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毛泽东学领导(珍藏版)
内容
试读章节

赵占魁运动——推动解放区的工业生产运动

1942年初,在延安的第一兵工厂曾发生了一起很严重的事件,当时蒋介石指挥胡宗南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军委下令给边区的第一兵工厂,要求短期内造出10万枚手榴弹的紧急任务。但是,当时潜伏在革命队伍内的坏人煽动工人闹事,并扬言罢工。为此,上级派人到厂里,向工人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工人正确认识当时敌我斗争的形势,说明事情的真相,使一时受骗上当的工人很快觉悟过来,并揭发了蛊惑人心的坏人。在向工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同志发现了第一兵工厂有一个叫赵占魁的工人同志,在坏人煽动工人闹事时候,仍坚持岗位不动摇,用实际行动进行抵制,而且平时也一贯劳动好,技术水平高,很能团结人。于是在新闻报道中对他进行了表扬。

毛泽东很快通过报纸知道了赵占魁的先进事迹,他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典型,亲自部署安排,在整个解放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赵占魁运动”,推动了边区的工业生产。其他根据地也响应党中央、毛泽东的号召,开展了赵占魁运动,并且还树立了本地区出现的赵占魁式的先进人物。

毛泽东当时就讲,典型就是政治力量。从那时起,边区政府经常召开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劳模大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做到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解放区的“赵占魁运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1942年到1947年,持续了7年之久,促使许多边区工厂的工人提高了觉悟,形成了尊重先进、争当劳模的好局面,许多落后的工厂也因此变成了先进的工厂。

新中国成立以后,“赵占魁运动”仍在继续。50年代铁路系统的以“毛泽东号”和“朱德号”对两个机车组的命名,以后又有了马恒昌小组运动,树立了马万水、赵梦挑、裔式娟等至今未被人们忘记的成千上万的先进个人和组织,各行各业都广泛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运动。

雷锋——铭刻在几代中国人民心中的名字

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因公殉职以后,毛泽东从报纸上看了有关雷锋事迹的通讯报道,深受感动。1963年1月,他对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雷锋值得学习!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1963年2月9日和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军和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根据通知精神,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决定将3月份的第5、6两期合刊,出版学雷锋专辑。为了扩大影响,他们于2月16日(或17日)给毛泽东发函,请求毛泽东为雷锋题词。

毛泽东的秘书林克收到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的信后,及时交给了毛泽东。可是毛泽东并没有立即书写题词,他在精心思索题词的内容。几天后,当中国青年杂志的编辑由于出版时间紧迫,又打电话给毛泽东办公室询问情况时,毛泽东让秘书林克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林克马上拟了十来个题词送给毛泽东,其中有“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

2月22日,毛泽东睡醒以后把林克叫到身边,递给他一张写有题词的信纸,上面用毛笔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十个行书字。毛泽东吸了一口烟后,用商量的口气问道:你看行吗?林克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泽东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他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毛泽东的这番谈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和学雷锋的方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很快就转交给了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编辑人员拿到题词后,立即将题词手迹制版,作为第5~6期《中国青年》合刊的插页,于3月2日出版发行。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的题词手迹。第二天,《解放军报》又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手迹。由于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积极倡导,一个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在全国兴起。

1965年7月20日,毛泽东利用在人民大会堂紧张工作的间隙,查看服务人员的学习情况。他仔细翻阅了女服务员小高的学习笔记本,当翻到有雷锋画像的一页时,他停下来凝眸端详了一会儿,然后说,青年同志们,应当好好向雷锋同志学习!说着,又提起笔来在本子上写了“好好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11个大字。

1975年秋,已经进入暮年的毛泽东,仍然对雷锋思念不已。一天,他在秘书张玉凤和护士孟锦云的陪同下,一起观看了八一电影制片厂60年代摄制的故事片《雷锋》。当画面上出现雷锋驾驶着解放牌汽车,去给遭受水灾的辽阳地区人民运送救灾物资,并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0元钱,慷慨地捐献给灾区人民时,画外音传来雷锋的声音:“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您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看到这里,毛泽东感动得用手帕不住地擦泪。这动人的画面和真诚的话语之所以能打动他的心,是因为也的心和雷锋的心是相通的。

