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传媒发展论坛”,构建起了一个多元的传媒学术平台,深度探讨了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意经济发展与传媒产业、经济传媒、传媒创新、文化传播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书为第1卷,收入了该论坛中的多篇论文,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传媒刨意与创新、传媒变革与整合传播、文化与传播、文化与创意产业、媒介消费与调查。
图书 | 创意与传媒(中国经济与传媒评论第1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与传媒发展论坛”,构建起了一个多元的传媒学术平台,深度探讨了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意经济发展与传媒产业、经济传媒、传媒创新、文化传播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书为第1卷,收入了该论坛中的多篇论文,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传媒刨意与创新、传媒变革与整合传播、文化与传播、文化与创意产业、媒介消费与调查。 目录 序言 构建“创意时代”的传媒刨新平台 一、传媒刨意与创新 拥抱“创意时代”:中国传媒的战略选择 用全球视野观察和分析传媒业发展的现象和问题 打造跨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品牌传播创新——从“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看品牌形象维护 电视栏目品牌化建设的路径分析——以中国广播电视十大名栏目《江苏新时空》为例 善用中国经济与外国传媒的软力量——中国企业的海外传播战略 媒介融合:黏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试论传媒品牌系统的战略选择 南京传媒产业竞争现状与竞争趋势分析 广播电视产业体制的创新与突破 二、传媒变革与整合传播 后现代语境下及后大众传媒环境中的品牌创新之路 浅析中国数字电视的品牌建设策略 报业数字化出版的变革与转型——从腾讯·大渝网的创新运营说起 中国传媒产业链构建路径研究 零售巨人的中国路——沃尔玛在华的企业形象传播个案分析及规律启示 破解电视频道经营中的电视剧“迷思”——从“独播剧”现象说起 浅议期刊的品牌形象建设 画传:读图时代的成功创意 整合优势资源寻求高位突破——浅析《扬子晚报》新一轮改版 试论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 论经济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文化与传播 把脉媒介全球化中的中国文化传播 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以网络传播为例 文化传播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提升文化传播力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意义 香港电影产业的创意策略——兼谈香港电影产业的经济文化脉络 全球化时代中国音乐文化传播的困局及对策 提升民族文化传播力的新路径——论传播学意义上的“易中天现象” 古典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的有效传播 传媒社会中媒介的历史观讨论 网络时代大众传播的显性理念 美国媒体近年来对华态度及对策 四、文化与创意产业 南京都市圈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论南京都市圈创意产业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浅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媒经济的兼容关系 链接:瞩目南京三大创意产业园 五、媒介消费与调查 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媒介消费研究——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的判断与分析 江苏农民媒介接触现状调查与分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创意与传媒(中国经济与传媒评论第1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程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567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8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06.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58 |
宽 | 19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