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复活(名家导读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它也是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一部伟大作品,它鲜明地体现了托尔斯泰“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罗曼·罗兰十分推崇《复活》一书,认为它是“一首歌颂人类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诗篇”。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家”,“与巴尔扎克一起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中两座最高、最辉煌的峰峦”。《复活》是托尔斯泰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作家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复活》在我国至今已出版六种译本,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己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内容推荐

《复活》是代表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创作的最高成就的一部作品。小说通过地主家的养女玛丝洛娃的受辱、堕落以及被下狱、被流放的悲剧,以及和男主人公的复杂经历,描绘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试读章节

卡秋莎住在接生婆家的时候,口袋里总共有一百二十七卢布。二十七卢布是她当女佣挣来的,一百卢布是勾引她的少爷给的。她离开接生婆家时,身上只剩下六个卢布了。她不会省着用钱,自己想花就花,别人不管谁跟她要,她都给。接生婆跟她要了两个月的吃住费,总共四十卢布;把孩子送到育婴堂用去二十五卢布,接生婆又跟她借了四十卢布,为买牛用,另有二十卢布她买衣服买礼物花了。这样一来,卡秋莎的身体复原后,她已经身无分文,熙好再去找地方当佣工。她到林务官家里当了女仆。林务官是一个有妻室的人,可是他跟警察局长是一路货,从第一天起就纠缠卡秋莎。卡秋莎非常厌恶他,总是尽量躲避他。但是他比卡秋莎有经验,比卡秋莎狡猾,更重要的是他是主人,他可以随意指使卡秋莎,他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占有了她。他老婆知道了这件事,有一次她碰上丈夫和卡秋莎单独在房间里,就扑上去打卡秋莎。卡秋莎也不示弱,于是两人厮打在一起,后来主人把卡秋莎赶出家门,也没有支付她工钱。卡秋莎走投无路,只好进城,住到姨妈家。姨夫是个装订工,原先生活过得还不错,后来主顾日渐稀少,姨夫染上饮酒的嗜好,把家当都喝光了。

姨妈经营着一家小洗衣店,靠着洗衣店的收入养活子女和不可救药的丈夫。姨妈让玛斯洛娃到自己的洗衣店来干活。可是玛斯洛娃亲眼看到在姨妈店里干活的女工,生活得都非常艰苦,就打了退堂鼓,她到荐头行想找一个当女佣的地方。她找到了一户需要雇女佣的人家,这户人家有一位太太和两位上中学的公子。她到了这户人家的一个星期以后,太太的大公子,蓄着胡子的六年级中学生,就不再学习了,而是整天缠着玛斯洛娃,不让她有一刻的安宁。太太却责怪玛斯洛娃,说都是她不好,就把她辞退了。玛斯洛娃没有找到新的去处,再次来到荐头行,她在这里遇到一位手指上戴着镶嵌宝石的戒指、滚圆的胳膊上戴着镯子的太太。这位太太了解到玛斯洛娃想找一个当女佣的地方,就把自己的住址告诉她,让她到自己家去。玛斯洛娃来到她家。这位太太对她特别亲热,用馅儿饼和甜酒款待她,并派自己的侍女到什么地方去送了一封信。晚上,房间里走进来一位高个儿老头子,此人留着又长又白的头发,蓄着又长又白的胡子。老头子立刻就紧挨着玛斯洛娃坐下,嬉皮笑脸地打量着她,和她说些个没正经的话。女主人把老头子叫到另一个房间,玛斯洛娃听见女主人说:“乡下姑娘,鲜嫩得很昵。”然后女主人又把玛斯洛娃叫出去,对她说,他是个作家,很有钱,只要她能讨得他的欢心,他什么都合得。于是她讨得了作家的欢心,作家给了她二十五卢布,并答应经常和她相会。

她付了在姨妈家的吃住费,买了一件新衣裙、一顶新帽子和一条绸带,她的钱很快就用光了。过了几天,作家又派人来叫她去,她去了,作家又给了她二十五卢布,并让她搬到一个单独的住处。

作家为玛斯洛娃租下一处房子,玛斯洛娃搬到这里住下。后来她爱上了和她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一个无忧无虑的店员,并主动把这事告诉了作家。她又搬到另一个单独的比较小的房子里去住。店员本来答应和她结婚,但却不辞而别,到下城去了,显然是把她抛弃了,她又成了孤单单一个人。她想一个人住在这里,但是没有得到允许。

警察局长告诉她说,她必须办一个当妓女的黄色执照,经过体检,才能继续住在这里。她再次来到姨妈家。姨妈看见她身上穿着时髦的衣裙,肩上也披上了披肩,头上也戴上了帽子,就带着几分敬意接待了她,不再敢让她到自己的洗衣店里干活了,认为她现在已经过上了阔绰的生活。对于玛斯洛娃来说,现在已经不存在到不到洗衣店干活儿的问题。她现在非常同情那些在前面几间房子里干活儿的洗衣妇,她们过着苦役般的生活,她们脸色苍白,胳膊干瘪,有的人已经染上痨病。她们要忍着三十度的肥皂水蒸气洗衣服、熨衣服,不论冬夏,窗户都开着。她一想到自己也可能去干这种活儿,就不寒而栗。  就在这时候,就在玛斯洛娃走投无路、没有任何人给她指点迷津的时候,一个为妓院物色姑娘的牙婆子发现了她。

