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远离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非常健康6+1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将用通俗的语言,科学、系统、全面的知识讲解,栩栩如生的插图及病例故事,让您知晓关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疾病的常识并给出具体的生活中的指导。翻开这本小册子,就能让您“一册在手,家有病儿也无忧”。

内容推荐

《非常健康6+1》系列科普丛书由离退休的老专家、老教授和部分在职专家编写。

这套书的特色是“6+1”,即书名确定后,必须按照:①诊断和治疗;②家庭护理;②饮食调理;③心理治疗;④运动疗法;⑤并发症及其治疗;⑥预防举措撰写。+1即每部分每段都要有《专家提醒》。全书图文并茂,特色突出,融科学性、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成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爱不释手的大众读物。

本书为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部分 超乎寻常的“动”是毛病,治疗要正规

一、从“靓靓多动”说起/004

(一)多动和多动症快速鉴别法/006

(二)儿童多动症普查量表/008

(三)几种可出现多动症症状的疾病/O10

二、多动症的治疗/O11

(一)西医治疗多动症/011

(二)中医治疗多动症/018

三、细说抽动症/020

(一)抽动症及其四大特点/020

(二)为什么会得抽动症/022

(三)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抽动症很重要/027

(四)吃好、睡好是抽动症治好的基础/028

(五)抽动症的药物治疗/029

五、多动症、抽动症兼而有之。该怎样治/032

六、“是药三分毒”,药物治疗的副作用/033

(一)小明服用的不是聪明药/033

(二)药物的副作用/034

七、重要的心理、行为治疗知多少/037

(一)心理支持/037

(二)行为矫正/037

(三)环境改进/040

第二部分 多动症、抽动症儿童的日常生活

一、家长、病儿好心态须知/045

(一)防止“破罐子破摔”的心态/045

(二)病儿要“知己知彼”,加强自我约束/046

(三)正确认积疾病对孩子学习的影响/047

(四)多动症缘何偏“爱”男孩/049

(五)困扰多动症的几种毛病/050

(六)睡眠障碍、夜惊也是多动症的一个伴随症状/054

(七)抽动症会出现的强迫障碍/055

二、学龄期病儿的学堂行/057

(一)虎子能上幼儿园吗/057

(二)小儿郎,上学堂/058

(三)鼓励赛良药,坚持且耐心/059

(四)关爱与谅解,真正护病儿/061

(五)多动症病儿的“记忆力”/062

(六)多动症病儿的自我防卫措施/063

三、鼓励病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做好安全

防护/066

第三部分 药食同源,把好病儿币斗学营养与配餐关

一、均衡营养,保健康/069

(一)营养素有三大类/069

(二)荤素搭配,营养之最/070

(三)合理的膳食,就是科学的膳食/072

二、青少年时期的膳食应如何安排/073

(一)合理的饮食安排: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075

(二)随季节变换的膳食调配/078

三、膳食营养素的正确选择/079

(一)儿童心理培养要注意饮食得当/079

(二)奶类制品的选择:病儿喝点酸奶好/081

(三)价廉物美的蛋类是病儿的有益选择/083

(四)维生素的妙处有很多/087

(五)膳食纤维——肠道的清洁卫士/089

(六)“健脑”核桃一说有根据/091

四、饮食好习惯,祛病于无形/093

(一)水是最好的“药物”/093

(二)喜欢但不能爱的巧克力/096

(三)吃零食的学问:适可而止/098

(四)抽动症、多动症的儿童要远离三类食品/099

第四部分 家庭与学校对病儿的正确养护

一、培养孩子的好性格/103

(一)孩子的认知与性格/103

(二)孩子周围社会关系与性格/103

(三)家庭环境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105

(四)父母态度与孩子性格倾向的关系/107

二、上学孩子的健康保健/109

(一)学龄儿童的发育过程,109

(二)健康保健三要点/110

(三)青少年的发育和行为/111

(四)良好的习惯加健康身体可减轻症状/113

三、提高孩子成绩应有法/117

(一)与老师有效沟通孩子的病情/117

(二)陪孩子做作业的利与弊/118

(三)多动症孩子请家教须知/120

(四)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对待多动症孩子/122

(五)充分利用多动症的“动”,变不利为有利/123

第五部分 有效的保健与康复之道

一、有效的自我调控技术/127

(一)自我调控技术及其意义/127

(二)有效的几种自我调控/127

二、保健与康复一二三/130

(一)游戏与保健/130

(二)儿童心理治疗知多少/131

(三)行为治疗具体操作/133

(四)按规则办事。治疗心中要有数/134

(五)对“号”入座。治疗方法多种多样/136

(六)感觉统合训练有必要/138

(七)认知训练——多动症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140

第六部分 促进康复,避免病情加重

一、多动症的严重不良后果/143

二、多动症的诱发因素/144

三、影响多动症儿童预后的因素/146

