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养生三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完全来自生活。书本记述了一位老哈尔滨人痴迷养生半个世纪的独特经历。作者以自身的实践经历,积累和结出了他搜集和接触过的各种各样的养生保健品的功用和价值,以及对各种身体病痛的影响。作者不从纯理论角度来谈养生,而是注重谈体会和感受,语言朴实可信,是一本大众养生保健的实用书。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积六十余年人生经验写成的一本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这是“六十年磨一书”。

本书记述了一个痴迷养生的老哈尔滨人半世纪的独特经历。对健康和长寿之谜的不尽思考贯穿全书,令你读后掩卷沉思,遐想无限。

本书在哈尔滨试销期间,掀起一股养生旋风,哈尔滨经济广播电台连播此书,听众反响极其热烈,一度成为街头巷尾和晨练老人的热门话题。

《哈尔滨广播电视周报》连载本书期间,市民争相传看,读者每天打电话到编辑部,希望和作者交流。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报纸拨出半个版面刊登作者的“答读者问”。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答读者问一直登到“之七”。

相信,本书的正式出版,将会引起更大的反响。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卷 首语

第一卷 浮生颐养记/1

钓鱼疗疾记/4

调息健身记/7

泡澡人生/11

哈尔滨最老的泡澡池/14

我与跑步/17

血府逐淤丸/20

吃鱼油记/23

经历红茶菌/27

我与酒/30

M之死的反思/34

母亲的冠心病/38

人生与疾病/41

和谐生存/46

养生三要/50

第二卷 下海求索记,55

夜半心语/58

忆昔绞股蓝/61

蚂蚁情缘/65

广西老冯/69

人参茎叶总皂甙/74

秋梨膏与熊胆酒汁/77

补氧胶丸/80

我与蜂产品/84

奇特的产品——“泰一”液/89

鳄鱼精始末/93

第三卷 夜读随笔记/99

话说大骨棒/102

换个角度看补钙/103

血的奇迹/104

怕痒的奥秘/108

肥肉可不可以吃?/109

儿童近视与饮食结构/112

善给人以健康/113

压力与健康/114

核桃与痰咳病/116

节食益寿探秘/118

养生与“麦卡效应”/121

中年人,不要忽视健康/122

王小波之死令人痛惜/124

生命的悲壮/126

疲倦之谜/127

肠胃中的秘密/130

饮鹿血说/132

吃土奇闻录/134

闲话药枕/137

治疗脱发拾趣/138

吃糠也养生/140

趣话民间神医/143

祛病强身喝马奶/147

漫话宠物疗法/149

留邪养正/152

清理猫毛健身操/154

降脂良药话山楂/155

地瓜的保健作用/156

吃点儿山药/157

玉米如金/158

冬吃萝卜/160

话说替代疗法/161

午睡好不好/163

食鸡蛋有益无害/166

适口者珍/167

慎防老人摔跤/169

大脑与健康/170

人体内的细菌世界/174

徐迟为何自杀?/175

灵芝救命记/176

留住光阴/177

阑尾是否多余?/179

角色变换利养生/180

食醋保健谈/182

美国富人新“食尚”/184

重提麦饭石/185

精神维生素/186

食蜜与健康/188

蜂蜜新知:消炎抑菌/190

蜂产品与风湿病/191

吃花粉用不用破壁/192

蜂蜇与健康/193

震惊日本的预言/196

狼油治病的思索/197

猪血是宝/198

卡西塔斯效应/199

老人与音乐/201

自行车与健康/202

大米走红西方/204

水之谜/206

美容嫩肤食肉皮/209

打嗝奇闻/210

回归步行/211

从路遥之死想到的/216

勤于用脑可延年益寿/217

尝试吃草/218

佳节豪饮应有度/219

黄褐斑的秘密/220

反思杨迈之死/221

失眠,试试蜂王浆/222

话说吃奶片治失眠/223

用大豆治病健身/225

寻觅蜂蜜酒/226

健身疗疾森林浴/227

人类之梦——长生不老/228

后记/239

试读章节

漫话宠物疗法

听说一位三十多年未见面的友人患癌,十分难过。但从电话中得知,她在练郭林气功,精神状态也不错。我告诉她,以她的情况,没去放疗、化疗实属万幸,免疫系统没有遭到破坏就有希望,她亦有同感。但对于我的提议:养一个小宠物,她一笑了之,不甚以为然。其实,患癌者的大敌,是对于癌症的恐惧,养宠物则是克服情绪危机、培育良性心态十分有效的办法。曾从报上看到,一位晚期癌症老人在求医无望的情况下,全身心地投入于养鸟,在小鸟的鸣啾声中,他忘记了自己的疾病,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康复。

