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卷1)/文化河南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原大地,我们深深体会着中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可以说,河南历史之久远,文化积淀之厚重,文化名人之繁多,反复印证着。人杰地灵”这句老话。“河南之美”更如一杯老酒,散发着浓郁的芬芳,令人美不胜收。

本书介绍了杜康、老子、墨子、庄子、张衡、张仲景、曹操、蔡琰、诸葛亮、曹丕、曹植、玄奘、武则天、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程颢、程颐、岳飞等名人。

内容推荐

本书紧紧抓住人物的命运线索,通过几个关节点来浓缩这些人物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个个传神的人物形象。请看,老子、庄子、墨子、程颢、程颐等是河南本土的思想家,他们一个个走到我们眼前,他们的思想历久弥新,至今仍有巨大的时代意义。诸葛亮和岳飞这“一文一武”两个人物,集中代表了河南的“文韬武略”,是代表中原文化人格形象的“中流砥柱”。让我们记住玄奘大师这个人物吧!正是他为中原文化的对外开放开创了新局面。在与杜康、张衡、张仲景、三曹、二蔡、武则天、李商隐、杜甫、白居易、韩愈、这些伟大历史任务“相会”、“相知”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历史并没有走远”。

目录

序:一个文化大省的梦想与追求 李庚香

杜康

老子

墨子

庄子

张衡

蔡邕

张仲景

曹操

蔡琰

诸葛亮

曹丕 曹植

玄奘

武则天

杜甫

韩愈

白居易

李商隐

程颢 程颐

岳飞

朱载■

试读章节

杜康

杜康,中国历史上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关于他的身世和出生年代有众多不同的版本,但相同的是,古往今来的人们都称他为酒祖。

1972年秋天,北京迎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客人——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他的到来,意味着中日两国关系的坚冰期就要结束了。随后,中日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恢复了邦交正常化。就在两国联合声明发表的当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田中角荣一行。席间,当周恩来总理端起名贵的茅台酒,向客人敬酒时,田中角荣却提出了想喝杜康酒的想法。因为当时杜康酒还处在一种民间作坊的酿制状态,没有作为一种商品推向市场,周恩来总理就对田中角荣说,我今天请你喝茅台,等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再请你喝杜康。

后来,周恩来总理要求恢复杜康酒的生产。当时,他提出了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复兴杜康,为国争光。早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就曾经写过这样一首乐府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千五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已经难以知晓,曹操当时的忧愁从何而来。但是,我们却记住了酒祖杜康和他酿制的美酒。

伊川县位于河南的西部,从县城出发往西南走二十多公里,就到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这个村庄的名字很特别,叫“皇得地”村。据村里的老人讲,这里的风水特别好,背靠一座叫龙泉山的小山,山上有上百眼甘甜可口的泉水,泉水汇集成一条潺潺的小溪。这条小溪十分神奇,大旱不枯,久涝不溢,从村庄边缓缓流过。小村的前边就是开阔的田地,田地里的庄稼旱涝保收,传说中的杜康酒就酿于此地。酒香从这里传得很远很远。后来,这个小村的土地赐给了杜康,于是这个小村庄就有了“皇得地”这样一个名字。

魏晋时代的名士刘伶有“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口碑。传说刘伶好饮酒,酒量之大,无人能敌,据说他每次坐车出门的时候,一定要随身带上一壶酒,命令仆人带着锄头跟在后面,说“我醉死到哪儿,就把我埋在哪儿”。

由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刘伶便经常出外游历、喝酒。传说有一次他来到了洛阳的南边,当他路过杜康酒坊的门前时,抬头看见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高处的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不信,就连饮了三杯。

喝罢以后,刘伶走了。三年以后,杜康又去找刘伶要酒钱了,刘家人说他都死了三年了,你现在管哪个要啊?杜康说,他没死,不信你们扒出来看,他是喝酒喝醉了。扒开棺材以后,只听那刘伶打着哈欠说:“唉,真好的酒!”刘伶活了。“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佳话从此流传开了。

在伊川县城,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杜康,修建了一处景致迷人的园林,叫杜康园。杜康园中有黑虎、白虎两泉,据说也是杜康酒的发源地。传说当年杜康踏遍干山万水寻找水源,最终选择了黑虎、白虎两泉,终于酿成了天下名酒。如果我们根据这个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来推断,大概可以肯定杜康是晋代人。但是,据考古学家考证,酿酒早在夏朝甚至更早以前就存在了,这就是说,早在五六千年以前,酒就已经出现在宫廷的筵席上。

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干钟”一说了,通过对“杜”姓的起源及沿革的考据,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以后很久的事情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杜康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在豫西平原,有一条古老的河叫伊河。几干年来伊河水抚摸着这片厚实的土地,留下了许多有关杜康的传奇。在今天的汝阳县蔡店乡,有一个杜康村,传说也是当年杜康造酒的地方。

