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资本推手(10位海归投资银行家)/海归推动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海归推动中国”丛书之一,作者采访了刘二飞、张懿宸等10位活跃在资本市场上的海归投资银行家和经济学家。此书讲述了他们把一个又一个中国企业护送到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凡经历,他们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推手,读懂他们,无疑能发现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佳路径。

内容推荐

本书是“海归推动中国”丛书中有关海归投资银行在中国的一部,主要涉及纵横海内外投资银行的部分海归人士和他们精彩的投行生涯。

在本书中,作者王红茹采访了刘二飞,孙玮,成长青,朱德淼,汤敏,张懿宸,陈兴动,陈宏,季卫东,胡祖六等10位活跃在资本市场上的海归投资银行家和经济学家。此书讲述了他们把一个又一个中国企业护送到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凡经历。这些海归投行家动人的成长故事,他们为中国企业组织的全球化精彩路演,他们在海内外重大并购案件中的精湛财技与高超的谈判能力,一次次证明,他们是中国公司最好的推销员,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佳向导,是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金融桥梁与纽带。

目录

成长青:新一代跨国并购操盘人

 出湖南:被朦胧感召唤

 去法国:不甘心做工具

 学管理:华丽的转身

 北美行:成功的“彩排”

 归故里:别样的心情

 回本行:一举成名的并购融资

 长望眼:下一个目标

朱德淼:流转自如子资本市场

 恰同学少年

 芝加哥:上下求索的岁月

 推开资本那扇窗

 杀伐果决重振摩根中国

 难却盛情华丽转身

刘二飞:将投行引入中国

 插队三年,受用一生

 哈佛奠定成功基础

 两人高盛

 将投行引人中国

 操盘中海油二次上市

 促成IBM与联想联姻

 20年不败的秘诀

 朋友是财富

 平衡人生

汤敏:爱做新事的经济学家

 教育不属于少数人

 自己的高考回忆

 进入亚行

 寄情湄公河

 建设虚拟电厂

 推动小额信贷

 创办保姆学校

 尾声

孙纬:不安于平淡的“金融美女”

 插上理想的翅膀

 挑战美国名校

 她是上帝派到香港证监会的

 一战成名

 任职大摩,迎难而上

 战胜“9·11”

 中海油服,漂亮的翻身仗

 故主难离,重回大摩

 金融美女的另一面

张懿宸:建设中国黑石

 命运抉择

 被“逼”留学

 放弃哈佛,挑战自我

 初涉华尔街

 崭露头角

 转道香港,完善中国国债市场

 加入美林,成为债券承销翘楚

 组建中信资本

 20亿收购哈药,简直是疯狂

 土气的“海归”

陈宏:激情打造“中国的高盛”

 15岁的大学生

 跨海姻缘

 成立AIMnet,赢得第一桶金

 带领Gric上市,开创华人企业家先河

 创办汉能,看准中国投行业

 完美运作框架传媒

 收购飞通光电,一手牵出好姻缘

 倾力打造汉能,一展鸿鹄之志

 做“中国的高盛”

 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

陈兴动:投行中的商业经济学家

 苦乐年华锻造智慧人生

 北大成长

 从国家体改委认识中国

 牛津感悟

 利用世界银行的平台

 步人投行,成为商业经济学家

 人民币汇改的预见

 商业经济学家的本分

 乐观地生活

季卫东:笑傲数字江湖

 《中国互联网报告》让网络股大幅上扬

 求学之梦

 200美元的人生创业

 上帝的幽默

 向高盛“买一送一”

 腾讯,领导Web 2.0

 伴携程破冰前行

 大摩的橄榄枝

 发现“蓝海”

 活得像个投资人

胡祖六: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红色弗雷德”

 “科技兴国”之梦

 哈佛里的苦读

 名师高徒

 力驳“中国威胁论”

 主张灵活汇率制

 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转制

 12只股票风波

 勤勉,敬业,卓越

 尾声

试读章节

芝加哥,一个明目张胆地散发着诱惑的城市。

曾有人用这样的笔触描述这座位于密歇根湖西岸南端、绰号“风城”的城市:芝加哥是印第安语,意思是“野生的洋葱”。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它联结了附近超过100里的大小城市,形成了一个大都会网。这里是美国的粮仓,工业发展的老巢,许多最大跨国公司的总部,许多政治家、艺术家的家园,也是美国建筑艺术家朝拜的地方。任何第一次到芝加哥的人,很难不被其美丽所感染。清澈宽广的湖水,雄伟的美国式建筑和纯朴热情的中西部美国人。而坐落在芝加哥市区密歇根湖畔的标准石油大厦显然是把这种浑厚发挥到了极致。

标准石油大厦高80层,是芝加哥第三高大厦,是当年洛克菲勒拥有的标准石油公司总部。在其高层可眺望60英里以外的印第安纳州、威斯康星州和湖对面的密执安州。若遇阴天,则置身云雾之间,亦是另外一番风姿绰约。

