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四川辞书出版社,在举国倡导反腐倡廉的背景下,集中出版《倡廉反贪史鉴事典》、《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廉语清风——古今廉政名言警句录》等倡导正能量的书籍,希望展现多元的廉政文化,将更多正能量注入社会,以弘扬正气。

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编委会编著的《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特色:

1、内容丰富。有关廉政的一切这里都有——廉官、廉吏、廉政故事、廉政诗文、廉政对联;

2、主题符合反腐倡廉主题。多元展现廉政文化,将更多“清心直道”的正能量注入社会,以弘扬正气,引起广泛的共鸣;

3、形式多样,可读性强,可读人群广。

内容推荐

贪官污吏遗臭万年,廉官直臣名垂千古。

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巴蜀大地上,涌现出无数的廉官直臣。他们名彪青史,铸就了厚重而深刻的廉政文化。一代贤相诸葛亮,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廉洁自律,死后只有“十五顷薄田、八百株桑树”,他用勤廉的言行为蜀地官员带来正能量;伟大的“诗圣”杜甫,一生辗转不定,为成都留下了杜甫草堂,也留下了忧国爱民的不朽诗作,供后人永久地品味;出生眉山的大文豪苏轼,为官一处,惠民一方,他光风霁月,在坎坷的仕途中保持了高贵的灵魂,令人钦佩……他们的品节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感人至深。

作为清官象征的包拯,将一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清心、直道、明志、致远……这是廉直之士生命的价值归宿,也是他们为人处事的箴言。廉直之士的奋斗,不仅升华了自己的生命,也为中华文明注入浓浓的正能量。正所谓“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些廉直之官与廉政之事正是来者以明得失的镜子、以思齐自省的典范。

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编委会编著的《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一书便是对巴蜀廉政故事的细致挖掘、深度体悟,是对廉政文化的多元展现。我们希望通过讲述历代廉政故事,将更多“清心直道”的正能量注入社会,以弘扬正气,引起广泛的共鸣。

目录

第五伦:奉公守节的三朝元老

费贻:清廉有节的合浦太守

王涣:外猛内慈的一代循吏

诸葛亮:名垂青史的蜀国丞相

何随:不取民一物的仁者

孙谦:仁义尚俭的南朝循吏

皇甫无逸:谨慎廉直的益州长史

杜甫:为民而歌的一代“诗圣”

何易于:一心为民的“七品芝麻官”

孟昶:除贪惠民的后蜀皇帝

赵抃:治蜀有方的“铁面御史”

陈希亮:“严而不残”的“白面青天”

刘随:不畏权贵的“水晶灯笼”

苏轼:为官一处、惠民一方的一代文豪

余玠:进贤除恶的治蜀名臣

常楙:不爱钱的铁面法官

邓文原:明察秋毫的清官

青文胜:舍身为民的龙阳典史

杨廷和:智斗权阉的明代首辅

于成龙:康熙眼中的“清官第一”

张鹏翮:天下廉吏的典范

陈璸:操守清廉的四川学政

牛树梅:一心为民的“牛青天”

丁宝桢:清正许国的封疆大吏

康冻:名扬巴蜀的“草鞋县长”

试读章节

第五伦:奉公守节的三朝元老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京兆长陵县(今陕西成阳东北)人。他的先祖原是齐国的田氏。后来田氏家族不断繁衍生息、人口增多,便分批次向西迁移定居,以迁徙的批次作为自己族人的姓氏。因此,第五是他的姓氏,名字叫伦。第五伦早年曾当过京兆尹的主簿,后来举孝廉,被光武帝刘秀任命为会稽郡(今江苏、浙江、福建一带)太守。汉明帝时任蜀郡(治今四川成都)太守。汉章帝即位后,调入朝内任司空,总管天下军马,成为“三公”之一。年老上书请求退休,数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余岁。

西汉末年,王莽发动政变,建立了新朝,进行了大量不得人心的改革,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同时,气候的变化也引起了广泛的自然灾害,进而导致粮食减产,引发饥荒,农民起义不断。第五伦生活的北方地区,是当时重要的经济和人口聚居地区,这些矛盾尤其突出。

年轻的第五伦性格耿直,讲义气。在社会动荡之时,宗族乡亲争着依附他。他带领人们在地势险要处筑营垒自守,整个战乱期间,他们的营垒从来没有被攻克过。第五伦过人的才干得到了郡尹鲜于褒的赏视,鲜于褒认为他绝非寻常人,就请他做自己的属员。后来,鲜于褒因为犯了错被降职为高唐县令,离别时对第五伦说:“我和你是相知恨晚啊!”

