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豆豆的万花筒--黑柳彻子评传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33种文字全球畅销;作者黑柳彻子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

本书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所写。该书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她义无反顾地施展着自己的爱心“魔法”。希望能让草木恢复繁茂,让动物自由行走.让民族不再有争端,让地球不再有战争,让所有的儿重都能够接受教育、快乐健康地成长……

她是人间最美丽的天使,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抱起患传染病的孩子一个进孤儿院后从未与人说过话的小女孩,见到小豆豆便将脸贴了过来:一个叫贝奈蒂库拉的女孩,房间墙上贴的不是母亲的照片,而是小豆囊的照片……

地的心灵成长充满童真、童心、童趣。她曾坐左宛如熏话世界的电车教室坠上课:她曾津津有味地品尝。“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她曾只身一人到纽约曼哈坝修炼演技,她曾为难民们募捐款项而奔赴战地……

《小豆豆的万花筒——黑柳彻子评传》是黑柳彻子唯一授权并首肯的首部传记,记录了黑柳彻子如水晶般的人生经历,这是一部小豆豆的心灵成长之书~她的纯真与爱如阳光般温暖。

目录

引子 博爱

第一章 自然之女小豆豆

第二章 小豆豆的梦想

第三章 电视上的小豆豆

第四章 小豆豆修炼演技

第五章 舞台女演员小豆豆

第六章 小豆豆的女演员之梦

第七章 一美元的小豆豆

后记

参考文献·引用资料

黑柳彻子年表

黑柳彻子留言

试读章节

2004年(平成十六年)10月9日,黑柳彻子迎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早晨。连日来,天气预报不断地发布着在冲绳登陆的二十二号台风横扫日本列岛的消息,现在这股台风正直袭东京。

这天下午五时,将在东京银座的鲁·泰尔银座剧场举行由黑柳彻子主演的《萝丝的困境》(原作尼尔·西蒙,翻译丹野郁弓,导演高桥昌也)这出剧的首演仪式,因而黑柳彻子有些担心。幸好中午之后雨势逐渐转小了,不过剧场方面仍然担心台风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有许多购买了预售票的观众纷纷来电要求改换日期。

这座剧院在1989年(平成元年)以前名为四季剧场,在换了经营者后的第二年就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自1989年参加剧场落成纪念演出《蕾蒂丝和拉比齐》(原作彼得·谢弗,翻译黑田绘美子,导演饭泽匡)以来,黑柳彻子在这里主演了十一个剧目,共十三次公演。她几乎从未为观众的事操过心,剧场里总是坐满了观众,因而每次她只要全身心投入地演出就行了。同时,这里也是她最喜欢的剧院之一。

虽说公演的第一天就意外地遭遇了台风,但担心观众的减少也是一场虚惊。当临近开演时,观众席几乎坐满了。开演前,黑柳彻子突然在大幕内破例地向观众发出了问候,这令许多观众大吃一惊。

“东京遭遇到台风,我想也许观众一个也不会来了。可是,大家却顶着台风,来了这么多人为我们捧场,我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这出戏是个喜剧,愿大家能一直笑到最后。散场后,请大家在回去的路上小心走好。”

观众们听到黑柳彻子在开幕前的问候,都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曾经在纽约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戏剧评论家大平和登刚刚回国,就冒雨赶到剧场观看这出舞台剧。彻子每次去纽约,大平都要带她去百老汇转转,他们可以说是戏剧伙伴。

“开演前,黑柳彻子通过广播问候了观众,对这些顶着台风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表达了谢意。在首演的第一天这种紧张的时刻,明星主演通过剧场内的广播来向观众致意,这种事情在百老汇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观众和黑柳彻子的内心是相通的,他们之间有一种无形的交流。”(《小说新潮》2004年12月号)

黑柳彻子之所以发出问候,唯一的解释就是她热爱观众、热爱戏剧。初登舞台时,黑柳没想到自己也跟其他演员一样心跳得厉害。尽管紧张,但她依然坚持说“舞台是一个很舒服的地方”。

