见性成佛 第四节 灵魂与轮回主体 第二章 禅的真谛 第一节 自我与自我意识 第二节 开悟与顿悟 第三节 泯灭自我见性成佛:与如来藏契合为 一 泯灭自我 二 以如来藏为主人公 三 与“自我意识”相关的著名公案 四 成佛——“泯灭小我成就大我” 第四节 成佛后——如来藏本体境界 一 “意识分离,凡圣隔绝” 二 成佛禅者的肉体与如来藏圣界意识的关系 三 成佛禅者的如来藏圣界意识 四 黄龙三关 五 空寂枯寒的如来藏本体境界 六 如来藏本体境界——三摩地 七 如来藏本体境界——禅师描述的奇妙景象 八 半真半假的“三摩地”——“瞥见” 九 保任之道 第五节 禅的生死观 第六节 禅定修证之道 第三章 当代禅学批判 当代禅学批判绪论 第一节 当代日本禅学批判 一 简评《通向禅学之路》(铃木大拙) 二 简评《中国禅学思想史》(忽滑谷快天) 三 论阿部正雄的“真我”理论 四 评松本史郎的“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 第二节 当代中国禅学批判 一 从傅伟勋先生的文章谈有关禅学问题 二 评《中国禅思想史》(葛兆光) 第四章 《碧岩录》公案试解 有关《碧岩录》的诗联解说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禅(通向绝对本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岳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3401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6.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22.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