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净之韵(京剧花脸)
内容
编辑推荐

你知道京剧的艺术特征吗?你知道花脸的审美标准吗?你知道色彩斑斓性格化的京剧脸谱代表了什么吗?你知道花脸行的老四位是哪几位吗?你知道著名的铜锤花脸演员吗?你知道著名的武花脸演员有哪几位吗?……

通过阅读本书,你就能从书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京剧花脸”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京剧的艺术特征、花脸剧目与花脸角色、色彩斑斓性格化的京剧脸谱、花脸行的老四位、架子花脸演员、花脸行的代表剧目、两种类型戏、几个有特色的角色、几个有特色的唱段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花脸的艺术特征

 一 京剧的艺术特征

 二 花脸行当的出现

 三 花脸人才难求

 四 花脸的戏装

 五 花脸的审美标准

花脸要美不要媚

旦起净落

花脸要撑

一腿二眼三哇呀

念是重中之重

“子午相”是魂

圆场是根

花脸剧目与花脸角色(不含现代戏)

色彩斑斓性格化的京剧脸谱

 一 概述

 二 选绘

花脸演员魁元谱

 一 花脸行的老四位

何桂山

穆凤山

金秀山

黄润甫

 二 铜锤花脸演员

金少山

裘桂仙、裘盛戎

董俊峰

王泉奎

娄振奎

方荣翔

李长春吴钰璋

 三 架子花脸演员

郝寿臣

侯喜瑞

程永龙

马连昆

刘连荣

陈富瑞

蒋少奎

袁世海

景荣庆

王正屏

周和桐

李荣威

袁国林

尚长荣

马永安

 四 武花脸演员

钱金福

许德义

范宝亭

何佩亭

李永利

刘奎官

刘凤奎

骆连翔

高盛虹

蓝月春

 五 花脸教师

钱宝奎

张春芳

李春恒

苏连汉

梁连柱

宋富亭

孙盛文

姜涛

 六 四大坤净

于奎官

张子寿

王金奎

王庆奎

花脸行的代表剧目

 《连环套》

 《断密涧》

 《铫期》

 《御果园》

 《探阴山·铡判官》

 《黄一刀》

 《取洛阳》

 《芦花荡》

 《通天犀》

 《铁笼山》

 《收关胜》

两种类型戏

 一 关于曹操戏

《捉放曹》

《青梅煮酒论英雄》

《群英会》

《消遥津》

  《战宛城》

《长坂坡》

《阳平关》

 二 关于太监戏

《黄金台》之伊立

《法门寺》之刘瑾

几个有特色的角色

 《定军山》之夏侯渊

 《战宛城》之典韦

 《问樵闹府》之煞神

 《失街亭》之马谡

 《骆马湖》之李佩

 《听琴闯帐》之张飞

 《群英会》之黄盖

 《取金陵》之赤福寿

几个有特色的唱段

 《大吼一声绑帐外》

 《咬定了牙关不肯赦》

 《元帅但把心放宽》

 《列国之中干戈厚》

 《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

 《心似火燃》

 《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

 《汉祚衰群凶起狼烟滚滚》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京剧的艺术特征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特征,作为中国戏曲代表的京剧,它具有一种什么特征呢?对此,专家学者有不同定义。我欣赏王元化先生的看法。他在《京剧与传统文化》一文中说:“虚拟性、程式化、写意型这三个基本特征是京剧界经过多年探讨,积累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概括而成的。”凡喜爱京剧的人都知道,京剧如同国画一样属大写意艺术,它富有极大的想象力;、京剧的表演如同飞白——意犹未尽。然而,这种表象是通过程式化表达出来的。

京剧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大百科,它包罗万象,它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它的舞台风貌是“大象无形”。

 “子午相”是阴阳结合的最佳程式,在这里阴即是阳,阳即是阴;出即是入,入即是出,这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魂。

 “圆”是京剧艺术表演的核心。人们往往用“太极”来形容舞台表演,太极,既有限,又无限,既有形又无形,既对立又统一。“太极功法遵循相互转化、相互消长的自然法则,主张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循环往复”(见王诗英《戏曲旦行身段功》第18页)。不是吗?京剧舞台上声腔要圆,身段要圆。圆就是要做到心与神合,神与力合,力与气合,要左与右合,前与后合,上与下合。舞台上一切调度都要围着一个圆字。二、花脸行当的出现