“我一站在舞台上,心中就会油然升起一种信念,观众是可以信赖的。玛丽亚·卡拉丝曾说过‘观众就是敌人’,她要让这个敌人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可是我不这么认为,观众所发出的电波与我的电流融洽地交流,令人十分舒服。我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未有过不舒服的感觉。于是我想,也许我这个人生来就是喜欢站在舞台上的吧。”

是的,或许黑柳彻子和观众所发出的爱与信赖的强大电波使台风改变了方向呢!演出结束时,台风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黑柳彻子提到的那个玛丽亚·卡拉丝是一位被称为世纪女主唱的歌唱家。她在出演描写这位伟大的歌唱家指导别人唱歌的剧目《专修课程》(原作泰兰斯。麦克那利,翻译黑田绘美子,导演萨米·达拉斯·贝兹)时,为了演好玛丽亚‘卡拉丝这个角色,按自己的老习惯,听她的唱片,看有关她的书籍,对这个角色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通过演这个现实中的人物角色,黑柳彻子成了研究玛丽亚·卡拉丝的专家。 其成果最后以获奖的形式体现出来。1996年(平成八年),黑柳彻子以这部作品和最受赞誉的《幸福之比较》(原作爱德华·阿尔比,翻译丹野郁弓,导演高桥昌也)获得第四届读卖戏剧演出奖的大奖和最优秀女演员奖。这一年的早些时候,她还凭借这两部作品荣获每日艺术奖。但面对在获戏剧方面最权威的读卖戏剧大奖,她只是用简单的一句“我很高兴”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以前,黑柳彻子除了个别人之外,对戏剧评论家都不太信任。在获得读卖戏剧大奖之前,黑柳彻子一直认为自己受到了冷落,她曾在书中写道: “我并非是因为想当演员才当上的。”她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也是这样回答的。

然而,通过在纽约等地的演艺进修,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将强烈的演员的自我意识深深地种在了黑柳彻子的心里。她虽不是《海鸥》中契诃夫笔下的尼娜,但却以“我是女演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大约在十五年前,某戏剧杂志刊登了一篇谈话,其中就谈到了黑柳彻子主演的《蕾蒂丝和拉比齐》这部剧。该剧以伦敦为舞台背景,黑柳彻子在剧中饰演的蕾蒂丝这一角色是对一座古宅进行讲解的观光导游。她为了取悦游客,信口为古宅杜撰了一段离奇的故事,令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

结果,蕾蒂丝由于编了这段故事而被古板的历史保留委员萝蒂解雇了。不过,最后二人之间却产生了友情。这是一部充满了辛辣讽刺的幽默作品,是由黑柳彻子和山冈久乃共同主演的。当时该剧好评如潮,甚至达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

黑柳彻子读了这篇评论后,感到自己被贬低了,她说这完全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议论。黑柳彻子记忆力出众,我对她说的话毫不怀疑。因为过了十多年之后,她又一次提起了这件事。

“蕾蒂丝是个贫穷的姑娘,有一个场景表现她丢掉工作后,在家里戏猫,大概就是这个情节受到了批评。”

如此看重戏猫这个细节的确像是黑柳彻子的作风,她是以这种形式来表现蕾蒂丝失去工作后的悲伤的。然而,那篇谈话中却说:“黑柳从剧场回到家里,就变成了一个纳税大户。真不知她什么时候是在演戏,什么时候是在做人。”黑柳彻子说,这种把现实与虚构混为一谈的不负责任的话早已脱离了文艺批评的范畴。P2-4

后记

萌生出写这本书的念头大概是在去年的四月份,当时我正在与别人谈其他的话题,不经意间顺嘴溜出了一句“小豆豆呢”,结果最后竟引出了这本书。看着黑柳彻子所做的一件—件事情,不仅是我,我想恐怕任何人都会产生一种为她树碑立传的冲动。

