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漂亮朋友(全译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来到巴黎,经友人介绍进入《法兰西生活报》当编辑,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专门勾引上流社会的女子,并以此为跳板,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成为该报的总编辑。小说结尾还暗示他即将当上参议员和内阁部长,前程还远大着呢……

内容推荐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一生仅有的6部长篇小说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通过对一个寡廉鲜耻的恶棍杜洛华短时期内飞黄腾达的经历的描写,揭露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新闻界的黑幕,深刻揭示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复杂现象和殖民主义战争政策,堪称19世纪末叶法国社会的一幅历史画卷。  小说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典型的野心家和冒险家形象,开创了法国文学中“漂亮朋友”系列的先河。恩格斯曾为这部小说表示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试读章节

乔治·杜洛瓦递给女收银员一枚一百苏的硬币,然后接过找回的零钱,走出餐馆。

他长得一表人才,加上曾做过士官生,身上还有一种军人独特的气质。他挺了挺胸,以军人的熟练动作捻了捻嘴角的两撇胡子,然后用那种英俊少年独有的眼光像撒网似的,迅速地把还在用餐的顾客们扫了个遍。

女顾客们都抬起头来打量他,其中有三位年轻女工,两位和丈夫一块来进餐的夫人,以及一位中年音乐教师。这位女教师头发凌乱,帽子上积满了灰尘,身上总是穿着一条皱巴巴的连衣裙。她们都是这家低档餐馆的常客。

杜洛瓦走上人行道,停顿片刻,寻思着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今天是六月二十八号,他得用身上仅有的三法郎四十苏过完这个月。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他要么选择只吃午饭,要么选择只吃晚饭。他想,一顿午饭需要二十二个苏,而一顿晚饭则要三十个苏。如果只吃午饭,那么就可以省下一法郎二十苏,用这些钱,他不仅可以每天晚上买一个夹有灌肠的面包充饥,而且还可以在街边喝杯啤酒。对他而言,喝啤酒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也是他夜间最大的乐趣。他一边想着,一边向洛雷特圣母大街走去。

杜洛瓦走起路来,就像当年穿着骑兵制服一样,胸膛高高挺起,双腿微微分开,仿佛刚从马背上跳下来。他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横冲直撞,时而撞到别人的肩膀,时而粗暴地推开挡住他去路的人。他将头上那顶已经褪色的高筒礼帽压向一边,脚后跟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他总是摆出这么一副和谁都过不去的架势,就像一位魁梧英俊的士兵,刚刚退役回城,对周围的行人、房屋乃至整个城市都看不顺眼。

尽管身上的衣服仅值六十法郎,杜洛瓦的俊美外表依然十分引人注目。这种俊美毫无特别之处,却实实在在,他高大、英俊,一头稍带红色的金色鬈发从头顶中央分开,嘴角的两撇胡子微微上翘,像是从嘴里吹出的两团泡沫,一双蓝色的眼睛清澈透明,但瞳孔却很小。他这副模样,与通俗小说中描写的那些“坏蛋”倒有几分相像。

巴黎的夏夜,空气闷热,整座城市就像一间巨大的蒸汽浴室。花岗石砌成的下水道口溢出一股股恶臭,紧贴路面的地下厨房的窗户里飘出残羹剩菜和洗碗水的馊味,让人恶心。

街道防空洞的守门人脱掉了外套,嘴里叼着烟斗,骑坐在大门边铺着草垫的椅子上纳凉。路上的行人也摘下帽子握在手里,一个个疲惫不堪。

乔治·杜洛瓦走上林阴大道,再次停下脚步,仍然不能确定自己接下来该去哪里。他现在很想去香榭丽舍大道和布洛涅园林的大树下凉快凉快,可是在他的心中还隐藏着另外一种渴望,那就是希望能有一段艳遇。

至于艳遇何时才会出现,他无从得知。但是三个月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在此期间,凭借着俊美的外貌和优雅的风度,他也曾俘获过一些女人的芳心,但是都不够理想。他总盼望着能遇到一个更好的。

虽然他口袋空空,内心却欲望如炽。每当在街角徘徊的妓女对他低语:“漂亮的小伙子,想到我那儿去吗?”他就感到神魂颠倒。但是他不敢跟她们去,因为他付不起钱,而且他所期待的是另一种不那么低俗的亲吻。

不过,他非常喜欢去妓女们聚集的舞厅、咖啡馆和街道,喜欢和她们呆在一起消磨时光,闻她们身上浓烈的香水味,和她们聊上几句,亲昵地以“你”相称。因为她们毕竟是女人,是能给人爱抚、让人销魂的女人。他不像那些富家公子,对她们有一种天生的鄙视。

