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点就成功。那么多哪一点呢?这是极为关键的问题。多一点点不是毫无方向的、盲目的、随便的“多”,也不是功利意义上争强好胜、你死我活的“多”,在正确的方向上多了一点点,那么错误的方向上自然就少了一点占。
该书以此为出发点,从六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做到“多一点点就成功”,具体内容包括做人的道理懂一点、交际的误区离远点、生活的智慧明白点、职场的法则掌握点、财富的运用谨慎点、说话的艺术多学点。
本书视角独特,叙述清新别致,力图贴近现实,其涵盖了各种时尚词汇,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名牌、广告、职场、理财等,相信一定能让读者朋友在快乐阅读的同时,领悟“多一点点”的成功思维,为自己的成功之路添加一套强大的“装备”。
一个人的失败就是因为他比别人仅仅少了一点点,而一个人的成功也因为他比别人仅仅多了一点点;命运非常公平,谁付出的努力多,谁就会成功,哪怕只是多那么一点点;成功比失败多一点点,快乐比悲伤多一点点,平凡比平庸多一点点,创新比守旧多一点点。
多一点点付出,就多一点点收获,多一点点选择,就多一点点机遇,多一点点智慧,就多一点点理解,多一点点沟通,就多一点点幸福,多一点点谨慎,就多一点点安全,多一点点坚持,就多一点点成功。
最具品位的励志典藏,最有趣的精神读物,最独特的视角,与生活接轨,与成功约会。
抬头先须低头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有时只要肯低一下头,也许就这一下、困境与不幸就可能从我们身上“滑”过去,即便不会“滑”过,也会让我们积蓄力量,再度踏上征程。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抬头先须低头”的人生观。
人生在世,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坎坷不平的,时而登上顶峰,时而跌入低谷,也许有时还要穿过幽深的“隧道”。我们总会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像一个个包袱压在肩上,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使我们不得不低头。虽然也有人大声呐喊“站直了,别趴下”、“要顶天立地”、“要绝不低头”。但现实是无论是谁,也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可能遭遇许多不得不低头,不得不容忍的事情,如果你不愿低头,不肯容忍,那么你就可能吃亏。
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因为其突出的贡献和成就,被尊称为“美国人之父”。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曾去一位老前辈家拜访,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痛得他一边不住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矮一大截的门生闷气。出来迎接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微笑着说:“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个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抬头先须低头,该低头时绝不能逞强。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前辈的叮咛列为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教训中终生受益,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在一次谈话中他说道:“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与富兰克林也许不能相提并论,但这一启发对我们同样有用。
低头固然是大多数人不愿去做的一种姿态,但社会的现实却需要我们不时地以这种姿态去面对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大部分人所面对的现实是:只能你去适应社会的大环境与身边的小环境,你纵然有再大的抱负和才华,如果没有获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舞台,也只能低头做人,隐忍处世,等待时机成熟时,再抬起头来,一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这是生存的首要准则。
