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张静江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张静江,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佛名智杰。

内容推荐

没有他就没有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没有他就没有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迅速崛起,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张静江。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是二十世纪初的江浙财团大亨。孙中山称他为“二兄”,“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陈果夫称他为“党国理财第一人”;毛泽东称他是“有经济眼光”的人。本书记述了张静江拼搏、奋斗、奉献的一生,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披露了张静江与孙中山的生死之情以及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海上巧遇国父,立志追随中山革命,一诺千金,留下联络暗号ABCDE

 一 祭悼先烈

 二 海上奇遇

第二章 救人于水火,少年即显侠义。落下终身残疾,民国政坛出现“罗斯福”式风云人物

 一 少年侠义

 二 谁来救中国

 三 以天下为己任

第三章 出使巴黎商务随员,开创中国境外公司先河;舌战日本小东洋,大长中国人志气

 一 奔赴巴黎

 二 创办公司

 三 革命信仰

 四 舌战小日本

第四章 在巴黎创办《新世纪》,与东京《民报》遥相呼应众志成城,为反清革命摇旗呐喊

 一 创建反清喉舌

 二 侠客相逢

 三 革命纽带

 四 立誓同盟会

第五章 毁家纡难,襄助中山革命,厥功至伟,孙中山题赠“革命圣人

 一 忍痛割爱

 二 筹组银行

 三 反击分裂

 四 举私办报

第六章 力排众议,一言九鼎,议决中华民国总统制,为新政府募集千万经费,却婉拒财政部长要职

 一 组建中部同盟会

 二 遥相呼应

 三 策划起义

 四 力排众议

 五 婉拒任命

第七章 功成身退,致力于社会改良运动。忧国忧民,发起成立“进德会”和“俭学会

 一 吾行到此水西流

 二 组建进德会

 三 倡导社会改良

第八章 “二次革命”失败,血雨腥风,危难时刻毅然出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长,百计筹资,保护革命同志,打击袁氏势力