杀黄克功一一对党内功臣自居者的警戒

抗战时期的30年代末,在中国人民抗日根据地的延安,一声枪响,久久回荡在延河河畔。一个共产党的功臣——黄克功,倒在了共产党正义审判的枪下。毛泽东同志亲自处理的黄克功案件,使中国人民开始真正知道了什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黄克功,男,26岁,少年时在江西参加红军,立过战功,当时在抗日军政大学任队长。被害人刘茜,女,16岁,1937年8月从太原来到延安,先在抗大学习,后转入陕北公学。刘茜活泼可爱,在抗大时就与黄克功相识,两人时常在晚饭后到延河畔散步谈心。一次散步时,黄克功向刘茜求婚,遭到拒绝。黄克功竟拔出手枪威胁说:“你不同意,我就打死你!”刘茜以为黄是在吓唬人,因此并不害怕,说:“你打吧。”黄克功冲动起来,对刘茜连开两枪,当场夺去了这位少女的生命。此案当时轰动了延安。消息传到西安后,国民党报纸大肆宣传,说什么“延安出了桃色事件,红军干部枪杀了女学生”。

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一事件,当时在群众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议论,一种意见认为,黄克功少年参加红军,为革命屡建战功,应该从宽处理。另一种意见认为,黄克功身为革命军人、共产党员,强迫未达婚龄的少女与其结婚,已属违法,达不到目的,竟下此毒手,实属革命队伍中的败类,理应严惩,以平民愤。毛泽东接到抗大的报告后,亲自到抗大研究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意见。他神色严肃地说:“我们正在从全国各地吸收大批知识青年来延安学习,黄克功的行为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一定要审判处决,严肃法纪。”于是,边区高等法院组成了以雷经天为审判长的合议庭,审理此案。经过调查审讯,决定判处黄克功死刑。黄克功得知后,向中央军委写申诉信,要求从轻发落。故边区高等法院将此案呈边区政府审核后,转报中央审批。党中央和军委在毛泽东主持下,经过慎重讨论,最后批准了边区高等法院对黄克功处以极刑的判决,为此毛泽东还亲自给雷经天写了复信。

毛泽东在复信中强调指出:“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果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

复信还指出:“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毛泽东的复信发出后,在抗日根据地立法中,不再出现有功者得减免刑罚的“唯功绩论”的规定,从而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黄克功案的正确处理,使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维护了革命纪律,教育了根据地军民,巩固了革命队伍内部的团结,而且挽回了因此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全国人民更加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广大进步青年仍络绎不绝地奔赴延安,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P324-327

后记

近年来,研究毛泽东领导思想的书出了不少,研究毛泽东领导实践的书也是常见,但是真正把二者综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不多,尤其是从如何学、如何应用、如何创新的角度研究毛泽东领导理论与领导艺术的书还没有见过。读者手中的《跟毛泽学领导》一书正是想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跟毛泽东学领导》既有现代领导科学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又有毛泽东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的历史描述,更有当代广大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认真思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只有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可能跟毛泽东学懂领导理论,提高领导水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跟毛泽东学领导,绝不能照搬照抄。跟毛泽学领导就要根据新变化,研究新问题,找到新答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精髓,我们要从毛泽东的领导理论中吸取政治智慧,从毛泽东的领导实践中感悟领导艺术。

全书由国家行政学院刘峰教授和路杰教授共同进行整体设计、撰写、修订而成。先后为本书的策划和撰写作出贡献的还有贾岚生、吴敏、王春玲、温玉琴、戴平、姜志刚等同志,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出版以后,受到全国各地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也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刘峰路杰

