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江花月夜
内容
编辑推荐

少年区竞飞由于家庭发生变故,从广东的父亲家里搬到兴城的奶奶家中生活。家庭背景对区竞飞的影响很大,他消极厌世、冲动、不相信爱情、更不相信婚姻,但他聪明、犀利,在兴港生活的他结交了朋友、体验了初恋的味道以及失恋的苦涩。虽然高考成绩不错,但胡乱填写的志愿,使他落到了北京一所不知名的学校读书。于是他更加消极、颓废。毕业后,参加工作,从就业到失业,从北京辗转到上海,这些看似平凡的人生轨迹,都离不开他与邹敏的牵绊。热衷港剧的邹敏是区竞飞转学到兴港初中后,结识的一生的挚友。他们是从小“斗”到大的玩伴,彼此在对方心中的分量都很重,但只要碰到一起,身上的刺又都竖了起来,带给对方伤害。这样的两人,仿佛《大时代》中方展博与龙纪文,也许注定无法走到一起……

内容推荐

《春江花月夜》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我再次虚写了男女主角相遇的城市,只杜撰了一个区域的名字,事实上次我写的仍旧是武汉,可能也再次偏离了真实,不过,地理上的精确一点都不重要,在不同的地方,月华都一样宽柔地照耀,江水都一样至情至性地奔流,人们都会上演相似的喜怒哀乐,爱恨别离。何处春江无月明呢?

目录

第一章 大时代

第二章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第三章 流金岁月

第四章 创世纪

第五章 金枝欲孽

第六章 人在边缘

第七章 东方之珠

后记 何处春江无月明

试读章节

1

我最终还是未能赶上见奶奶最后一面,未能如家人所愿在奶奶闭眼前问出金条的下落。

呸!——我在心里啐了一下自己:少虚伪了,其实你也想知道奶奶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满满一坛子金条,想知道那些金灿灿、亮闪闪的家伙被藏在了哪里。

可我回来迟了,只看到一个寂静如谜的躯体。奶奶带着她的呼吸和她的秘密永远地离开了,去了另一个不需要金条和任何通货的世界。

家里的女人们都在围着奶奶哭,包括曾表现出对金条最强烈兴趣的三姑。此时此刻三姑哭得很是诚心诚意。自从得了糖尿病这种需要节制食欲的毛病后,三姑对金条的欲望也几乎降低至零。这种神奇的转变使我生出一种幻想:发明某种能变乱胰岛素分泌的药剂,给全天下所有的贪官污吏都来上一针,换一个清心寡欲、诚心诚意的世界。

小孩子们都没哭。他们的脸或者很困倦,或者很困惑。无论死还是金条,对他们来说都太抽象、太遥远。

男人们也一致地没哭,包括我。作为奶奶唯一的孙子,又是她尚还在世的最亲近的血亲,我似乎应该多抹几把鼻涕眼泪才算符合天理人伦,可我当真哭不出来。奶奶是我这半辈子见过的唯一一个一直活得理直气壮、没受过半点委屈、没怕过任何人任何事的人。我觉得她老人家这一生只可歌、不可泣。

奶奶的第一次婚姻是在解放前,嫁给了邻居家与她年貌相当的独子,并在十八岁时当上了母亲,又在不满十九岁时成了孤家寡人:丈夫、孩子和公婆都在战争中被炸死。此后,奶奶填平弹坑重新建起了一座小平房,孤单一人度过了她最青春、最美丽的年华。那时她的口头禅是:没事。年轻的奶奶,频繁使用这清淡的两个字,抹去了所有的苦难,也打发了所有或真或假的同情。她没表现出任何祥林嫂的迹象,人们只看到一个健康勤劳、无所畏惧的女人。

在刚刚修炼出少妇特有的风韵的三十岁上,奶奶在她的工作地点——市内一家老字号传统小吃城——遇到了我的爷爷,然后就随之嫁到了广东。五年后,奶奶又回到了故里,还带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弱智女儿;她的另外一个年长些的儿子——即我父亲,则留在了她的前夫那里。有人传,奶奶从我那个祖上开过金矿的爷爷那里获得了一大笔财产:一坛子金条。理论上,金条的事纯属胡扯。奶奶跟着爷爷时已是解放后,爷爷祖上的财产应该早在各种运动中上交了。爷爷虽然当着个不算小的官,可他只能算是拥有很高的“待遇”,拿出一坛子金条当赡养费恐怕是不可能的。不过,奶奶一回家就建了一栋两层小楼房,从此衣食无忧,这说明奶奶的手中的确有些钱,只是个多少的问题。必须注意的是,爷爷奶奶辈是江山易代、英雄辈出的一代人,不可以常理论之,整出一坛子金条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金条的传言被奶奶的弱智女儿证实她曾亲眼见识过。妙就妙在见证人是弱智:可以认为她是傻子在胡说,也可以认为她是傻子才说了真话。但没有任何人能从奶奶那里套出答案。这时候的奶奶已变成一个无所畏惧且能令他人闻风丧胆的厉害女人,她的口头禅变成了另外两个字:滚蛋。

“嗨,听说金子又涨价了……”

“滚蛋。”

“我又没……”

“滚蛋!”

