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什么时候不再土豪(一个中国博士后眼中的美国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下的中国教育还缺些什么?美国的教育又是什么样子?美国人是如何从小教育孩子的?美国的生态环境是什么样子?美国人如何保护环境?雾霾下的中国应该跟美国学习些什么?美国人如何看待信任?又是如何去帮助别人的?信任缺失下的中国如何找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美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也是一个大国。美国到底“美”在哪里?中国到底缺了什么?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打开岳红记著的这本《我们什么时候不再土豪(一个中国博士后眼中的美国文化)》,你将不再是个只会赚钱的土豪。

内容推荐

《我们什么时候不再土豪(一个中国博士后眼中的美国文化)》作者岳红记通过自己游历美国的所见所闻来反思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让我们对美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中美文化差异的对比,从而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提升自己。于对比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从小正确地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为他人提供真诚无私的帮助……

这种反思和对比,有助于理解别人为什么称呼我们为“土豪”。全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通过一些平凡的故事,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国人身上的“土豪”气。

目录

1.随缘,让我心怀感激

2.怀念国外大学校园里的松鼠

3.温馨的GROVE

4.美国大学图书馆的石雕像之谜

5.美国孩子的教育

6.树殇

7.一路有好人

8.公厕里的关爱

9.牦牛“领着”汽车走

10.斯坦福大学的中国文化

11.我的小挎包丢在了迪斯尼

12.体验好莱坞环球影视城

13.行李箱损坏后的索赔

14.拉斯维加斯的三绝: 赌博、美女、建筑

15.纽约大都会艺术馆的中国文物

16.华尔街——河流与墓地之间的“幼儿园”

17.自由——美国人时不时的痛

18.出门别忘带本书

19.尊重未必是同情

20.快乐购物、快乐退物

21.我们什么时候不再“土豪”

22.神怎样爱我们,我们也怎样相爱

附录:美国学生是怎样学习历史的

后记

试读章节

2012年5月15日,我带着4岁多的女儿到美国华盛顿州距离斯波坎(Spokane)市不远的东华盛顿大学,去探望在这里做访问学者的妻子。妻子到美国已经4多月了,女儿很想念她。

早上8点,朋友用车子送我们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后,我们坐上了10:45海南航空公司的飞机,在12:45到达北京。然后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中国海关边检,在北京时间16:40再次登上了海南航空公司飞往美国西雅图(Seattle)的航班。

1个多小时后,通过前排座位后背椅上电视里显示的航空路线,我知道,飞机已过我国境内的东北三省到了俄罗斯的西北利亚。此时成空小姐送上了晚餐,我给女儿要了一份鸡肉米饭,给自己要了一份猪肉面条。我们吃着聊着。女儿很兴奋,不时地问我,什么时候能见到妈妈。我说,你吃完饭,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看见妈妈了。

吃饭后,女儿睡着了。我看她靠在椅子上很难受,就让她平躺下来,把小腿放在我的大腿上。

一会儿,我的腿被压麻了,很不舒服。

我扭过头,发现机舱后边有几个空位,但都不是三个位置挨着。而过道的左边,距离我们后一排有个光头中年男子,他占了两个座位,自己坐在最外边的位置上,旁边座位上放着他的衣服和一个小皮箱。我想,如果让他坐到里面的位置上去,我坐在他的位置上,就可以近距离照看儿女了。他愿意吗?

这男子,阔脸、微黑、络腮胡子,穿白衬衣,戴黑色眼罩,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没有。脖子上架着一个灰色护枕,胸前活动板上放着一部打开的上网本,一看就知道他就是经常坐长途飞机的人。他这身打扮,让人觉得像是黑社会的人。没有人敢搭理他,他也不搭理别人,很是神秘。

按照惯例来说,他那只小皮箱要放在头顶行李舱内的。乘空小姐从他旁边经过好几次,也不去干涉。这足以说明他来头不小。

我让女儿平趟在我和她的位置上,再盖上乘空小姐发的薄毛毯。这样,她睡得就踏实一些,舒服一点。然后,我站起来,在过道里放松了一下腿脚,同时思考着该怎么办?

我站着近距离观察这位中年男子,越看越觉得他像黑社会的,块头、个头都比我强。我让他坐到里面的位置上去,他不去怎么办?如果吵起来或者起架来,我是他的对手吗?

此时,一位乘客小姐要从身边经过,我给她说明了情况。那位皮肤白皙、面容姣好地服务员看了一眼旁边的中年男子,面露难色地说,“这个……我给你另想办法吧!”