杜洛瓦转了个弯,跟着那些被热浪折磨得萎靡不振的人们朝玛德莱娜教堂走去。咖啡馆里挤满了人,甚至连人行道上也摆满了桌子。顾客们在街灯下和明亮的橱窗前喝酒作乐。在他们面前,摆着一张张方形或圆形的桌子上,酒杯里盛满了各种颜色的酒水,有红的、黄的、绿的和褐色的;长颈瓶里漂浮着的圆柱体冰块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杜洛瓦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此时的他感到口干舌燥。  盛夏的夜晚出现这种干渴,真是让人难以忍受。要是能够喝上一口冷饮,该是多么惬意啊!但是,只要他今晚喝上两杯啤酒,那么明晚就连最简单的面包夹香肠也吃不上。每逢月底,他常遇到这种情况,食不果腹的滋味有多难受他再清楚不过了。

杜洛瓦心想:“无论如何,我也得等到十点才能到‘美洲人咖啡馆’去喝上一杯。真该死,我现在已经渴得受不了了!”他看了看那些坐在路边小桌旁畅饮的客人,然后迈着轻快的步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从一家家咖啡馆前走过,并不时地打量着客人们的神态和衣着,揣测他们身上会带多少钱。这时,他的心底燃起一股怒火:眼前这些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品酒的男人们,个个衣兜里都装着金币或银币,平均下来每人至少有两路易。每家咖啡馆都有上百名客人,一百乘以两路易就等于四千法郎!“混蛋!”他低声骂道,一边仍然迈着优雅的步子,晃晃悠悠地朝前走着。如果此时让他在街角的阴暗处,碰上其中一个,他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扭断他的脖子,就像他在部队演习时对付农民的鸡鸭那样。

此时此刻,杜洛瓦想起了在非洲度过的两年,想起了在非洲南部驻守时勒索阿拉伯人的事儿。有一次,他和几个伙伴从军营偷跑出去,杀死了乌莱德一阿拉纳部落的三个男人,并抢了二十只母鸡,三只绵羊和一些金子,这让他和他的伙伴们乐了整整半年。现在回想起来,他仍然会忍不住露出一丝残忍而又得意的微笑。

他们一直没有被抓到,而且根本无人追究;阿拉伯人遭士兵洗劫,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事。

可是在巴黎,一切都不同了。腰别军刀、手持短枪的士兵要想在毫无顾忌地抢劫老百姓的财物后仍能逍遥法外,这是绝不可能的。杜洛瓦觉得自己内心深处仍然潜藏着下级士官生在被征服国度为所欲为的本性。因此,他不免有些怀念在沙漠里度过的两年军旅生活。不能一直留在那里真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但事实上,当年他可不这么想,那时他曾把回来以后的生活幻想得十分美好。可现在……哎,一切都糟透了!

杜洛瓦让自己的舌头在嘴里转了转,发出轻轻的“咯嗒”声,仿佛想证明一下喉咙是否真的很干燥。

行人从他身边经过,个个无精打采,步履缓慢。他在心里骂道:“这群蠢货,口袋里可装满了钱呢!”于是,他用肩膀去撞那些行人,然后心满意足地吹起轻快的口哨。被撞到的男人转过头来低声抱怨,女人们则会说:“没教养的家伙。”

他走过滑稽歌舞剧院,停在“美洲人咖啡馆”的对面,寻思着是否应该进去喝上一杯,因为他实在太口渴了。在做出最后的决定之前,他看了看伫立在街头的那几座明亮的大钟,时间正值九点一刻。他明白:当满满一杯啤酒摆在他面前时,他一定会一饮而尽。如果这样,他怎么打发十一点以前的那段时间呢?

杜洛瓦继续往前走着。他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道:“还是先走到玛德莱娜教堂,然后再慢慢折回来。”

当他走到歌剧院广场的拐角处,一个胖胖的年轻男人和他擦肩而过。杜洛瓦依稀记得自己曾在什么地方见过此人。

于是他跟上去,一边努力回忆,一边不停地嘀咕着:“见鬼!我到底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呢?”P6-9

