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称呼,竟成了一个人人生的写照与折射,他的出身,他的生活、思想、活动,甚至他的后世名声,都能在称谓中捕捉到或荣耀、或艰辛、或通达、或心酸的影子,并烙刻上他所处时代的印记,反映着一个社会阶段的政治文化状况。本书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文学上名人称呼的介绍,对称呼(名、字、号)作了深入的研究。
图书 | 中国人的名字号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称呼,竟成了一个人人生的写照与折射,他的出身,他的生活、思想、活动,甚至他的后世名声,都能在称谓中捕捉到或荣耀、或艰辛、或通达、或心酸的影子,并烙刻上他所处时代的印记,反映着一个社会阶段的政治文化状况。本书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文学上名人称呼的介绍,对称呼(名、字、号)作了深入的研究。 内容推荐 一个人的称呼,竟成了一个人人生的写照与折射,他的出身,他的生活、思想、活动,甚至他的后世名声,都能在称谓中捕捉到或荣耀、或艰辛、或通达、或心酸的影子,并烙刻上他所处时代的印记,反映着一个社会阶段的政治文化状况。在他们的称谓中,既有长辈的期望,也有个人的不懈追求,既有友朋的殷殷,也有自己对生活的切切,甚至体现了当时礼俗所规定的人际称谓规范,和当时人、后来人对其人所作所为、历史地位的不同评价。由此不能不说称谓研究是一门学问。 目录 夜航船中学问,最难应付 “彭祖八百岁”何解——说说上古时期的人名 名之以礼,取之有道 典章文献里的命名礼仪 多样的少数民族命名礼 民间命名风俗习惯撷趣 命名的家庭味道 小名与乳名 排行与字辈 少数民族的父子连名 字以敬名,名字相协 冠礼 表字 名与字的对应 取字与世风 自取为号,才情别趣 自号的方法 室名·斋名·别号 奇号异号漫品 纷繁复杂的他称 绰号与诨名 地望称、官称与爵号 谥号与谥法(及其他帝王称号)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人名禁忌的缘由 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 避讳之弊与避讳之用 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人的名字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建华//田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6458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9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印刷时间 | 2007-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10.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29 |
宽 | 16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