花脸是京剧中的一个重要行当,它的主要特征是面部化妆以勾画脸谱为主;声腔粗壮浑厚;身段大开大阖。花脸行饰演的人物非常宽泛,帝王将相、黎民百姓、土豪劣绅、绿林好汉皆无不可,耄耋老翁、少年孩童,无一不能,而花脸的唱、念、做、打、舞又无处不美。

清中叶,花部兴起,行当也随之细化,出现了十门角色,即一末、二净(花脸)、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小生)、八贴(贴旦)、九夫(老旦)、十杂。京剧是在其他剧种基础上发展成的一门艺术,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对行当进行了融合,形成生、旦、净、末、丑五行。后,末行的一些角色又分化到生行与净行中,成为现今流行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所以在京剧舞台上,所有人物都有行当归宿。那么行当又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呢?简单地说,是依据人物性格来划分的。

生活中的人都各具性格,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是急性子,有的人是慢性子。现代科学把人的性格分为抑郁质(内向、不稳),胆汁质(外向、不稳),黏液质(内向、稳定),多血质(外向、稳定)和中间质五种类型。抑郁质和胆汁质又属于神经质类型。另一种是把人的性格分为思维外倾型、内倾型,情感外倾型、内倾型,感觉外倾型、内倾型和直觉外倾型、内倾型八类(见《大众医学》1988年第12期)。花脸饰演的人物又是何种类型呢?通常人们赋予他们的是:豪迈、雄浑、凝重、沉雄、莽撞、豪爽、刚正、刚烈、粗壮、憨直等等。其实这只是花脸人物的一个类型,另如狡诈、阴险、多疑、骁勇、剽悍、诙谐类型的人物同样适用花脸行饰演。翁偶虹曾总结出十个角色以说明花脸行的多样性,他们是:

张飞之笑脸迎人,曹操之外宽内忌;

李逵之天真厚朴,钟馗之妩媚斯文;

典韦之剽悍如虎,马武之飒爽如龙;

包拯之望之生敬,黄盖之忠而可亲;

窦尔墩之威美并蕴,鲁智深之粗细兼容;

牛皋之勇而憨厚,焦赞之骁而诙谐;

徐延昭之肃穆而智,严嵩之狡黠而愚。

(引自《郝寿臣艺术论》)可以说这十个角色代表了花脸行的主流。而花脸行又分为四个支系:

文净:俗称铜锤、黑头,艺术特点是唱、念、做。  副净:俗称架子花,艺术特点是念、做、唱。

武净:俗称武二花,艺术特点以武打,翻、摔为主。

红净:专演关羽戏。

 “铜锤”之称源自《龙凤阁》的徐延昭,因其手持铜锤而得名;“黑头”之称特指包拯与尉迟恭。副净中原有一分支称“毛净”或“油净”,专演楦屁股膀子一类的人物如周仓、判官等,现已并入架子花中。在武净分支中原有一行称摔打花,表演以翻扑摔为主,现已并入武花脸中。至于红净,原本能者甚少,只有陈永龙、刘奎官等少数人有一席之地,现更属凤毛麟角了。

三、花脸人才难求

“千生万旦一净难”,是说花脸人才难求。因为这一行的表演难度大,对演员身体素质的要求甚高。清代戏曲理论家焦循在《剧说》中有一篇专写花脸演员的文章《书陈优事》,文曰:

