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佳人(王玉龄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讲述一段古色古香的情缘,纪录一份绵绵不尽的思念……

旧时的大家闺秀,17岁,做了抗日名将张灵甫的妻子;19岁,夫妻天人永隔。79年的道路,一路的甜美与悲辛,一路的自强与高贵,中国女儿的优美气质,构成她生命中永不凋谢的底色。

她,就是王玉龄。

内容推荐

黄埔四期张灵甫不仅勇猛善战,而且是国民革命军里少有的用头脑打仗的将领之一,领军作战,胜多败少,但最终在孟良崮走了麦城。

本书主人公王玉龄就是张灵甫的妻子,79年的道路,一路的甜美与悲辛,一路的自强与高贵,中国女儿的优美气质,构成她生命中永不凋谢的底色。

目录

王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知

——与父母、伯父母等

千辛万苦只等闲,杀敌欲学花木兰

——与程潜、何键、唐生明等

蒹葭苍苍,白雾茫茫,佳人何在?道阻且长

——与张灵甫(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与张灵甫(中)

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与张灵甫(下)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与宋美龄、蒋经国、陈诚、李延年、黄伯韬、李天霞等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与张灵甫亲人、家属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与追星族

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

——与孙立人、李觉、杨参谋、黄太太、蒋经国等

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从头再来

——与嘉宝、马龙·白兰度、凯瑞等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与罗青长、熊向晖等

拥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与文强、母亲、儿孙等

三载夫妻一世情,写来字字爱凝成

——与张灵甫

结语

后记

试读章节

王玉龄至今也闹不清楚,到底是谁最先向张灵甫介绍了自己,是他同学还是朋友?那个介绍人到底说了些什么,惹得这位张副军长从远在天边的重庆跑到湖南,专程来看她这个年方十六岁的中学生?

1944年,依然遍地狼烟,湖南大部被日本人占领,只剩下沅陵、慈利等几个孤岛,由中国军队苦苦支撑。 从重庆走来,无论水路、陆路,盗匪横行,崎岖不平,都不安宁,没几十天工夫到不了;最好的办法是坐飞机——不是客机也不是专机,而是搭乘空军的运输机,在相对安全的空中走廊,秘密往返。当然,若是撞上日本人的战机,则是祸福难料。

总之是冒着风险、甚至冒着生死,少将张灵甫不远千里,到湖南追王玉龄来了——尽管张灵甫曾经在湖南出生入死,尽管田汉一曲军歌把张将军的赫赫威名传播得几乎尽人皆知。但那时候,中学校园里的王玉龄小同学还不知道张灵甫是谁,不知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他已经把自己当作目标,反复打听琢磨了很长时间,并且下定决心要追,追到底!

只不过,上苍辜负了张将军一番苦心,等他赶到沅陵时,王玉龄已经转学去贵阳了——沅陵城里、福湘校园,只留下了有关这个美丽姑娘的美丽传说。

张灵甫乘兴而来,失望而归,满怀萧索,怅然若失。他是带兵打仗的人,情报不准,最是忌讳。一个人徘徊沅陵街头的那些日子,他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打听王玉龄这个小姑娘,打听她的喜怒哀乐、打听她的吃穿住行,打听她的音容笑貌,打听她是否值得自己这么不要命地来回奔波。

几十年前,那个时候,沅陵不大,总共就是一条街,偶尔走过一个达官贵人、翩翩公子、富家小姐、美貌佳人什么的,马上就会有人指指点点,立即就会成为整座城市的热播新闻,不久就会家喻户晓——所以,只要你想问,沅陵城没人不知道长沙来的“王百万”家的千金小姐王玉龄的。

其实福湘的学生,一星期只能有一次机会上街买东西,具体说来是星期四的傍晚,时间很短,来去匆匆,可以说,见过王玉龄的人,没几个,最多也不过是听说——仅仅是个听说,张灵甫就来了,一来就认真打听起来了,谁能忍心不告诉他?

我说的都是真的,王小姐的确是大家闺秀,才貌双全,谁知道搬家了——王玉龄后来才想起来,介绍人可能也姓张,在沅陵做处长,岁数较大,人称张处长,曾经做过张灵甫的部下,为人热情、会说话,能办事,就是他一封信从重庆招来了张灵甫;又是他情报不准,让张灵甫害了相思病。所以他就一遍遍地向张灵甫道歉,一遍遍地保证他所介绍的王玉龄才貌双全,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姑娘。

她有没有照片呢?

假期眼看快到了,没有见到王玉龄本人的张灵甫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他想看看这个姑娘的照片,看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美丽、那么大方。

哎呀,没有照片。

介绍人张处长着急了,为难了,一切都是秘密进行,一切都是一厢情愿,他上哪去搞照片呢?王家吗?豪门大户,门都不敢进! 王玉龄本人吗?小姑娘为人端庄,自尊自重,且性情刚烈,向她要照片,那不是自找难堪吗?再说人家都走了,你就是再怎么费劲也晚了、迟了。

照片没有,要不,您去问一下这里的警备司令?

