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约翰·马吉欧内斯特·福斯特/南京不会忘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出版社组织专家编撰出版了“南京不会忘记”丛书。严海建著的这本《南京不会忘记:约翰·马吉欧内斯特·福斯特》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采用第三方人士的独特视角,借助大量的中、美、德等国的原始文献、书信、日记,再现了国际义士约翰·马吉和欧内斯特·福斯特的勇敢和大义。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单纯讲述历史,更是为了记住在黑暗中的人性光芒,在人间炼狱中的一抹温暖。

内容推荐

约翰·马吉、欧内斯特·福斯特,美国人,牧师。严海建著的这本《约翰·马吉欧内斯特·福斯特》是“南京不会忘记”丛书中的一种。本书分为“战争临近之际的抉择”、“救治伤兵的努力”、“保护中国难民”、“历史现场的记录”、“马吉的胶片”、“历史真相的传播”、“正义的实现”七章,全面介绍了约翰·马吉、欧内斯特·福斯特二人在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对中国军民实施的人道主义援助,并以新的视角还原历史、揭示真相,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南京大屠杀史人物小传。

目录

战争临近之际的抉择

救治伤兵的努力

保护中国难民

历史现场的记录

马吉的胶片

历史真相的传播

正义的实现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12月12日下午,中国军队开始撤退时,马吉去了国民政府外交部,在那儿发现许多伤兵,但没有医生和护士。后来马吉和福斯特又到了位于三牌楼的军政部,在那儿发现了更多的伤兵。虽然有大约10-20名中国军队的医护人员,但没有一个人在为伤员做事,而是准备撤退。马吉对他们说,如果他们愿为那儿的伤员服务的话,国际红十字会将把他们接收过来,但这些医护人员并未选择留下。

为了确保安全,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同某些日本军官取得了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只要医院不藏匿士兵,医院将受到尊重,放下武器的士兵也不会受到伤害。”这以后,安全区的工作人员都忙碌起来,在城市的各个地方把消息传递给中国士兵,希望他们解除武装,并集中起来接受救助。当天晚上,马吉组织的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100多名急救员开始工作,救治伤员的医院才恢复运转。

12月14日,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主席拉贝在致日本司令官的信中,介绍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的工作情况并提出建议:“约翰·马吉神父(美国人)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国际红十字会已经接管前政府遗留的军队医院,它们分别坐落在外交部、铁道部和军政部。红十字会昨天解除了上述这些地方所有人员的武装,同时还会去查看这些地方的大楼以确保它们仅用于医疗救治。假如有可能的话,可以用它们来安置所有的伤员,我们建议将所有受伤的中国人安置在外交部大楼内。”但事实上,日军并不能容忍马吉等人这样的善举。

就在前一天,马吉努力将各处的伤员集中到外交部。当他带着载满伤员的救护车到外交部,并设法使能走动的伤员朝台阶上走的时候,一队日本兵来了。马吉正扶着一名可怜的伤兵,伤兵痛苦地向前迈步,一个日本兵把他从马吉身边拖开,猛地扭住伤兵受伤的膀子,把他的手捆在一起,并与另一名伤兵的手捆在一起。幸运的是,马吉发现一名刚过来的日本军医,便指给他看伤员们身上的血衣。那个军医会德语,马吉便用不流利的德语说这是伤兵医院。最后,军医叫日本兵给伤员松了绑。运第二批伤员的时候,又遇到了日军的刁难,马吉异常愤怒,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们在门口遇到了一个怒气冲冲的军官,在这以前我从未见过这种人!他说话声音听起来像犬吠。如果我是可燃品的话,他的那副模样就像要把我烧掉。”从中可以感受到日军对于马吉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着敌意。

为了救助伤兵,马吉仍然尽一切可能与日军沟通。马吉找到一位会说英语、他认为比较正派的军官,告诉军官,自己想到日军司令部去,取得照顾伤兵的许可。那个军官把马吉和他的白俄助手带到位于励志社西面的中央饭店——日军在南京的最高指挥官的驻地,在这里,马吉见到一个矮小、光头、有浓密胡须的日本军官。但马吉并没有见到日军最高的指挥官,而是通过那个军官传话,得到的答复是必须等几天。马吉一再强调,伤员们已几天没人照顾,甚至没人送水给他们喝,但那个日本军官说必须等待。

12月15日,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给日本大使馆官员的信中,又一次提出救助伤员的申请:“目前已经有大量士兵和平民受伤,为了能够应付由此形成的困难局面,我们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现在我们恳请您,帮助我们获得南京日本军事当局的批准,以便我们开展人道主义工作。”但他们的救助计划并未得到日军的支持,自12月14日马吉往急救医院运去3卡车伤员后,就再也没有被允许进去过。对此,马吉非常愤怒,但也毫无办法。此时,马吉或许已感觉到期望日军支持和配合他们所从事的人道主义救助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甚至这些救助行为已经使他们成为这座被占领的城市里“不受欢迎的人”。

日军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日记曾记述,尽管一部分外国人照顾这些伤兵,但他们终究会因食物的匮乏而死亡。军政部收容了约200名中国伤兵,外交部收容了数百名,由第16师团的一个伍长看守着,他曾写道:“(中国伤兵)眼看一天天复元,究竟要不要处置他们呢?复元后当然是回连队,不会成为友军的,而国际上又不允许杀伤兵。如果完全康复了,也许就要在扬子江边、在我们的枪下开始长眠之旅;如果不能康复,也是死路一条,可耻的中国伤兵挺可怜的。不过,这里的中国兵倒还有年轻女人照料。”第16师团所属的第30旅团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少将,在12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原外交部收容着数百名伤兵,号称受到治外法权庇护而在接受外国医生的治疗。”1938年1月5日,日军高层做出了“把外国传教士那里的中国兵作为俘虏收容”的处置。1月中旬以后,马吉确信这些由难民区本部提供饭费和食物的伤员、军医和护士的安全有保障,非常高兴,他感谢上帝的保佑。

P22-25

序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持续了6周时间,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调查和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乃至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强奸,南京城的1/3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黑暗时刻,除了作为施暴者的日军与作为受害者的中国军民,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在宁西方人士。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有不同身份的西方侨民选择留在南京,他们成立了安全区,对中国难民进行救助。与此同时,他们还对亲历亲闻的日军暴行做了即时记录,并尽可能地将之传播至国际社会。作为日军暴行的亲历者,他们在救助中国难民的同时,也是日军暴行的受害者。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独有的记忆,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战争记忆的一部分。那段曾被在宁西方人士与中国人共同亲历的苦难历史,南京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人类不会忘记!

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攻陷后的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中国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之际不计个人的生与死,在黑暗时刻展现了人性至善的光芒。

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是在一所教堂里发生的。这部电影令无数人记住了秦淮河边风姿绰约而又隐忍坚强的女子,也记住了教堂里那位在危难时刻进发出人性光辉的假神父。这个故事基于真实的历史但又有改编,其中最重要的不同是,好莱坞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假神父约翰在历史上确有其原型。1937年的寒冬,在南京城南的圣保罗堂,圣公会的两位美国牧师约翰·马吉(John G.Magee)和欧内斯特·福斯特(Ernest H.Forster)为中国难民提供了人道主义的救助,当然他们所做的还不止这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约翰·马吉欧内斯特·福斯特/南京不会忘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海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15843
开本 32开
页数 1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5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44
CIP核字 2016285764
中图分类号 B979.971.2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88
12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