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话城的节日/中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
内容
编辑推荐

陈伯吹是儿童文学的“多面手”。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十分注意反映各个时期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众多的各具性格特征的少年儿童形象。他的童话作品,闪耀着浪漫主义光芒,故事情况曲折,深受小读者的欢迎。他重视通过作品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强调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怀有一颗“童心”,心中要有儿童,要研究儿童的特点。

内容推荐

徜徉在这套百年长卷里,相信,每一位读者,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不能不对我们古老而伟大的母语顿生无限的景仰感和膜拜感……对于这样一套百年长卷,仅仅用“阅读”二字来对待是不够的。不!我们也许应该溯流而上,重新居住和生活在它的字里行间。无论是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寓言……它们都曾经是20世纪以来!一代代中国孩子童年时代最美好的阅读记忆。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文学世界,中国四代儿童文学作家和一代又一代小读者,在其中生活、探索、呼吸和成长。

目录

童话城的节日

不啼“喔喔,喔喔!”的风信鸡

鸡大嫂上菜市场

好骆驼寻宝记

安琪儿夜游记

飞上屋顶的老公鸡

小鲫鱼和小水乌

小耗子没听懂

猫头鹰说话了

大老鼠和小座钟

落潮先生和涨潮先生

雪妹妹

冰哥哥

一只想飞的猫

附录 默默的点灯人/江歌

试读章节

童话城的节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前夜。

已是夜深时分,鸟儿也都在那软绵绵的窝里睡得熟极了。

四下里静悄悄的,这么大一个城市,寂寂无声。

曾祖父亲手从市上一家钟表店里买回家来的一台老自鸣钟,少说也有80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不服老。瞧!那个摆,总是摆过来又摆过去,摆过去又摆过来……长年累月,从不休息。

如今曾祖父和曾祖母相继去世了,祖父和祖母在十几年前也先后病故,可这台老自鸣钟还安然无恙,健康长寿,他的那个摆,还在摆过来又摆过去,摆过去又摆过来……

他心里很难受,因为他已经为四个主人敲过丧钟了昵。

靠在他左边的邻居大姑娘,她来自名城景德镇,长得一表人才,亭亭玉立,模样儿十分标致,是个细瓷白底蓝花的长颈瓶。她也整日伸长脖子,一会儿要她接待腊梅花,一会儿又换来了银柳或者天竺子,一会儿又要她滋养春兰、水仙,以后还有什么月季、石榴、茉莉……主人们爱花,这也爱,那也爱,苦了她,也累了她,送旧迎新,忙个不迭,心里自然很烦恼,只是敢怒而不敢言,默默无声地承受着,承受着。

贴近他右边的是一盆郁郁葱葱的文竹,她倒是斯斯文文地,一声不响地伴着老自鸣钟,听着他长年不断的有节奏的“滴答!滴答!”声。这位小妹子站在来自宜兴窑洞里的典雅的,又古色古香的紫砂高脚盆里,看来十分秀气,讨人喜欢。

长颈瓶姑娘每当感到颈子酸痛时,不免要说几句气话。可她不说她自己,也不说那位文竹妹子,却冲着老头儿老自鸣钟:“您老,那么大年纪了,自古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您如今八十挂零了,也该息养息养了!——我说,您老干脆打个报告:退休!”

这几句陈年宿古董的话,长颈瓶唠叨了不知几百回了。文竹耳朵里也几乎听得要长出老茧来了,可她凭平时细心观察,这位老自鸣钟虽然是高龄了,退休也是理所当然,谁也不会说他是个贪图享福的老懒货了。但是她深切地了解老自鸣钟那“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的一颗红心,实在太值得尊敬了。所以文竹虽然文质彬彬地爱吟诵《唐诗》,除了朝夕向他问好以外,却从来没吟咏过“夕阳无限好……”这类的诗句。

夜里,长颈瓶姑娘白天里的满腹牢骚,到此刻夜深人静,话儿就越说越多。这时候,老自鸣钟总是只当做耳边风,非常严肃,一声不吭,他心无二用,一分一秒也不差地准时“当!当!当!……”一连敲响了11下。正是现在,夜深11点钟了。

文竹不觉感动地赞叹一声:“啊,他纪律性多严!责任感多强哪!”

清脆而又响亮的钟声,从楼下书房里传到楼上卧室里,两个小书迷——也是童话迷,都没有睡觉。

“姐姐,我要问你了:艾丽丝总靠在她姐姐身旁,一动不动地坐在小河旁边,她想做什么啊?”

“她嘛,只一页又一页地瞧着她姐姐读的那本书呗,想看看那些有趣的插图。当然,她盼望最好是看到彩色的图画。”

“那么,她看到了没有?”

“没有。”

“为什么?”

“可笑!那本书里半幅图都没有。大人们从来只想到他们自己,仿佛一插图就成了低等的书,只能给孩子们看看玩玩,而且还浪费了纸张、油墨,印刷成本不上算!他们不会考虑到咱孩子们的兴趣和愿望!”

“啊哟,书里头没有图画,煞风景,那还像个什么书——这种书,我就不想看,里头什么新鲜事儿都没有!”  “你说得是!我们老是爱看那些奇异有趣,好玩有益的童话——童话——啊呵——”姐姐球芝看书看久了,没精打采地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

弟弟浩琪却精神旺盛,他还要问下去:“那写书的作家为什么不请画家合作,多插几幅图,难道他们不知道孩子们喜欢看有图画的书吗?”