2006年12月18日于国家行政学院

目录

前 言

序章

毛泽东与领导

毛泽东的领导实践与领导艺术/3

毛泽东领导思想与实践的基本特征/11

毛泽东领导思想与实践的影响和地位/19

第一章

跟毛泽东学提高领导素质

跟毛泽东学修身/31

跟毛泽东学立志/40

跟毛泽东学情商/47

跟毛泽东学做学生/53

跟毛泽东学做先生/59

跟毛泽东学抓学习/65

跟毛泽东学领导能力/73

跟毛泽东学人格魅力/79

跟毛泽东学赢得认同/85

第二章

跟毛泽东学决策

跟毛泽东学调查研究/95

跟毛泽东学预见预测/102

跟毛泽东学使用外脑/108

跟毛泽东学决策艺术/115

跟毛泽东学决策实施/122

第三章

跟毛泽东学知人善任

跟毛泽东学识人/129

跟毛泽东学选人/136

跟毛泽东学用干部/141

跟毛泽东学管人/146

跟毛泽东学团结人/154

跟毛泽东学搭班子/161

跟毛泽东学当“班长”/166

跟毛泽东学激励干部/172

第四章

跟毛泽东学动员与组织群众

跟毛泽东学群众观点/181

跟毛泽东学动员群众/187

跟毛泽东学组织群众/192

跟毛泽东学激励群众/199

跟毛泽东学凝聚人心/206

跟毛泽东学奋发图强/212

跟毛泽东学统一战线/221

第五章

跟毛泽东学抓大事揽全局

跟毛泽东学抓主要矛盾/229

跟毛泽东学抓基本规律/236

跟毛泽东学胸中有数/244

跟毛泽东学抓大事/251

跟毛泽东学揽全局/257

第六章

跟毛泽东学领导艺术

跟毛泽东学一般与个别相结合/267

跟毛泽东学领导与群众相结合/274

跟毛泽东学用象征/281

跟毛泽东学开会/294

跟毛泽东学演讲/301

跟毛泽东学提口号/310

跟毛泽东学“弹钢琴”/315

跟毛泽东学抓典型/323

跟毛泽东学协调关系/331

跟毛泽东学广交朋友/340

结语:从毛泽东到邓小平/341

后记/361

序言

从孔夫子到毛泽东,伟人的思想和行为既有它的时代特点,又肯定具有普适价值。所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必要也有可能从毛泽东那里吸取政治智慧,汲取经验教训,学习领导方法,感悟领导艺术。

读者肯定要问,我们跟毛泽东学领导,主要应当学什么?这是一个必须回答清楚的问题。

1.跟毛泽东学做“两件大事”

毛泽东认为领导工作千头万绪,只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毛泽东在评价汉刘邦时称他为“高明的政治家”,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可见抓好这两件大事,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角色所系。领导者整天忙忙碌碌,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已适应不了今天的领导对象,适应不了今天的工作环境。

我们跟毛泽东学习领导,就要有战略眼光,举重若轻,去抓大事,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要善于决断,善于排序,善于拨云见日,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同时领导者要解脱自己,解放自己。领导者的角色要由“做事之人”转为“用人之人”,由“运动员”转为“教练员”,甚至进一步转为“服务员”。领导者要尽量“少为”,让被领导者“多为”。和谐社会的领导一定是简约化和自主化的领导,要把更多的权利交给员工行使,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员工去做。减少领导工作的“量”,提升领导工作的“质”,才是21世纪领导真正的大趋势。

2.跟毛泽东学好“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精华,一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二是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妙在“来”、“去”之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来”是指领导者在能力、胆识、道德、素质等方面与普通员工拉开距离;“去”是指领导者在心理、情感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与普通员工缩小距离。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F=S1/S2,这里F是指领导力,s1是能力距,s2是心理距,前者与领导力成正比,后者与领导力成反比,前者是来,后者是去。领导艺术的魅力尽在其中矣。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论是一般,具有普遍性,实践是个别,更显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体现在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结合上。领导科学是一般,研究领导工作的特点和普遍规律,而领导艺术是个别,更强调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强调个性和灵活性,一般与个别相结合,还体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上。全球化是一般,本土化是个别。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是毛泽东的成功之道,对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3.跟毛泽东学懂“两个务必”

胡锦涛总书记一上任就带领书记处成员到河北省西柏坡参观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论述。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务必艰苦奋斗,这是共产党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毛泽东领导理论的高度升华。越是革命成功的时候,越是改革开放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应该牢记毛泽东“两个务必”的教导。