张灵甫一片痴情,感动得张处长手足无措,情急之下,马上想出一个好办法,他要搬出一个人,请他向张灵甫证明,王玉龄到底漂亮不漂亮! 同时也证明,他让张灵甫跑了这一趟,到底值得不值得。

沅陵的警备司令姓什么?王玉龄忘了,许多人也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抗战时期,有过这么一个司令官,管警察局、保安队,管百姓也管学生,管着沅陵的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很有权势,人也很幽默。他与王玉龄的伯父、姨父都有交情,来来往往,常开玩笑。论公论私,他对王家小姐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喜欢朋友的这些孩子,尤其喜欢王玉龄。 张灵甫找他打听情况,算是找对了人。

照片没有,有她也不会送人,王家家风严啊!

警备司令设宴招待张将军,头句话就告诉他一个常识。

不过我告诉你张副军长,这位王小姐,完全可以打到99分——张灵甫荣任七十四军副军长,确切点说,是就读陆军大学期间下的命令。 所以警备司令一口一个张副军长,叫得特别清脆。

为什么只打99,而不是100分呢?

张副军长刨根问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乐得警备司令放声大笑,边笑边告诉张灵甫说:

这位娇小姐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太坏。

张灵甫一听就放心了、满意了,更加向往了。他是真正的军人,男子汉大丈夫,他喜欢刚强、独立,喜欢挑战,喜欢有个性的人,而此时的王玉龄、脾气太坏的小姑娘,在他心中大概可以打到200分了——这是张灵甫在沅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后来全部告诉了他的太太王玉龄。

其实王玉龄也不是脾气坏,她只是遵从教训,严守家规妇道而已。如前所述,父亲去世早,母亲恪守传统,连家里的男用人都辞而不用,如此家庭,如此环境,使得王玉龄很早就对异性敬而远之,对家门外的一切视而不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大清秀才出身的外祖父把做人的最高准则传给母亲,母亲又原封不动地传给了她;其实,教会学校也一样,沅陵城里,一东一西,一男一女,两所学校,也是这么教育学生的——王玉龄当然坚决照办。

不跟男孩子讲话,也不跟陌生人讲话,家庭、学校和社会像三把锁,把十六岁的王玉龄训练得不苟言笑,拒人千里,冷艳如霜雪。

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王玉龄有个女友,家住长沙南门,两个女孩子非常要好,王玉龄常去看她。女友有三个哥哥,每次听说王小姐要来,就找个借口,站在自家门前,东张西望。三个男孩儿,也没别的意思,无非是想看看这个漂亮女孩儿到底有多漂亮,可王玉龄紧张又害怕,生气又反感。她家住北门,从北门到南门,差不多要穿越整座城市,黄包车夫跑得大汗淋漓,交通费也不少,可王玉龄一见那三个男孩儿,马上就命令车夫往回返,回家,不进去啦!

P54-57

后记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我们俩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了燕山脚下的一个山沟沟里,那是一座军营。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我们度过了整整五分之一个世纪。我们的营院位于北京郊外的一座寺院,据说,流经营区的那条小溪就是当年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外景地。两个当初一心要走出乡村的年轻人,跋山涉水地又聚集到另一个山村中。艰苦的训练之隙,两个志趣相投又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萌动了写作的欲望,后来,我们分别在文学、电视、新闻以及学术研究方面做了一点事,取得了一点成绩。

本书的写作缘由,始于王洪转业到南京后,认识了曾住在南京西华门外二条巷口焦园一号的王玉娟。2004年,王玉娟阿姨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住过的焦园一号主人的传奇故事,故事中的主人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我们,使我们萌发了强烈的写作冲动。于是,鹿彦华很快拟出了提纲,我们先后赴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寻找往事,寻找记忆。2004年12月完成了第一稿。之后,又经过多轮的修改和不断充实,终于定稿。为了本书的写作,我们不仅投入了时间与心血,也投入了激情,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知识、情感的多重的收获。为了真实地再现主人公的往事,我们力求准确,力求细致,为此多方了解、多方求证,做了大量的读书与行路的功课。我们不仅希望,在我们的文字中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有生动的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我们还希望它能经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希望它作为人物传记,能包容更多的历史的信息。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我们追求的效果,就只能交给读者来评判了。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谨向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人们表达我们真诚的谢意:王玉娟夫妇不辞辛苦陪同我们拜访王玉龄女士,没有他们,也许就没有这本书的写作。感谢王玉龄女士接受我们的采访并提供大量珍贵的照片资料供本书使用;感谢作家汪继芳女士的鼓励以及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热情推荐。最后我们要感谢出版本书的江苏文艺出版社和本书的责任编辑,于奎潮先生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他的认真与敬业让人感动。荣获”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师称号的书籍装帧艺术家朱赢椿先生担任本书的设计,令我们深感荣幸,在此一并致谢。

王洪 鹿彦华

2007年4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佳人(王玉龄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洪//鹿彦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25158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10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