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书院春秋/经典江西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方苍穹下,那一座座散落山间乡野的江西书院,确实远没有古代京城的宫阙殿堂巍峨壮丽,它们有的早就陈旧了,颜色剥落,有的还已破损,甚至仅仅剩下遗址,如同一个废墟上的暗示。但在历代读书人的眼睛里,它们就是神圣的宫殿,就是博大灵魂与思想的居所。

书院的位置永远栖居在时间之巅,静立在古老青铜的虎背之上。

——那是一只美丽的灵鸟,侧耳倾听,它在扇动翅膀,神奇的双尾虎在它的翅膀下发力奔跑,一团青铜的火焰,把清澈的视线带向远方。

内容推荐

“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透过历史烟云中的白鹿、鹅湖、濂溪、象山、白鹭洲等一座座书院,满目道德文章、名流硕儒,光耀千秋。

本书以充满文思哲理的笔触,引领人们走进那一座座古朴典雅的书院,去领略江西古代教育与科举的荣光,去聆听江西古代学术大师的足音。

目录

卷首语:虎背上的灵鸟

一、寂寞松门——江西书院早期萌芽形态

1.灵息吹拂——从澹台灭明到徐孺子

2.书声穿越山林——中古文人修学山林之风

3.一个国子监祭酒退休后的老有所为——幸南容与桂岩书院

4.庐山云雾里的南唐之书——庐山国学始末

5.义高书香——义门陈与东佳书院

二、风雨书声——江西书院兴盛气象的标志

1.黑泥白莲——周敦颐和濂溪书院

2.呦呦鹿鸣——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3.心智之光——陆九渊与象山书院

4.我和鹅湖有个约会——鹅湖书院与两次鹅湖之会

5.白鹭洲上的书生——白鹭洲书院的人和事

三、理学狂欢——江西理学的著名学派及其他

1.狂欢之端:啊,太极——周敦颐的濂溪学派

2.开在镜子中的蒙尘之花——朱熹的晦翁学派及其白鹿薪传

3.以心为域的泅渡者——陆子之学及其他

4.在学说上行走——吴澄和他的草庐学派

5.再见,王阳明——王阳明与江右王学

6.他人的风景——宋明江西理学的其他学派

7.穿儒生服装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

四、江右材贤——从江西走出的状元与才子

1.状元!他是状元——江西第一位状元卢肇

2.了不起的小矮子解缙

3.从书院走出的英雄——文天祥与谢枋得

4.书剑飘香的庐陵才子

5.临川之笔的梦想与光荣

6.苍茫的承诺——流坑人的举业仕途

结语:纸上书院

试读章节

或许谁也不会想到,江西历史上最早的书院竟是出自一位退休的老国子监祭酒之手。

祭酒位崇,在学界的分量人所共仰。这个唐朝的老祭酒,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也闲不住,用夕阳红的时光,老有所为,在家乡东瞅瞅,西望望,终于相中了一个不错的所在,办起了一座书院,书院的地点在高安城北六十里,一个“环两山之间,地厥邃而深,水泉清冽而草木敷茂”之处。

这位退休后发光发热的老国子监祭酒就是幸南容先生。

他所办的书院有个古色古香的名字:桂岩书院。

(1)

不久前,《江西画报》的一位年轻女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高安当年桂岩书院的所在地,向导的手指向上游湖中露出的黑色屋顶说:喏,那就是古代的桂岩书院了。

真是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当年的桂岩书院已一大半沉在水里,而它露出的屋顶则更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和探究之心。

浩荡湖水如同一片蓝色书页,翻开来,里面藏着一座书院。

一切还得从这座书院的创办者说起。

幸南容(746—819),又名显,字惕微,祖籍在河北沧县。万岁通天元年(696),其曾祖父“茂宏丞南昌,因家高安之洪城里”。幸南容少年就显示出了过人的聪明,好像天生就是读书与文字打交道的料。据说他小不点的年纪,便可“日记数千言”,这是甚为了得的背书功夫,记性佳,乃过去读书人的基本底子。年岁稍长,幸南容修学著文更是肯花力气,也就在远近博得了一些文名。四十七岁那年,即德宗贞元九年(793),幸南容得乡里举荐,终于荣登进士榜。同上那张进士榜的,还有一些颇有文化分量的人物,如柳宗元、刘禹锡、李绛,由于这种缘分,四人相得益欢,便结为道义朋友,“自誓生死无相背负”,共励名节。幸南容尤其和柳宗元谈得来。

进士一中,就可以做官了,幸南容在官场上显示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以经术历事两朝,文事武备”。他先在邯郸做郡守,时人评价他在那个岗位上“异政卓能,名播海内”,是干得很不错的。后来又被朝廷召到京城出任太常卿,这个事是不太好做的,专管朝廷内部礼仪秩序,极易得罪人,须是特别能干的人才做得下来。而且自唐德宗末年以来,太常官工作不得力,朝中管理似乎挺散漫,人们上班也吊儿郎当,不守规矩,朝仪礼乐也无所谓,以致“赞相失职,朝仪废弛”。这哪像个事?一心想励精图治的唐宪宗登基了,就要找能人来做太常卿。幸南容欣然受命,果然不负所望,“整肃朝仪,赞相礼乐,百官得其职,朝不易班,位不乱次”。吐蕃犯唐,朝廷又派他出使讲和,幸南容“气直词壮,不辱使命”。唐宪宗深为满意,把幸南容提拔为国子监祭酒兼太子宾客。