汝阳离东周的京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不远。传说周朝有位天子,喝了杜康酿的酒以后,食欲大振,于是就封杜康为“酒仙”,赐他酿酒的村庄叫“杜康仙园”。今天在杜康村里就有一个杜康仙园,不过,这个杜康仙园,可是当地的杜康酒厂出资兴建的,一尊巨大的青铜酒爵,象征着酒的源头。在杜康仙园里,有一棵古老的桑树。据说当年杜康就是在这里无意间造出了酒。

当地人传说,因为杜康小时候以牧羊为生,他把吃不完的一些剩饭弃于枯桑树洞内,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有一种奇异的香味。杜康闻到芳香,尝了甘美,遂从中悟出了做酒的一些道理。这样,中国的秫酒就产生了。

根据这个说法,杜康似乎又变成了周朝的人。但是,这仅仅是关于杜康身世诸多说法中的一个而已,更多的是反映杜康酿酒的神奇。那么,神秘的酒祖杜康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人呢?

据考证,杜康确有其人,古书里有记载。比如《吕氏春秋》、《战国策》里都有记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边记载:“少康,杜康也。”那么少康究竟是谁呢?据一些资料解释,他是夏禹的儿子启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第五代君王。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少康就是杜康,杜康是一个君王。P2-7

序言

一个文化大省的梦想与追求

李庚香

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立项,河南省文化厅主办,阳光卫视集团、大象公司加盟,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北京、上海、香港、河南四地文化人花费三年心血精心打造的五十集大型电视文化专题片《文化河南——中原列传》,终于在近日和广大观众见面了。这部专题片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再现了河南的古今风貌,又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展示河南的新窗口,对于传播和普及中原文化,叫响“文化河南”,不断提高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原大地,是一块“伸手摸着秦砖,抬脚踢着汉瓦”的文化厚土,是一块排满一千多位名人的文化沃土,更是一块发生过无数历史事件、有着无数传奇故事的文化热土。黄河文化、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伏羲文化、黄帝文化、龙文化、太极文化、姓氏文化、殷商文化、宋陈文化、郑卫文化、少林禅武文化、宋代理学文化……在中原大地,我们深深体会着中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可以说,河南历史之久远,文化积淀之厚重,文化名人之繁多,反复印证着“人杰地灵”这句老话。“河南之美”更如一杯老酒,散发着浓郁的芬芳,令人美不胜收。

诗人艾青说得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如何耕种这片土地,如何装扮这片土地,如何歌颂这片土地,是我们长久萦绕于心的念想。《文化河南——中原列传》的创意,始于2004年由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厅承办的《让中原告诉世界》大型文艺晚会。当我把河南拟通过现代媒体展示中原文化、传播中原文化的想法与晚会主持人杨澜沟通后,杨澜表示这正是阳光卫视的发展方向,双方可谓一拍即合。我们一致认为,河南丰厚的文化资源,阳光卫视的文化品牌和现代传媒的文化影响力,再加上崭新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这些要素的有机聚合足以把《文化河南——中原列传》打造成精品力作。如今,嵩山,黄河,豫东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诸多故事和成长的人物,终于以一种现代的文化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弘扬中原文化精神,传播中原文化知识,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文化理想啊!

《文化河南——中原列传》包括二十二个名人、十七座名城和十座名寺名观。最精彩的当算活跃在河南历史上的人物群。中原文化实在是太厚重了,从每一个点伸展开去,都会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一千多位文化名人,就像满天繁星点缀在河南的天空中。在我们眼里,其中最闪亮的大约有二十二颗恒星。我们的挖掘工作就从这些恒星开始。一集集“名人”专题片紧紧抓住人物的命运线索,通过几个关节点来浓缩这些人物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个个传神的人物形象。请看,老子、庄子、墨子、程颢、程颐等是河南本土的思想家,他们一个个走到我们眼前,他们的思想历久弥新,至今仍有巨大的时代意义。诸葛亮和岳飞这“一文一武”两个人物,集中代表了河南的“文韬武略”,是代表中原文化人格形象的“中流砥柱”。让我们记住玄奘大师这个人物吧!正是他为中原文化的对外开放开创了新局面。在与杜康、张衡、张仲景、三曹、二蔡、武则天、李商隐、杜甫、白居易、韩愈、朱载■这些伟大历史任务“相会”、“相知”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历史并没有走远”。

