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外后现代大师文存/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共9本,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丛书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

本套丛书既是建筑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适合于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精选了理察德·波顿、彼得·霍尔、雷蒙·威廉斯等后现代理论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献,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述了后现代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本书所选的文章角度独特,论述方式多变,篇幅短小精悍,有利于读者在较短时间内领略后现代理论大师的思想精髓。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后现代理论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献,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述了后现代和现代之后的感觉、思辨的解释,这些文献本身就充满了矛盾性与复杂性,既有敏锐的感觉,又具有深邃的哲理思辨。

本书所选的文存,多为大师们经典学文翻译,其中萨特、哈维、罗兰·巴尔特、弗·杰姆逊、鲍曼等,均是现代主义之后西方首屈一指的理论大师。这些大师不但文笔精彩,且理论视角新锐独到。内容包括数位西方顶级后现代文化理论大师和学者的关于后现代的论述和描述。选择的文章角度独特,论述方式多变,篇幅短小精悍,有利于当代人生匆匆的文化读者在手闲之余选读品评。

本书系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之一,编辑过程甚为艰辛,历时颇长,除独立撰文及约稿外,我们从大量后现代文献及网络中精选了诸多佳作,使之得以高质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遗憾的是,由于条件所限,未能与部分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是其中的作者,请将详细地址告知我们并与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取得联系,以便奉寄稿酬及样书。

目录

1 理查德·桑内特——城市意象

2 理查德·波顿——公众的幻想:建筑与债务

3 安东尼·金——建筑与社会

4 彼得·霍尔——区域中的城市

5 雷蒙·威廉斯—感觉结构

6 泰瑞·伊格尔顿——主观性的政治

7 米歇尔·福柯——身体—权力

8 伊丽莎白.格罗茨——身体—城市

9 琳达·尼德——构架与自由:女性身体的乌托邦

10 克里斯·威顿——女性主义与理论

11 罗莎玛丽·唐——结论:立场与差异

12 黛安娜·弗思——《体质上来说》之导言

13 伊莱恩·肖瓦尔特——批评的扮装:男的女性主义者与年度风云女人

14 列丝莉·康尼丝·威斯曼——公共空间的私人用途

15 鲍勃·杰索——近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

16 鲁道夫·迪·琼——再次占领街道

试读章节

梦想的实现——伦敦

正如这段历史的许多反讽一样,穆福德、史坦、卡斯和迈柯等人的真正影响,不是在他们自己的冷漠国家,而是在欧洲的首都。而其中伦敦是个典范。整个20世纪20—30年代,英美规划师活跃于跨大西洋双向交流。1911年到1938年问,托马斯·亚当斯几乎每年横渡海洋一次,有时候一年三四次,史坦和莱特在1923年在伦敦会见霍华德和温文(LInwin),盖迪斯在1923年和RPAA会面,温文和霍华德则在1925年会面。因此,在这些不景气的年代里,一小群规划师已经在英国各种不同的脉络里沿袭运用美国的观念。

很讽刺地,这里头最成功的人之一,是RPAA的难缠对头。托马斯·亚当斯在纽约区域计划的那几年里,还是亚当斯、汤普森(Thompson)和傅瑞(Fry)规划事务所的合伙人,他们在1924年到1932年间,做了伦敦周围地区浮现出来的十二个顾问性区域计划领域里的八个。亚当斯为这些计划带来了许多美国概念,西米铎塞斯(west Middlesex)和摩尔山谷(Mole valley)的公园路、限制都市蔓延的绿带(Green Girdle)和绿楔(Green Wedge)。但是和在纽约时一样,其哲学是规划乃可能之艺术,规划应该只有顾问性的功能,除了边缘性的改变之外,不应该再多,而且必须在现有权力的界线内运作。

剩下的四个计划也出自显赫的名人之手,它们是大卫吉(Davidge)、阿伯孔比和阿契伯(Archibald)合伙的产品。累斯利·派崔克·阿伯孔比(Leslie Patrick Abet-crombie,1879一1957年)是一个曼彻斯特商人的第九个孩子,令人奇怪的是他的事业是源自贫民窟的新闻报道,他开创事业时是个建筑师。他通过肥皂大王威廉·黑斯克思·列弗(william HeskethLever)在利物浦大学创设的研究工作,尔后转向了城镇规划,而列弗是阳光港(Port Sunlight)的创建者,还伴随了成功的对抗一家报纸的诽谤行动。他十分聪明,1914年利物浦大学的第一位城镇设计教授史丹利·艾思黑德(Stanley Adshead)转任伦敦的新职后,他理所当然成了继任者。由于他担任《城镇规划评论》(Town Planning.Review)的编辑工作,他很早就获得了关于规划世界进行些什么事情的无人能比的知识。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已经赢得都柏林(Dublin)城镇计划的奖项,这个计划将城市摆在其区域脉络之中,显示了他借取盖迪斯的高明之处。此后,他渐增的名声使他1920—1922年在敦克斯特(I)ncaster)地区,从事区域规划的先驱工作,然后在1925年从事东肯特(Kent)的计划——一个位居在英格兰之中的新煤田。在此阿伯孔比大胆地论证一个盖迪斯式的论题,在新技术的时代,即使是旧技术的工业,也可以被吸纳入地景之中。他提议八个小新镇,每个都位居平缓地景的山蚴里,配置在连续的绿带之内,预告了十八年后他为大伦敦所构思的策略,连数目都一样。这份报告,虽然以实际的条件被广泛评估为失败,却使他进入了区域规划的事业生涯,并且引导他走向大伦敦计划的高峰。