当时,我并没有自己动笔写这本书的非分之想。因为一来黑柳所做过的事情遍及许多方面,二来我也读过她具有独特幽默感的文章,所以我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有些力不从心。

然而,白水社的和气元先生却不假思索地对我说:“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就得你自己写。”我含糊其辞地敷衍了几句,便以为就这么蒙混过去了。可是,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于是就给黑柳发了一份传真。我的想法是,要是被拒绝也就好交待了。谁知,我却迟迟没有得到黑柳的答复。

就这样,我泰然地过了一个多月。最后为了彻底结束这件事,我又发了一份传真,写的是“您若不同意也没关系”。这次,我收到了答复,上面说,由于出去巡回演出,所以才迟迟没有答复。也就是说她同意了。当时我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下可以给和气先生一个准话了,忧的是自己揽上了一件苦差事。

其后,我的“苦难”就开始了。我读了黑柳的书以后,我觉得自己很难再写出什么来,不由得气馁起来。我去了一趟巴西,时间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到了第二年年初,我还一个字都没写。我患上了“小豆豆中毒”征,面对着她写的书每天只是唉声叹气。

有几次我跟黑柳彻子看完戏以后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我为她的食欲和旺盛的精力所折服。我当了多年的新闻记者,也遇见过形形色色的怪人,但没有一个像黑柳这么出人意料的。正因为如此,她才能与上至当权者下至流浪者各个阶层的人会面、交流。

我并非说黑柳是一个怪人,我的意思是自己从未见过如此自由自在的人。寺山修司虽然也算是一个自由人,但身上还套着戏剧实验室“天井看台”这个枷锁。心地善良的他常常为剧团演员们的生计而发愁。

可是,黑柳却是一位自然纯朴、我所不了解的自由人。寺山做的也是他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黑柳却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献身精神,而且凡是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个“自然”的人。其秘密究竟是什么呢?我每天考虑的都是这个,所以才迟迟未动笔。

有一天,我读了黑柳的母亲阿朝写的<小乔来了>,心里琢磨会不会是眼下流行的DNA的原因呢?阿朝的行为举止令人不禁会联想到黑柳……不,应该说是小豆豆。这不正是人们常说的“有其母必有其女”吗?所以说,黑柳的情况并非偶然。

想到这里,我不禁茅塞顿开,一边参考着她们二人的著作,一边开始了写作。也许有人会批评我书写得快而糙,但我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对黑柳彻子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其实,我就是靠这种想法激励自己写完这本书的。可以说,这本书是将散见于她的著作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成了一个完整的黑柳彻子像展示给众人的吧。

我为写这本书搜集资料时,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的工作人员中野大树君、戏剧集体“风”的辻幸男君以及吉田事务所的各位都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在此我深表感谢。我尤其应该向给予我采访时间和勇气的黑柳彻子女士表示感谢。

我在本书中随意引用了一些剧评,敬请作者谅解。通过各位评论家对黑柳彻子演技的评价,自然对了解黑柳彻子这个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我最后要说的是,由于自己延宕了交稿时间,给和气元先生添了许多麻烦。不过,我觉得要是再有一年时间的话,我也许会用另一种手法来写这本书。

作者2005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席 James P.Grant

纯真童心无国界,小豆豆爱心无国界。

——著名作家 曹文轩

黑柳彻子对童年的发现与证明,不亚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

——著名教育专家 孙云晓

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从外表是看不出她的真正价值隐藏在哪里的。我只是凭感觉,一点一点地了解她,尝试着去把玩、切割……

——小豆豆母亲 黑柳朝

在接受黑柳彻子《彻子的小屋》半小时访谈中,木村拓哉聊得意犹未尽,他说:“如果黑柳小姐有时间的话,我还可以继续录下集。”

——日本著名演员 木村拓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豆豆的万花筒--黑柳彻子评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北川登园
译者 朱春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38778
开本 24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3.135.6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1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