——于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都灰溜溜地滚了。时光继续滚滚向前。

待到我第一次见到奶奶时,她已七十五岁整。她的女儿已经过世,她曾工作过的老字号小吃城也倒闭了,可她老人家始终没倒,依然健康刚强、精力旺盛、无所畏惧、出口成“脏”,无论家人还是外人都对她又敬又怕,凡事让她三分。此时奶奶已混成兴港一带著名的“四大恶婆”之首,号称骂遍天下无敌手;她的房子也扩建成了四层高楼,她神秘地过着比租子收入所能承受的更昂贵、更优裕的物质生活。所以金条之说依然在坊间流传,连我都有些相信奶奶的确手握重金了。

总之,奶奶八十八年的人生如她骂人的语流一样犀利,硬朗,生猛,凶狠,干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清清楚楚痛快淋漓。生时彪悍无比,既没被天欺着也没被人欺着;死时无比彪悍,没怎么遭受老病的折磨——生死都如此酣畅的一个人,哭她什么呢?在她跟前哭哭啼啼的,只会惹烦她,说不定她老人家会忽然还魂起身,赐上一句:滚蛋。

2

还好老天爷发慈悲,今天不热也没下雨,赏出一个春意盎然的夜晚送别奶奶。这个城市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三百天都是惨无人道的酷暑或严寒,只有短暂的春秋两季能婉约上那么一两个月,让居住在此的人们能不带怨气、心旷神怡地去办点事,去结个婚,修修屋顶,或买口新锅什么的,又或者,清爽宜人地去死。

已近午夜十二点,暮色中的兴港三村像战火蹂躏过的历史遗址。这都是拆迁给闹的。绝大部分住户已放弃顽抗,拿上赔偿金满意地搬走了;一片废墟之中,只有奶奶的房子还依然直挺挺地屹立着。若非阎王爷不允许,奶奶一定能当上全中国最牛的钉子户。奶奶这一走,开发商和拆迁办的人只怕要乐疯了。

兴港一村早早就变成了“东方曼哈顿”小区,早已住满了人家。兴港二村的新楼房也已完工,只等安装好水电气的线路管道就可往里头住人。据说新小区拟名“塞纳河畔”,只因二村原来那个荒废多年的臭烘烘的水塘将继续存在于原址,故而得此风情万种的新名字。我衷心希望“塞纳水塘”的水能被治治。

兴港三村将会被冠以何种美名呢?威尼斯风情?白金汉宫?太空城?——拜托唷,开发商老爷唷,别把小区名起得太不要脸唷,好歹给我留点念想吧。我虽不是土生土长的兴港土著,也谈不上有多爱这个地方,但好歹我十四岁到十九岁的少年时光都在此度过,求求您别把兴港搞得太恶心以至我今后都耻于谈及它好吗?

瞧瞧过去的人多朴实:这里有一条江流过,几十年前政府在江边设了一个港务公司,这一片就被称做了“兴港”。商店叫兴港商店,菜场叫兴港农贸市场,学校叫兴港小学和兴港中学,三大块居民区域便依次被唤做了兴港一村、二村、三村。兴港人民一个两个都活得挺好的,没人YY欧美的繁华富丽,也没人忘本:咱整个国家就是一大农村,咱虽住在一个被称做城市的地界里可咱祖宗八代都是农民,咱虽没种地可咱脑子里塞的都是小农思想。我知道现如今是21世纪了,城市化进程也算是颇见成效了,城内的人确实也比先前阔了,可咱们的尖子生已经赶天赶地赶出国去为资本家们卖命了,咱们的姑娘又都巴心巴肝地巴望嫁一个高鼻梁、高个子、高收入的白种帅哥了,犯得着还要把咱们的房子也归顺西欧吗?