1992年,朱德淼28岁。当他第一次驻足于标准石油大厦66层的办公室时,透过偌大的玻璃窗,看着密歇根湖清澈明净的湖水,心中充满无限感慨。那时,他还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当同学们一边埋头苦读,一边遥想未知的明天时,他已然获得了FMC公司破例给他提供的一个职位。出于对这个睿智机敏的中国学生的厚爱,FMC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可观密歇根湖湖景的专属办公室和一个私人秘书。

FMC是一家拥有40亿美元的公司,经营10家商业企业、90个矿业和制造业公司。对于一个在校生而言,进入这样一个知名企业无疑是令人羡慕的。

有人说,到过摩天大楼的瞭望台,也许你会理解所有的贪欲和争夺。在那样的高度那样的氛围里,胸前荡涤的显然不只是一点澎湃的激情而已。

密歇根湖与芝加哥市这样一个工业城市如此相近,但是居然几乎没有被污染,仿佛一个未谙世事的婴儿,透亮而安然。标准石油大厦井然有序的帷幕墙以浅淡白色的大理石构成,处理得相当低调,完全看不出用了多少妙笔,但却有掩饰不住的风韵,亦成为企业权力的象征。

矛盾这个词,本来就夹杂着“似是而非”的意思,而在某些时候,也冷不防让人有“似非而是”的彻悟。就像朱德淼,有着略显稚嫩的娃娃脸,亦不妨碍其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少年得志,亦未沾浮躁桀骜;低调故我,亦掩不住绚烂。

恰同学少年

“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跳忠字舞的感觉。一群五六岁的娃娃,什么也不懂,天真无邪。我们处在一个思想混乱的时代,但这同时也给了我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的理想主义与社会现实的严酷,给了我们更多的感悟。”朱德淼用这样一句话开始了对童年的回忆。

1968年,那个圆脑袋的娃娃迎来了他小学的第一堂课,这一年,他才4岁。尽管还不明白老师当时语重心长的一段话意味着什么,他滴溜溜地转着他的圆眼珠,对一切充满了好奇。

当时,朱德淼父母下放,无人看管,因此过早的上了小学。他在小学上的是农业技术班,一周有两天的专业劳动课,还有两天则不用上课,是专门用来劳动的。余下来的学习时间,也主要学些政治方面的东西,比如党的十次路线斗争。

对于这些懵懂的孩子而言,路线斗争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在野外奔跑嬉戏。

“那几年,只学到了一些语文数学的基础知识。”朱德淼说。

1977年10月12日,已然在众多中国知识分子的记忆中,定格成永恒的瞬间。  以往那种平静而荒谬的生活仿佛在一夜间被打破,许多人的命运也在这一天被改写。

13岁的朱德淼突然发现,在自己生长的这个南方小镇,也突然和全国各城市一样沸腾起来,激动的人们奔走相告:“要恢复高考了!”

自1966年中国废除高考,一晃11年过去了。这一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全国试点选在百色。

据统计,当时报名要求参加高考的人多达1000余万人,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

朱德淼应当算当时最小的考生之一。他现在还记得,上大学以后,彼此之间最爱开的玩笑之一就是,年长者对年幼者说“我都可以把你生下来了。”

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的高考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考试,考试科目也比现在少。同时,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高考。据统计,最终参加这届高考的考生,一共有570多万,如果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共有1160万人。迄今为止,这是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冬夏两季共录取了约40万名大学生,录取比例是1:29。

“当时的考题其实并不太难,但我考得不太理想。”朱德淼考的是理科,由于当时照顾下乡青年,在校生的分数要高很多,他决定1978年夏季再考一次。

“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觉得地质很酷,就报考了河北地质学院。当时因为不知道经济学是什么,也就稀里糊涂报了经济管理。”想起这些,朱德淼忍不住哈哈大笑。

14岁的年纪,朱德淼背起自己小小行囊,从南方辗转到了北方。

这一年,他身高1米52,一个单薄的小小读书郎。

当时的大学,可谓百废待兴。这给了朱德淼很多的时间用来读“杂书”,思想也开始独立。

“那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古典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书都有得看。我最喜欢的是哲学,黑格尔、资本论、巴尔扎克……”年轻的朱德淼开始疯狂地吸收一切营养。

他执拗的性子也开始表现出来的。

中国很多人都是读着于光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步人经济学殿堂的。因为以前的底子太薄,这本《政治经济学》每每读到50多页,朱德淼就读不下去。其实,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言,读不懂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偏偏不服气,于是就一遍遍从头开始看。一本《政治经济学》,他至少重读了六七遍,直到烂熟于心。于是乎,朱德淼的那本书,前面50多页的颜色显然要深很多,可谓泾渭分明。

“许多的基础就是那时候开始夯实的。那是我人生一段很重要的阶段。无论是逻辑上的积累、看问题的眼光还是思考的方向,都从那时候开始。”朱德淼如此评价那段发狠读书的岁月。

朱德淼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1982年,这些在象牙塔里待了4年的青年才俊开始思考未来的轨迹。“很幸运,当时赶上了国家招研究生的好时候。当时有一个同学无意中说了一句,财政部的研究生最难考。这句话一下激起了我的斗志。难考?我偏要考!”朱德淼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

