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素描艺术/艺术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书是特别献给美术爱好者的,也是献给年轻人的。年轻人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常是在游玩中寻找自己一生事业的立足点。本书力求用可读性铺路,让知识性融入趣味}生中,让青年人在阅览本书文字、观赏素描画面中品尝到艺术形象带来的乐趣。如若你已经是大学生,会把它放到床头桌边,作为专业学习之余的一种读物;若你即将成为大学生,则可能会从中找到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光点,并由此书引领你开始进入漫长无尽的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历程。

内容推荐

《素描艺术》从微观上引领您进入素描世界里驰骋、邀游,在素描艺术的殿堂里浏览、徜徉。

素描是一切绘画乃至整个视觉艺术的基础,应该以指导实践的技巧训练为主,纯理论只居次要位置,但本书却兼有技法分析与艺术理论的两种功能。

从作品的创作角度分析,素描只是半成品,但本书却把它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奉献给读者。

素描的主要读者群是初学者和热爱美术的青年人,但本书同样也能让成熟的艺术家及文化人阅后感到充实。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读物和艺术性很强的画册。

本书前几章对素描的基本常识做了简略的阐释,能让各个层面的读者对素描的面貌有一个概略的宏观了解,为进入具体的素描艺术的审美世界作好铺垫。

本书大部分是对具体作品的赏析,包括了中国人习惯用的“速写”和学院派的素描——课堂上长期作业的静物、人体,以及生活中的各类写生人像、风景、场景,还有画家创作的素描草稿等,包括了中国和西方世界几百年来的名家素描代表作。全书还适量地选用了虽非名家精粹但堪称精品的素描,以飨读者。

这是一本介绍素描艺术的书,但作者巧妙地收入了素描作品近300幅,并融入了一些美学、心理学及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如同中国画论所谓“墨分五色”那般,把一个黑白艺术的素描舞台描绘成绚丽斑斓的艺术殿堂,许多杰出的素描作品,给读者带来隽永的回味和艺术美的享受。

本书为艺术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素描的种类

 一 几何形体

 二 静物

 三 石膏像

 四 人物头像

 五 半身像

 六 着衣人物

 七 人体

 八 创作

第二章 素描风格的演变

 一 原始人的意念模仿

 二 早期文明的抽象装饰

 三 文明发展期的线面写真

 四 文艺复兴的科学法则

 五 绘画世俗化、素描学院化

 六 19世纪的写实高峰

 七 现代素描的全方位铺展

第三章 名家对素描的见解

 一 关于技巧

 二 关于风格

 三 关于人体

 四 关于修养

 五 其他

第四章 写生与速写

 一 写生漫笔

 二 速写絮语

 三 中国速写杰作

 四 外国速写杰作

第五章 中国素描杰作赏析

 一 中国素描历程

 二 古代线描

 三 静物、石膏像

 四 人物肖像

 五 人体动态

 六 风景、动物

 七 习作、草图

 八 素描创作

第六章 外国素描杰作赏析

 一 外国素描历程

 二 古代素描

 三 人物肖像

 四 人体动态

 五 风景、动物

 六 习作、草图

 七 素描创作

后 记

试读章节

“素描”是与彩绘相对而言的一个名词概念,它的含义相当丰富而广泛;也超出了美术的范畴,成为美学、文学、戏剧、舞蹈等的共同用语。它包括一切用固体材料(铅笔、木炭、炭棒、垩笔等)和用液体材料(水墨、水彩、水粉、钢笔等)所作的单色的图画,有的素描也用有限的几种颜色制作。

“素描”仅就美术而论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讲,一切非彩的视觉图像,即一切单色的黑白画面,都可归属素描之列;狭义讲,由于美术分类很细,为了易于区分,人们往往把室内相对静止的、时间稍长的黑白画面直接称“素描”,而把其他的称为漫写、速写、写生、草图、底稿等等。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与共识,美术院校的课程也是如此安排和用词的,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由简入繁、由低到高的法则将素描分成各个种类。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素描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用途也越来越广。除了艺术部门所必需之外,在宣传、教育、科研、生产等部门也需要它。

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创作体裁已有悠久的历史。在艺术实践中素描还可分为创作性素描和习作性素描。习作性素描的各种基本练习主要是通过写生的方式,对生活中的各种物象的形态、变化,仔细观察、感受、研究和分析,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习作性的素描不仅为创作性的素描作准备,同时还是各种造型艺术的基础。

一 几何形体

宇宙万物,无论形状多么复杂,体积多么庞大,都可以概括成最简单的几何形体。比如人类生活的大地,近看辽阔无边,错综复杂,然而从别的星球上看地球,原来它也不过是个球体。现代摩天大楼无论多么高大挺拔,结构多么复杂,但所有的楼房无非是大小不一的长方形、三角形等及其组合。从人类到各种动物,其形状无论是多么丰富而有变化,都可以用球体、圆柱体、多边柱体或锥体来概括表现。因此,这球、方、柱、锥的几何形体,便是人类对地球上的干形万体的外在世界最简练的概括。除了点、线、面这三个形的基本要素,便是球、方、柱、锥这几个基本形体了。所以,学习绘画也好,欣赏美术也好,都应先从画几何形体或认识几何形体开始。

