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接班
内容
编辑推荐

为经管人士量身定做的一本历史读物,十个历史故事蕴涵了无数个历史智慧,十大接班方式衍生出无数条企业道路。

对任何一个家族企业来讲,新旧两代掌门人的接班方式和企业的命运生死攸关,而接班人的自身素质、性格喜好等也跟权力的交接有直接的关系。绝大多数接班人的资质都属一般,这时,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力量,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挖掘。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些给人深刻启迪的历史故事。

内容推荐

即使是一国之君的接班人,其性格也五花八门:有热爱运动、迷恋马球的李儇(唐僖宗),有吟风弄月、赋诗作词的李煜(南唐后主),有热爱艺术、喜欢戏剧的赵佶(宋徽宗)……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像李世民、爱新觉罗·玄烨之类的接班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接班人的资质都属一般。这时,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那些和企业老板一起摸爬滚打的企业元勋,他们是企业的支柱和功臣,对企业也无限忠诚,但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领导素质也欠佳,随着时代的进步的企业的发展,他们性格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的一面逐渐浮现出来。这时,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十个历史故事,涵盖了无数个历史智慧,十大接班方式衍生出无数条企业道路。

目录

第一篇 老子英雄儿好汉:缔造盛世的接班人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千古名君

 清世宗雍正——九王夺嫡,捷足先登

 对话:李渊与康熙关于选择接班人的对话

第二篇 老子英雄儿浑蛋:断送社稷的接班人

 秦二世胡亥——胡作非为,奸人唆使

 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志大才疏

 对话:秦始皇与隋文帝关于亡国之君的对话

第三篇 老子英雄儿笨蛋:才智平庸的接班人

 晋惠帝司马衷——白痴皇帝,用心良苦

 蜀后主刘禅——乐不思蜀,暗藏玄机

 对话:晋武帝与刘备关于接班人策略的对话

第四篇 老子英雄儿软蛋:

 汉惠帝刘盈——优柔仁弱,郁郁寡欢

 建文帝朱允炆——秀才朝廷,鼠目寸光

 对话:汉高祖与明太祖关于个性懦弱接班人的对话

第五篇 老子英雄儿年幼:如何对待开国功臣

 光武帝刘秀——厚待功臣,后患无穷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权,技高一筹

 对话:光武帝与宋太祖关于如何对待开国功臣的对话

试读章节

王熙凤:对于那些历代的开国皇帝来说,如何对待开国元勋是个很头痛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经过多年奋斗,从一介平民一步登天的开国之君,对于这个问题更是觉得棘手。几乎所有的功臣在打天下中都建有大功奇功,但他们又是后来的开国君主加强中央集权,树立自我形象的障碍,这是许多朝代的共同做法。于是,有越王勾践、汉高刘邦的“兔死狗烹”,也有明太祖的“雄猜好杀”,当然,也有做得最好的“杯酒释兵权”和东汉光武帝的故事。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开国之君如何对待开国功臣,所以,我们今天请来的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刘秀和赵匡胤两位先生。欢迎二位。

刘秀: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请教。

赵匡胤:我也一样,很高兴有机会结识这么多朋友。

王熙凤:先从赵先生开始,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的历史迷案,然后才是“杯酒释兵权”问题,赵先生能不能谈一下这个问题?

赵匡胤:对于“斧声烛影”,正文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也不想说什么。“金匮之盟”本来只是皇家茶余饭后的闲谈,并没有真正的文字纪录,大家看到的所谓“金匮之盟”,是光义和赵普根据谈话整理过的。

王熙凤:这就是说,“斧声烛影”中根本没有凶杀的事情发生,而“金匮之盟”是杜撰的。

赵匡胤:可以这样讲,以太后的聪明睿智,怎么会在外人跟前谈论皇家的继承问题?这本来就是皇家的隐私,而且太后根本没有事前提及过,大家想想,太后会在非常唐突的情况下谈继承的问题吗?何况那时候,我已经即位,如果我们兄弟二人现场发生冲突会怎么解决?还有一个问题,太后去世时,我已经三十四岁,正值壮年,德昭也已经十四岁,根本不会出现七岁遗孤群龙无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之盟”是光义登基五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继承皇位后,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其中的道理,不再赘言。今天的主要话题还是如何对待开国功臣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转移话题了,呵呵。

王熙凤:好,谢谢赵先生。今天主要谈对待功臣问题,刘先生靠的是武力消灭各个割据势力,而赵先生则凭借军事政变,刘先生的功臣大多是跟他出生入死且自身有一定势力的地方豪强,而赵先生的功臣大都是些丰握重兵的高级将领或地方节度使,处理方法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是削弱和瓦解他们的势力,后者则是分散和解除他们的武装。请两位谈谈自己的策略。

刘秀: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实际状况出发,不能一概而论。我之所以没有诛杀功臣,不给政治实权,而给他们社会地位和待遇,与当时的情况有关,一个是这些人本来很自觉,没有出现韩信这样的人物。如清人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大家都很自觉,素质很高。比如邓禹,十三岁能诵《诗》,在长安受业,冯异好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贾复年少好学,研习《尚书》,其他像王霸、耿纯、刘隆、景丹等人,都在年轻时游学长安。这些人不像西汉初年的功臣那样不便于驾驭,这正是我用和平的方式夺取功臣实权的重要原因。