鲜于褒后来向京兆尹阎兴推荐第五伦,在阎兴的手下,他担任主簿。当时的长安,允许民间私铸铜钱,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家铸的钱重量和成色都有很大的区别,给市场造成了混乱。这个问题官府之前不是不重视,但历届主管市场的官员都没能很好地解决,因为这涉及很多豪族的切身利益,工作阻力重重。阎兴便让第五伦负责监督铸钱的工作。第五伦性格耿直,很少考虑自身的名利得失,因此能无视外部的压力,坚决统一度量衡和铸钱的标准,重新恢复了市场秩序,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

建武二十七年(51年),第五伦被长官推举为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王宫中负责医药事务的人员)的空缺。不久,他跟随淮阳王来到京师,得到光武帝的召见。光武帝初次见他,觉得他和别人很不一样,便向他询问政事,他对答如流,十分有条理。光武帝很高兴,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第二天,又特地召见他,君臣二人一直谈到傍晚。两人彼此熟悉之后,光武帝开玩笑地对第五伦说:“我听说你当官后曾鞭打过你的岳父,而且去兄长家拜访也从来不留下吃饭,果真是这样的吗?”第五伦回答说:“我三次结婚,当时妻子的父亲都已过世。因为我年轻时遇到过饥荒动乱,实在不敢再随意留在别人家里吃饭。”光武帝的身边从来不缺那种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人,难得碰到第五伦这样的峭直之人,所以对他另眼相看。

太守任上反奢华  离开京城之后,光武帝下诏封他做扶夷长,还没等他上任,又提拔他为会稽太守。汉代太守一年有二千石的俸粮,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收入。尽管薪资丰厚,第五伦还是没有多余的钱粮来雇请仆人,日常割草喂马、生火做饭等杂事都是由他和妻子亲自完成。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身为父母官的第五伦看到自己管辖的境内仍有很多贫穷的人,甚至连吃饭都很成问题,于是就计算好自己一家人需要吃的粮食,按月留拨出来,剩下的粮食都按照最便宜的价格卖给百姓中最贫穷的那些人。

后来他担任蜀郡太守。蜀郡在东汉时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一大片区域,这里土地肥沃丰饶,不论是官吏还是百姓都比较殷实富裕,官吏家财多至千万。长期安定富足的环境,造成蜀郡官员们互相攀比服饰车马、生活享受,浮华之风十分盛行。第五伦不满这样的风气,裁汰掉家财丰厚而为官平庸的官吏,把他们遣送回家,另选贫穷而有志向和德行的人担任官职,大力反腐倡廉。经过一番整顿,官场变得清明起来,浮华之风也得到了抑止。P1-3

序言

贪官污吏遗臭万年,廉官直臣名垂千古。

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巴蜀大地上,涌现出无数的廉官直臣。他们名彪青史,铸就了厚重而深刻的廉政文化。一代贤相诸葛亮,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廉洁自律,死后只有“十五顷薄田、八百株桑树”,他用勤廉的言行为蜀地官员带来正能量;伟大的“诗圣”杜甫,一生辗转不定,为成都留下了杜甫草堂,也留下了忧国爱民的不朽诗作,供后人永久地品味;出生眉山的大文豪苏轼,为官一处,惠民一方,他光风霁月,在坎坷的仕途中保持了高贵的灵魂,令人钦佩……他们的品节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感人至深。

作为清官象征的包拯,将一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清心、直道、明志、致远……这是廉直之士生命的价值归宿,也是他们为人处事的箴言。廉直之士的奋斗,不仅升华了自己的生命,也为中华文明注入浓浓的正能量。正所谓“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些廉直之官与廉政之事正是来者以明得失的镜子、以思齐自省的典范。

《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一书便是对巴蜀廉政故事的细致挖掘、深度体悟,是对廉政文化的多元展现。我们希望通过讲述历代廉政故事,将更多“清心直道”的正能量注入社会,以弘扬正气,引起广泛的共鸣。

本书编委会

201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编委会
绘者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29714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5077540
中图分类号 D691.49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6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