陈优者,名明智,吴郡长州县角直镇人也。为村优净色,独冠其部中。居常演剧村里,无由至士大夫前,以故体中人罕知之。时郡城之优部以千计,最著者惟寒香、凝碧、妙观、雅存诸部,衣冠燕集,非此诸部勿观也。会有召寒香部演剧者,至期而净色偶缺。优之例,凡受值剧,十色各自往,一色或遘疾,或以事不得与,则专责诸司衣笥者,别征一人以代,谓之拆戏。然优人徇名,每名部缺人,亦必更征诸他名部,无滥拆者。是日也,适诸名部之为净者胥无暇,再征诸次部,亦然。司笥者,汗面而奔于吴趋之坊,遇相识者具告之。而陈适在城中,相识者因以陈荐。笥者急索其人,则见衣褴褛,携一布袋,贸贸然来。笥者不暇审也,率之急走而已。至演剧家,则衣笥俱舁列两厢,九色已先在矣。迎问笥者日:“净已拆乎?今安在?”指陈曰:“此人是也。”群优皆愕眙。凡为净者,类必洪嗓蔚跋者为之,陈形渺小,言复讷讷不出口,问以姓氏里居及本部名,又俱无人识者,于是群诟笥者。陈弗敢置喙,默坐于衣笥,而置其布囊于旁。少顷,群优饭于厢,礼必逊拆色先坐,众优勿陈逊。笥者日:“尔亦就座共饱。”陈勿应。未几,堂上张明灯,报客齐,主人安席讫,请首席选剧,则《千金记》也。净色当演项王,为《千金》要色,其呜咽咄咤,轰霍腾踯,即名优颇难之,于是笥者亦惴恐,而闺部之鹘者、徕者、参军者、狐旦者、弦管者、主檀板者、鸣钲鼓者,环叩陈于衣笥前日:“君能演楚霸王否?第以实告,吾等当共吁主人翁,讽客易他剧。笥者许君资若干,明当悉与汝,勿汝吝也。”陈乃起曰:“固常演之,勿敢自以为善。”众日:“若是,且速汝装。”陈始肤其囊,出一帛抱肚,中实以絮,束于腹,已大数围矣。出其靴,下厚二寸余,履之,躯渐高,援笔揽镜,蘸粉墨为黑面,面转大。众优乃稍释曰:“其画面颇勿村。”既而,兜鍪绣铠,横矛以出,升氍毹,演《起霸》出。《起霸》者,项羽以八千子弟渡江故事也。陈振臂登场,龙跳虎跃,傍执旗帜者,成手足忙蹙而不能从。声出钲鼓铙角上,梁上尘土,簌簌堕肴馔中。座客皆屏息,颜如灰,静观寂听。俟其出竞,乃更哄堂笑语,嗟叹以为绝技不可得。陈至厢.众方惊谢,忽以盥水去粉墨,日:“某只能为此出,恐败君部名,勿敢竞矣。”于是鹘者、徕者、参军者、狐旦者、弦管者、主檀板者、鸣钲鼓者共告日:“吾等负罪深矣!明当谢过,冀君始终光此剧耳。”陈乃竞其剧。明日,阖部醵金置酒为陈寿,坐陈上座,因请其舍村部以就之,而却其故净。自此,陈遂为寒香班净,复冠其部中,声闻士大夫间。以其来自角直也,谓之角直大净。

乍看这篇文章只不过是对一位花脸演员的描述,实则该文引申出了许多哲理,从“援笔揽镜,蘸粉墨为黑面,面转大”中,可以看出勾画脸谱的作用;从“振臂登场,龙跳虎跃,傍执旗帜者,咸手足忙蹙而不能从”中可以看出身段之威武;从“声出钲鼓铙角上,梁上尘土,簌簌堕肴馔中”可以看出花脸声腔的粗犷嘹亮。P2-5

后记

写这本书是我的责任,因为我是学花脸的。

1958年,我只身从故乡山东昌邑进京考取了中国戏曲学校,经过三个月的试训后,我被孙盛文老师领走,开始学唱花脸。戏校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学专业,学文化,每天从晨练到晚自习,十几个小时不停闲。既生动又紧张,既艰苦又幸福。学戏、练功、排练、实习、演出,读文史、学理论,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走了八年。八年中我先后受教于孙盛文、宋富亭、郭庆永、骆连翔、韩盛信、林盛竹、侯喜瑞、赵荣欣、赵荣鹏、马铭群诸位老师。学过传统剧目《御果园》、《取洛阳》、《铁笼山》等四十余出,参加了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红灯记》、《琼花》、《黛诺》、《奇袭白虎团》、《六号门》、《红管家》、《五岔口》等戏的实习演出。学习古典文学和诗词,已能在报刊上发表短文。

1966年6月,完成毕业前的巡回演出后,正待毕业分配,“文革”开始了。经过“动乱”、“军管”,1969年9月1日离京到张家口某部队接受“再教育”。在洋河滩种了三年零三个月的水稻,还莫名其妙地当了近两年的“反革命”。功不练了,嗓子不喊了,戏也不能唱了!老师教给我的本领全丢了,真是痛苦万分。

1972年12月回到北京,想要重新杀出一条血路;弃戏从文。于是,请中央文史馆馆员姜涛老师补习古典文学,后,我改行做了编辑。

我必竟是拿过顶,下过腰,压过腿,翻过筋斗,打过把子,听着锣鼓、京胡声长大的,与京戏有不解之缘。把我对花脸行的了解、理解记录下来,这样才对得起教过我的老师们,这也是我应尽的义务。

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多次请益刘曾复先生,先生有问必答,释疑解惑,高风亮节,是我辈之楷模。

作者

于2006年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前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净之韵(京剧花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立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728910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1.2
丛书名
印张 1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3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