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传/智慧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

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内容推荐

《名人传》包括三位艺术家的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为追求理想的艺术境界,历尽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目录

贝多芬传

米开朗基罗传

托尔斯泰传

试读章节

贝多芬传

序言

我在写这本篇幅不算大的《贝多芬传》的时候(那是25年前的事),并没有想研究音乐方面的东西。那是1902年,我正处于万千苦难之中,经受着暴风骤雨般的毁灭之灾。我逃离了巴黎,来到我童年伴侣的身边,也就是曾在我的人生战斗中多次支持过我的那个人——贝多芬的身边,暂时躲避了10天。我来到他的故乡波恩,在那里寻觅他往昔的身影以及他的老朋友们:在科布伦茨,我从韦格勒的孙子们身上又见到了以前的韦格勒夫妇。在美因茨,我听了由韦恩加特纳指挥的贝多芬交响乐演奏会。我假想与贝多芬单独在一起,在暮霭沉沉的莱茵河畔,在那潮湿灰暗的四月天里,聆听他倾诉的心曲,完全被他的痛苦、他的勇气、他的快乐、他的悲哀所吸引,我跪下,又被他那有力的大手扶起,他为我的新生儿——《约翰·克利斯朵夫》洗礼,在他的祝福下,我又踏上了返回巴黎的路,信心百倍,重新与人生缔约,并向神明唱着痊愈者的感恩曲——那支感恩曲就是这本小小的书。《巴黎杂志》先发表了这本书,后来又再版。我未曾想过这本书会从一个狭小的朋友圈里传出来。

我对我在此说了这么多零散的事深表歉意。我要给那些今日想要从这支颂歌中寻找按严格的史学方法写成的著作的人作出回答。我在某些时刻,也会充当史学家。我在几本书中对音乐学尽到了义务,可是,《贝多芬传》绝不是这样的作品,它并非是为了学术而创作的。它是献给受伤的、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抚慰之歌,使它复苏,使它振作,使它对救世主感恩戴德。

人们纷纷抢购这本交了好运的小书,这是它不曾预料到的:那时,在法国,有数百万人,他们是被压迫的一代理想主义者,他们焦急地期待着一个解放的呐喊。他们从贝多芬的音乐里感受到了这种呐喊,于是,他们便跑来恳求他。那个时代幸存下来的人谁不记得那些四重奏音乐会,它们如同以“天主羔羊”起首的弥撒祷告一样——谁不记得注视着祭祀礼并被启示的光芒照耀着的那些痛苦不已的面庞!今天的生者与昔日的生者差距甚远(但他们将会与明日的人们靠得更近吗?)。本世纪头几年的这一代人,身份地位都被一扫而光:战争是个深渊,他们和他们最优秀的儿子都死了。我的这本《贝多芬传》保存着他们的音容笑貌。它出自于一个孤独者之手,竟毫无知觉地与他们相仿;而他们也从中认出了自己。

没有几天时间,这本由一个无名小卒写的小册子,走出了一家并不知名的小书店,人手相传。于是,它就不再属于我了。

我刚刚又读了这本小书,尽管有些不足,但我将不作任何改动,因为它应该保留其原有特征以及伟大的一代人的光辉形象。在贝多芬百年祭辰之际,我既怀念苦难中的那一代人,同时也称颂他们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纪念那位教会我们如何生与死的人。