大学阶段的发狠终于有了回报。经过几个月的发奋准备,朱德淼考上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一年,该研究所只招了17人个,7人学会计,10人学财政,学制三年,而当时大部分研究生院校都是两年制。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后,该所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即于当年开始,每年对外公开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981年初,财政部还选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8名会计研究生赴“五大”国际会计公司实习,由此开创了新中国会计人员国外培训的教育模式。

当时研究生笔试完后,还有一个面试。面试朱德淼的,正是1999年2月6日逝世的中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杨纪琬早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商学院,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任会长,在任期间,她建议及推动恢复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是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的任务之一就是为财政部培养后续干部,之前从没有直接从大专院校招过研究生,更别说招一个当时还不满18岁的年轻人。所以,当有着一张可爱娃娃脸的朱德淼出现在面试现场时,杨纪琬印象至深。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会计学领域德高望重的长者对朱德淼关爱有加。在杨纪琬的言传身教下,朱德淼迅速成长起来。

一直到现在,朱德淼还是该院入学年纪最小的历史纪录保持者。P18-22

序言

本书是我主编的“海归推动中国”丛书中有关海归投资银行在中国的一部,主要涉及纵横海内外投资银行的部分海归人士和他们精彩的投行生涯。

投行是高精尖的行业,行业国际化专业化要求高。海归在中国这个行业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世界著名投行中国掌门人几乎都是海归。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着手海外上市,参与跨国经营和并购业务。而在这些大笔交易的幕后发挥关键作用的,往往就是这些海归投资银行家。

在本书中,作者采访了部分活跃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的海归投资银行家,我对他们能参与我主编的这套丛书并抽出时间接受采访表示感谢。他们是(按姓氏笔画排列):

渣打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成长青,橡树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德淼,美林证券中国区总裁刘二飞,亚洲开发银行原副代表汤敏,摩根斯坦利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张懿宸,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宏,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陈兴动,摩根斯坦利亚太区执行董事季卫东,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等部分海归投资银行家及经济学家。

从海归投行在中国的作用来看,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海归投行家帮助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国企开始现身国际资本市场舞台。2003年,中国人寿、中国人保、首创置业等国有企业赴海外上市;2004年,中芯国际、蒙牛在海外上市;2005年神华集团、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采用“A+H”方式海内外同步发行上市。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跨越东西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归们的重要作用。正是得力于活跃在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的一大批海归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帮助,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海外上市这些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IPO业务,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美林证券中国区总裁刘二飞、摩根斯坦利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等都曾参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各项工作。高盛投资银行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认为,中国的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进行一番洗礼,对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改善公司管理水平非常有好处,竞争力也会得到大大提高。

其次,海归投行家帮助规范中国企业治理结构,推动中国大型国企改革。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境内外同步发行上市,创造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首次公开发行。同时,这还是第一次“A+H”同步发行,创造性地解决了境内外发行时间表衔接、两地监管的协调和沟通、境内外信息对等披露等诸多问题,开创了资本市场的先河。在国有银行上市过程中,负责承销的国际投行负责人几乎都是海归。负责工行上市的5家投行为:美林公司、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集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及工商东亚。这些跨国投行的CEO或者中国区主席,基本上都是海归。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张懿宸,曾帮助推动多家国内大型企业转制改革,其中包括著名的哈药集团。

第三,海归投行家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展开并购,以更好地开拓市场。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中企在境外开展的并购活动日益增多。为保证并购顺利进行,并购团队熟悉当地政治经济状况,了解本地文化以及风土人情非常必要。而这些,正是跨越东西方的海归群体的天然优势。在一系列海外上市及并购行动中都活跃着海归投行家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推动着相关活动进行。  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出以每股67美元全现金方式的价格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总价高达185亿美元。由于美国国会的干扰,中海油对这起并购在最后时刻放弃了。中海油收购尤尼科遭遇挫折,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却圆满成功。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两起举世关注的收购案背后,站着许多海归投行精英。美林证券中国区总裁刘二飞,渣打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成长青,橡树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德淼,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宏,都是中国企业海内外并购的参与者及见证人。

第四,海归精英不仅直接参与中国企业的资本运作,而且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亚洲开发银行原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陈兴动,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胡祖六等,都曾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及产业发展,提出过比较有影响的观点和建议,促进了相关改革的深入进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正如一位西方记者所言:“这一批有影响的投资银行家基本上是在中国‘文革’期间长大并且经历了‘文革’政治运动的洗礼。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他们纷纷到国外留学,随后在大型投资银行或公司供职。现在这一批有钱而且有政治头脑的投资银行家又回到中国,负责西方大投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在越来越多的跨国交易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帮助中国经济的转型以及大型企业的重组和改造。”

这些海归投行家动人的成长故事,他们为中国企业组织的全球化精彩路演,他们在海内外重大并购案件中的精湛财技与高超的谈判能力,一次次证明,他们是中国公司最好的推销员,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佳向导,是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金融桥梁与纽带。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远征,我认为还只是初见端倪。

归去来兮,海归投资银行家,任重而道远。

王辉耀

2007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资本推手(10位海归投资银行家)/海归推动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红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0985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4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