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后发型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研究/南开史学家论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权力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又是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的。本书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国家经济政策在日本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内容、手段、特点和作用,并把研究重点放在明治维新、战后改革和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等三个时期。其主要内容包括:近代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的基础条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移植与日本式特点,战后经济改革的再评价与日本战后型经济体制的特点,战后复兴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政策的绩效分析,转型期日本经济的矛盾与改革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条件与明治初期的改革

第一章 论日本资本主义发生的基础条件

 一 德川封建体制及其经济制度

 二 幕末的经济发展与阶级分化

 三 开国与幕末封建统治危机

 四 幕末社会经济的遗产

第二章 岩仓使节团与日本的近代化

 一 遣使的初衷

 二 岩仓使节团的欧美观

 三 岩仓使节团与日本的近代化改革

第三章 明治初期的地税改革

 一 地税改革的历史前提

 二 地税改革的推行

 三 地税改革的意义

第四章 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一 建立官办企业的初旨

 二 促使官办企业拍卖的内在原因

 三 官办企业拍卖的社会条件

 四 官办企业的起落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 明治初期的海运政策

 一 亟待解决的海运问题

 二 近代海运政策的制定

 三 海运政策的实施特点

 四 海运政策的实效及其影响

第六章 近代财政金融体制的构建

 一 明治财政的初建

 二 纸币整顿

 三 近代金融体系的构建

第二篇 战后经济改革论

第七章 经济发展的政治学

 一 课题的选择与“切入”

 二 占领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的考察

 三 复兴期日本政府经济政策的考察

 四 纵贯全书的三个基本观点

第八章 日本战后经济改革三论

 一 谁是战后经济改革的推行者

 二 战后型经济体制何时形成

 三 战后经济改革止于何时

第九章 日本战后型经济体制的形成

 一 战前、战时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 美国主导下的战后经济改革

 三 日本继续进行的经济改革

 四 战后型经济体制的形成、结构和特征

 五 “1940年体制”论批判

第十章 日本计划经济思想的流变

 一 从“栽培”论到“殖产”说

 二 大危机时代的计划经济论

 三 战后“计划”思想的沉浮

第十一章 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

 一 道奇计划的出笼

 二 稳定经济的诸措施

 三 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与“接轨”

第十二章 日本的战争赔偿

 一 日本赔偿的基本方针

 二 初期赔偿计划

 三 赔偿计划的挫折

 四 赔偿与日本经济的复兴

第三篇 战后经济成长与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 战后日本经济的起点

 一 日本的战争损失

 二 两种比较基准

 三 “有形资本”的积累

 四 “无形资本”的遗存

 五 战后初期制约经济复兴的诸因素

第十四章 “倾斜生产方式”辨析

 一 倾斜生产方式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二 以统制为前提的政策实施要点

 三 关于倾斜生产方式的再评价

第十五章 1954年的经济调整与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

 一 经济调整的历史背景

 二 调整政策的展开

 三 调整期的经济变动

 四 经济调整的现实效果

 五 经济调整在战后经济史中的地位

第十六章 日本的产业合理化及其理论分析

 一 产业合理化的历史过程

 二 产业合理化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

第十七章 论日本战后经济复兴期的产业合理化

 一 产业合理化政策的制定

 二 产业合理化时期的经济体制调整

 三 产业合理化政策的实施

 四 产业合理化的成果和局限

第十八章 战后日本的产业合理化与通产行政

 一 通产行政机构及其职能

 二 产业合理化审议会

第十九章 战后日本的产行业合理化计划

 一 概观:行业、业种合理化计划与合理化法

 二 钢铁业合理化计划

 三 能源产业的合理化计划

 四 海运造船业的合理化计划

 五 石油化学工业的合理化计划

 六 机电工业的合理化计划

第二十章 官民合作的一个典型范例

 一 计划造船与“合理化”

 二 造合审机构分析

 三 造合审活动探微

第二十一章 税制与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

 一 复兴期税制的变动过程

 二 企业资产再评估

 三 现代化机械设备特别折旧制度

 四 重要物产免税制度

 五 进出口贸易特别减免税制度

 六 企业准备金与专项基金制度

 七 复兴期税制的实效与特点

第二十二章 战后日本的经济赶超与财政投融资的作用

 一 财投的制度分析

 二 财投的活动特点

 三 财投的作用评价

第二十三章 中日财政投融资制度比较

 一 概念的释义与比较基准

 二 两国建立财政投融资制度的背景及其差异

 三 财政投融资运行机制的比较

 四 中日财政投融资运营效果的分析

第二十四章 日本战后经济赶超期的外资政策

 引言:问题与视角

 一 外资制度的特征

 二 引进外资的实效

 三 资本自由化的过程

 结语:比较与思考

第二十五章 经济赶超期中日两国外资政策比较

 一 直接投资:态度迥异

 二 优惠待遇:相去甚远

 三 技术引进:效果不一

 四 关联政策:泾渭分明

第四篇 转型期经济政策研究

第二十六章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与“住专”问题

 一 日本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二 “住专”问题的爆发及其处理

 三 “住专”问题与金融自由化的思考

第二十七章 转型期的日本经济及其经济政策

 一 近代史上第三次转折

 二 转折期经济政策的混乱

 三 “经济战败”诸相观

 四 小渊内阁的政策课题

第二十八章 小泉内阁经济政策评析

 一 新内阁经济政策的出台

 二 “新”经济政策无甚新意

 三 “新”经济政策面临挑战

第二十九章 亚太区域化中的中国与日本

 一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亚太

 二 亚太区域化过程中日本的作用

 三 中国与亚太

第三十章 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的思考

 一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教训

 二 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危机对策及有关对策的评价

 三 经济发展“东亚模式”的再探讨

 四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改革

 五 世纪之交的全球金融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

 六 区域性货币金融组织——亚洲金融安全网

第五篇 附论

第三十一章 近代以来M型发展的日本文化变革

 一 全球化与文化变革

 二 近代日本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第一次文化战败”

 三 战后文化重建与“第二次文化战败”

 四 全球化的进展与日本文化的新选择

第三十二章 历史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位置

 一 问题的提起——对“新思维”的“历史搁置论”的批判

 二 几乎被“搁置”的历史问题为何还不能“搁置”——对日本“诚信度”的质疑与中国的对应

 三 中日文化传统的差异对历史观的影响——从历史角色到价值观的差异

 四 解决历史问题有无处方笺——扩大交流与自我克制

第三十三章 新型中日关系的构筑与思考

 一 站在十字路口上的中日关系

 二 日本的新国家主义思潮及其政策指向

 三 退让政策无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

 四 新型中日关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

 五 改善中日关系的现实对策与途径

第三十四章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新时期的战略选择

 一 政治关系:坚冰已破,道路曲折

 二 经济关系:热度未减,潜力巨大

 三 区域合作:成效初显,前景广阔

 四 未来战略:方针明确,理性务实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后发型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研究/南开史学家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栋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54125
开本 32开
页数 5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31.30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7: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