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观世悟言
内容
编辑推荐

伟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有句颇具哲理的名言:“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观世悟言》是一本好书,它情理万种、句句沁心,真是“看透世间人和事”,其中有些我们有所感触,只是无奈理解或不去理解……通读《观世悟言》贯通《察命篇》再捡回那些零星的感触初见端倪,只能说是一个侧面。因为一个人的智力、经历总是有限的。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全方位、多层次地验证它的存在一定很有作为。科学的存在肯定孕育着存在的科学。

内容推荐

本书以独特的结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义利观乃至财富观,传达了作者对世态人生、对事业、对智慧、对金钱财富、对命运……哲理般的思考和理性升华。

本书作者从阴阳相克相生、共谐共存的观点出发,认为阴阳交界处乃世间一切事物由嬗变而质变的“临界点”和产生能量的“平衡点”,颇有哲理,亦具深度。他以此观点为枢纽,择取“事、人、言、钱、命”五个与人生息息相关的事体,观人情世相,撷生活百态,探古今世情,述思索感悟,审察时见肺腑,体验或至精微,论事每阐情理,褒贬寓于片言。

目录

一 理事篇

世之态

 世事从来丰信疑,真伪当年天地知;

 历经多少机关处,只有圣贤能识时。

人之怪

 有口说别人,无口说自己;

 坐下听人说,站起说别人。

事之奇

 天奇地怪,人生知多少?

 人事天理,几何随人意?

 聚散离合,古今事难全;

 顺其自然,心性已知天。

人之道

 互敬无争,互助无仇;

 利均无怨,志同无敌。

思之径

 口贵三问,

 眼贵三看,

 心贵三候,

 事贵三思,

 情贵三隐。

智之源

 巧读有字之书,便识无字之理;

 妙观有形之事,可知无形之意。

二 观人篇

人之貌

 貌从无中来生有,观从有中去寻无;

 视于无形知心形,听于无声知心声。

人之形

 形为貌之穴,心为貌之源;

 有源必有穴,有穴非有源。

人之态

 形随态变,态由心生;

 心可变态,态可更形。

情之意

 情居于心态之表,意居于心态之里;

 情为动中动之态,意为静中动之态。

心之性

 无求则意善,无私则情真,

 无贪则思正,无邪则念纯。

态之微

 态变目知察,举凝觉自生,

 情来身有感,意至心识会。

 本能不自觉,习得不自如,

 模仿不自在,装作不自然。

三 识言篇

言之警

 言关荣辱,语涉祸福;

 言出不返,语失难收。

言之法

 高谈阔论且从容,言留余音事究松;

 早知鹿儿不是马,蛟龙怎会不如虫?

言之术

 妙在言词之间,神在心意之里;

 巧在情理之中,奇在意料之外。

言之形

 言形之里在心性,言形之表在心意;

 心性成则言质定,心意变则言象更。

言之态

 情态育成言态生,言态伴随形态现;

 听言观形明心意,审语察睛心情。

言之调

 声间有话意,音中有调情;

 闻声知苦乐,听音知心情。

四 知钱篇

钱之谜

 人图享乐钱最亲,人临危急钱最贱;

 人处穷困钱最好,人因财败钱最坏。

钱之变

 弱时靠势,小时靠智;

 欲强在机,欲大在时。

钱之驾

 不善思索之人,不能把握钱;

 不精计算之人,不会把握钱;

 不懂法律之人,把握不好钱;

 不能自控之人,把握不住钱。

第五篇 察命篇

人之命

 人品定贵贱,知识定智愚,

 度量定祸福,智能定成败。

人之余

 人形态之余,神声气色也;

 气质之表现,品质之体现。

 神为形之余,气为态之余,

 色为情之余,声为意之余。

形之素

 无骨刺形不立,无肉则形不实,

 无筋刺形不牢,无脉则彤不鲜,

 无皮则形不就。

试读章节

钱之驾

不善思索之人,不能把握钱;

不精计算之人,不会把握钱;

不懂法律之人,把握不好钱;

不能自控之人,把握不住钱。

钱多最好办事,钱少最难说话;