玛斯洛娃早已学会了抽烟,和店员同居的时候以及店员把她抛弃以后,她更是越来越离不开酒了。她所以迷恋酒,不仅仅是因为酒味儿醇香,更是因为酒能使她忘记一切她所受的痛苦和羞辱,酒能使她精神上放松,酒能排解她内心的忧愁,当她喝酒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还有独立的人格。

牙婆子摆了一桌酒席款待姨妈,当玛斯洛娃喝得醉醺醺的时候,牙婆子提出,让她到城里一家上等妓院当妓女,并举出干这种职业的种种好处。玛斯洛娃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给人家当低三下四的女仆,干这种工作,就逃不脱男主人的纠缠,不得不偷偷摸摸跟他过私通的生活;另一种选择就是去当公开的、合法的妓女,干这种职业收入颇丰,生活稳定,有保障。玛斯洛娃选择了后者。此外,她还想以此来报复勾引她的少爷、店员和一切欺凌过她的丧尽天良的男人。

但是最具吸引力、使她下了最后决心的还是牙婆子说的,她想做什么衣服就做什么衣服,做天鹅绒的、罗缎的、丝绸的,还是做跳舞穿的那种袒肩露臂的,随她的便。当玛斯洛娃想象着自己已经穿上黑绒边、宽领口的浅黄色丝绸衣裙时,她真经不住这种诱惑,于是交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就在这天晚上,牙婆子雇了一辆马车,把玛斯洛娃送进一家基塔耶娃开的小有名气的妓院。

P6-8

序言

托尔斯泰生于一八二八年九月九日。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托尔斯泰伯爵,参加过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母亲叫沃尔孔斯卡娅,是一位有天赋、有教养的公爵小姐。父母都是贵族。托尔斯泰还不到两岁,母亲就去世了,九岁时又失去了父亲。托尔斯泰是由姑妈抚养成人,他从十三岁到十九岁住在喀山的姑妈家,其中有三年在喀山大学学习。大学的学业还没有完成,他就主动退学了,因为他认为在大学的围墙外照样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在围墙外学习要自由得多。退学后,他制订了一个庞大的学习计划,坚持自学,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一八五一年托尔斯泰跟着大哥来到高加索,参了军,成为一名下级炮兵军官。一八五三年,托尔斯泰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战,由于他作战勇敢,曾荣获一枚勋章和两枚奖章。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期间,创作了他的处女作《童年》。这篇书稿寄到《现代人》杂志社,任编辑的涅克拉索夫看了书稿,对《童年》评价很高,马上把它发表在《现代人》杂志上。涅克拉索夫鼓励托尔斯泰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从此托尔斯泰就走上了文学之路。

一八五五年,托尔斯泰从塞瓦斯托波尔回到彼得堡,他在这里结识了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等这些十九世纪俄罗斯的文学巨匠,从此他就置身于文学的圈子中,逐步走向成熟,逐步走向辉煌。

一八五六年,托尔斯泰回到家乡,定居在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一八五七年,托尔斯泰出国旅行,去了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在这次旅行中,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给他留下好印象。他亲眼看到,在那种社会,一切都是商品,都可以买卖;在那种社会,有些人钱多得不知道往哪里扔,有些人却因为身无分文而挨饿。他把这次旅行的感受写进了他的一个短篇《卢塞恩》中。一八六○年,他第二次出国,去了德国、瑞士、法国、英国、保加利亚。这次他结识了赫尔岑。他这次出国的目的主要是考察这些国家的教育。

托尔斯泰从发表他的第一部小说《童年》起,之后又陆续发表了《少年》、《青年》、《波利库什卡》、《哥萨克》、《暴风雪》等中短篇小说。但是给托尔斯泰带来极大的声望,使他成为世界级文豪的,是他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作的三部长篇巨著,它们是《战争与和平》——创作于1863—1869年,《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873—1877年,《复活》——创作于1889—1899年。这三部作品合在一起,构成了十九世纪一百年俄国社会生活的全景画面,也可以说,这三部作品是我们了解俄国十九世纪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高峰。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其间时断时续,才完成了这部作品。他创作这部小说的时期正是俄国一九○五年革命前夕社会急剧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这一时期,俄国的产业工人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农民已陷入极端贫困的状态;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力量已在社会上亮相,他们都在探索和寻求推翻沙皇的黑暗统治,消除贫因的途径。《复活》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这部小说是为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诞生而呐喊的。