罗曼·罗兰

一九二七年三月

善事应尽力而为,

爱自由高于一切,

就算为了帝王的宝座,

也绝不出卖真理。

——贝多芬

他身材又矮又胖,脖子又粗又壮,长着一副运动员的身躯。他有红砖色的宽大脸庞,只是到了晚年皮肤才变得萎黄和有些病态,特别是冬天,当他远离田野、足不出户时,更是如此。他前额宽广且高高隆起,深黑色的头发异常浓密,乱蓬蓬地竖着,好像从未梳理过,颇像“墨杜萨的蛇发”。他眼中闪耀着一种奇异的力量,使见到他的人非常震惊,但大多数人无法辨别出其中细微的差别。因为这双眼睛闪烁着一种野性的光芒,衬上古铜色而略显悲壮的脸,虽然看上去像是黑的,实则是蓝灰色的。一旦感情冲动或者愤怒时,这双小且深陷的眼睛便突然睁大,眼珠在眼眶中不停地转动,如实地反映出他的全部思想。他忧郁的目光常常望向天空。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简直是狮子的相貌!嘴还长得颇为秀气,但下唇比上唇前突。牙床刚劲有力,似乎可以嚼烂核桃,右下巴有个深深的小窝,使整个面部显得古怪而不对称。据莫舍勒斯说,“他的微笑很美,谈话时神态平易近人。而笑起来却不讨人喜欢,粗鲁、难看,而且短促”,好像那是一种对快乐不甚习惯的笑。他脸上的表情永远是郁郁寡欢的,仿佛患了“不能治愈的忧郁症”。1825年,雷尔斯托普曾说,看到他浮现在脸上的那种极度痛苦的神情,好不容易才忍住没让眼泪流下来。一年以后,勃劳恩‘封’勃劳恩塔尔在一家啤酒店遇见他,他在角落里坐着,嘴里叼着一根长长的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晚年时常见的姿态。一位朋友和他说话,他凄然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记录本,像聋子经常做的那样,尖着嗓子叫对方把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他面部表情时常变化,有时因抓住了偶然进发出的灵感,就算在大街上,他的表情也会让行人吓一大跳。有时无意中撞见他坐在钢琴面前,“整个面部肌肉隆起,血脉贲张,狠巴巴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唇颤动着,像能把鬼神召来却又请不走的魔法师”。他十足是一个莎翁剧中的人物!尤里乌斯·贝内狄克特说他是“李尔王”。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出生于波恩的一所破旧简陋的小阁楼上。他原籍弗朗德勒,父亲是个碌碌无为、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佣,一个厨师的女儿,开始嫁给一个官宦之家的侍从,丈夫死后改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艰辛,缺少家庭温暖。从一开始,生活于他就是一场残酷的战斗。他父亲想开发他的音乐天赋,然后再把他当神童来炫耀。贝多芬刚4岁,父亲就把他“钉”在羽管键琴前面一连几个小时,或者把他关在房间里,逼着他练小提琴。繁重的作业把他累得半死,几乎让他对音乐这门艺术产生厌烦,以致必须使用暴力才能强迫他学下去。贝多芬从少年时代起就不得不为生计发愁,不得不过早地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11岁那年,他加人乐队;13岁当上管风琴乐手。1787年,他所热爱的母亲去世了。“她对我那么慈祥,那么值得我爱,她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啊,当我能够喊出母亲这个温馨的名字,而她又听得见的时候,有谁能比我更幸福呢?”她是患肺病死的。贝多芬以为自己也患上了这种病,所以常常感到不舒服。除此以外他还患有比身体的病更折磨人的忧郁症。17岁时,他已经是一家之长,担负起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酗酒的父亲无法支撑门户,贝多芬只好羞愧地请求剧院让他的父亲退休。人家担心他父亲拿了钱去挥霍,便将退休金交给贝多芬。这些痛苦的事在他内心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还好,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感情上的寄托。他一直非常珍惜与勃罗宁一家的情谊。他们可爱的女儿埃莱奥诺尔比贝多芬小两岁。贝多芬教她音乐和诗歌。她成了他的伙伴,两人之间也许产生过感情,但后来埃莱奥诺尔嫁给了韦格勒医生,韦格勒也成了贝多芬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之间终生维系着君子之交,这一点,从韦格勒和埃莱奥诺尔与他相互来往的书信中可以看得出来。信写得很恳切,韦格勒夫妇称他为忠城的老友,他则称对方为亲爱的好友韦格勒。更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后来三人年纪老了,但心灵的青春还在,热忱不减当年。