有钱给人最好,向人借钱最糟。

赞他有钱欢喜,说他无钱生气;

叫他出钱心烦,要他拿钱发恼。

义气钱来得最爽,赌气钱去得最快;

色气钱出得最易,争气钱进得最难。

熬过之人想省钱,骗过之人不借钱;

穷过之人顾挣钱,死过之人不留钱。

商场因利计较钱,情场因色不惜钱;

赌场因气敢借钱,战场因命不要钱。

豪赌之时不算钱,怒斗之时不顾钱;

狂欢之时不看钱,尽醉之时不思钱。

易得之钱计整数,难来之钱计小数;

未至之钱计大数,现有之钱计零数。

多钱之人不知数,知数之人钱不多;

频算小数现钞少,暗计大数钱财多。

有钱易忘无钱日,无钱常念有钱时;

钱多对钱偏看重,钱少对钱反看轻。

人无钱时盼有钱,人有钱时不惜钱;

人钱多时尚嫌少,人钱少时有觉多。

有钱之日寻消处,无钱之日想寻钱;

钱多之日讲气派,钱少之日求实用。

看去人人都好过,一人不知一人难;

多少笑脸背后哭,明处高声暗叹声。

假有钱好看,真无钱好惨;今天请人吃饭,明天寻米煮饭。

家大业大,这要钱、那要钱,不知还要多少钱;

家小业小,这要省、那要省,谁知何时不用省。

小有小的难处,其难可怕;大有大的难为,其难惊人。

算来乡村挣钱少,看去城市挣钱多;

只知虎身比猫大,不知虎食比猫多。

常见用钱随情变,难得用钱守意中;

多少钱财乱花尽,如何用钱能善终?

事不以价高而解决,物不谓价廉而无用;

情不因钱多而和好,意不为钱少而不合。

钱多招人怨,只为奸诈欺心;钱少得人心,皆因诚实为人。

钱太少,不如安分;钱太多,可以济困。

能帮知己急时无,久而敬之;可解志者困中难,世代相亲。

宁愿在家喝粥,切莫出门无钱;

不可得罪债主,决不冷落恩人。

少年手中不宜有钱,老年手中不宜无钱;

青年手中不宜多钱,中年手中不宜少钱。

年轻无钱易有钱,年老有钱易无钱;

年轻有钱不是钱,年老无钱难生钱。

有人喜欢用以前的钱,有人喜欢用未来的钱;

有人喜欢用自己的钱,有人喜欢用别人的钱。  用以前的钱,够用有余;用未来的钱,要担风险;

用自己的钱,心安理得;用别人的钱,受人左右。

有人只想省钱,不去挣钱;有人只顾挣钱,不会用钱;

有人只会花钱,不顾留钱;有人只知留钱,不懂生钱。

挣钱多不如留钱多,留钱多不如留钱久;

留死钱不如留活钱,留活钱不如用活钱。

有钱无闲心,无钱身不闲;钱多思日后,钱少顾眼前。

有人花钱,用掉皇帝买马钱;有人积钱,存好儿孙买屋钱。

钱过省伤身,钱乱花丧志,钱过求损人,钱过贪害己。

无钱思积德,有钱去买书;人恨钱财少,我怕子孙愚。

自己的钱,要有打算;别人的钱,已作安排。

生未带来,无钱谁不想有?死带不走,有钱谁不知用?(P134-P136)

序言

罗川山(中共广东省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或因《观世悟言》而结识陈天芬——一位不平凡的广东省博罗县“民间智者”。

说他“不平凡”,是他拥有超越平凡的丰富人生阅历:1948年2月出生,8岁起在广东紫金县古竹读书,初中毕业后担任古竹居民大队的会计、治保职责,1965年冬入伍从事电信工作,1967年6月至1969年10月在广州冶金系统驻军“支左办”工作,1979年参加对某国自卫反击战,1984年转业到博罗县工商局任城镇工商所所长,1993年在工商局属下通商实业发展公司任经理、任市场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后又到消委会工作,2001年1月离岗退养。说他“民间智者”,是他默默地生活在普通群众中,丰富的人生历程锤铸出普通人不常有的独特理性追求:他爱好中医、喜欢摆弄音响,却着迷于“笔聊”人生、透视社会;他自认“才疏学浅”,却能将自己沉淀的阅历和过滤的情感转换成“文体独特”兼有古今韵味的现代《增广贤文》。更为奇特的是,他从凡人常常不能摆脱的“事、人、言、钱、命”这些简直不能再俗的世俗体验中,笔耕出带有几点“天书”气息的通俗哲学随笔。

