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6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天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已经是一种空前广泛、空前蓬勃的文学现实了。成千上万的作者和无法计数的刊物、报纸,承载着同样无法计数的作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微型小说特有的短小精悍,力求贴近生活,符合当代社会的节奏,它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引起读者的审美注意,本书选取了2006年度较具影响力的微行小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一定能给读者留下长时间的审美回味。

内容推荐

阅读2006年微型小说·小小说家,我们不难发现,上榜作家刘国芳、陈永林依旧高产,他们的作品,讲究情节,关心底层民众的疾苦(比如《贼》、《蜘蛛人》),有着较好的阅读快感。上榜作家孙方友的“文革”记忆,上榜作家秦德龙的类似东欧小品式的官场讽刺小说,魏永贵的公安题材小说,以及邓洪卫、相裕亭、曾平、申平、曾颖、游睿、奚同发、王琼华等人的别具特色的小说,共同组成了微型小说·小小说世界的多元化格局。

本书精选了66位作家的优秀作品188篇集结出版。公正客观地推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旨在使读者能够集中全面地了解2006年度中国微型小说的创作成果。

目录

汤吉夫◇序

第一辑

 安 勇◇光头

  ◇“五一”是几号

  ◇一张饼

  ◇雪白的馒头

  ◇门

 王奎山◇偶然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在田野上到处游荡

  ◇语文老师丁善元

 宗利华◇教授

  ◇浪迹江湖三题(大哥 大嫂 儿子)

 蔡 楠◇1858年的歧口

  ◇马涛鱼馆

  ◇骨牌效应

 侯德云◇老黄的手腕

  ◇下坡或者上坡

  ◇选举

  ◇笨鸡

 于德北◇一瞬

  ◇秋夜

  ◇酒事

  ◇马子

 谢志强◇一片白云

  ◇哑巴补鞋匠

  ◇外婆点亮煤油灯

  ◇无情的命令

 孙方友◇小镇人物四题(雷老昆 王洪文 关学亮 黑婆婆)

 刘国芳◇蜘蛛人

  ◇憧憬

  ◇贼

  ◇追火车的孩子

 秦德龙◇吃证据

  ◇给疯子照相

  ◇收藏家

  ◇因为你瘦得像条狗

 陈永林◇胆小鬼

  ◇人贩

  ◇复杂与简单

  ◇疯姐

  ◇送给继父的生日礼物

第二辑

 刘建超◇滑一刀

  ◇俊嫂

  ◇将军印

  ◇艺术家

 奚同发◇送不出去的玫瑰

  ◇贾教授听戏

  ◇市长的退路

  ◇后现代的爱情

 申 平◇动物传奇两记(猫王 奇猪)

  ◇巨石

  ◇猎豹

  ◇猫女子

 相裕亭◇无言的骡子

  ◇赌驴

  ◇套梨

  ◇对手

 魏永贵◇老安跳海的三种版本

  ◇蚂蚁的疼痛

  ◇一双皮鞋

  ◇王得光最后的要求

 凌鼎年◇娄城人事(永远的黑蝴蝶 郑板桥的《风竹图》吊肉香)

 邓洪卫◇夜话三国之于禁(二题:大水无情 名将孤独)

 尹全生◇人猴二章(猴魁 袖猴)

  ◇狗眼看人

 李世民◇回家的路有多远

  ◇幸福倒计时

 游 睿◇足疾

  ◇眼疾

  ◇母亲的工作

 曾 平◇山问

  ◇洗澡

  ◇灰网

 李利君◇风一样的朋友(小四川 辣湖南)

 王琼华◇结果

  ◇背后

  ◇祝我生日快乐

 郭德利◇神手

  ◇自救

 江 岸◇亲吻爹娘

 朱 宏◇房子

 王 往◇活着的手艺

 宁国涛◇父亲是个“大忽悠”