呸!——我又在啐自己了:罢了罢了,你在这瞎愤慨个屁啊。虚伪!兴港人民不需要你高屋建瓴地空发议论,他们根本不在乎新房子的名字叫得洋气还是土鳖。他们就需要拆迁,就需要名称上的大跃进,就需要七十二般变化。这些年兴港的变化的确太小了,怎么也没脱去寒酸的底子,继续停滞不前,继续村下去朴实下去绝非美好的命运。兴港的居民对开发商几乎是感恩戴德的。或许,随着曼哈顿小区们的建立,这里能真的脱胎换骨。

我扔下烟头准备回奶奶的房子里去。一转身,却看见不远处的瓦砾堆上一前一后站着两条狗。月光和路灯光都聚焦在两条狗身匕,两双诚恳而惶惑的狗眼则将目光聚焦在我身上。两条狗都是血统模糊的短腿丝毛狗,一看便知是不值钱也不好吃的杂种狗,故而得以自由自在地游荡人间。呵,这里的居民还是那么喜欢养狗,这里的狗还是那么丑陋、欢快、多欲、勤于繁衍。

我的靠近立即吓跑了一条狗,可另一条狗依然站在原地,依然诚惶诚恐地注视着我。这只狗一身黄白夹杂的毛,长了一张精巧的小脸,却配着一个肥硕得不合理的身子,八成怀上了幼崽。这身形教我不禁想起了若干年前称霸兴港的那只名曰“猫熊”的丑八隆狗。

小脸狗专注而好奇地抬脸看着我。

我蹲下去,问了一句:“你是‘猫熊’的后代?”

它的样子好像在发愣,眼睛瞪得圆圆的、亮亮的,却又显得茫然。见它还算干净,我便伸出右手想摸摸它。可我的手刚伸到半途,它就忽然送上来,张嘴迅速咬了我一口!咬得那叫一个果敢!然后,这兔崽子,一溜烟,跑了。

我看了看手上的暗红色齿印,又抬头望了望天空中圆满的、橙黄的月亮,在心里骂道:妈的,这里的狗还是这么痴呆这么疯狂这么热爱咬人!

P1-5

后记

动笔写《春江花月夜》之初,我的头脑里只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一个女主角,思想简单,热爱生活,爱做梦也爱追梦;一个男主角,聪明犀利,消极厌世,鄙视一切。因为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不同,他们亦敌亦友,无法发生爱情。看过我其他小说的朋友都知道,我笔下的人物一般不会产生言情剧一样顺理成章缠绵悱恻的爱情。这与我对爱情、对小说的看法有关。言情小说的密度,与生活的密度,是不一样的。我希望我的小说呈现的是生活本身的密度、纹理、重量和质感。

很长时间以来,我是一个强硬的地域崇拜的反对者。每每听到别人陶醉地讲述自己对巴黎纽约这样的繁华都市、西藏这类宗教圣地或某个衰落了的文明古国的向往,我就觉得很无聊;如果那个人还自以为是地强调自己有品位,我就更不屑了。有一次,看了一个女同学推荐的韩国导演金基德的作品《撒玛利亚女孩》以后,我不屑地说:“两个女孩因为想去欧洲旅行就做皮肉生意,真无聊,烂片一部。”女同学咬咬嘴唇,冷淡而严肃地说道:“我就很向往欧洲。”她略带痛苦的坦率,使我感到不小的震惊。一方面我为冒犯到她而感到抱歉,一方面我也开始反思:不搞地域崇拜,是否就不无聊了呢?一个人可以不崇拜某个地方,但却很难不崇拜、不向往任何事物。如果不向别处和高处行进,生命如何前进?一个什么都不崇拜的人,基本就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吧?人为了追逐自己向往的生活,去到自己向往的地方,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个交换的过程t往往是不等价的。其间的艰辛与悲哀,各人自知,旁人不该轻易去否定、轻视、嘲笑。在《春江花月夜》里,我安排小说的女主角向往香港,探讨了地域崇拜的问题。说句实在话,我依然是一个地域崇拜的反对者,不过态度温和了许多:如果地域的拓进与灵魂的前进可以同步,那就最好不过了。

我选择以港剧做依托,展开男女主角各自的戏梦人生。小时候,电视台无论放什么滥港剧我都看得进去、我都看过。但自2000年离家去异地上大学之后,我看电视剧本来就不多,至于所看的港剧,一只手的手指就可以数完。有时间有心情,我会选择看美剧和日剧,喜欢前者的刺激和活泼,与后者的精警和深沉。这次为了写小说,我看了大量的新老港剧,结果,我成了一名港剧的粉丝,也彻底打消了写作最初“批判港台文化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的设想。港剧伶俐,家常,温馨,保证一个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结局,多半还会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收尾。总之,港剧看了是让人想要好好活下去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因为港剧的影响,小说的整个基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失败地削平了小说的深度,我要说的是:比起虚张的深刻,我更愿意诚实地写出我当下的想法。