当我把目光认真落在《观世悟言》并细心品读时,会发现这本书的价值源于作者独有的人生阅历和善思敏感的心灵。阅历拓展人生的空间,阅历丰富人生的内涵。“夫天地无涯,人寿几何,没有人能确知自己人生的长度,然人生于天地间,可自我把握选择:善与恶的择从、思与行的协调、义与利的分寸、贵与贱的较量、富与贫的分界……若有仁义在焉,富贵并非如浮云;若生一差之念,善恶从来非冰炭;以义节利,则利义兼得;以德为衡而贵贱可能易位……”作者对人生有独到的体悟,源自他丰富的阅历。军旅生活,从政经历,给他以多重的人生体验,予他以省思与审视并重的人生视角,辅之以多思的头脑和敏锐的感受,加之对传统阴阳学说的钻研和体悟,为《观世悟言》提供了某种深入、独到的人生见解。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了陈天芬以独到的慧眼,故《观世悟言》中智语如星,慧语时见。如:

“人品定贵贱,知识定智愚;度量定祸福,智能定成败。”

“无求则意善,无私则情真,无贪则思正,无邪则念纯。”

“互敬无争,互助无仇,利均无怨,志同无敌。”

读之思之,启人心智,耐人寻味,忽发扼腕之喟,时叹会心之妙。

《观世悟言》以独特的结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义利观乃至财富观,传达了作者对世态人生、对事业、对智慧、对金钱财富、对命运……哲理般的思考和理性升华。有人赞日:“看透世间人和事,道破人间钱与言”,诚非虚言。作者喜研传统阴阳学说,并以此形成了自己审视、审思、参悟、体味世态、事态、人生、人性、人情……的独特视角。他从阴阳相克相生、共谐共存的观点出发,认为阴阳交界处乃世间一切事物由嬗变而质变的“临界点”和产生能量的“平衡点”,颇有哲理,亦具深度。他以此观点为枢纽,择取“事、人、言、钱、命”五个与人生息息相关的事体,观人情世相,撷生活百态,探古今世情,述思索感悟,审察时见肺腑,体验或至精微,论事每阐情理,褒贬寓于片言。诸如:

“巧读有字之书,便识无字之理;妙观有形之事,可知无形之意。”

“形为貌之穴,心为貌之源;有源必有穴,有穴非有源。”

“言关荣辱,语涉祸福;言出不返,语失难收。”

“妙在言辞之间,神在心意之里;巧在情理之中,奇在意料之外。”

读之思之,可洞达世相,可悟道人生,可平视财富,可妙语解颐,可启人心智,可参悟命运……总之,开卷有益,展卷在手,收获定然是多重的。

《观世悟言》以中国传统的“民间警句”表达方式传达作者人生新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讲求中和、对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显著特征和美学表征。辞赋、诗词、对联等等,即或铺张扬厉,汪洋恣肆,亦须守对称律的规则要求,自《周易》以降,例征枚不胜举。作者热爱并长期浸染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河流中,谙熟对称之律,故行文全用对句,多为四句系列,有流畅之韵,得对称之美。用语简洁,时有奇警之句;旧瓶新酒,常见连珠妙语。故而读《观世悟言》,是智慧的滋润和美的享受,称得上时人所谓“悦读”两字。

《观世悟言》还以曲折而抽象的方式透射出作者不曾道于外人的对父母的感恩情结,以及对仗义救母的李医生的感恩情结,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向善、劝善的善心和善意。由此,作者的个人情感的发酵,又使这本书平添了几分关爱人生命运的厚重情义和慈悲。这或许是《观世悟言》所以隐隐震撼我、感动我,并驱使我动笔写了上述缀语的缘由吧。