不过,执行上的失败,显示了一些事情,像别处一样,区域计划是顾问指导性的,它们依赖许多不同的小地方规划当局的合作,而这些机构通常还不存在。在限制郊区蔓延时,这种情况最为显著,这在当时(第三章)的英国南部已经是个非常麻烦的问题。阿伯孔比在东肯特认为即使在现有的权力架构下,地方当局也可以购买土地建造新镇,北米铎塞斯的联合委员会也主张卫星城镇。但是,在这两个地方什么也没做。此外,亚当斯和阿伯孔比的计划都想着由乡村的土地管制来达成控制,这意味着非常低的密度,对这种措施的效果,有不同的意见。即使如此,根据一项计算,这十二个计划总计腾出了足够容纳一千六百万人的土地(依当时一般的密度计算)。

事实是,这些计划虽然在纸面上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只不过是些改善的措施。的确,它们可能比亚当斯的纽约计划更无效,原因很简单,英国有组织的商业不太强大。以RPAA为代表的比较激进的区域规划概念,只有在英国政府立法,赋予规划整个区域的完整权力,包括阻止都市扩张的权力之后,才有可能提出,正如第三章所述,针对这一点,直到1939年才见踪影。雷蒙·温文的委员会很清楚地以其悲伤的故事说明了这种状况。

1927年,涅维里·张伯伦(Neville Chanberlain)运用其卫生大臣的职位,通过创设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支持了区域规划。这个机构在中央伦敦的半径二十五里内,涵盖了一千八百平方里,以及四十五个地方当局成员,雷蒙·温文是技术顾问。他在1929年的期中报告中,建议完全翻转当时的规划体系,规划当局不要试图保存一些土地作为开放空间,反而要分配某些地区作为建筑之用,而假设剩下的地方都留存为空地,也就是以开放空间为背景的城镇。这必须有整个联合的区域规划当局与执行权力,对应广泛的区域事务,包括建筑的保留地。他认为地方当局应该能够在没有弥补的情况下拒绝发展,但是可以在地主所形成的价值水池中吸取收入——这个提议源自温文,但是大臣认为不可行。

P65-67

序言

20世纪中叶,一场关于社会文化、艺术、哲学的社会思潮在欧美产生并蔓延,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作为时间概念,它是“现代”的延伸,它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社会整体文化变异。如果说现代社会是基于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基础之上的话,那么后现代社会则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时空压缩基础之上的。尽管我们难以给“后现代”确定一个清晰的时间临界点,但可以确信我们正生存于一个后现代社会中。所谓后现代主义,是指反对强调主体陛、反对把主观与客观相对立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一词,有关学者在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风格争论中就已提出,其“现代”主要指17一18世纪时期。德国哲学家尼采明确提出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论,他的哲学主张也反对主体性。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反对在场的本体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在建筑领域,后现代主义表现出人们更关心于日常生活的思想特点。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中,建筑师杂糅了各种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体现出了后现代的设计理念。在后现代社会,建筑领域没有明晰的流派之说,许多建筑师兼顾多种风格,往往是众多建筑风格的拼贴、混合与折中;人们一般很难准确分辨出某一建筑形式和风格,所以有所谓新古典、新现代、乡土派、高技派,还有历史主义、生态主义、绿色主义、波普主义、解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等等。由于多媒体、高技术建材、结构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师们的幻想无所不能,所以有后现代的高技派、极简主义、张拉结构、薄壳结构等等。后现代建筑既无历史也无将来,它们似乎突然空降在了西方后现代城市的上空。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被称为后现代建筑宣言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反传统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在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传统的倾向更加强烈。对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等,以“后现代主义”一词用得最广。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建筑杂志中经常出现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正在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建筑教育界对国外后现代建筑思潮和相关作品的译介较早,但在相关理论研究上却比较滞后。由于理论研究工作没有跟上,目前中国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整体研究水平还较低,这也是中国本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出现混杂、模仿、错位和拼贴的重要原因。

为了对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较为全面的阐释,更加生动地展示后现代建筑思想,更深层次地对后现代建筑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也为了给广大建筑理论界、建筑设计界、建筑高校专业师生以及房地产企业等,提供一套内容全面、资料详实、实用性强的后现代建筑文化读物,重庆鼠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编辑了这套“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全套书包括《后现代建筑杂交》、《后现代建筑的N个幻想》、《国外后现代大师文存》、《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城市的尖叫:后现代建筑图景》、《后现代城市:重组建筑》、《混杂搅拌:后现代建筑的N种变异》、《建筑事件,解构6人》和《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共九本书。

这套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除了用图谱方式梳理了“后现代”这个大历史的演变过程外,还系统介绍了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高技术派、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与后现代主义相关的建筑风格流派;分析了后现代时代的代表人物(如菲利浦·约翰逊、伯纳德·屈米、雷姆·库哈斯、阿尔多·罗西、扎哈·哈迪德等人)的代表建筑作品和主要思想。另外,丛书还精选了后现代理论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献,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整套丛书资料全面丰富、观点精练有趣、视角新奇独特,注重可读性,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书中同时还选配了大量图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的阅读空间。

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保证书稿质量,本书编撰人员从2006年6月开始策划组稿,从各大图书馆以及互联网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信息,这些工作使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在书稿出版质量上,都做到了尽可能完善。

这套图书既是建筑专业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我们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让广大读者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想、文化和建筑,可以为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关于后现代建筑文化方面的系统参考资料。

尹国均

2007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外后现代大师文存/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尹国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138549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80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0
18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