王熙凤:在对待开国功臣问题上,刘先生的基本策略是生活上高标准,政治上高荣誉,但实际权力却非常小。此外,刘先生命人为手下二十八个功臣绘了画像,悬于凌云阎内,人称“云台二十八将”,这些开国功臣也非常“识大体”,大都善始善终,留下了千古佳话。所以,王夫之说:“光武帝没有任将帅以宰辅的重任,诸将也安于富贵没有非分之想,光武之用意十分深远。自古以来君臣能交尽其美者,唯有东汉兹时为盛矣!”,除此以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策略呢?  刘秀:当然有策略,除了功臣自身的素质和他们配合的程度外,还有一些后续策略,比如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加强刺史职权,让刺史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无须经三公及三公审定等,有效地削弱了三公权力,把管理地方长官的大权收归自己掌握。当然,这种策略也产生负面效果,比如使刺史威权日重,独断专行,地方与中央逐渐形成了权力矛盾,但这是很正常的。

王熙凤:如果说,赵先生是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功臣的军权,那么。刘先生是用什么方法解除的?

刘秀:我和赵先生不一样,没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因为本人对军事指挥权一直严加控制,很少对功臣假以这方面的事权,功大者如耿奔、吴汉也同样如此。一俟战事结束立刻收缴兵权,避免了形同割据的局面。

王熙凤:谈到宋朝,“杯酒释兵权”一举化解了五代十国以来将士骄主、擅自废立的传统,使中国结束了几十年来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他还定下不杀大臣的规制,为大宋达到中国专制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巅峰奠定了基础。赵先生的开国元勋好像没有很高的文化素质,为什么同样可以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解决?

赵匡胤:后人往往只看到“杯酒释兵权”的轻松散淡,并没有看到潜在的激流,武行德、郭从义等人的激烈反抗,被人忽视了。另外,“杯酒释兵权”只是一次行为,想通过一次行为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肯定是痴人说梦,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后面的策略。

王熙凤:主要有什么策略?

赵匡胤:其实,正文已经讲得很多。五代之所以会出现朝代更替的现象,与其说是因为皇帝太弱,不如说是因为臣属太强。特别是那些领兵大帅,依仗手中的兵权,篡位弑主,易如反掌,是威胁皇权的最大势力,“杯酒释兵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我的做法和刘先生颇为相似,但由于对象不同,所取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因为那些高级将领只是在军事上对中央产生威胁,在其他方面则比较差,也就是说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军队,离开了军队他们的影响力就几乎不存在了。因此我虽然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偿,但却没有给他们经济上的特权,也就是说他们再怎么样充其量只是一个富翁,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丝毫的影响力,主要策略就是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就是重文轻武以及一系列限制武将的做法。

P197-199

序言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三百多万家私营企业,80%以上为家族企业,而90%以上的家族企业都选择“子承父业”式的交接模式。所有的家族企业在完成资本积累后,在老一辈创业者日渐衰老之际,都会彷徨于新旧两代掌门人如何顺利交接这个问题。不要说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即便是一国之君的接班人,其性格个性也五花八门:有热爱艺术、喜欢戏剧的宋徽宗和秦二世,也有吟风弄月、喜欢赋诗作词的唐后主李煜;有喜欢体育运动,迷恋马球的唐僖宗,还有莫名其妙喜欢做木匠的明熹宗,他老人家经常亲自操斧弄锯,夜以继日地打家具、盖房子,还乐此不疲、不厌其烦,他干得起劲时,根本不愿花时间去会见百官臣僚,更不愿处理军政大事,一切都让太监魏忠贤去主持操办……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你说不清楚你的继承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李世民、爱新觉罗·胤禛这样的接班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第二代除了养尊处优外,都是资质平常的人,怎么办?

此外,对于所有的创业者来说,如何对待创业元勋是个很头痛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创业元勋都是和老板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拼杀、奋斗的功臣们。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没受过什么教育,没什么觉悟,甚至素质很低。但是,他们对企业、对老板的忠诚度却很高。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们实际上越来越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或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或刚愎自用、居功自傲……有时候,他们真的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这时候,又该怎么办?

中国历史上“舍嫡立庶”、“夺嫡之争”的事情屡有发生,特别是当接班人不贤不肖、懦弱无能时,围绕着接班人形成的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团体都会为自己的利益挖空心思,或明争暗斗,或尔虞我诈,中国历史上因争夺皇位而引起宫闱喋血、朝党纷争甚至引发军事兵变、宫廷政变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接班人已经不完全属于领导者的家事,也不能完全依照国法家规处理,它关系到国家或企业内外的形势和各种势力的此消彼长。真正雄才大略的创业者不仅关注接班人本人的条件,而且对接班人身边的辅助大臣也要选配得当:这是一个庞大的人才工程,关系到国家或企业生死存亡的千秋大业。

古人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就是我们写本书的目的。我们不能说,本书可以帮助解决你的问题。但是了解历史,知道一点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家接班的历史,对于在儒家文化传统的氛围中长大的民营企业家必然有所裨益,此为序。

何森

2007年12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接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18360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5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