谈这些感想,以示敬重。

是为序。

二○○六年八月于惠州江北云山西路

后记

起初,我没有写作的念头。1998年元月中旬,我在清理笔记中见到自己20岁时写的《说话四十八字诀》才萌生着笔之意。我用了一个多月的闲暇时间,粗略地写了几篇关于“理事“和“识言”的简短文稿。擅长写一手正楷毛笔字的张老师和能雕善刻的黄老板对拙作饶有兴趣,并乐意将它刻在石板上以作欣赏。石刻作品出来后,撩得来访的同窗好友有的驻足细看,有的持笔抄录,且有一化缘和尚见之不愿离去。他们求知的兴趣和好学的精神,勾起了我构思写作的心绪。

2001年的夏天,我以童年在敬老院深受一百多位老人八年影响的思想感触为背景,选辑鳏寡孤独、盲聋哑跛的老人在旧社会当官、为仆、经商、做和尚等各种人物的人生感受和本人的社会体验为内容,以分析阴阳学说从中感悟出来的“阴阳交界处”是一切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和产生能量的“平衡点”的哲学观点为主导,以继承传统文化并使之适应现代学习生活的需要为目的,开始了《观世悟言》的创作。为让人选读一篇有一篇的看法,随看一句有一句的感觉,采用取材现实,精简词句,系统描述和独立表意相结合的做法,以韵文的文体与笔调进行写作。我利用子夜时分,停停打打,在2003年6月上旬才将《观世悟言》的初稿写好,并复印成册发送给亲朋好友审阅,以征求各方意见。但收获不大,说好话的多,提意见的少,也许是他们忙于工作没有空闲的缘故,或许是我这盘“大杂烩”没有再加靓料的必要?还是……我在质疑,在检查自己。我自走出校门,一直从事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岁月,没有很多的时间看书,更没有压力要我写过什么文章。“不学诗无以言”,我明白自己只知道牛有多大,不晓得火车有多长。但,我认为,事实的存在不在于认为怎样,而在于是否这样。因此,有时为了写好一句话,校准一个字,竟然推敲了好几天。回想当初,写什么?怎么写?“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还真的被难住了。立即收兵还是继续写下去?在自相矛盾之时,自己决然认为我一不求财,二不求名,只求对人能有所启迪,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感受感悟写出来,向初步入社会的人们展示我们走过的路,让他们在前进的途中有个引子,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世事”与“人情”,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现在有些人错误地估计形势,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未能正确对待自己,或对前景充满幻想,或对前途感到渺茫,无法给自己定位定向,甚至走偏犯错。我写《观世悟言》的目的是让人确立人生的“定位”,始终处于事物发展的“平衡点”;要人明确人生的“定向”,正确把握事物变化的“临界点”。从而启示人们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学会观人察事的技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人们端正态度、改变做法,掌握为人处事的机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人们适应形势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生存发展的机遇,走好正确的人生路。正是这一看法和想法给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决心,是读者的求知好学精神给了我写作的勇气和动力。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地被推到写作的行列,决意将《观世悟言》写好、改好。“世态和谐皆吾愿,费尽心机尽为书。”我年近花甲,闲不知乐’,遐想天真似童心,聊写已忘今岁龄,忙于筹划费己心血、损人心神的“大杂烩”淡酌之席,欲邀读者同餐共议,交流心得,探讨人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荣幸地得到了程钦华编审、袁宝泉副总编、陈春祥高工的关怀指导,刘庆新董事长、徐远泉总经理的扶持资助,以及刘玉书、吴建强、邱建和、高永康、曾胜辉、黄炳文、李炳英等同志的支持帮助。在拙作定稿问世之际,我幸运地得到了惠州市委宣传部罗川山副部长的无私关爱和支持,在百忙中抽空为拙作题序。他们大力扶植中华民族文化之幼苗,一心为着培育炎黄子孙后裔之成长,不辞劳苦,费心费力,其良苦用心,懿行风范,诚可嘉可敬!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吾乃半壁凝泉,难流一线之水,敬请诸君不吝赐教。

陈天芬  二○○六年九月三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观世悟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天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9154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3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