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435女生宿舍/青春此时小说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青春此时小说文丛之一。该书主要讲述了大学同寝室四位女生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故事。女主人公袁亦楠、陶粒、李峥、尹菲来自不同的城市,却因缘分被分配到同一宿舍。在大学校园里,她们经历了真挚的友情,但也因竞争产生嫌隙;她们经历了青春岁月中美好的情感,有过纯真的爱,也有过很多的误会……

看着这本小说,或许会让你产生不少共鸣,让你回想起那已过去但却怀念依旧的青葱岁月。

内容推荐

九月初的这天,袁亦楠、陶粒、李峥、尹菲这四个女孩,从四个不同的城市,来到北京,来到东四号楼435,开始了她们四年的故事。她们彼此之间有真挚的友爱,也因竞争产生嫌隙;她们各自经历了青春岁月中美好的情感,有过纯真的爱,也有过很多的误会,很多的不敢说,很多的说错……同一屋檐下发生的点点滴滴,平凡却动人,使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丰厚。告别了青春岁月的她们,依依不舍,怀念那435宿舍的时光。

试读章节

校园位于大北京的西北角,因为中央有公路穿过,被分为东院和西院,两院之间有地下通道相连。

九月初,大一新生报到。校车从早到晚跑着,从城市另一头的火车站接来新生,撂在东院门口,又急匆匆再返回火车站去,一趟一趟没有停歇。

当然,不搭校车的新生,也是在这一天赶过来。

不论通过什么方式至0东院的,进门都先看到主楼,它像只庞大的八脚蜘蛛,沉甸甸地匍匐着。越来越多的新生堆积在主楼前的广场上,寻找自家院系搭建的台子,报到、画押,同时,要在台子上查出自己的宿舍号——得先赶去宿舍,才不至于总拖着长串的行李。

老师、工作人员、新学生、新学生的亲戚朋友,还有很多本来与事情无关然而经过时非要停下伸长脖子瞧瞧热闹的老生,整个主楼广场喧闹得如同一锅滚沸的骨头汤。可是遵循惯例,校园广播大喇叭里还锦上添花地播放着《运动员进行蓝》,一遍又一遍播着,所有人的声音不得不又提高数倍,九月变成了三伏天。

暂且离开热闹的主楼,沿着它西北边的那只脚向前走,经过一条梧桐夹岸的小径,看见一溜三幢、一式一样的宿舍楼,楼与楼之间的空地都由自行车棚填充。

最靠外口的第一幢楼,门廊上有一个朱褐色的圆圈,圈着一个同色的阿拉伯数字“4”。“4”下边挂着一条雪白簇新的横幅,大书“四号楼欢迎新同学”,几个字亮得晃人眼。

这里门前虽然人也不少,还比平时多出些出售日常生活用品的流动小贩,但比起主楼来,已经安静了许多,尤其是那高亢的《运动员进行曲》,传到这里,只剩下些咿咿呀呀的强音符了。

从对面相望的两个大布告栏中间走过,登上一小段台阶,进入四号楼大堂,可以看见校友捐赠的堂皇的大镜子,还有一面对各宿舍进行卫生评分的小黑板,黑板上画满格子,列出从一楼101到四楼450的所有房间号。

离黑板不远的墙上,凹进去两扇活动小拉窗。小窗后边,自然是宿舍管理员的领地。四号楼的管理员碰巧姓管——这管大妈是模范管理员,此时此刻她的小房间里,还有一位见习的副管理员钱阿姨,正在管大妈身后观察她的行为举止,从中学习。

这时钱阿姨听见外边有争执声,便起身踱到窗户边往外瞅。原来是一位怒气冲冲的家长,他刚从流动小贩手里给孩子买了个塑料盆,把先前手上拎着的三个塑料兜子盛在盆里,捧着盆向楼上走,结果还没到二楼,盆底就咔嚓一声裂开来了。

“纸糊的还比你这盆结实呢!”家长嚷嚷。

小贩辩解道,这盆不是用来盛重东西的。家长说,就是一盆水也比我这三个兜子沉啊。

于是一方说要退钱,另一方说换个盆吧大叔,争执不下之际旁边的家长和小贩前来劝解。一阵混乱之后,钱阿姨看见家长到底还是拿着个不同颜色的盆出来了,便又踱回到管大妈这里。

“真乱!一年到头最忙的大概就是这个时候了吧?”钱阿姨揣摩道。

“一点儿不假,”管大妈说,她俩都是一口绕来绕去的北京话,“比大四学生毕业的时候还忙,还乱!毕业是往下减人,这可是往上添人!外边毕业的都像逃荒,横竖不管不顾了。这些刚进来的,可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清楚,况且还有家长……”

钱阿姨接口:“家长比学生更烦!”

管大妈说:“可不是嘛!一幢楼二百来个新生,您算算多少家长?都跟鸭子似的。”

停了会儿,管大妈接着传授经验:“全楼的学生,谁是谁,还都得记住哕!”