看来,这家伙真是有来头的,连飞机上的乘空小姐都怕他三分。我想,乘空小姐能想出什么办法,只是推辞罢了。

怎么办,时间还长着哩,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吧?我在问自己,犹豫再三,为了自己的女儿,我横下心来,一定要坐在那个中年男子的位置上,万一吵起来、打起来再说,反正自己以前也见经过一些世事。

于是,我鼓起勇气,轻轻拍着那男子的肩膀说“哎,先生,醒醒——”

他像死被惊了一下,猛的取下眼罩,睁开惺忪的眼睛看着我说:“怎么了?”

“对不起,请你帮个忙!”

“什么忙?”他有点不高兴。

“我想让你坐在里面,我坐在你的位置上行不?”我笑着说。

他沉沉的语气:“你为什么要坐在我的位置上?”有点不高兴。

我用手指着挨过道前一排的位置说:“我女儿睡着了,占了我的位置,我看你旁边有空位,想坐在你这里,这样就可以照看她。”

“奥,这样。”还是低沉有力的声音。

他先把衣服和行李移到旁边的空位上,再起身往里挪东西。我赶紧说谢谢。他也没有说不用谢,脸始终平平直直。但我没有想到,事情就这么简单。

在我帮他移上网本时,我看见正开着的屏幕上显示有佛教的内容。就随口说道:“先生有佛缘呀?”

他强挤出一点笑容说:“过奖啦!”

“你的修行不浅呀,修哪一门派的佛?”

“密宗,正在习修。”原来这家伙是一位佛教徒。我放心了。

我对佛教的内容还有一点了解,于是就和攀谈起来。接下来,一路上我们聊的很愉快,这结果,我当初是可不敢想的。

我说自己喜欢写字、画画,给别人写过佛教中的“虽随众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等,但理解的不深。

他说:“明心、见性、成佛是佛教徒修行的三个阶段,明心在前,而后见性,最后才能修成佛果。明心、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家的本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悟本心的真面目。悟到这个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这个道理,即使佛也变成了普通人。佛与凡夫本无差别,只在迷、悟之间。”

看来,这位男子的修行还比较深。真是人不可貌相呀。

阿弥陀佛!我们在飞机上相遇,也是随缘呀。

后来,我们还聊点别的话题。此时,我才知道,这位男子是上海人,全家十多年前已经定居加拿大的温哥华。他在国内做文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经常往返于国内外,是南方航空公司的金牌会员。他的大女儿已经19岁了,在温哥华上大学。小女儿3岁,在上海上幼儿园,为了不忘记国语,他准备让小女儿在国内上完小学后,再到加拿大读书。说到高兴处,还把他们上网本里家人的照片翻出来让我看。

我随便问他移民以后的感觉怎么样?

他用一句话概括:“爱也悠悠,恨也悠悠,一言难尽呀!”

“国内的人在温哥华无论你发展到什么状况,也永远进入不了加拿大的主流社会,他们在好多地方是很排斥华人的。移民,对下一代来说有很多不利因素,最重要的是丢失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这十几年里,我越来越觉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无穷,这就是我学习佛教的原因。”

我们俩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小声交谈着,其他人在熟睡。那份惬意,让我没有一点睡意。

后来,他劝我还是睡一会儿,要不然飞机落地后很累,也不容易倒时差。

不知道什时候我在熟睡中被人摇醒。睁开眼原来是身边的那位中年男子。他说是服务员要我们填写入境卡。

我拿着登记卡,仔细看了上面的内容。由于自己是第一次去美国,有些内容不太了解。他便就我帮助了我。

P3-6

序言

在2014年春节前的腊月29日,我终于写完了这本书,长舒一口气。

吃完饭,我对妻子说,书稿完了,你说起个啥名字?妻子说,咱们讨论一下。此时5岁8个月的女儿上前稚声稚气地问,爸爸你写的啥呀?我说,写的是咱们到美国旅游的经历。女儿未加思考,脱口而出:爸爸,那就叫“离开了我的家乡”,要么叫“劳累的快乐”。我笑着问女儿,为啥要起这个名字。女儿歪着头说,因为在美国旅游时,把人累得不行,但我很快乐。

是的,女儿说得很对。旅游是一个体力活,很辛苦,很劳累,但也很快乐。她的话,让我想起了2012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在美国期间的一幕幕……

2012年5月15日,我带着当时只有4岁多的女儿到了美国华盛顿州的第二大城市斯波坎市(Spokane),妻子在距离该市只有半个小时车程的东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我们去看望她。在这期间,我们抽空到美国的一些地方走走看看。

在行走中,我的思绪起伏连绵,惊喜、激动、忧虑、不安……时时而来。晚上回到住处,我不顾旅途劳累,开始写一点感想。有时候,累得实在写不下去,就把当时的感觉写一个轮廓,就像我外出写生时画速写那样。