即使童年生活悲惨凄凉,但贝多芬忆起这段往事和儿时住过的地方,凄凉中依然透着一丝温暖。后来他不得不离开波恩,来到了维也纳。他在这个多姿多彩的维也纳及其贫困的郊区度过了差不多整整一生,但他却从未忘却莱茵河畔的故乡,还有那条波澜壮阔的大河。他称这条河为父亲河。的确,莱茵河生机勃勃,几乎具有人性,仿佛一个巨大的生灵,具有无穷的思想和巨大的力量。莱茵河流域中,没有任何一段比流经风光旖旎的波恩这一段更瑰丽、更温馨,也更美妙的了。汹涌的河水冲刷和抚爱着浓荫覆盖、鲜花盛开的岸边。在这里,贝多芬度过了他生命中的前20年;在这里,形成了他少年时代心中的梦想。那仿佛懒散地浮在水面上的草地,被薄雾笼罩的白杨,低矮的灌木,还有垂柳和各种果树,都把根须浸泡在这默默流淌的水流里。星星点点的村落、教堂,乃至墓地,以好奇的目光悠然地俯瞰河岸。远处,蓝色的山峰在天空中描绘出参差不齐的侧影,颓废的古堡矗立其中,形状瘦削古怪。他永远心系故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梦想重归故土,但却未能如愿。“我的家园,那块我初见光明的故土,在我眼前始终是那么美,那么光亮,就像我离开时那样。”

1792年,战火烧到了波恩,贝多芬被迫离开家乡,去音乐之都维也纳定居。途中,他遇到了奔赴前线与法国作战的黑森州部队,此事无疑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1796至1797年间,他将弗里德堡的战斗诗篇谱成了音乐,即《出征歌》和一首爱国主义大合唱《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但是,尽管他赞颂了法国革命的敌人,革命还是降服了世界和他的心。从1798年起,虽然奥地利和法国关系不妙,但贝多芬却同法国人和法国使馆,还有初到维也纳的贝纳多特将军有着亲密的交往。言谈间贝多芬常流露出倾向共和的情绪。这种倾向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愈发强烈。

德·伯恩哈德夫人和格林克都说,他目空一切,举止放肆,让人讨厌,说话时外省口音很重。只有他的至交才知道在这高傲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十分善良的心。他将自己获得的成功写信告诉韦格勒时,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假如我看见某个朋友经济困难而我又没钱帮助他的时候,我只需伏案工作,用不了多久,便能帮他摆脱困境……你瞧,这多好。后来,他还说:“我的艺术应该为穷人造福。”

此时,他已疾病缠身。1796至1800年期间,他的耳聋症开始肆虐,耳鸣昼夜不停地折磨他,内脏也疼痛不已,听力逐渐衰退。一连好几年,他都不告诉任何人,即使对至爱亲朋也不透露半点儿消息。他回避与人交往,怕自己的病被人发现,他将这个可怕的秘密深藏心底。可是到了1801年,他终于忍不住了,在绝望之中,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

P5-11

序言

孩子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识字读文到遣词造句,陪伴他们的除了各式各样的玩具,就是一本本精美的图书了。孩子就犹如一朵娇嫩的花,不断地从各个方面吸收养料,不仅从家长和老师的谆谆教诲里知晓做人的道理,还从一本本的好书中汲取知识,凝聚奋进的力量。

为了拓宽孩子们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精心编排了《智慧书坊》这套丛书,并将《鲁宾孙漂流记》《名人传》《名人名言》《海底两万里》《中国神话故事》《伊索寓言》收录在此套丛书中,精练、生动、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图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成长。在本套丛书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历险故事的神奇、名人传记与言论所特有的震撼,这一本本好书将伴随孩子们度过美好的童年。

最后,我们真诚希望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传/智慧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罗曼·罗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791114
开本 32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49
丛书名
印张 3.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08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