国子监是个何等所在,祭酒又是个什么差事?对此,已故的京派作家汪曾祺先生曾在散文《国子监》中,用他老辣的文笔写道:“国子监是个清高的学府,国子监祭酒是个清贵的官员——京宫中,四品而掌印的,只有这么一个。做祭酒的,生活实在颇为清闲,每月只逢六逢一上班,去了之后,当差的在门口喝一声短道,沏上一碗盖碗茶,他到彝伦堂上坐了一阵,给学生出出题目,看看卷子;初一、十五带着学生上大成殿磕头,此外简直没什么事情。”汪老爷子所写的显然是清朝的国子监祭酒,虽然清时不能与唐代比,但多少在老爷子生动的叙述中,也让人有个感性认识。再看看幸南容,他作为国子监的一把手,却把这个差事干得是有声有色、十分漂亮。

崔群称赞道:“一时礼教为之重新,始复太宗旧制。且师道庄严,践履笃实,超然物表,顿洗陋习。太学诸生咸沐作育之化焉!”正如他的朋友柳宗元所称:“德日著,名日彰。”  可见幸南容不愧是位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名师,也是国子监的一位出色的祭酒。

宪宗皇帝在诏书中高度评价他“在翰林有论恩之益,兼官僚有辅导之功。掌教成钧,师道惟严”。在治经施教、诲人育才的实践中,深谙搜经藏典、储书教士的要旨,把培育人才当做乐事。

幸南容为官从教数十年,硕果累累,人也垂垂老矣!P41-45

序言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江西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江西是最早孕育中国文明的地区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们就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江西人凭借自然与资源优势所创造的难以计数的经典推动着江西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可以说,一部江西的发展史,就是经典诞生的历史。

这片古老的土地,人文荟萃,“文章节义之邦”的盛誉自古传扬。这里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尊师重教、勤奋笃学的风尚长盛不衰,历代名人辈出.群星璀璨,如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唐宋文学八大家江西就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家,其中王安石又被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宋代中国著名学者朱熹、陆象山,宋代最大诗派——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诗词作家晏殊、晏几道、杨万里,民族英雄文天祥,享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17世纪中国最有成就的科学家宋应星,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清末著名工程师詹天佑等都诞生在这里。这些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独领风骚,彪炳史册,光耀千秋,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现代史上,江西也有许多名人,如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方志敏,杰出的爱国主义战士、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新闻工作者楷模邹韬奋,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等等,他们作为江西人的杰出代表,在各自奋斗的领域中,具有崇高地位和重大影响。

这片红色的土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开辟;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形成;现代工人运动在这里发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这里孕育……这些红色经典,记录了江西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些红色经典,像一座座丰碑,矗立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国人民永远的情结。

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一方令人心驰神往的绿色家园。连绵秀丽的山峦,清澈纯净的水域,如诗如画的田园乡村,把这片大地装点得秀美多姿。境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钟灵毓秀,俊伟缥缈,云雾四季变幻;雄伟的井冈山,把革命的胜迹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又是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山的龙虎山,神奇的传说和旖旎风光,为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位于赣东北的三清山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黄山之奇松,庐山之飞瀑的特点;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她精妙地构成了中国大地上最佳的生态园,是世界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成为天然的世界珍禽乐园。16.69万平方公里的赣鄱大地,满目青翠,处处皆景,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观光宝地之一。

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又是瓷器的故乡,在英语中,表示瓷器的china,后来成为中国的代称,而中国的瓷都就是江西的景德镇。景德镇具有近2000年的制瓷历史,它集全国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景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四大特点成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明符号。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和辉煌成就,对世界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难以计数的经典,是古老中国文明的缩影,汇入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经典史册,她传承着中华文明,辉映着江西的历史,照亮了江西前行的长路,江西人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为当代江西人,我们有责任真实地记录这些经典,客观地反映这些经典,把她介绍给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世人为后代留下一部系统而又翔实的历史资料。我高兴地看到,现在,《经典江西》丛书完成了这个任务。这套丛书,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编纂,分《红色摇篮》《绿色山水》《千年窑火》《客家故园》《书院春秋》《赣鄱华章》六个分册,系统地介绍了江西灿烂的历史文化,生动地描述了江西的自然风光,讲述了江西历史名人的趣闻轶事,再现了江西的文明瑰宝,集中展示了千百年来江西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是一部融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的通俗读物。我希望,丛书的编纂出版,能引起所有关注江西建设和发展的同志的研究兴趣;使江西人从中受到教益,外界由此增进对江西的了解。

经典是历史的,不朽的。但任何经典,都不能成为妨碍人们继续前进的沉重负担,我们不能为前人创造的经典所束缚而固步自封。因为我们的历史再悠久,文物古迹再精美,文明的源头再长,这都是昨天的故事,不再是今天的资本。先辈们创造的业绩和经典的可贵,在于给后人提供继续前进的力量,在于激发人们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智慧。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现在,江西的历史还在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前人创造的经典里和既往的历史经验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如何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的要求,如何从江西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精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再创江西今日的辉煌,是每一个江西人都应思考的问题.我相信,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一定能从中汲取信心和力量,增长智慧和才干,在建设江西、富民兴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江西新的经典,续写当代江西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后记

《经典江西》丛书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非常关心这项工作,并欣然作序。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担任主编并审定了全书。在编委会的指导下,丛书各分册作者对书稿进行了多次修改。本书的编写得到许多领导、专家、学者的热情关心和支持,余伯流、陈雨前、胡青、夏汉字等同志给予有关作者许多帮助,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马雪松、叶青、赖功欧对丛书进行了审阅,郭佳胜同志为搜集丛书图片做了大量工作,饶彬华、李曜、陈彦同志参与了丛书的组织协调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时间比较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书院春秋/经典江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36852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299.56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