美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也是一个大国。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债务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除此之外,中国每年还向其他国家援助和投资。

中国了不起!中国人更应值得骄傲。在美国的每一个大城市,都有China Town(唐人街)。在小城镇,也有中国人开的餐馆。大陆的中国人这几年富了,到美国去的人逐年增加,有商务往来、有留学、有探亲、有做访问学者,其中旅游的人最多。我认为,凡是去的人,都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中国人常常羡慕美国的蓝天、白云、空气……在街上走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会儿,衣服上也不沾灰尘。同时,有些中国人在美国,或商场购物、或购房置业……皆出手阔绰大方、潇洒慷慨,把美国老百姓看得目瞪口呆。于是,他们送我们一个名词“土豪”(local tyrant)。“土豪”,古代的意思很多,且多为贬意,今指一个人或者国家富有,但缺少知识文化和素养,富而不贵。

对美国的印象,一百人的眼中有一百个说法。去过美国的中国人,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内心深处反思过——美国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美”?难道它没有“丑”的地方?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我在自己的见闻中开始了深深的反思,这种反思,有助于我们对美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反思,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知道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如何正确地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愿意为他人提供真诚无私的帮助……这种反思,有助于理解别人为什么称呼我们为“土豪”。中国的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将来或许有超过美国的可能,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我们什么时候不再“土豪”?

在旅游期间,我们曾经接受过一些美国陌生人无私热情的帮助,他们有的人用私家车送我们到长途汽车站,有的人到机场接我们,有的人为我们带路……他们的善良和热情,让出门在外、远离家乡的我们一家人心存感激。他们的行为,也渐渐地感染着我、改变着我。

当然,我也体会到有些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

但最让我吃惊和想不通的是,以前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对待国内游客的冷漠、压诈、欺骗……难道我们不是同胞吗?

我希望我的反思,能引起同胞的反思。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腊月29日的晚上,我可以睡一个好觉,但我有一个梦,就是希望我们不再被别人称为“土豪”……

2014年1月29日晚于古城西安南郊

后记

当东方出版社准备出版这本书时,我正在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也正在着手写第二部关于中美文化对比的散文。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次去美国旅行的体验,才有了这次的访学。

互联网的发明,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但网上也只提供了一个联系和展示的平台。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和一个国家,必须身临其境,去观察,去体验,这样才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比较,才能更深入地思考。登山练意志,观海开胸怀。远行长见识,思考生智慧。

2012年在美国的两个月时间,我对美国社会的教育、商业、旅游等方面有更多的认识。总想把这些认识和感想写下来,和国内的读者们一起分享。我起先在自己的QQ空间发表了几篇,一些网友看了,很感兴趣,觉得从中受益匪浅。他们建议我写一本书。在美国期间我列了30多个题目,把每天的感觉写下来,但只写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在国内写的。最后,从中选出22篇文章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为此,我和编辑老师鲁艳芳以及好友许晓善等人通过网络对本书的文字、版式设计、图片质量、内容等进行多次沟通,并共同商议-力争使本书更加完美,使读者从这本书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食粮,这才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这本书的写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无论是在国外写的前半部分,还是在国内写的后半部分,总之,我没有开心过。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认识到,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或许有一天,我们的GDP会超过美国,但我们与他们的总体素质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的很多观念和认识急需改变,好多事情也急需我们通过不懈地努力来提高、来完成……

通过这本书,我想让读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和美国的真正差距是什么;中美文化的差异在哪里;中美文化是如何进行交流与碰撞的;在这种文化交流与碰撞下,我们每个人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我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未来将会更加频繁、激烈,这种结果更有助于我们的经济、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将会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文明。

我要感谢爱人杨丽女士和闺女琛琛。在美国旅游期间,她们给我带来了乐趣,使我在劳累的行程中产生了许多灵感与思考,也使我们行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意义,才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写作灵感与写作素材。

写作是一种艰辛的劳动。朋友的鼓励与支持,给了我莫大的精神动力。比如图书出版界的好友许晓善,我2012年7月从美国回来时,就把写作提纲发给他与他讨论相关内容,他看后非常高兴,并支持我尽快完稿。感谢西安晚报社文化版的编辑章学锋,他曾经和我多次讨论该书的写作思路,并给我提了许多修改建议。另外,在我写作的过程中,还有其他朋友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也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写书不容易,要出版更是艰难。感谢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办公室和长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许岁爱老师对本书所寄予的厚望和关怀,也感谢编辑鲁艳芳女士,她为本书的出版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岳红记于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

2014年2月初稿

2014年4月一改

2014年9月二改

2015年8月三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什么时候不再土豪(一个中国博士后眼中的美国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岳红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89029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6011649
中图分类号 G171.22-5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