序言

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界群星灿烂。单就中短篇小说家来说,先后有三位名家蜚声文坛,他们是都德、梅里美和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LJpassarlt,1850—1893)出生在诺曼底省迪埃普附近的普罗梅斯尼堡。家庭的熏陶在他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普法战争的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素材。而名师福楼拜的谆谆教导更是他在文学创作中受用不尽的财富。莫泊桑在《皮埃尔和让》一书的序言中曾满怀深情地写道:‘他(福楼拜)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我所写的东西,并且对我说:‘你是否有才能我还不能断定。你拿给我看的东西证明你是相当聪明的。但是年轻人,千万要记住,拿布封的话来说,才能就是持久的耐性。努力吧!’在七年之中,我写过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甚至还写了一部令人讨厌的剧本,这些一点儿都没有留下来,但老师全都看过。每次读后,第二个星期日吃饭时,他就开展批评了,这样渐渐地给我灌输了两三个原则,……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创性,首先就应该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才能就是持久的耐性。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睛观看事物时,只习惯于回忆前人对这个事物的想法。最微小的事物中也会有一点点未为人知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描写正在燃烧着的一堆火或者平原上的一棵树,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棵树,直到我们发现它们和其它的树,其它的火有所不同的时候为止,这就是作家如何具有独创性的方法。不论人们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最能够表示它,只有一个动词能使它最生动,只有一个形容词能使它性质最鲜明,因此必须要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不要满足于‘差不多’,决不要借助文字游戏来回避困难。”显然,福楼拜是在培养莫泊桑的观察力和如何准确地表达客观事物的能力。他认为遣词造句要精雕细刻,千锤百炼,这是一个作家的基本功。其实,这一切也是这位老师自己的宝贵经验之谈。

莫泊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Boule de sulf,1880年)一经发表立刻就轰动了法国文坛。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是一部精雕细琢的作品,简洁但非常形象化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他对各色人等入木三分的刻画达到了形态鲜明,呼之欲出的水平,值得读者再三品味。

随着莫泊桑生活经验愈来愈丰富,他的视野也愈来愈开阔,他的创作也愈来愈走向高峰。他才气横溢,文思敏捷,在1880至1891年10余年的时间里,就先后出版了三百余部中短篇小说,著名之作有:《泰利埃公馆》 (La maisorl Tell1er,1881),《菲菲小姐》(Mademoiselle Fjfl,1882),《两个朋友》(DetJx amls,1883),《米隆老爹》 (Le Pe re Milon,1883),《我的叔叔于勒》 (Morloncle Llules,1883),《项链》(La Parure,1884),《流浪汉》(Le Vagabond,1887),《橄榄园》(Le Champs d’oliViers,1890)等。他的作品不仅享誉法国,也蜚声世界。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收录过他的一些著名篇章。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六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一生》(Une vle)和《漂亮朋友》(Be]aml)。《漂亮朋友》描述的是一个出生卑微的男青年怎样不择手段地利用女人的裙带关系,跻身上流社会,直至飞黄腾达的人生轨迹,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淫荡之风,以及这个厚颜无耻的小人追名逐利,阴险狡诈的丑恶嘴脸。

小说主人公乔治·杜洛瓦原是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一名下级军官,回到巴黎后穷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偶然碰到原来同一团队的战友,而今在法兰西生活报工作的弗雷斯蒂埃,后者介绍他去报社做记者。从此以后,他凭借与四个女人的性和婚姻关系,从一个既没有财产,又没有地位的穷光蛋,爬到了显赫的地位。德·玛莱尔夫人是他的第一个情妇,俩人尽管有过几次分分合合,但她始终是他的最爱,也正是这位夫人把他带进了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他的战友弗雷斯蒂埃死后,杜洛瓦娶了他的妻子玛德莱娜为第一任太太。他并不爱她,但这个女人的文才和与政界要人的关系能助他青云直上。他不但摇身一变,给自己冠以贵族姓氏,获得骑士荣誉勋章,还从妻子继承的遗产中要挟勒索了50万法郎,成为富翁。与此同时,他还傍上了报社老板瓦尔特的老婆,因而一跃成为新闻界的红人。榨干了这几个女人的利用价值以后,他一脚蹬开了她们,转而引诱老板瓦尔特的女儿苏珊。他看上的不仅仅是苏珊的年轻貌美,更是丰厚的嫁妆和不可限量的政治前程。在小说的末尾,主人公感到‘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推着他,将他高高托起。他,一个康特勒贫苦人家的儿子,如今终于成为世间的主宰”!

莫泊桑小说的篇章结构精巧,文字简练优美,行云流水一般地自然流畅,绝无半点晦涩拖沓。他总是选择最有个性的人或物,以一种质朴无华的,极其单纯的笔调创作生活本身的色彩,语调,面貌。阅读法文原著更是犹如品一杯香醇的美酒,回味绵绵无穷。可惜这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年仅43岁便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左拉在他的墓前宣读悼词时说:“读他的作品时,不管是笑还是哭,永远发人深思。”

扬芬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漂亮朋友(全译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莫泊桑
译者 杨海燕//杨庭芳//王巧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27533
开本 32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3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