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河南的古代城市建设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全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了四个。河南还有全国八大历史文化名城。一集集“名城”专题片按照“线要集中,点要典型”的原则,或是采用“散点”透视,或是采取“一城一品”,把历史和文化有机融合到一起,努力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和河南的城镇化进程做出文化贡献。由于受名城数量的限制,洛阳、开封等文化名城没能列入我们的首批制作,只能等待《文化河南》的中篇和下篇再进行表现了。  自古名山僧占多。宗教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洛阳白马寺开始(印度本土佛教)经登封少林寺(禅宗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完成)到开封大相国寺(佛教的世俗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宗教文化环。《名寺名观》篇,把历史沿革、主要景点、动人故事、优美传说等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对少林寺、白马寺、大相国寺、慈云寺、灵山寺、风穴寺、中岳庙等进行了生动的再现,使这些文化景点具有了引人入胜的观赏性。我们相信,这部片子的播出和图书的出版,对于河南的文化旅游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大型文化专题片《文化河南——中原列传》,称得上是一部导向正确、思想健康、知识丰富、艺术精美、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现代性、广泛代表性和通俗性三个特点;在展示手段上体现了先进性;在运作模式上具有创新性。用评审专家的话说,它集中体现了“大文化”视野、优美表述、专业认知和新鲜感受等现代文化理念,做到了深入浅出,实现了大俗大雅。首先,它体现了河南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文化梦想和文化追求,是对河南文化的现代解读,是“中原崛起”的新动力。其次,本片以“大文化”的方式定义“文化河南”的内涵和外延,为我们展示了巨大的文化空间。其三,精美的画面和解说,讲究的镜头选择,使本片的内容和形式,不仅具有历史的穿透力,而且体现了现代文化的格调、品位和境界。这对传统文化专题片来说,是一种新的超越。

在河南文化界,《厚重河南》最早开始了对河南文化资源的系统盘点。《文化河南》是在《厚重河南》运作整三年的时候才正式登场的,它与《厚重河南》一脉相承。与《厚重河南》不同的是,《文化河南》具有强大的集群特性。《文化河南》囊括了《文化河南·中原列传》、《文化河南·一县一品》、《文化河南·中原文化精神》、《文化河南与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子项目。和《厚重河南》相比,《文化河南》具有如下新的特征:一、《厚重河南》的表现方式是新闻化、历史化和文学化,《文化河南》的表现方式则是人文化、哲学化、文学化。二、《厚重河南》的传播媒体主要是纸质媒体(报纸和书),《文化河南》的传播媒体除了礼品书之外,主要是电子媒体(电视、电台、网络和音像制品),进一步提高了传播的科技含量。三、《厚重河南》的作者主体是《大河报》的记者,而《文化河南》的创作主体却是上海、北京、香港、河南四地的文化人、电视人和专业作家,是政府项目。于是,从2004年开始,怀揣构建“文化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梦想,我们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对河南的二十二个名人、十七座名城、十座名寺名观进行了生动逼真的“情景再现”和文化传达,真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集体努力的成果!

为了探索“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这一文化产业新的运作模式,按照多边合作、互利共赢的现代市场理念,《文化河南——中原列传》认真尝试在新的体制、机制下运作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了政府与民间、省内与省外的多方合作。徐光春书记欣然题写片名和书名。李成玉省长也十分重视本片。王菊梅副省长多次关心、指导本片的制作,为本片的完成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面对省政府交办的这一大型文化项目,郭俊民厅长不仅进行总体运作,而且在关键时候总是亲自上手,多次使局面“转危为安”。杨澜女士不仅对整个进程十分关心,而且每逢适当的场合都要为《文化河南》“吆喝”几句。本片的制片人王谦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为运作几百万社会资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艰难与曲折中完成了任务。本片的编剧、导演致力于生产“产品”、“商品”,同时更着力于创造“精品”、“艺术品”。无疑,在新的体制、机制下运作这类文化项目,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项目实施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虽然这一探索也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但是从总体上说,《文化河南——中原列传》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产业项目运作,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一个新的成果。此时,所有参与者致力于生产、创造的是“产品”、“商品”,更是“精品”、“艺术品”。当然,回头总结整个过程,恰如冰心老人的一句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集中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对待文化”的想法和做法,也体现了河南文化工作者复兴中原文化、传播中原文化、发展河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梦想与追求。一如唐僧取经,一如达摩面壁,这个以现代媒体传播中原文化的想法终于修成了正果。当然,这只是我们建设“文化河南”的一个开端或起点,随着这部大型人文电视文化专题片的播映,我们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将很快投放市场。虽然对河南文化的这种表现方式能否得到读者和观众的认可,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在全省范围内以影像的方式大规模、大跨度地对历史文化进行梳理表现,这在河南还是首创!因此,我们将会全力以赴地做下去,坚持不懈地进行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以使现代河南人、现代中国人能够更好地近观昨日的辉煌,近观斗转星移和物是人非,近观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变”与“不变”,以使河南的发展更加充满智慧,更加理性,更加符合规律,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显然,我们在历史的时空中穿行,并非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河南今日的科学发展和“中原崛起”的明天。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河南——中原列传》的推出,就在于透过历史的烟雾,让我们细品脚下的这片土地,对发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昨天细细体味与感知,并帮助我们预知和展望“中原崛起”的未来,以文化的方式支持河南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使文化发展成为“中原崛起”的新动力!中原崛起,文化先行。为了早曰实现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跨越的梦想,我们正在努力,还要更加努力……

2006年8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卷1)/文化河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俊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36659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6.1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5
16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