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论道学术研讨会是崂山太清官与学术界首度联手的一次圆满、成功的盛会!其目的在于挖掘、提倡和推广道教的和谐理念及积极思想,发扬道教人间关怀的慈悲情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同时,是要借助这个文化平台来加强道教界与学术界的联姻,共同探讨道教对于当今人类社会的独特意义,将“崂山论道”打造成国际学术界与道教界进行学术交流的品牌论坛,并通过与各位专家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道教的文化内涵。会议上,各位专家、教授、高道各抒高见,论述精辟,见解独到,将道教的和谐精神以及道教对人间社会的关怀一览无余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本书就是在此次会议的基础集结出版。
前言
道教与当代社会
通则和谐通则合道
华夏文化的和合思想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文化基因
“替天行道”,爱护我们绿色的家园
和谐: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
浅谈“尊道贵德”与和谐社会
天人合一的和谐大道——《道德经》和谐理念之启迪
当代道教的生存处境——岭南道教宫观调查
“丹鼎”、“符篆”与现代社会初探——以道教雷法为例
近代沂源宗教生活
谈道教生命观的社会意义
三名同心太和万物——道教和谐思想初探
略论道教的和谐思想
论道教思想中的人间关怀精神
“自然之教”的生态思想底蕴
秩序:道教生态宇宙观的核心概念
“道法自然”与自生自发秩序
道教人物
孔、老的社会关怀
和谐之道的典范:王重阳及其门人的言与行
论老子的执政之道及其现实意义
孙思邈道医事迹考察
王玉阳与威海全真道
道德欲兴千里外欲罢干戈致太平——浅谈邱祖西行的社会意义
道教与文化
从历史形成过程比较道教“三清”信仰与基督教
“三位一体”的文化意义
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
道家人格的特点及其积极价值
南北朝道教神仙世界秩序化初探
幻想与理性的“和谐”——炼丹术出现的知识背景
“圣人之有天下,非取也”——论道教的“道化天下”思想
论道教的融合性及启发
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
明清时期道教医学发展特点分析
弘扬道文化的养生智慧 积极倡行人间关怀
隋唐五代诸家气法对呼吸的控制方法
道教存思术与养生浅议
道教经典诠释
论《太平经》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
畏道自然以致太平——《太平经》对人类社会和谐的理想追求
葛洪《抱朴子》德刑并举思想初探
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三”的过程解释
罗隐《太平两同书》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长春真人西游记》见日食处地理考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评姜生主编《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
《仙人挹服五方诸天气经》中所见的道教五方诸天
道教“中和”概念的历史发展
《道德经》行政管理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