在形形色色的自然疗法中,宠物疗法是一种有趣而容易让人接受的疗法,因其有趣,它往往被认为仅是一种心理安慰,而不是一种治病疗疾的方法。但近年来的许多事实表明,这种疗法对于某些疾病确有实效。

以心脏病为例,据统计,美国每年约100万心脏病人中,有3万人可因小宠物而康复。在澳大利亚,医学研究人员估计,宠物疗法可使心脏病死亡率降低4%。

医学上十分扎手的抑郁症,尤其是儿童抑郁症,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抗抑郁药物的可怕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不久前发生的一起案件:美国一位12岁少年服抗抑郁药,导致情绪失控,枪杀祖父母,就令人不寒而栗。

而采用宠物疗法,不但全然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在北京房山一所小学的特殊教育中心,25名有智能障碍和患孤独症儿童接受了宠物治疗,他们注意地观看小狗表演节目,满桌子玩具也无法把他们从小狗身边拉开。记者描述:“7岁的于荣因父母酗酒而智力低下,面对生人她从不说话,但是面对小狗豆豆的热情亲吻,她笑了。当豆豆伸出湿漉漉的粉红小舌头去舔于荣的手心时,她竞在二三十名陌生人的注视下,大大方方开了口:“我不想让小狗回家。”对儿童抑郁症采用宠物疗法,已普遍应用于世界各地,据报载,在阿根廷的布伊诺斯动物园,有一些身穿饲养员制服的少年,他们其实是患抑郁症和精神疾病,行为失常的少年,在和可爱的动物的相处中,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恢复了活泼好动的天性,成为一名正常儿童,重返校园。

宠物疗法也同样适用于成人的精神疾病,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约翰斯敦城的贝特夫人患“广场恐惧症”,害怕空旷的空间和密集的人群。这种病使她离群索居,不敢离开自家的屋子、。朋友们为了让贝特夫人解除寂寞,送给她一只4个月的小猪。这只叫做“皮格”的小猪一出笼,就直朝贝特夫人奔去,贝特夫人忙起身迎接,只见“皮格”前腿举起,把头偎依在她肩上,用嘴吻着她的脸。贝特夫人异常惊喜,露出久已不见的微笑。从此,贝特家里充满了欢乐。邻居孩子们纷纷前来参观,在众人中,贝特夫人不再感到恐惧。她还用婴儿车推着小猪皮格去参加一个老年协会的会议,“广场恐惧症”不治而愈。从这一病例中可以看出,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宠物疗法的效果远胜于药物。同样,对于精神绝望,有自杀倾向的人,药品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如果采取宠物疗法,让可爱的宠物医生出面,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近年来,宠物疗法的神奇功效,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在英国,有的药房不但出售药品,还像卖药一样出售小猫咪。美国一些城市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租的公寓里禁止饲养动物,而医院却允许动物进入病房陪伴其主人。事实证明,医院这样做确有道理。奥马尔医疗中心人士发现:高血压病人照料自己的狗时,病症得到缓解;而冠心病人在抚摸他们的狗以后,膀胱压降低了,手指的温度明显升高。研究者把有狗或猫相伴的人同没有动物伴侣的人进行比较,发现10个月以后,同样的焦虑症的患者,前者的症状较后者明显减轻。  一项研究表明,金鱼,也能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在一个心血管病医院,6个病房中有3个病房放置鱼缸。观察发现,在养有金鱼的房间里,病人的焦虑症明显轻于另外三个房间的病人。