 陈 然◇反贪风暴

 贺 鹏◇杏

  ◇你是好人

 庄 学◇阳光打着我苍白的脸

 朱耀华◇海的声音

  ◇消灭影子

  ◇小青垭

 石 鸣◇美女

第三辑

 韩少功◇母亲的力量

  ◇乡土人物二题(青龙偃月刀 蛇贩子黑皮)

 聂鑫森◇大师

  ◇暗记

  ◇永远的鹤

 孙春平◇搓澡

  ◇米字幅

  ◇老人与蛇

  ◇老人与鳖

 赵 新◇秘诀

  ◇芒种

  ◇报案

  ◇丢了一个馍

第四辑

 巩高峰◇父亲的黑鱼

  ◇姊妹花

  ◇雪途

  ◇伤心的端午

 韩昌元◇8路车

  ◇没电了,你神气什么

  ◇哥们老克

  ◇春天汹涌

  ◇撒谎的北庆

 邵孤城◇根雕王

  ◇一次失败的劫持

  ◇坐车进城

  ◇男孩不砍价

 周海亮◇父爱

  ◇刀马旦

  ◇1912年的猪头

  ◇一条鱼的狂奔

  ◇红加吉

 刘兆亮◇青岛啊,青岛

  ◇沙漠之狐

  ◇最后一声娘

 秦 俑◇流浪猫公社

  ◇纪念日

  ◇发生

 海 飞◇第28个春天的卡布其诺

  ◇铁匠章三发

 石庆滨◇回家的路有多远

 陈 雄◇迟开的花

第五辑

 徐慧芬◇姐妹花

  ◇竹夫人

  ◇四季阳光

 陈 毓◇伊人寂寞

  ◇老虎与行人

 聂兰锋◇我应该把刀放在哪里

  ◇刺槐的划痕

  ◇十七岁的那个雪夜

 雪小禅◇地老天荒的爱情

  ◇三个细节

  ◇红手套

  ◇碧螺春的爱情

 非 鱼◇荒

  ◇桃梦

  ◇半个瓜皮爬上来

  ◇继父

 陈 敏◇长城谣

  ◇箫声悠悠

  ◇我做前台

  ◇飘散的香水味

 朱雅娟◇春天汹涌

  ◇念想

  ◇男人应该对女人好

 刘黎莹◇心灵之光

  ◇爱的期限

  ◇山花为谁开放

  ◇包在纸里的火

  ◇兄弟

 陈力娇◇雪祭

  ◇少年

  ◇枪响

 江慧妍◇悲伤的领带

 戴 燕◇滴水的声音

 潘 格◇往事

 夏雪勤◇风水

 申永霞◇武侠梦

 谷 凡◇恋爱中的鱼

 甘桂芬◇门外的脚步声

 津子围◇一园鲜花

 田双伶◇壁花了

 天空的天◇记录

   ◇恋爱倒计时

   ◇那一年,我下岗

   ◇乡村情事二题(又见爱情 不好怎么样)

试读章节

一张饼

袁大把一碗面糊糊喝得轰轰烈烈。喝完了,又仔细地舔一遍碗,直到那只碗照出了他的影子。放下碗,袁大看着饭桌上的一只苍蝇说:“妈,我走了。”

李彩霞敞着怀,一只奶头放在袁二的嘴里,两只手拶撒着,正纳一只鞋底子。从袁大记事时起,李彩霞就在纳鞋底子。袁大有时候想,妈为什么要纳一大堆鞋底子呢?过去爹在时她就没完没了地纳,现在爹不在了,她还是没完没了地纳。鞋底子又不能煮成面糊糊,喝进肚子里。

李彩霞说:“你走吧,别忘了把干粮揣上,过马路加小心。”袁大说:“嗯呐!”