球芝实在累了,倦了,映了映眼睛,没出声。

“画家们的家里不也是有孩子的吗?”浩琪紧逼追问。

“正是。”球芝停了片刻有气无力地慢吞吞地说,“大概画家们以为大人们才能欣赏人物、山水、花鸟等精致的画,小孩子只能看看小猫、小狗那些简单的画吧,可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这样想的……”边说着,边把那本看完了的《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放到枕头边上,那儿堆起来的书,已经有尺把来高了。

“啊哟,亏你是个中学生!连这个也不知道?”

P1-3

序言

热爱母语,亲近经典

整整一百年前,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儿童读物,孙毓修先生的童话集《无猫国》在上海出版。从此,中国儿童文学的大幕徐徐拉开……

啊,百年中国!百年中国儿童文学!

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内忧外患;多少风起云涌,多少崎岖艰辛;多少欢欣,又多少痛苦;多少阴晴,又多少冷暖……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一百年来儿童文学历程的史诗长卷。它也向我们呈现着一个无限光明和美丽的母语世界,一片无限丰富和绚丽的文学原野。

文学家果戈理曾经说过:“你将永远诧异于俄国语言的珍贵,它的每一个声音都是一件馈赠,都似大颗闪光的珍珠。”是的,只有对那些无限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母语,而且了解她们到“入骨”的程度,能够强烈地感觉到她们的美丽的人,我们的文学,才会真正地展示出它们全部的美质与知性,以及它们全部的丰富与神奇。《中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就是这样一套品种繁富、风格斑斓的书系。

徜徉在这套百年长卷里,我相信,每一位读者,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不能不对我们古老而伟大的母语顿生无限的景仰感和膜拜感。美丽的汉语,不仅仅是我们赖依生存和交往的工具,也不仅仅是我们全部文化与文明的载体,它还是我们最初的和最后的语言与回忆之乡,是我们这个古老、智慧而苦难的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谱系,甚至是我们全部的记忆与命运!

对于这样一套百年长卷,仅仅用“阅读”二字来对待是不够的。不,我们也许应该溯流而上,重新居住和生活在它的字里行间。无论是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寓言……它们都曾经是20世纪以来,一代代中国孩子童年时代最美好的阅读记忆。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文学世界,中国四代儿童文学作家和一代又一代小读者,在其中生活、探索、呼吸和成长。

通往一座座儿童文学高峰的路径有千万条,但每一段路途上都付出过艰辛,每一段路途上都留下了果实。正如梅子涵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所描述的那样,“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海洋。很远的日子在下面,昨天的故事在水上。离开童年,童年反而加倍情深,每条小鱼的游动都是感情的尾巴在摇,情深处没有不美好的风光”。

当然,时间和文学的选择法则,也都是严格和无情的。历史的目光,读者的心灵,最终所淘汰和扬弃的,也只是那些迎风媚俗的诗歌、童话、小说和散文,而另有一些作品,却经受住了一次次严格的检验和磨洗而流传了下来,并且被打上了优秀或杰作的标识,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不同的作家因为年代、地域、文化背景以及性格气质、个人知识谱系的不同,所写出的每一部作品也会在题材、形式、想象力、感情状态、文字风格等等方面而各有千秋。然而,当我们仔细阅读这些作品时,就不难感到,任何时代背景下的作家,在努力传达着各自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在广泛地赢得了当时的那一代小读者的同时,也都在力图扩大自己的感受范围,拓展自己的创作视野,甚至为自己的作品设置了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世界性标准”。他们都在努力地为“一切的孩子”写作,为未来的孩子写作,为整个人类,为全世界的孩子而写作。

因此,从这些作品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那些伟大和温暖的,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所共有的童话精神和文学精神,那些天真的和具有童年趣味的儿童精神,那种舔犊般的母爱情感,那种对于每一个弱小生命个体的充分的尊重、理解与呵护,那种纯真、仁慈、宽容、细腻与柔和的情感,以及对儿童本位的坚持,对儿童游戏精神和幽默品质的寻找,等等。  是的,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代作家,都在认真地维护着和守望着、努力地传承着和延续着在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等早期儿童文学家那里就已经拥有的,那种对于童心的尊重、关怀和维护的“童话传统”。

回眸中国儿童文学的百年沧桑,我们还会看到,一代代儿童文学作家所走过的世纪之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春花秋月、山重水复。漫漫长路上,留下了众多的拓荒者、垦植者、播种者、泅渡者、乃至殉道者的艰辛、歌哭、梦想和收获……历史曾让那些人经历了那么多的崎岖和弯道,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和艰难,但是翻开这套长卷,我们会看到,他们私下的亲密的传承关系,却是多么美好!

所有的文学,包括儿童文学在内,如果不是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土壤里直接生长出来,它的生命力就不会长久。我们从这套书系里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也有我们的儿童文学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苦难之歌、艰辛之歌、欢乐之歌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之歌。它们将在我们美丽的母语里,在一代代读者的记忆里,飞翔、传播,直至永恒。

徐鲁

2009年12月2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话城的节日/中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伯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155979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