钱阿姨吃了一惊,说:“都得记住?”管大妈说:“每间房四个人,五十乘四,二百间房,八百个人……至少要记个八九不离十。”

钱阿姨说:“哎呀,这可怎么记得下来!”

管大妈伸出一只手指强调:“得记住!不能让那推销的、小偷儿混进来,那些人打扮得跟学生一个样儿……”钱阿姨点点头。  

管大妈接着说:“还有拿牛奶这事儿,有的是糊涂,有的是成心,张家的拿王家的,订了牛奶的拿了人家酸奶,你要是不认人,就准备自己赔奶吧。”说到这儿,她压低声音:“还有一点,咱学校宿管办,有时候为了考核咱管理员,特意找个外人,一副学生模样儿往里走,你要是没看出来没拦下,就要扣你的分呢!”

钱阿姨惊呼:“这招儿忒损了!”

钱阿姨面色有些阴郁。管大妈安慰道:“我可是一次都没让他们逮着过。跟您说吧,咱们看女生楼的要好多了,女孩子穿戴得花花绿绿的,上来和你亲热地说说话,大妈长大妈短的,好认!看男生楼的可就惨哕,男生穿戴都一个样儿,从来不理人!”

正说着,活动小窗口忽地探进一脑袋,恭恭敬敬地说:“阿姨好,我来领钥匙。”管大妈连忙扭头面向窗口,问:“哪个房间的?”对方回答:“435宿舍。”

钱阿姨听了管大妈的安慰,脸色稍霁,这时赶紧凑上来,把双臂搭在管大妈的椅背上,观察操作。只见管大妈翻出花名册,细细核对了姓名、系别,收了照片贴在花名册上,又收了床上用品押金,才不慌不忙打开木头小柜子,在柜门一排排钉子中找到435那一根——钉子上只剩最后一串钥匙了。

“哟,435都来齐了。”她说,“大号钥匙开房门,中号开柜子,小号开抽屉。”边把钥匙递过去,让学生在两处签了名,放她上楼去了。

钱阿姨看管大妈在花名册上标注“钥匙已领,费用已交”的字样,又禁不住感叹:“八百个学生,啧啧!”

管大妈回过身来,说:“其实说难记也并不难记,您呐,得赶早——从头一天开始就瞅仔细哕!”

她抓过花名册翻了两页,说:“好比说这435宿舍,四个人都到齐了,都是经济金融学院的。方才这位个子高高腿长长,头发短得像小刺猬,小鼻子还有点翘的,叫袁亦楠,上海人。下边这个是李峥,浓眉亮眼,一边腮帮子上有那么个大酒窝儿,就是皮儿有点黑,四川广汉人。”

哗啦翻了一页:“这个叫陶粒,大眼睛扑哒扑哒,怪招人疼的,可是慌手慌脚,钥匙一拿就往地上掉……她是杭州人。最后这个,秀秀气气,一张白白的瓜子脸,眉毛淡淡的,一双眼睛画上就是唱戏的旦角儿,这是尹菲,沈阳的。”啪一下合上花名册:“怎么样?有点儿印象了吧?”

钱阿姨惊呼:“管大姐您可真厉害!”赶紧要过花名册,学管大妈的样子翻动,边翻边点头。

管大妈还在那儿唠叨:“咳,刚才这几个姑娘吧,眼见着有的普通话还说不利索呢,可是您只要眨眨眼的工夫,她们可就故事也多了,名堂也多哕……”

袁亦楠是435宿舍最后一个到的,后边跟着她父母,还有一位是袁爸爸的秘书小朱。她一家子早两天就到北京了,今天原想赶个早,但是因为行李、人员、交通工具等问题,袁爸爸与袁妈妈之间发生了很大的争执——袁妈妈不由嚷起来:“就你能干,干脆你一个人去好了,我不去了!”袁爸爸的五官全部皱在一处:“你怎么乱发脾气不看对象?今天是谁开学报到?她难道没有妈了吗?”袁亦楠直着嗓子叫起来:“都已经十点半了,你们再吵就一个都不要去!人家当我是孤儿没关系!”叫了两遍,方才好了。  P1-6

后记

没写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自己对北京想念得这样厉害。

我生命中的城市,南京自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在那里的十八年比较懵懂,完全是“故乡,母亲”一类软绵绵的情感——疲惫伤心时想要回去的地方,在南京,我可以永远当一个小孩。那时候从幼儿园到高中离家都很近,同一条路走五分钟,走了十来年,渐渐有点郁闷。偶尔会把这郁闷写进文章里,例如高二时登在校刊上的《大时代》,当头一句“这是一个缺少奇迹与动荡的年代,因此我觉得很悲凉”,随后一路牢骚发到底:星空壮美的神话时代早已过去,往来如风的大侠怕是永远做不成,写字台的抽屉开烂了也不会有圆头圆脑的机器猫跳出来,小时候错过的长胡子魔法师再也不会带着飞毯、魔棍和药水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之所以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不少人认为这是我最好的一篇文章,也是他们最喜欢的。多年以后,他乡遇校友,自报家门后,那位师兄笑道:“我记得你,你写过《大时代》对不对?”