护士和医生们通过实践发现,在允许让狗、猫、金丝雀或金鱼陪伴以后,病人的健康普遍有所好转。最近发生在哈尔滨香坊区的一件趣事,就涉及到一只叫做“贝贝”的小狗。

2000年9月,郭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摔伤,经医院抢救之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成为植物人。植物人唤醒向来是医学难题,但郭某在妻子的精心照料和爱心呼唤下,却逐渐恢复了意识。此时小狗“贝贝”大显身手,由于经常和“贝贝”交流,郭某智力日渐提高,半年后竟然开口说话,还能在“贝贝”引领下行走,医生连连称奇。全家人都喜欢“贝贝”,患病的郭某更离不开它。但2003年3月,郭家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按照规定,领低保者“不能养宠物”,郭家只好忍痛把“贝贝”送人,小狗恋旧主,不管送多远都要跑回来,全家人望着可爱的小狗犯了愁。此事被媒体披露后,一时隋牵市民心,“贝贝”也成为众人瞩目的护理明星。

在讨论人类与动物关系问题的第五届国际会议上,研究人员确认,宠物对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宠物疗法不但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还被应用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美国动物保护机构曾定期将宠物狗带进老年人住处,通过与小狗亲密接触,许多老人增添了生活乐趣,身体也有了活力,其效果超过任何良药。

8月15日英国《独立报》有文日《长寿的秘诀》,作者说:“如果你想长寿,那就养只猫”,国外一些资料也表明,同等年龄、状况的人,养小动物者比不养小动物的人要长寿些。为此,我们建议老年人在晨练、扭秧歌、打门球、玩棋、吟诗、作画等养生方式之外,再加上一项:养小动物。

P149-151

序言

养生之举,应该是最容易做的事,不外乎多吃一口、少吃一口,举举手,弯弯腰……在吃喝拉撒睡之时留点儿心而已;而养生之道,又确是世间最难做的学问,多吃一口,少吃一口,如何举手,如何投足,却大有讲究,非一般人所能做得好的。有人整天钻研养生保健,报刊书本上怎么说,便照葫芦画水瓢,执著坚忍,常年不怠,可是依然难入其门,难成其果。

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思维方式,非常强调一个“悟”字。这个字,据我理解,它极其深刻地体现了辩证法的精髓。现代科学研究已经细化到了基因水平,基因研究的成果,将会是个性化治疗大行其道的物质基础。在养生领域,“悟”的结果往往是自己认识自己的结果,也是最高水平的成就:因为人要想认清自己是非常困难的。认识了自己,就能把握自己,包括把握自己的健康,调节自己的生活,而把握自己,正是养生领域最需要的个性化特质。

我作过长寿人群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有很多都让人吃惊,很多长寿老人的生活方式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有特定规律,甚至很多地方超出了理论所限定的内容。例如,大家都认为长寿老人都是少吃荤,多吃素,可我们发现很多老人离开肥肉就不想吃饭;理论告诉我们,戒烟限酒是健康基石,但有些长寿者终生吸烟,终生饮酒;中医告诫人们“服药千裹,莫如读卧”,可很多长寿老人的性能力都很旺盛……如果真的要说长寿的规律,唯有心态好这一点可以算是共同之处。他们每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特点,没有一个雷同。

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要大家都去嗜食肥肉,抽烟酗酒,纵欲无度,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才是最好的。

杨新民先生撰写的《养生三记》是一本很好的养生参考读物。我觉得大家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当做“启示录”来读。你不一定要邯郸学步般地照着做,但你一定要学会杨新民先生思索问题的方法,让自己给自己当医生。我想,杨先生写这本书的本意或许也在于此。

全国政协委员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养生保健学会常务理事

王旭东

后记

当本书即将竣稿时,有这样三件事引起我的注意:

第一件事:陆星儿之死。2004年9月4日晚8时30分,女作家陆星儿死于胃癌,时年55岁。在其生命日记《用力呼吸》中,她说:“也许是把生命用得过狠了,活活地把自己累成病。现在想来,真是很对不起生命。”身心俱疲的陆星儿与世长辞,使很多人感到震惊,而我更震惊的是,陆星儿这个大作家,在保护自己的生命方面,却是那么无力。以她的知识水平,钻研一下养生保健,当不成问题。但视写作为生命的星儿认为:“人不能为活而活,写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信念的一部分,更是我生活经历中最宝贵的一部分。”“人不能为活而活”是对的。但面临这样的问题:事业与生命孰轻孰重?轻生命而重事业,或者相反,轻事业而重生命,都各有偏颇。如果失去健康,甚至失去生命,又怎能去干事业呢?刚过50的星儿走了,身后留下一片遗憾,我想,如果有来世,她一定能吸取教训,学会珍爱生命,以便更好地去完成自己心爱的事业。