几何形体在球、方、柱、锥四类之上,还可以有所发展,如各类长方体、多面体、斜切面体、多尖形体及各类穿插组合体。

几何形体是在形与体方面对客观世界作了高度概括的。为了排除对初学者的干扰,使其更具“素描”意识,同时也免除了这世界上万紫干红的色泽,因而多以白色石膏作为原料,这样,更能呈现外形轮廓以及物体在光下的明暗深浅变化。

这幅《几何形体》(图1)在略暗的背景中摆放着四件几何形体:中间是正方体,上方是圆球体,左边是锥形体,右侧是放倒的圆柱体。在一定的光线下,它们各呈不同的调子:光从右上方射来,横放的圆柱体最浅亮,不但切面是白色,几乎不必上调子,背光面也由于旁边的正方体受光面的反光而呈极浅的色调,只在交界处略有很浅的灰调。相反,由于对比反差大,它与正方体之间的光影区域却又是全画最深的。

正方体看似好画,但在不用直尺的情况下把因有透视关系而并不是正方形的三个面组合,画成给人以正方体的感觉,对一个初学画的青年人来讲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面各有不同色调:右立面最浅,朝上的侧面其次,背光面最深,而下方由于底座的反光面又发浅。

球体是最难画的,因为它不存在“侧面”而必须是“正”圆形。球体的灰调子是渐进的,边缘线上下虚,右线浅,与背景拉开空间。

左侧锥体离光源最远,色调最重。

几何形体是对世间万物的极限概括,也是美术学子学习美术技巧的第一步。

二 静 物

几何形体过于简单了,会给人以冷酷之感。世界上有几件东西是纯白色的方块和圆柱圆球?客观世界不仅有各种形状和体积,更有各种颜色和光泽。形体给人以力量,色彩给人以情绪。人类总是带着这样两个镜片观看周围世界的一切,一旦丢了一个,便会有一半的失落感。为了补偿视觉心理的不足,在经历了短暂的石膏几何形体训练之后,很快便应进入“静物”练习阶段。

静物,可以说是复杂化的、带色泽的几何形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的一切美观实用的物品。静物不仅比几何形体复杂,而且有色彩、有重量感和质地感;有生气、有情意,从而有生命感。这些静物虽然是“静”的,但却像“活”的,与人的生活脉搏息息相通。中国传统国画中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与西方传统油画中的人物画和风景画相同,但中国画中的“花鸟画”在西方油画中却改成了“静物画”。花鸟画是士大夫阶层的文人画种,是有闲阶级茶余饭后的玩赏物,与多数的民众生活相距甚远。西方的静物画是市民阶层生活富足起来的需要物,500年前尼德兰文艺复兴便是在市民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茄子辣椒、锅碗瓢盆为内容的静物画进入了干家万户,摆到了刚刚有了点多余金钱的小市民的房舍里,成为平民百姓家庭的装饰物,使他们的生活环境活起来,美起来。静物画作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画种,虽然在当代中国美坛上没有站稳脚跟,而且至今仍没有几个真正的静物画家,但在西方却是几百年经久不衰,是中下层民众家庭不可缺少的、美化的宠物。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眼力的扩大,中国人也会越来越喜欢静物画的,因为它与民众的生活太贴近了。

静物写生的题材内容是很广泛的,如石膏模型、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文具、生物标本、瓜菜、花果等。

在布置静物时,一般都要把静物布置在视平线以下,静物的背景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也可以用衬布衬托。背景要与静物的内容相适应。光线的选择也是静物写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光源可以是自然光也可以是灯光,光线照射包括正面光、侧面光、顶光、逆光等几种。静物的配置要注意多种静物之间、静物与环境背景之间的明暗、调子深浅的对比和层次的变化。

下面是一幅美院附中学生的作业。选此画的目的是想为报考美术院校及附中的美术爱好者提供一点借鉴,帮助他们认识一下如何才是一幅好静物画以及如何画好它。

此静物包括两大部分:1.白色几何形体,有方体、柱体、多面体。2.多色生活用品,有陶罐、苹果、梨、铁勺等(图2)。

一般情况多在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安排静物作业,因为形体不复杂,色调差异较大,容易区分,对刚入校的学生如何用笔,如何由简入繁地画形,如何由浅入深地上调子等,都提供了明白可行的视觉形体。

此画为18个学时,即接近一周的学习时间(每天上午)。这件作业得了91分,可能是班级的最高分。整体看,作为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画到这个程度也算很不错。几何形体没有不对称或歪斜扭曲之处,几件用品也都画得较真实。18个学时不算短,画不像可以反复修改,加之个人观察不到的,老师辅导时可能会指出来,甚至替画一下,所以形的问题算是初步解决了。每个具体物件通过明暗也初步画出其立体感,包括较难的勺子和陶罐。这些都是打高分的原因。