 一 铲除徐贼

 二 身先士卒

 三 保持革命力量

 四 出任财政部长

 五 血雨腥风

 六 诛锄郑汝成

第九章 桃园三结义,成为蒋介石在上海滩的靠山,以非常之手段募集革命经费,为孙中山创建陆军呕心沥血

 一 张蒋结盟

 二 义肩担重任

 三 非常筹资

 四 为蒋陈牵线

第十章 甘当铺路石,为蒋介石出人头地指点迷津力荐蒋介石担纲黄埔军校校长,被蒋尊为革命导师

 一 良师益友

 二 指点迷津

 三 力荐盟弟

 四 广州之乱

第十一章 扶病北上,遍寻良医,为孙中山会诊解危,奈回天乏力,痛别国父

 一 国父安危

 二 扶病北上

 三 寻医问药

 四 痛别国父

第十二章 痛斥“西山派”分裂活动,化解党内矛盾,捍卫总理旗帜,支撑危局,帮助蒋介石平息“中山舰”风波

 一 险象丛生

 二 密谈长洲岛

 三 三下广州

第十三章 危难之际,出任国民党中常委主席,力挽狂澜,运筹帷幄,挥师北伐

 一 中流砥柱

 二 武昌与南昌

 三 不负总理遗训

第十四章 力主清党,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出谋划策,退让高位,甘当幕僚军师

 一 整理党务

 二 改组广东省党部

 三 密谋行动纲领

 四 摇旗呐喊

 五 斩草除根

第十五章 劝蒋下野,避开宁汉对峙,缓和新桂系矛盾,以退为进,鼎力支持蒋介石东山再起

 一 以退为进

 二 初生芥蒂

 三 貌合神离

 四 痛苦抉择

 五 淡出政治

第十六章 主政国家建设委员会,白手起家,迅速发展电力、通讯、交通,兴水利、举矿业,创造东方建设神话

 一 致力国家建设

 二 举步维艰

 三 东方神话

第十七章 不负家乡父老,创办西湖博览会。大力发展浙江经济,有悖蒋介石政治意图,被迫辞去浙江省主席

 一 主政浙江

 二 创办西湖博览会

 三 “东方纽约”之梦

 四 “二五减租”风波

第十八章 淡出政治,仍为抗日奔走,面对弱肉强食,立誓今生今世不再食肉,以示抗日

 一 不遗余力

 二 为抗日奔走

 三 造福于民

 四 “三张”之首

第十九章 凄楚离国,寓居纽约,呼吁世界和平,喜闻日本投降,开戒庆祝抗战胜利

 一 大彻大悟

 二 凡根难净

 三 客居香港

 四 呼吁世界和平

尾声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 祭悼先烈

他想推动历史,却难觅历史滚动的车轮。他又一次感到苍天不公和命运的捉弄,坚韧豪迈的心又陡生许多苦痛。

他伫立甲板陕两个小时了,默默地注视着平静的海面。

碧蓝无垠的海,像光滑的大理石,在他眼光所及的海面,与蔚蓝色的云天相连。涟波映射着融化的太阳,现出鳞次的火焰。远处连绵的群山,像蜿蜒的巨龙在缓缓地挪动。

他穿着考究的蓝色长衫,戴着金丝边的眼镜,深邃的目光,穿过镜片一刻也不离这伟丽壮阔的水的世界。他瘦削的脸庞上尽管显得平淡无奇:没有痛苦的呻吟,没有长吁短叹,没有歇斯底里的哀嚎,没有捶胸顿足的怨怒,但内心深处却波涛汹涌,翻江倒海……他性格内向,有着超常的冷静和自制,即使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也能处变不惊,竭力地自持。

海不扬波,微风轻拂。他的目光定格在若即若离的水天相接处,陈天华刚毅不屈的脸庞在眼前闪现,他的耳畔轰响着《狮子吼》铿锵有力的声音,每个字就像一排巨浪,汇成怒海狂潮,扑击着他的心灵之岸:

无论是做君的,做官的,做百姓的,都要时时刻刻以替民族出力为要,不可仅顾一己。倘若做皇帝的,做官府的,实在于国家不利,做百姓的即要行那国民的权利,把那皇帝官府杀了,另建一个好好的官府,这才算尽了国民的责任……

这是一种正义的呼吁和酣畅的呐喊。“杀了皇帝官府”已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再加上“另建一个政府”,更是惊人之语。他从心底里佩服只比他年长两岁的陈天华。两年前,当他在《民报》上看到陈天华的章回小说《狮子吼》时,激动得彻夜未眠,仿佛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未来!然而,这位血气方刚、抱负远大的青年革命作家过早地以身殉国。去年底,当他听到这一不幸消息时,悲恸不已。他含泪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讨伐清政府。他在讨伐书中写道:“卖国政府的又一笔血债。人民是不会忘记的。血债一定要偿还!”

“天华,您死得悲壮,死得伟大,死得重于泰山!”他在心里念叨着。

一位年轻的仆人走到他的身后,提醒说:“二先生,您站得太久了。快进客舱歇歇。”

他没有搭理仆人,转过身来,冷冷地看了仆人一眼说:“拿酒来。”

“二先生,还是回客舱去喝吧。”

他又瞪了仆人一眼。

仆人讨了个没趣,抿了抿嘴,走进客舱,拿来了茅台酒,递给他。

他斟了一杯酒,郑重地缓缓地洒向大海:“天华,安息吧!您的血不会白流,您的精神永在,您的呐喊始终在我们心中涌动!”

他动情地说着,泪水簌簌地落下来,他抬起左手抹了抹脸颊上的泪珠,又斟了一杯酒,边洒向大海边说:“天华,您放心地走吧!后来者会步您后尘,完成您未竟的事业。”

他斟满第三杯酒,又洒向大海:“华夏子孙是有骨气的,会组成您所倡导的‘流血党’,把那些卖国求荣的狗奴才杀尽斩绝,让华夏一片光明。孙逸仙先生已为之奋斗了十余年。我相信革命一定会成功的。”

“二先生,阿根不孝。”肃立一旁虔诚地看着他做完祭奠仪式的仆人,面带愧色地轻声道,“今天是哪位先人的忌日,我怎么会忘记了?”

