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审美文化简史”的专著,具体包括了:神灵隐现的史前时代、夏商之际的巫史艺术、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战国激情的个性展开、秦汉之际的“大美”气象、魏晋之际的“自我超越”、万象更新的初唐英姿、缠绵悱恻的晚唐韵味等方面的内容。
图书 | 中国审美文化简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审美文化简史”的专著,具体包括了:神灵隐现的史前时代、夏商之际的巫史艺术、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战国激情的个性展开、秦汉之际的“大美”气象、魏晋之际的“自我超越”、万象更新的初唐英姿、缠绵悱恻的晚唐韵味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内容上力图发掘中国古代最具价值的审美文化资源。以此来丰富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趣味,克服以主“素质教育”以政治课和德育课为主要内容的单薄与偏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文化也是一种资源”的后工业社会,本书内容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求职具有现实意义。本书在形式上上配合多媒体教学软件,不仅将声音、图像、文字三位一体地结合起来,而且通过全文检索、作家小传、名词解释、网络资源等相关链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提更多的学术资源,力争成为新时代的精品教材。 本书既可用作大学生文化素质课的教材,也可供社会读者阅读。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本课的性质 第二节 本课的意义 第三节 本课的方法 第一章 神灵隐现的史前时代 第一节 鱼、蛙、鸟:彩陶绘饰中凝结的生殖意象 第二节 图腾舞与母神像:母系氏族的偶像崇拜 第三节 兽面纹玉琮:男权与神秘威力的象征 第四节 “刑天舞干戚”:英雄神时代血与火的礼赞. 第二章 夏商之际的巫史艺术 第一节 “以众为观”:传说中的夏代器雕和乐舞 第二节 甲骨文:文化符号、书面“文学”和“线的艺术” 第三节 青铜饕餮:殷人崇神尚力的物化形态 第四节 “羊人为美”和“巫者舞也”:巫风弥漫的殷商乐舞 第三章 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 第一节 “钟鼓■■”:仪式典礼中的雅乐之和 第二节 鼎铭尊象:周代器物艺术的崇文尚实之貌 第三节 “立象以尽意”:《周易》智慧的诗意化. 第四节 “诗言志”与“赋比兴”:《诗经》现世人生的情志抒发 第五节 “声一无听”与“和如羹焉”:和谐美理论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战国激情的个性展开 第一节 “道术将为天下裂”:儒道法墨审美理念的分化和对立 第二节 润色故事与“骋辩腾说”:战国散文的多姿多彩 第三节 新声曼舞与镂金错彩:音乐美术的俗化和艺术化 第四节 御凤乘龙:奇幻奔放的楚辞艺术 第五章 秦汉之际的“大美”气象 第一节 “乐舞寝盛”:奔放健朗的乐舞形态 第二节 “究竟雄大”:以“大”为“美”的文化造像 第三节 “闳侈钜衍”:将“广大之言”推向极致的大赋 第四节 “覆天载地”:以“大丈夫”为范型的人格美思想 第六章 东汉时代的“崇实”趣尚 第一节 “魂系人间”:墓葬艺术的世俗化情结 第二节 “缘事而发”:乐府民歌的写实性旨趣 第三节 “崇实之化”:《毛诗序》与王充的美学思想 第七章 魏晋之际的“自我超越” 第一节 “礼岂为我辈设”:行状任诞与性情率真 第二节 “戏乐玄圃”:理性精神的审美化张扬 第三节 “玉色令颜”:容貌崇拜与人物之美 第八章 东晋南朝的“心灵感荡” 第一节 “贵我”与“赏心”:从田园诗到山水诗 第二节 “传神”与“畅神”:从人物画到山水画 第三节 “道媚”与“妍媚”:从王羲之到王献之 第九章 古今南北的融通综合 第一节 “名士悦倾城”:宫体诗的审美解读 第二节 “唯务折衷”:理论的对峙与调和 第三节 “神圣”与“世俗:雕塑艺术的演化 第十章 万象更新的初唐英姿 第一节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建筑 第二节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服饰 第三节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书法 第四节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诗歌 第十一章 恢弘壮阔的盛唐气象 第一节 “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雕塑 第二节 “羌笛陇头吟,胡舞龟兹曲”:乐舞 第三节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诗歌 第四节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书法 第十二章 五光十色的中唐风采 第一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茶艺 第二节 “分野中峰变,阴晴万壑殊”:诗歌 第十三章 缠绵悱恻的晚唐韵味 第一节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绘画 第二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词 第十四章 人文荟萃的北宋盛况 第一节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陶瓷 第二节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诗词 第三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散文 第十五章 残山剩水的南宋景观 第一节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绘画 第二节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诗词 第十六章 元代的戏曲、翰墨和异族情调 第一节 感天动地:以反抗为主旨的元代杂剧 第二节 “荡人血脉”:背弃传统的散曲 第三节 挥洒逸气:元代文人画的山水情结 第四节 大漠之风:草原风俗与新的审美风尚 第五节 “藻丽不华”:凝聚东方品格的艺术陶瓷 第十七章 明代的市俗世界和小说戏曲 第一节 “僭拟无涯”:对传统生活规范的全面冲决 第二节 精美绝伦:突显激情与个性的工艺品 第三节 美在平凡:通俗小说由神向人的回归 第四节 “情存理亡”:冲突和较量中的舞台艺术 第十八章 清代的典雅文化和批判精神 第一节 墨趣刀工:书法篆刻将古典美推向极致 第二节 华夏丰碑:儒道精神在宫殿园林中的体现 第三节 “以曲为史”:两部名剧与两种价值评判 第四节 “院患人心”: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最后的高峰 第五节 “以怪为美”:反叛传统、标榜自我的艺坛怪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审美文化简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401983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80 |
出版时间 | 2007-06-01 |
首版时间 | 2007-06-01 |
印刷时间 | 2007-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3-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2 |
宽 | 187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