毛泽东的领导理论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两个务必”与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息息相通的。很显然,艰苦奋斗就是自强不息的表现,而只有谦虚谨慎才能厚德载物。

跟毛泽东学领导不仅要借鉴传统文化,而且要借鉴西方管理理论。西方管理特别重视领导,尤其是重视卓越领导。卓越领导即“第五级领导”,有四大特点:一是坚定的意志,二是谦虚的风格,三是超优的绩效,四是高超的艺术。坚定的意志和超优的绩效离不开艰苦奋斗,而谦虚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更是谦虚谨慎的同义语。

毛泽东一生有两个情结,一是英雄情结,二是平民情结。英雄情结鼓舞我们的斗志,平民情结陶冶我们的情操,各级领导者必须是谦恭的,必须具有服务意识、公仆意识。

4.跟毛泽东学用“两个权力”

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名是《跟毛泽东学领导》,而不是《跟毛泽东学管理》,这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毛泽东真正擅长的是领导而不是管理。

领导与管理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互补的。管理重在控制,追求秩序和效率;而领导重在激励,追求变革和价值。管理依赖于硬权力的运用,领导则更加重视软权力与硬权力的搭配使用,而且是尽量少用硬权力,多用软权力。

权力就是影响力,硬权力是强制性影响力,软权力是非强制性影响力。硬权力让人服从,软权力让人认同。领导方式要刚柔相济。和谐社会的领导一定是柔性化的领导。减少领导工作的“刚”,增强领导工作的“柔”,是21世纪领导的又一大趋势。

5.跟毛泽东学精“两个艺术”

毛泽东最炉火纯青的艺术一是发动群众的激励艺术,二是组织群众的凝聚艺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的激励艺术可谓三部曲:一是激励自我,二是激励群众,三是相互激励以保持持续的动力。“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这是何等豪迈!激励是向“外”的,形成动力;凝聚是向“内”的,形成合力。激励是“动”,凝聚是“静”。

领导重在用人,但用人不是把人当成工具来用,而是用领导者的人格和思想去影响人。再之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看,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都是领导者最主要的分内之事。  

6.跟毛泽东学通“两个变化”。

变革需要领导,领导需要变革。变革与领导是互动的。毛泽东首先把握认清外界的变化,并敢于和善于从变化中寻找机会。越是危难时越挺身而出,越是困难时意志越坚定,并能从变化中找到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机遇。长征不仅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高举北上抗日的大旗,使长征成为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此后的敌后抗日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发展壮大了自己。

再之是领导者主观的变化和主动的变化。环境变了,任务变了,领导者的观念要及时改变,领导方式和策略要随之改变。战争年代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搞建设。过去适应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并不一定适应市场经济,而改革开放之初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也已不适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环境。变则通达,变则成功。

跟毛泽东学领导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领导,还要重视管理。任何工作都要做到领导与管理的平衡。高层多一点领导,少一点管理,基层多一点管理,少一点领导。但不管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领导,都必须与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二是既要重视领导艺术,更要重视制度建设。任何时候领导制度都更带根本性。领导制度是第一位的,领导艺术则是第二位的。如果我们能够把领导制度的设计与领导艺术的运用结合起来,那么提高领导绩效才会是实在的、持久的。

刘峰路杰

2006年11月28日

内容推荐

近年来,研究毛泽东领导思想的书出了不少,研究毛泽东领导实践的书也是常见,但是真正把二者综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不多,尤其是从如何学、如何应用、如何创新的角度研究毛泽东领导理论与领导艺术的书还没有见过。读者手中的这本书正是想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本书既有现代领导科学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又有毛泽东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的历史描述,更有当代广大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认真思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只有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可能跟毛泽东学懂领导理论,提高领导水平。

编辑推荐

  在带领团队打拼冲刺争取市场份额时,您是否会疑惑所采取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在组织管理整个团队工作时,您是否感到难以把握好权利收放的度?本书向您阐述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如何展现其决断力、凝聚力,为在商场上拼搏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树立典范!让您也能够在管理指挥上叱诧风云、运筹帷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毛泽东学领导(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峰//路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14418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841.64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