真有那么好,倒也不见得。只不过,那样的年纪,谁不爱做梦呢?牢骚不外乎是种渴望:渴望波澜壮阔,渴望万水千山走遍,渴望荡气回肠爱一场——很可惜,在南京的时候也没有爱过,仅有的几段勉强可称为萌芽的感情甚至没有超越脑电波的范畴,并且往往转瞬即逝。

这时候,就到北京上大学来了。从火车站到校园的一路,我已经爱上这个地方,并为今后摩拳擦掌。北京啊北京,脏、乱、混杂,一个配得上“白衣飘飘的年代”之类语句的城市,完全适合充当伟大故事的壮丽背景,适合轰轰烈烈然而最终失败的爱情。

那时候虽然也想家,然而自由(遵纪守法范围内的自由)、独立(经济独立范围外的独立)、可以随心所欲施展拳脚的感觉实在是棒极了!于是我整日忙碌,只觉得想干的事情太多,从减肥饼干到男朋友,样样都想尝试,样样都可以尝试。好在那时候很不怕累,在图书馆把砖头厚的一本单词书都背完了还可以紧接着耳聪目明地约会;看克里斯蒂原版小说看到宿舍熄灯,打着手电筒继续看,在最后一缕微光耗尽之前知道了谁是凶手,第二天照样六点钟爬起来做早操。

而且,在大学里最好的一件事还在于,你会遇到很多精彩的、与你一样摩拳擦掌的人——我至今仍然认为,我所认识的最漂亮的姑娘、最帅的小伙子、最聪明和最奇怪的人,都是在大学期间遇到的。在这样一群人中我爱憎分明,与其交恶的,同一宿舍进进出出整整两年没说过一句话,一有机会就怪腔怪调好像生怕对方忘记我讨厌她;但是喜欢一个人又可以寒冬腊月和他一夜走过半个北京城,冻成两个木偶,正好赶得上到天安门看升旗。

就这样,书里的一切,大到国庆阅兵、使馆区游行、迎接千禧年、申奥、大运会、9·11、世界杯,小到演戏、鬼故事、屋顶塌陷、家教、找工作、背包旅游,所有的爱恨情仇,统统发生了;所有的大事件,只是我们的背景,只是为了我们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那四年磅礴的日子。

随后离开北京来到巴黎。在巴黎仍然忙碌,然而是心境完全不同的一种忙碌,仿佛总是略带伤感。在巴黎的头几年想南京、想家的时候很多,北京却变成一桶密封的老酒,不知扔在记忆的哪个角落,没有打开过。

直到开始写这本书。

写书时反复听的歌是刘若英的《后来》。“后来”这个词本身就有一种魔力,在“后来”的调调里,北京的大桶被打开,回忆铺天盖地、酒香四溢。于是我在异国的都城疯狂地想念祖国的都城,想念那所校园和校园的一切——宿舍、操场、水房、食堂、那些好朋友、那些男孩子。

每天晚上等晚饭消化了,打开一百八十页的细格子大笔记本,歪歪扭扭把我的想念记下来;白天上班,偶尔一个空闲,赶紧偷空把本子里的字再敲到电脑里去——完全是在和老板斗智斗勇,然而不知为什么,那两个月里我感觉宁愿被老板炒鱿鱼也要写完它。

渐渐才明白,这是在想念北京吗?是的。然而更确切地说,我是在想念那段青春岁月——北京和大学时代在我的生命中完全重合。纵然并没有真正的奇迹与动荡,然而因为那样的精力超群、感情丰沛,因为那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它在我心里,便是波澜壮阔、便是铭心刻骨、便是万水千山走遍,“大时代”原来是一段岁月,我的大学就是我的“大时代”。

巴黎微雨的黄昏,路灯下的老建筑和窄窄的街道,走出地铁的我不禁微笑,更倾向于欣赏这个城市无穷无尽的美与精妙。在这样的美与精妙中,我觉得没有什么不能容忍不能原谅——现在的我绝对不会那样满身棱角的和人斗气,就如同我不能想象接连一周十二点睡觉、六点就能起得来床,或者,再爱一个人,也不会冬夜和他游荡在巴黎的大街小巷。

青春的很多阶段中,北京的那一段和北京的那个我是永远过去了。可是对于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候,赛纳河上点点静谧的灯光也可以在他们心中激荡,巴黎又是谁的“大时代”呢?

现在,在巴黎的时间已经长过在北京,这本书末尾所描述的那一年即将到来。旧日同窗天各一方,他们中的大部分,我自毕业后没有再见面;年初更从校友录上得知,其中一位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切使得这本书愈发成为我所紧紧抓住的岁月的一块碎片——南京仍然年年回去,北京却真的离开太久太久,我的大学更是再未重逢,我不知道它是否变了模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435女生宿舍/青春此时小说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邹凡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39708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