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可减少多动症的发生/147

五、多动症、抽动症的几个疑问/150

(二_)多动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何/150

(二)多动症病儿长大能当驾驶员吗/15l

(三)抽动症的儿童都伴有行为问题吗/152

(四)抽动症的儿童需要特殊教育吗/153

(五)抽动症的儿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154

(六)抽动症病儿到了青春期症状可以完全消失吗/156

(七)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吗/158

(八)严重的抽动症能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能否真的可以“一刀了之”/159

(九)国外,医生和父母如何对待多动症/161

试读章节

(七)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吗

20世70年代以前,多发性抽动症被认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近2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至青春期有自然缓解的可能,本病预后相对良好。大部分病儿,是在学龄前或学龄时期发病,症状时轻时重,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明显,到了青春期,抽动更为频繁,伴有所谓“秽语”出现,但到了成年时症状反而会减轻。

虽然,抽动症自然缓解率可达到50%,但临床观察证明,多发性抽动症这种疾病真正完全终生缓解的现象是极少发生的,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病儿虽然抽动的症状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的减轻或白行缓解,但其中仍有不少的病例迁延或停药后症状复发,亦有少数病例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可持续至成人或终生。

一般而言,对于大部分病儿来讲,预后是良好的,但是确有一小部分病例可因严重的抽动症状、强迫行为、品行障碍而影响到病儿的生活和学习。一直持续至成人的这部分病儿的症状通常不会比儿童时期更糟,大部分病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来愈懂得如何去掩饰他们的症状。正因为大多数病儿在长大以后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甚至完全缓解,对于病儿的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般影响不大,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有研究结果显示,多动症的预后与起病的年龄和治疗用药无明显关系,但与病程长短、有否伴有行为障碍、有无神经精神病家族史、神经史有关,这就提示了遗传因素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或颅脑损伤影响多动症的预后。

对于抽动症,有人随访了1~7年,先后有48%的病儿出现强迫行为,表现为强迫性数数、强迫性行走和强迫性触摸物体。这种强迫行为的出现率与抽动的改善、氟哌啶醇的治疗无明显关系。强迫症状是抽动症另一临床特点,可能是影响病儿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鉴于抽动症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故及时的控制抽动症减轻病人躯体不适和心理负担、纠正不良的行为和情感,对本病的预后和防止严重行为障碍的发生也是有益的。

专家提醒

目前认为抽动症不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而是属于与遗传有关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但是真正完全终生的缓解是极少见的。

(八)严重的抽动症能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是否真的可

以“一刀了之”

就医学上对许多疾病的治疗而言,十多年来,外科手术对神经系统某些疾病如癫痫、强迫观念、情感障碍等等进行许多病例的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减轻抽动症几乎没有涉及。

由于强迫障碍与抽动症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因此强迫障碍边缘系统手术与抽动症手术最为密切。

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无效、严重的、难治的抽动症病人,可针对其皮质、扣带回皮质、丘脑或小脑区域进行一系列的神经外科干涉(可针对某一区域或多个区域)。抽动症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有十多种,现下还没有证据证明一种手术疗法较另一种手术疗法高明。可以这样说,抽动症的神经外科治疗,目前只能看作是一种实验性的。

临床上少数特别严重的抽动症,必须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危险性一起被考虑,诸如药物应用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和抽动症的病态表现,通过权衡利弊做出决定,一般认为,面对抽动症病人,除非病情特别严重,大大的影响日常正常生活,而且经过多种药物、心理行为治疗,仍然无效时再慎重考虑采用,否则不宜手术治疗。

