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
我经常在傍晚的时候和刘胜利并排坐在公园的栏杆上,任由粗壮纤细颜色各异的腿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我们抽着烟,针对他们的身体评价一番,或对他们服饰搭配的好坏争论不休。
夕阳已经从城市消失,它深红的余晖被林立的高楼阻挡,只能在别处徘徊。
刘胜利弹掉指间的烟头,神情严肃地说:“我一定要找到证据!”
我看到他身旁的红色装饰灯亮了起来,街道上所有的灯都亮了起来。
“我一定要找到证据,证明我是个正常的人,而不是他们说的疯子。”
“谁说你是疯子?”
“路上的人。他们的声音很小,还是被我听到了。”
“他们为什么说你是疯子?”
“我也不知道。我那天喝了几杯酒,一路唱着儿时的歌。那天很热,我是光着膀子走回家的。”
“他们就是随口说说,你不必计较。”我拍拍他的肩膀。
“什么?难道他们就可以随便污蔑我是疯子?我知道,我说话的声音像女的,我唱歌时女气更重;我四十出头了还没什么作为,甚至还没结婚,除了教小孩弹琴、唱点女人的歌我啥也不会。但我这么多年都在为艺术奋斗。他们说我是疯子,就是将我多年来的辛勤都抹去了,我就白活这么多年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路人纷纷侧脸观望,然后嘴里嘀咕着自顾走去。
刘胜利跳下栏杆,紧握着我的手,说:“我一定会找到证据的。”然后他毅然转身走去,走进彩色的灯光中,走进模糊的人群中。
几天之后的一个清晨,刘胜利以最好的朋友为借口,要我帮他一起寻找证据。我无奈地跟他去了派出所。一位民警同志热情地把我们请进接待室。刘胜利没等民警开口,就主动将自己的遭遇原本地交代了,并说:“我要求辱骂我的人公开道歉,恢复我的名声,承认我是正常人。”
“你记得那些骂你的人吗?”民警问。
“不记得了。都后半夜了,我看不清他们长得什么样。”
“那你现在连起诉的对象都没有。再说,即使我们把那天晚上所有上街的人都找出来,你也无法指认啊!”
“可他们骂我是疯子,我不能就这么算了。”
“你不必去答理他们。”
“只有疯子才会承认自己不正常。我这么多年为艺术献身,他们却骂我疯,我的生命就毫无价值了。你们能不能给我写一份证明,证明我是正常人。”
民警乐了,说:“我们只能开立户口证明,出示犯罪证据,还没办过正常人证明。”
“我觉得正常人也需要像身份证一样的证件,或者一份书面证明,这样当我们受到别人辱骂的时候就可以出示证明驳斥他们。,’
民警笑得捂住了嘴巴,然后他走出接待室,请我们到别的地方试试。
我们走出派出所,站在酷暑白花花的阳光下。我抬头望了一眼天空,阳光刺得我眯起了眼睛。我说:“我们回家吧,别瞎费劲了。”刘胜利瞪了我一眼,平静地说:“你也认为我是一个疯子吗?”
“我怎么会认为你是疯子呢?我了解你,你只不过是痴迷于艺术。”
“可是你说我是正常人没有用,因为你不能给我开一个证明,然后盖上公章。人们不会相信你的。”
“我们去哪儿?”我叹了口气。 他没吭声,径直往前走去。他短小的身影在马路上缩成一团,短粗的腿脚却异常坚决地前行。我们到街道办、民政局,甚至去了法院和市委。每到一个接待室,他都把别人递过来的水放在一边,滔滔不绝地控诉那些侮骂他的人,然后恳请有关部门为他开立证明。可我们总是无功而返。刘胜利浑身被汗水浸透,但他丝毫没有察觉。
刘胜利整日都在为证据的事发愁。当他从心理医生那里失望而归后,他坚信只有那几个公共部门能为他开立证明,因此他每天都要到几个机关问一遍,晚上则泡在酒吧里,他的钢琴班也早已停办了。
我不忍心看着他一直被痛苦煎熬,便提议说:“到精神病院试试吧。”刘胜利突然精神振奋地叫了起来:“我怎么没想到!”
我们赶到精神病院时,那里只有几个值班医生。刘胜利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后,医生说:“我们只给病人开精神病证明,正常人不需要到这里治疗。”
“可是我需要正常人的诊断书,来证明我是正常的。”刘胜利像乞求一般。
“如果你感到自己不太正常,可以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医生冷冷地说。
“我没有感到自己不正常,我就是需要一份正常人的证明。”
“不观察一段时间,我们怎么知道你是否正常呢?”
我知道在精神病院住院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我悄悄对刘胜利说:“我们还是回去吧。别在意那些人说什么。”
他睁大眼睛瞪着我,怒吼道:“你要我默认自己是疯子吗?你疯了吧!”
P23-25
一种文体和一个作家群体的崛起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序
最近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开始接触并关注小小说文体和小小说作家作品。在我的印象中,小小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体,它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世说新语》《搜神记》等古代典籍。可我又觉得,小小说更是一种年轻的文体,它从上世纪80年代发轫,历经90年代的探索、新世纪的发展,再到近几年的渐趋成熟,这个过程正好与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同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昭示着小说繁荣的又一个独特景观正在向我们走来。
首先,小小说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符合读者需要、很有大众亲和力的文体。它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历经20年已枝繁叶茂的小小说,也被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当做‘‘话题”和“现象”列为研究课题。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小小说文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离不开文坛有识之士的推波助澜,离不开广大报刊的倡导规范,离不开编辑家的悉心栽培和评论家的批评关注,也离不开成千上万作家们的辛勤耕耘和至少两代读者的喜爱与支持。正因为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小小说才得以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谋发展。
特别是2005年以来,小小说领域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活动,出版了不少“两个效益”俱佳的图书,也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家和标志性的作品。今年3月初,中国作家协会出台了最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正式明确小小说文体将以文集的形式纳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评奖。而且更有一件值得我们为小小说兴旺发展前景期待的事:在迅速崛起的新媒体业态中,小小说已开始在“手机阅读”的洪潮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这一点的未来景况也许我们谁也无法想象出来。总之,小小说的前景充满了光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的出版就显得别有意义。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最后,希望通过广大作家、编辑家、评论家和出版家的不断努力,中国文坛能出更多的小小说名家、大家,出更多的小小说经典作品,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小小说作品集。让我们一起期待一种文体和一个作家群体的崛起!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 何建明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孙春平、刘国芳、谢志强、陈毓、周海亮、海飞、曾颖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
本书收录了连俊超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本书精选了连俊超的部分小小说精品,同时收录了一些作品评论和作者的创作心得,并附上了作者的创作年表。
本书语言华美精致,渗进了现代流行的元素,独树一帜,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