他慢慢地转过身来,轻轻地摇了摇头,对阿根说:“噢!不怪你,我在祭奠革命先驱陈天华。前一阵子因为忙着回国,无暇祭奠他的‘百日’,今天权作弥补。”

“陈天华是谁?我怎么从没听先生提起过呀?!”阿根见主人语气和缓,又追问道。  阿根的问话,又一次牵动了他的思绪。他缓缓地走到甲板的栏杆边,面向东方,向阿根讲述了陈天华的身世。

陈天华,原名显宿,字星台,一字思黄,号过庭子,湖南新化县人,出生于贫苦家庭。1903年在上海((民报》上发表章回体小说《狮子吼》,宣传革命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派的理想,同年赴日本留学,曾参加抗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与黄兴等人组织“华兴会”,1905年担任同盟会书记部成员,同年11月,在反对日本颁布清国留学生入学规则,即对中国留学生的政治运动和人身自由作了种种限制的斗争中,慷慨发表告同胞书后,投海自尽以示抗敌,用蹈海牺牲的方式,,唤醒中国人民的觉悟。陈天华牺牲后,留日学生们群情激奋,主张全体罢课回国。秋瑾带领留日学生,组织敢死队,自任指挥同日本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迫使日本政府作出让步,没有执行这一“规则”。陈天华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这一斗争的胜利。

这是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阳春3月4日。他从巴黎乘法国客轮回上海,办理中国通运公司的有关商务。在这艘客轮上,他巧遇了孙中山先生。从此,他成为孙中山的左右手,蒋介石的领路人。在孙中山抱撼而去、国民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支撑危局,力挽狂澜,有力地领导了北伐革命,成为国民党的中流砥柱。他就是被孙中山称为“中华奇人”的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二 海上奇遇

大海像个诡谲多变的怪物,刚才还烟波荡荡,巨浪滚滚,瞬间却变得风平浪静。海水略呈暗绿色,恰似一块墨绿的地毯无边无垠,偶尔掠过一阵微风,水面上荡起银白的小花。海鸥贴着水面追逐着浪花,乌贼像一把把肉伞在水中探头探脑地漂浮着。

张静江沉重地转过身,从甲板缓缓地走向客舱。

“莱克,我没认错,刚才要点心的那位中年人,就是孙逸仙先生。”

轮船上的两位侍者迎面走来,其中一位手捧托盆说。

“是啊,是他!一位中国革命的领袖,这么平易近人,真没想到!”莱克钦佩地说。

张静江只觉得浑身一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时,两位侍者已擦身过去颇远了,张静江如梦初醒,赶快反身追了过去。他因腿疾行走不便,追赶时脚下发出了很大的声响,这反倒使两位远去的侍者停步回过头来。

“先生,发生了什么事吗?”莱克惊讶地望着赶得气喘的张静江问,“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吗?”P4-6

后记

2003年3月,《张静江传》虽然问世了,但由于当时都是业余时间撰写,时间很仓促,没能全面地反映张静江的一生,尤其隐去了他帮助蒋介石清党这一面,心中一直忐忑不安。于是,又萌生了修订《张静江传》的念头。几年来,我在台湾搜集了《张静江先生文集》等有关资料,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了有关史料,比较全面、真实地掌握了张静江一生的资料。在修订时,我们始终竖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观察、分析、把握张静江这个历史人物,允许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复杂性的特征。张静江就是一个多层面、典型的早期资产阶级民族政治家、民主革命家、民族资本家和实业家的复合型人物,他对早期民族,民主革命,对振兴民族经济、壮大国家实力作出过一定贡献。正是基于此,我们才乐此不疲地作了修订,充实补充鲜为人知的史料,使张静江这个人物更加真实鲜活。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方朋友的关心支持,在此,谨向支持帮助我们完成此书的宣焕阳、徐顺泉、汪建瑛、沈红英、潘璟丽等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09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张静江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荣琨//林牧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6428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