社会上处处充满竞争,官场有竞争,职场有竞争,商场有竞争,情场有竞争。任何竞争都需要勇气,也更需要策略,而其中最大的策略就是在残酷无情的竞争中要学会低头,懂得迂回前进的方法。
一时的低头并不是无原则地隐忍和退缩,也不是消极地逃避,而是一种暂时收敛锋芒的策略。
首先,这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策略。低头做人不代表心志也低人一等,低头只是姿态上的一种低调——外圆也可内方,这是一种做人处世的圆转,是柔;在心态上,我们则一定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设立远大的目标,再一步步努力做起,奔向成功,这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负责,是刚。刚柔并济,人生自然顺风顺水。
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践战败后,选择投降吴国。为吴王做马夫,在吴王生病的时候,甚至亲尝其粪便以查明病源。说的难听一点,这是把头低到裤裆下去了,但在勾践的内心深处,却一直深藏着复国雪恨的雄图大志,为了不使自己的志气消磨,他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卧薪尝胆,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个古老的励志故事其实就是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的完美体现。
其次,低头是对外在傲气的收敛,这样你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得到更多的认可与帮助。相反,你总是抬起头,一副狂傲不已,谁也不放在眼里的样子,试问,有几个人愿意主动地接近你。当然,这里的抬头并不单纯是说趾高气扬的样子,口头上自说自夸,动作上的颐指气使,甚至眼神上的不屑一顾都在此范围之内。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全希腊,十分得意之时,听到别人对当时著名哲学家狄奥哲尼士的赞赏后,十分想见见这位学者,于是屡次派人邀请他。无奈狄奥哲尼士孤傲成性,毫不理会,于是亚历山大不得不亲自前往见他。据传那时候狄奧哲尼士正在木桶中晒太阳。
亚历山大说:“我就是亚历山大,请问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为你办到。”
哲学家回答:“我惟一的要求是,请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平时肯定没碰到过这样的冷遇,因为他确实有狂傲的资本,也确实是高高在上,无须低头,无须收敛。即使这样,也有人会主动去拍他的马屁,去歌功颂德。但这都是表面的,如果他一直保持这种姿态,赢得的只会是虚假和敷衍,没有人会愿意发自内心的去亲近他。事实上,越是有能力有成就的人,越是应该懂得收敛,不要一味的以狂傲示人。至于常人,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道理说穿了,低头与抬头其实并不矛盾,暂时的低头处世是为了以后能长久地抬头做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有时只要肯多低一下头,也许就多这一下,困境与不幸就可能从我们身上“滑”过去,即便不会“滑”过,也会让我们积蓄力量,再度踏上征程。水,乃世间至柔之物,却刀砍不断,锤击不烂;它遇碍则分,过碍既合,分分合合常流不息;它无固定的形状,但比有形的钢铁坚韧许多——从水身上体现了以柔克刚的道理。其实,这与“抬头先须低头”是一个道理,屈伸自如远比宁折不弯要吃得开。生活有时只留给我们一扇小门,这时候就得低头钻过去。
低头是一种智慧,低头是一种胸怀,低头是一种希望,低头是一种忍耐,低头是一种谋略。为了永久的抬头,有时必须低下自己高贵的头,忍一时之屈,只有这样才能把酒临风,笑对人生。
“抬头先须低头”,把这句话铭记于心中,时时惦念并能用于实践,你的人生必将充满辉煌。P3-6
多一点点就成功
毋庸讳言,每一个人都想获得成功,那什么才算是成功呢?事实上,成功没有绝对,只有相对,我们一般说一个人获得了成功,都是相比较于周围之人或者大众而言。那么为什么别人能成功,而我们不能呢?最深层的原因就在于别人比我们“多一点点”:多懂得一点点做人的道理,多用了一点点交际的窍门,多明白一点点生活的智慧,多掌握一点点职场的法则,多认识一点点财富的真相,多学习了一点点说话的艺术……
“多一点点”思维,可以说是最接近成功的一种思维,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种思维。如果你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这种思维。