此画的不足之点:1.各物件本质的色调区分得不够。比如陶罐,即使受光面也不可浅于后边的白色几何形体;另外,苹果与梨的不同色调未画出,如苹果的红润、梨的粗皮等;白铁勺画成了黑铁勺。2.物体间的虚实关系不协调,尤其水果及铁勺,外形太清楚,有单薄感。3.暗影画得太生硬,使静物没有融会到环境之中。

P4-7

序言

“艺术丛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人类进化与发展的历史告知我们:在没有语言和文字的原始时代,人类就已经有了艺术的活动和记载。史前的洞窟和岩壁上,留下了2万年前的绘画;先民在扛木头劳动时“杭育杭育”的喊声,可说是声乐的肇始;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上的三组人物携手并肩、轻盈起舞的彩绘,和19世纪末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两者可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思维,尽管蜜蜂能“营造”出等边的工房,鹦鹉能够学舌,大猩猩可以从一数到十,但它们终究只能停留在动物的本能和“模仿”的阶段,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向文明前进一步。而人类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涌现出大批的优秀的艺术家,创造出数不胜数、光彩夺目、辉煌灿烂的艺术精品,它们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艺术丛书”共30余册,涵盖了人类创造的各个艺术领域,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建筑等各个门类和品种,共收图片几千幅,音乐曲谱近干首,文字近千万。把遐迩闻名、干百年来流传的艺术精品,呈现给广大艺术爱好者,让读者大众在美的世界里和艺术殿堂里徜徉、遨游,在赏析中获得最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丛书的撰写和编辑的方针,坚持做到大专家写小文章,大手笔写小册子,从微观入手,具体地、细致地进行论述,既深入浅出,又品位较高;既有鉴赏价值,又要雅俗共赏。总之,要为读者着想:从ABC说起,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紧密结合,引领读者进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提高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艺术鉴赏水平。

让“艺术丛书”的可读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贯穿全书,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艺术的读物,这是丛书全体作者、编者努力奋斗的目标。

2008年4月

后记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的位置在大美术天地里实在太重要了。

近年来从事美术事业的青年学生的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实践证明,掌握具体的美术技巧是次要的,提高素质是最最重要的。只有素质提高了,才有了更高一些的求知欲,美术的兴趣也就会跟随上升,通过增加美术知识,先热爱起美术这个艺术行业,才会产生进入艺术创造所需的基本动力。从广义上来说,美术爱好者欣赏水平的提高,它的关键就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艺术素质的提高。因此,“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会使自身的艺术细胞升温,热爱会引领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你所向往的艺术殿堂。

素质引出热爱,热爱产生动力,动力实现理想。这样的程序大概是许多有所作为的过来人经历过的人生历程。这本书便是本着首先提高从事美术事业的青年学生以及广大的美术爱好者的素质为出发点而写的。

要想提高青年人的文化素质和美术兴趣,就得使这本书具有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十多年前山西教育出版社请李凌、王琦二位老艺术家主编《美育丛书》时,就提出了这样的“四性”要求。今日我写这本《素描艺术》时,就更觉得这“四性”提得好,它更适合于当前的美术教育现状。

这本《素描艺术》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尽量体现“四性”的要求,我阅览并搜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素描作品。面对着大量的素描画面,我反复思索如何加大知识性、提高可读性、增强趣味陛与观赏性,我作了以下的努力:增加大量的插图(全书共收古今中外杰出的素描作品241幅),并尽可能加大美术作品的尺寸,能让读者与阅读文字同步,更仔细地欣赏素描作品,从画面中及时获得美感和艺术享受;在介绍赏析中外素描作品时,除用较多的文字,重点介绍这些名画的特点外,还注意增强细节的分析,并在题材划分上增加了风景动物、习作草图、素描创作三项,这样能让青年读者知晓素描的天地也是十分广阔的,它不限于人物肖像和人体,更不只是在美术培训班里老师教的静物和石膏像。

书的插图标准应以作品内容和印刷质量来定优劣。印刷质量因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不能要求过高,除非提高书价,但那就失去了普及性,从而失去大量的美术爱好者和青年学生这样的读者。而作品内容可以从主观上尽力而为。作为本书作者,我的选画着眼点是:一要优美好看,二是题材广泛,三应兼顾名家,四是系统连贯。其中,第一点与第四点由于没有客观硬性尺度,难以说出如何,所以主要是在二、三点上下了一番工夫。一般人脑子里素描只是练功的习作和创作的草图之类,所以大部分素描出版物由于偏重于技法偏重于市场则多选人体,多选石膏像、静物、人像。我则打乱年代顺序,按题材分节,这就能保证弱项题材(如风景、动物)也有所介绍。这类弱项题材的素描创作,为数很少而常被淹没到素描技法练习类的大海底层,如果不有意识地去寻找而加以单独介绍,就很容易被多数人忘记了它的存在;然而,这类弱项题材的素描创作每幅的分量及其作者都是重量级的,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的。

我相信本书出版后会对广大读者,尤其对青年人的审美细胞,能起到激活增值作用。

最后,殷切期望:青年读者在课堂内外的学习阅读中,若发现了本书的谬误之处,你可不要客气啊!作者在齐鲁泉城殷切地等待着你们的批评意见。

范 梦

2007年6月26日

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素描艺术/艺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07931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8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4-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29
18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