在某个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夜晚,我通宵看《大唐双龙传》。戏中人的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看戏的无眠之夜,美好到了可谓销魂的程度。深受触动的我放弃了原本那个更戏剧化更惨烈的小说结局设置,我要我的小说最后平和温暖地指向爱。不是爱情,因为小说已经写到后段,来不及发生爱情了。但比爱情更宽广更即兴更回味悠长的爱却是来得及的。任何时候都来得及。时代总是大的,个人总是微小的;爱总是强盛而有力的,生活在具体时代中的弱小的个人却常常感到无力去爱。正因为有这种无力感,所以我从来不轻易言爱。动不动把“爱”这个字眼挂在嘴边,我会觉得自己很可笑。我也怕别人笑我。此前,我一直力图做到诚实、不愿自欺欺人、避免泛论和滥用“爱”这个字以致其贬值。但通过这次小说的写作,我意识到:你闭口不谈爱,看似是在保护它;可是,你真正需要的是被爱庇护,你应该坦荡磊落地去爱,敢说敢做,敢做敢当,捍卫爱统治这个世界的权利。于是,小说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它依然不同于俗气的言(滥)情小说,但它包涵了对世俗的一切的深深的热爱。

2004年的时候,我写过一个名为《风吹来的祈祷文》的小说,算是我的作品中言情成分最重的一个了。结局处,男主角请所有的师长朋友给女主角写信、寄礼物、帮他告白,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向女主角求婚。2008年春天的一日,我的邮箱里收到一封题为《看看作家对人民的作用》的邮件。写邮件的这个朋友竟然模仿我的小说角色,请所有的亲朋好友给他爱的人写信求婚,并请我参与其中。过程很轰动,结局很美好,朋友与爱人结婚了,他们非常幸福。我梦想《春江花月夜》这个小说也能对人民起到一些作用。日剧《Gift》里有一个长得乱七八糟、穿得也乱七八糟的大叔,每次出场都是声嘶力竭地大吼:有没有相爱?——我梦想的便是:相爱吧,各位。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名为《滴答》。在《滴答》里我虚写了主人公的故乡,只提到那个城市有一条大江流贯其间。由于小说中的某些模糊的描述,让一些读者误以为我写的是上海。其实不是的。我写作所本的还是我自己的故乡武汉。可能是因为成年后,我分别去西安和北京两个城市待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个从中国的中南部向西北、再向北方迁移的过程。离乡太久,我的笔下的故乡杂糅了太多新加的和想象的成分,已经偏离了真实。不过,反正是虚写,我不需要负责就是,呵呵。《春江花月夜》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我再次虚写了男女主角相遇的城市,只杜撰了一个区域的名字。事实上这次我写的仍旧是武汉,可能也再次偏离了真实。不过,地理上的精确一点都不重要。在不同的地方,月华都一样宽柔地照耀,江水都一样至情至性地奔流,人们都会上演相似的喜怒哀乐、爱恨别离。何处春江无月明呢?

作为作者,我不愿再更多“剧透”这个作品以及解密幕后花絮。我期待有缘的读者自己用心去体会、去发掘、去猜。我衷心地祝愿每一个读者都能从《春江花月夜》一书获得阅读的乐趣,能在读到篇中的趣墨时大声地笑出来,又会在掩卷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陷入深深的沉思和更深的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最最惹人相思的不是红豆,而是在你读完小说后情不自禁想起的那个人、那些事。

如扉页所示,我将这本书题献给今年三月我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认识的三位中国留学生。与他们的交谈非常愉快。告别时,我忽然心生一念:将下一部小说题献给他们。正是这个念头促成了这本小说顺利地完工。要知道,此前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只完成了一个短篇小说。所以,晓宇、文婷、苑春,我要向你们真诚致谢。

我还要感谢这本书的责编兰心蕙质秀外慧中的美女王平,并把最多最多的祝福送给你。王美人,我衷心祝愿你不断前进成为更好的人,祝愿你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当然,我还必须向我的读者们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虽然我不知道你们分别生活在哪里,但我知道你们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会拿出生命中的一段时光捧起我一字一句写下的书,逐字逐句地读。你们的存在令我感到无比温暖。是你们的阅读使我写出的每一个字都具有了别样的意义。虽然在生活中,我总是习惯隐藏自己;但在我的作品里,我向你们开诚布公地敞开了我的内心世界。请原谅我的逃避,请相信我的诚意。爱读书的我祝愿同样爱读书的你能幸运地邂逅一本本心仪的好书。也祝愿我能幸运地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馈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江花月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5627
开本 32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07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