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中东地区一个重要国家,其显著特点是位居战略要地和盛产石油,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伊朗的地缘政治问题和石油问题密切相关,同时伊朗问题又是更广泛的地区问题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国际政治问题复杂得纠缠在一起。本书涵盖从1941年英国、苏联出兵伊朗到1947年伊朗会议通过沙法克法期间大国与伊朗之间的多边和双边关系,盟军进驻和撤出伊朗是全书的主要线索,旨在研究1941~1947年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问题,本书重在实证研究,力求客观公正,以史实说话,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 图书 | 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1941-1947年)/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伊朗是中东地区一个重要国家,其显著特点是位居战略要地和盛产石油,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伊朗的地缘政治问题和石油问题密切相关,同时伊朗问题又是更广泛的地区问题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国际政治问题复杂得纠缠在一起。本书涵盖从1941年英国、苏联出兵伊朗到1947年伊朗会议通过沙法克法期间大国与伊朗之间的多边和双边关系,盟军进驻和撤出伊朗是全书的主要线索,旨在研究1941~1947年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问题,本书重在实证研究,力求客观公正,以史实说话,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内容推荐 冷战的起源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家关注的长盛不衰的重大热门课题,而1941~1947年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关系密切。本书涵盖从1941年英国、苏联出兵伊朗到1947年伊朗会议通过沙法克法期间大国与伊朗之间的多边和双边关系,以时间为线索,逐步分析了冷战的背景,危机的开端、发展过程以及结局。本书史料翔实,无论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国际关系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致 谢 导 言 第一章 历史背景 一 近代大国与伊朗 二 英帝国主义在伊朗(1917~1921年) 三 早期苏伊关系(1917~1921年) 四 礼萨的改革与外交战略 五 德国在伊朗势力的膨胀 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伊朗石油问题 第二章 危机的开端:盟军进驻伊朗 一 欧战和苏德战争的爆发及伊朗的中立政策 二 英苏联合出兵伊朗 三 大西洋宪章 四 礼萨王的逊位及英苏伊三国同盟条约 五 美军进驻伊朗及驻伊美军的法律地位问题 六 对盟军进驻伊朗的评价 第三章 盟国战时在伊朗的合作和龃龉 一 盟军进驻后的伊朗及其对外政策 二 英国战时对伊政策(1941~1943年) 三 苏联战时对伊政策(1941~1943年) 四 美国战时对伊政策和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伊朗(1941~1943年) 五 德黑兰会议 六 盟国在伊朗的合作和伊朗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第四章 1944年伊朗石油危机 一 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美英争夺中东石油的斗争 二 美国对外国石油的新政策与美英石油协定 三 伊朗的石油外交与美英争夺伊朗俾路支斯坦的石油租让权 四 贝利亚计划与卡夫塔拉泽代表团 五 英美对卡夫塔拉泽代表团出使伊朗的反应 六 冷战的幽灵 第五章 1945年:走向阿塞拜疆危机 一 美苏英三大国关于战后世界安排的构想 二 石油危机后盟国在伊朗问题上矛盾加剧 三 雅尔塔会议 四 雅尔塔会议后美苏的摩擦与妥协 五 波茨坦会议 六 盟军撤出伊朗问题 七 阿塞拜疆问题和阿塞拜疆危机 八 与日俱增的东西方分歧 第六章 1946年伊朗危机 一 伊朗危机:在联合国的第一幕 二 苏伊莫斯科谈判 三 危机的高潮 四 联合国开会前的斗争 五 伊朗危机:在联合国的第二幕 六 卡瓦姆-萨奇科夫协定 七 伊朗危机:在联合国的最后一幕 八 苏联决定从伊朗北部撤军的原因 第七章 危机的结局 一 卡瓦姆的“调和”政策和关于阿塞拜疆问题的国内谈判 二 波斯湾风云:英国的反应 三 苏联与土耳其争端的由来 四 土耳其危机及其后果 五 美国对伊政策的变化 六 十月政变和伊朗政府镇压阿塞拜疆分离主义政权 七 全面冷战的开端 八 卡瓦姆-萨奇科夫协定的命运 结束语 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 附 录 一 注释中的外文缩略语 二 波斯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友好条约 三 联合王国、苏联和伊朗之间的同盟条约 四 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 五 联合国宪章节录 主要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1941-1947年)/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春放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0406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4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8 |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 印刷时间 | 2007-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0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837.39 |
| 丛书名 | 历史考古研究系列 |
| 印张 | 22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4 |
| 宽 | 168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