记得散文家李雪峰就曾写过一篇题为《只多一点点》的文章,其所揭示的正是这种思维的功用:
栖霞是闻名全国的苹果主产区,这里的苹果个头大、汁多、脆甜,深受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几家较早开辟苹果园的人,很快就富了。
见种植苹果的人富了,许多人蜂拥而起一下子建起了许多苹果园,没几年,栖霞遍地是苹果。苹果成熟时,堆积如山的苹果销路成了问题,让许多果农愁得一夜白了头。一个果农担忧地对自己的儿子说:“苹果这么难卖,明年咱们毁掉果园种其他的吧。”
果农的儿子说:“咱们果园经营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刚到盛果期,毁掉就前功尽弃了,几年的血汗就白流了。”
果农伤心又无奈地说:“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果农的儿子说:“先不要毁,让我再想想办法吧。”
第二年5月份,当苹果长到半熱,其他的果农悠闲地在树下打牌、聊天,等着果园里的苹果成熟时,这个果农的全家人却开始忙碌起来了,他们拿着剪好的“喜”、“祝你发财”等的一张张剪纸,用不干胶将这些剪纸一一贴到那些个头大、果形好的苹果上,只几天便把整个果园的苹果给贴满了。其他的果农说:“苹果都半熟了,还忙什么?歇着等苹果熟就行,销路难找,是大家都难找,你一家忙什么?”这个果农笑笑说:“没啥,闲着也是闲着,我只是比大家稍稍多忙一点点。”
苹果成熟后,销路仍然很难找。当其他果农为自己堆积如山的苹果忧愁得寝食难安时,这个果农的果园却挤满了全国各地来的水果商;甚至许多水果商为订到苹果竟排起了长队,有的主动上浮了苹果的价格。邻近的果农看着川流不息驶向这家果园的大货车,不明白同是红富士,苹果个头、果形也差不多,为什么他家的客商络绎不绝,而自己家却门可罗雀呢?他们拦住了一位水果商,水果商拿出两个苹果说:“人家的苹果上有‘喜’字,有‘祝你发财’,这样的苹果在市场上很抢手,你们有吗?”几位果农明白了,原来人家在半熟的苹果上贴剪纸,苹果熟后,那剪纸就在苹果上留下了清晰的字迹。但这并不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呀,有字的苹果,仅仅比普通的苹果多一个或几个字嘛,不就多了一点点吗,怎么销售时差别却这么大呢?
一位水果商说:“不错,就是只多了那么一点点,所以多一点点的和少一点点的,就有了天壤之别了。”
难道不是这样吗?有许多人原本和我们一样,只是他们比我们多了一点点的勤奋,所以他们成功了,而我们却依旧普通;有许多人原本和我们一样,只是他们比我们多了一点点人生的执著,所以他们创造了奇迹,而我们却碌碌无为……
只多一点点,比小溪多一点点就成了大河,比大河多一点点就成了大江,比大江多一点点就成了人海。一个人的失败就因为他比别人仅仅少了一点点,而一个人约成功也因为他比别人仅仅多了一点点。
比别人多一点点,那么别人是小溪,你就可以成为人海。 的确,命运非常公平,谁付出的努力多,谁就能成功,哪怕只是多那么一点点。
事实上,比别人多一点点并不难,关键在于你在以什么人为参照物,比懒汉多一点点,那是五十步笑百步,你还是懒汉:比勤奋者多一点点,那是一种超越,你就可能优秀;比成功者多一点,那则是一种飞跃,你就可能更成功。
多一点点就成功。那么多哪一点呢?这是极为关键的问题。多一点点不是毫无方向的、盲目的、随便的“多”,也不是功利意义上争强好胜、你死我活的“多”,在正确的方向上多了一点点,那么错误的方向上自然就少了一点点。相反,如果在错误上比别人多了一点点,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说,多一点点的前提是在正确的地方多那么一点点。另外,多一点点的参照物虽然是别人,但主体和意义都在于自身——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以此为出发点,本书从六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做到“多一点点就成功”:
一、做人的道理懂一点
二、交际的误区离远点
三、生活的智慧明白点
四、职场的法則掌握点
五、财富的运用谨慎点
六、说话的艺术多学点
本书视角独特,叙述清新别致,材料丰富、有趣、有益。编者为了加强本书的说服性和实用性,力图贴近现实,笔锋所及,涵盖了各种时尚词汇,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名牌、广告、职场、理财等,相信一定能让读者朋友在快乐阅读的同时,领悟“多一点点”的成功思维,为自己的成功之路添加一套强大的“装备”。
当然,由于本书所涉及的是一种新的成功学思维,再加上编者水平所限,故不足或疏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不吝指正和赐教。
编者
2007年10月,北京西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