说到珍爱生命,不能不提到好人傅彪,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件事。在影视作品中,傅彪的“面瓜”形象惹人喜爱,然而,这样一位好人却罹患了肝癌,让人不胜唏嘘。都说好人一生平安,傅彪为何患癌?据媒体披露,能吃能喝,心宽体胖的傅彪,“一直不太注意身体方面的问题”,由于长年拍戏,饮食不规律;又嗜香烟,每日烟不离手;更要命的是他的大酒量,成为肝脏难以承受之累,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接受了肝移植手术的傅彪,虽然身体逐渐康复,但我相信他会大彻大悟,学会珍爱生命。

第三件事:最近,中国红十字总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70%以上的市民身患疾病、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教育水平高的社会阶层。据调查,健康问题在白领阶层、高级或中级管理人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说,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的健康问题已日益凸现,而首当其冲的,是许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陆星儿、傅彪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面临着事业与健康的矛盾,许多人健康状况堪忧。

这三件事使我认识到,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愈是在快节奏的时代,这个问题就愈是具有紧迫性,成为一根绷得最紧的琴弦。洪昭光教授拨动了它,得到了最大的反响。还有一个许燕教授,提出“职业枯竭”的概念,他把职业枯竭定义为“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他的关于“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报告,反响之大,令人始料未及。许多听众当场发问,久久不愿散去,其后又有电话打来,问的都是同样一个问题:“我现在的症状跟您说的完全一样,我该找什么样的大夫治疗?”

有病,自然需要去医院治疗;健康问题,就需要自己当大夫了。我们的身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它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但你不懂得呵护它,它将给你带来疾病和不幸。

养生保健是一个千古话题,也是一个永不枯竭的话题。本书从一个侧面谈及了养生保健问题,由于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知识水平十分有限,所谈话题,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很不够,从专业角度上看,恐怕就更是不够格。作者之所以斗胆把它奉献给读者,一个主要原因是希望我的门外之谈,对于当代渴望健康的人能有一点儿小小的启示。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头脑中经常浮现出一些身影,他们是一些亲人和英年早逝的朋友,他们的逝去,是我一生中永远的痛,我想,如果他们地下有知,也会赞同我出这本书,去告诫世人珍爱生命。

最后,寄语我的朋友,以及一切年轻有为的时代弄潮儿:在生活的搏击中,要和对于事业的执著一样,爱护你们身体、你们的健康和你们鲜活的生命。

书评(媒体评论)

《养生三记》是一本很好的养生参考读物。我觉得大家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当做“启示录”来读。你不一定要邯郸学步般地照着做,但你一定要学会杨新民先生恩索问题的方法,让自己给自己当医生。我想,杨先生写这本书的本意或许也在于此。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养生保健学会常务理事

王旭东 

在阿拉伯全盛时期,有—位波斯学者雷泽斯(Rhazes)讲过—句著名的话:“写在书上的_二切,其价值远不如一位肯于思考与推理的医生的经验。”我们在《养生三记》这本书里,处处可以看到作者独特的思考痕迹,而作者的一些发现,一些病例,如:蚂蚁对冠心病、灰指甲的作用,绞股蓝对于中耳炎、激素后遗症的作用等,也无疑具有重要的养生学和医药学研究价值。

国际亚健康研究会副会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郄凤卿 

我先后买了12本《养生三记》送人。他们都说这本书写得实在,很可信。在保健品失去公众信任的今天,这很难能可贵。我把这本书送给亲戚、朋友、同事和领导,钱虽不多,但他们都很喜欢。

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女士

《广播电视周报》上连载的《养生三记》我每期都读。像“泡澡人生”这样的文章,我十分爱读我原来住道外,那几个老浴池我都去过,书中写的情景我也体验过。我们一起晨练的老年朋友都在谈论《养生三记》,说这是一本多年不见的好书

热心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养生三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新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9422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2
出版地 黑龙江
225
16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