小说所描写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叫聂赫留道夫的贵族地主作为陪审员,参加了玛斯洛娃案件的审理。当玛斯洛娃站在被告席上时,聂赫留道夫惊讶地认出,这个女人就是他当年在姑妈家诱奸并抛弃了的那个卡秋莎。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案情是这样的,玛斯洛娃被诬陷用砒霜毒死了富商斯梅利科夫,因而被法庭判处到西伯利亚服苦役。玛斯洛娃的案子是个冤案,实际上毒死富商的是旅店的一男一女两个茶房。聂赫留道夫认为,玛斯洛娃是被生活和社会逼迫为娼的,她的沉沦和自己的恶行有关。他决心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利用和很多上层人物的关系,为玛斯洛娃伸冤。

一个社会,如果司法不健全,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 如果司法不公正,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公正的社会;如果司法腐败。这个社会必然是一个腐败的社会。托尔斯泰把司法作为解剖和鞭笞俄国社会的切入点,可以说是抓住了这个社会反动的要害。

托尔斯泰通过聂赫留道夫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彻底揭露了沙俄司法制度的虚伪、司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腐败。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了在沙皇卵翼下形成的一帮贪官污吏。他们当中有总督、将军、省长、法官、检察长、参政员和律师。托尔斯泰撕下了他们的假面具,把他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读者认清了他们的丑恶嘴脸.使读者认识到,他们是旧制度顽固的维护者,是消灭旧制度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聂赫留道夫的奔走并能为玛斯洛娃翻案。他为了赎罪,决定追随玛斯洛娃到西伯利亚去,并和玛斯洛娃结婚。但是托尔斯泰没有让玛斯洛娃再投入聂赫留道夫的怀抱,而是让她跟着政治犯——也就是革命者走了。这对她来说,恐怕是一条跳出苦海、摈弃过去、走向新生的道路。

托尔斯泰对玛斯洛娃命运的最后安排,说明托尔斯泰的思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我们知道,《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最后是卧轨自杀了,因为那时的黑暗势力仍然强大,安娜只能以死表示抗争。到了托尔斯泰创作《复活》的年代,黑暗统治已摇摇欲坠,曙光已经显现。玛斯洛娃走向新生,也就预示着整个社会即将走向新生。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还描写了两群人,一群是泥炭工人,一群是政治犯。虽然不是小说的主线,但他们是小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除描写了科尔恰金们构成的鄙俗丑恶的世界,还向读者展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二十多个挖泥炭的工人构成的。他们在泥炭沼泽田里,在没膝的水中,干着艰苦的活儿,从早干到晚,只有吃饭时才能休息两个钟头。产业工人的成长,始终伴随着资本对他们的残酷剥削。他们一个个骨瘦如柴,身上穿的是土布衣,列车员叫他们是“一群脏鬼”,老爷太太们骂他们是“臭苦力”,可是托尔斯泰却说,他们是“全新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过着真正的劳动生活”。

在俄国十九世纪的文学中,这是第一次出现产业工人的形象。十九世纪末的托尔斯泰已经认识到了,这些工人虽然人数尚少,虽然被人瞧不起,但是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未来,他们是未来新社会的创造者。从托尔斯泰描写这些工人的字里行间,使人感觉到,他们都是些道德高尚的人,他们互相之间都很团结,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他们。所以托尔斯泰说,这些工人是“全新的人”,他们构成的世界是“全新的、美丽的世界”。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用浓墨重彩描绘了一群政治犯,也就是一群革命者。在托尔斯泰的笔下,他们是当时的先进分子,代表社会的进步力量。他们献身革命,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不怕坐牢,不怕流放,和沙皇专制政体做着坚决的斗争。如书中的纳巴托夫就是这样的革命者。他曾多次被捕,多次坐牢,多次被流放,他成年后的一半岁月都是在监狱和流放地度过的,但他无怨无悔,从不气馁,斗志反而更旺盛了。“他总是那么精力充沛,总是那么乐观,总是那么精神饱满”。他从不猜测遥远的未来,总是牢牢地把握住现在,脚踏实地从事实际工作。

*

《复活》一出版就受到高尔基、契诃夫、科罗连科、斯塔索夫、列宾等人的热烈欢迎,但是却弓l起了沙皇当局的仇恨。沙皇书报检查机关对《复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除,当时只有在国外才能看到完整的版本。  警察局加强了对托尔斯泰的监视。沙皇的高官们面对《复活》怕得要命。他们有的说,把托尔斯泰关进彼得保罗要塞吧;有的说,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吧;有的说,就说他疯了,把他关进疯人院算了。但是他们谁也不敢动托尔斯泰的一根毫毛,因为他们害怕人民。人民,包括全世界人民,都支持托尔斯泰。

一份官方刊物在谈到当局为什么不敢伤害托尔斯泰时写道:“我们有两个沙皇,一个是尼古拉二世,一个是托尔斯泰。他们两个谁厉害?尼古拉二世对托尔斯泰无奈他何,不可能动摇他的‘宝座’,可是托尔斯泰却毫无疑问地动摇着尼古拉二世的宝座。”

从当局的这些反映中可以看出,《复活》在沙皇统治的一潭死水中掀起的可不是涟漪,而是怒涛。

乔振绪于北大外语学院

2008年4月1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复活(名家导读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乔振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28736
开本 32开
页数 4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9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