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研究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直至辛亥革命前后,即1840年前后至1911年这段时期中,作为中国旧式金融业代表的钱庄和票号发生、发展、消亡历史过程的一部填补研究空白的重要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理论或实践上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有重要作用。
图书 | 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经济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直至辛亥革命前后,即1840年前后至1911年这段时期中,作为中国旧式金融业代表的钱庄和票号发生、发展、消亡历史过程的一部填补研究空白的重要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理论或实践上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有重要作用。 内容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院务会议决定重印的第一至第五届院优秀科研成果奖部分获奖著作,首批著作将在建院三十周年庆典时隆重推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全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文库》),分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学语言研究、历史考古研究、哲学宗教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社会学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七个系列。本书属经济研究系列。 该书是研究有关鸦片战争前后至辛亥革命前后,即1840年前后至1911年这段时期,作为中国旧式金融业代表的钱庄和票号,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是一部填补研究空白的重要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清代钱庄和票号1 1.1 清代钱庄业务发展概述1 1.2 清代票号的产生14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钱庄、票号的初步发展(1840-1870年) 25 2.1 通商口岸钱庄概况27 2.2 票号的初步发展34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钱庄职能的变化(1860-1900年) 45 3.1 通商口岸的洋行、买办和钱庄47 3.2 钱庄的信贷手段与中外贸易的开展58 3.3 钱庄的信贷活动与洋货对内地市场的开辟65 第四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票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1860-1900年) 80 4.1 票号与清政府的关系81 4.2 票号与晚清商业贸易的发展101 第五章 外国在华银行的出现与通商口岸金融市场领导权的旁落(1845-1900年 )113 5.1 通商口岸钱庄、票号和外国在华银行的关系113 5.2 十九世纪后半期上海的金融恐慌与通商口岸金融市场领导权的旁落122 第六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钱庄和票号(1900-1911年 )158 6.1 辛亥革命前后的钱庄162 6.2 “橡皮股票风潮”与钱庄的中落167 6.3 票号从鼎盛转向衰落173 结束语188 附 录193 附录一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半期上海、广州外国洋行设立情况示例193 附录二 票号户数发展统计195 附录三 若干票号增设分号情况示例196 附录四 清代票号汇解京饷情况示例197 征引书目20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经济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国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0435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2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2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印刷时间 | 200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832.9 |
丛书名 | 经济研究系列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