专家提醒

严重的、难治的抽动症可以考虑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外科治疗必须有严格选择手术指征,也就是说,临床非手术科、神经科或小儿科医生通过对抽动症病例的严重性、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的效果进行慎重评估和筛选,确定手术治疗是否为必须的疗法。对于手术治疗抽动症可以“一刀了之”这是广告、媒体的语言,而不是医生口中的“医学术语”。

(九)国外,医生和父母如何对待多动症

我们知道国外学者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多动症。到20世纪60年代后对多动症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了。目前不少欧美国家都有帮助多动症父母的官方或民间机构,称为“帮助多动症父母协会”,帮助协会定期开办普及知识的各种讲座、学习班。讲课者都是对多动症研究或临床上治疗有造诣和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定期的召集多动症的家长和老师进行交流,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咨询和帮助,并定期的出版有关的报纸和杂志等。

下面以美国为例,美国不仅是开展多动症研究最早、最深入的国家,而且,近年来他们做了许多工作,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对待多动症呢?

(1)多动症知识普及率高:在美罔几乎人人都知道多动症,各种宣传媒体都会介绍多动症的知识,如报纸、书籍、电视、广播、网页和讲座等。每个学校都有关于多动症的诊断最表,发现可疑多动症的孩子,就会进行量表测试,然后把结果通知家长,请家长带儿童及时到医院诊视。

(2)能比较正确的对待多动症儿童:如果孩子在医院被确定是多动症,家长一般都能冷静对待,不会有紧张、恐惧或抵抗的心理,而是耐心的听取医牛的意见,安排时间找心理顾问进行咨询,同时也积极寻找治疗办法。

(3)学生服用药物比例高:据资料报告,近5年来美国利他林的产景短短5年就增加了6倍,这些利他林主要是用于治疗多动症,使众多的多动症儿童受益。目前在美国约有5%的中小学生都在服用利他林,服药时间也很长。当然美同也有反对多动症服用利他林的人或组织,他们指责“药物副作用大,药物控制了孩予的心灵”,应停止服用药物治疗多动症,但这部分的比例在美国是很小的。

P158-162

序言

靓靓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发现这孩子上课小动作特别多,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还骚扰其他同学,考试总是不及格。老师批评几句就跟老师顶嘴,没办法,只好找来家长,希望能请个家教,回去把落下的课程好好补一补。

靓靓妈妈花很多钱请了重点大学的学生来做家教,没教几天靓靓就把老师给气走了。换了几个家教,都是不超过一周,逃课对靓靓来说已成了家常便饭,父母对他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

转眼间靓靓已经三年级了,老师说三年级是很关键的一年。靓靓的父母虽嘴上说不指望儿子能怎么样了,可心里急啊。细心的妈妈发现儿子平时走路都是怪模怪样的,脏话顺嘴就说出来了,即使面前没人自己也在自言自语,妈妈想这孩子是不是得了精神病啊。就在万般无奈之时,靓靓的舅舅打听到同事的孩子也是如此症状,是“多动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不光学习上不去,还可能导致孩子打架、斗殴直至犯罪,最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分裂。老师也反映孩子虽然聪明,但这一刻不闲着的小动作会不会有什么毛病,建议带孩子去看医生。焦急的妈妈带靓靓去了医院儿科就诊,最后结果出来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医生解释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眼下通称为“儿童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教育等因素,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靓靓妈妈就疑惑了,靓靓真有这病吗?这“多动症”和医生刚提到的要鉴别的“抽动症”又有什么不同?这病需要尽早治疗,但怎么治、能治好吗?做父母的、做老师的具体该怎么做呢?

本书将用通俗的语言,科学、系统、全面的知识讲解,栩栩如生的插图及病例故事,让您知晓关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疾病的常识并给出具体的生活中的指导。翻开这本小册子,就能让您“一册在手,家有病儿也无忧”。

祝愿多动症、抽动症的孩子在父母、老师及医护人员的呵护和帮助下,幸福、健康成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远离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非常健康6+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干生//王宝香//张云//李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556784
开本 32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8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80
13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