饭桌上的那只手巾包热乎乎的,散发着面粉和棉花混合的味道。闻到这味道,袁大就不由得咽口水。包里的那张饼一半是玉米面,还有一半是白面。李彩霞每天早晨都会烙这样的饼,每次都只烙一张,让袁大带到学校去当午饭。袁大把手巾包揣进怀里时,感觉到那张圆形的饼软乎乎地滚过胸口。

袁大背起书包走到门口时,停了下来,咳嗽一声说:“妈,我想要一毛钱。”

李彩霞听到这句话,嘴张得老大,瞪着眼睛看自己的儿子,好像她的儿子说完一句话后就变成了怪物。这时,袁大已经开始后悔,怪自己不该提出这个可耻的要求。李彩霞从炕上跳到地下,走到袁大面前说:“老大,你刚才说什么?你给妈再说一遍。”袁大没敢冉说,用力咽口唾沫。但李彩霞的巴掌还是抡了起来,带着一股风声落在他的脸上。袁大听见一声清脆的响声,回荡在早晨的空气中。李彩霞用手指头点着袁大的脑门儿说:“老大,你咋这么不知好歹呢?你爹不在了,你弟弟又小,家里哪有钱让你零花?”

袁大说:“妈,我要钱没想着要花它。”“那你想拿它干啥,装在兜里变戏法,再生出一堆小钱来?”“我想让同学们看看,他们有钱,我也有,咱家不穷,以后他们就不敢再欺侮我了。”

李彩霞听到这句话,嘴又张得老大,瞪着眼睛看自己的儿子。

袁大说:“妈,我不要钱了,我走了。”

袁大走到门口的公路上时,李彩霞在后面喊了一声老大,追上来,把一枚小硬币塞进他的手心里。袁大把那枚硬币使劲攥一攥,没说话,低着头向学校走去。

李彩霞看着儿子的背影眼圈儿就红了。

转身往家里走时,刘志新的三轮车迎面开了过来,车上坐着六七个上学的孩子。刘志新把车停在李彩霞身边说:“嫂子,大清早的,你这是要上哪去,用不用我带你一段路?”李彩霞指指袁大的背影说:“大兄弟,我不出门,孩子起来晚了,怕要迟到,你费心把他捎上吧!”李彩霞看着刘志新把车发动起来,又看见儿子上车后,才转身回了家。

半个小时后,李彩霞在马路上跑着时,两只脚只有一只穿了鞋子。清晨的风呼啸着从她的耳边掠过,把她的脑袋吹得一片空白。跑到刘志新的三轮车边时,她停了下来。她看见车已经空了,车下有一滩鲜红的血。沿着血迹看过去,李彩霞看到了压在车轮下的那只手巾包。这时,报信的刘志新从后面追了上来。刘志新说:“嫂子,出了这事,都怨我不好。”停了停刘志新又说:“我拦了辆车,孩子已经送医院了。”李彩霞冲着刘志新笑了笑说:“大兄弟,谢谢你。”

刘志新说:“车开到半道,孩子手里的钱掉到了地上,他一急,没喊我,就跳下去捡,结果……孩子,恐怕没救了。”

李彩霞眼睛看着车下的手巾包说:“嗯呐!”

刘志新说:“孩子躺在车轮子底下,手里还抓着那一毛钱,抓得紧紧的……”

李彩霞说:“嗯呐!”  说完这句话,李彩霞突然趴在地上,向车底下钻去。刘志新说:“嫂子,你没事吧,你这是要干什么?”

李彩霞已经钻进了车底下,她的声音从下面传上来:“我没事,这张饼,扔了,怪可惜的。”

她用了几次力,把那只手巾包拉了出来。

(原载《天池小小说》2006年第6期)(P8-P10)

序言

汤吉夫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微型小说·小小说运动,持续了二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和历史上有人提倡小小说而小小说创作却并不发达的情况不同,今天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已经是一种空前广泛、空前蓬勃的文学现实了。成千上万的作者和无法计数的刊物、报纸,承载着同样无法计数的作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时代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开放改革以来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成为微型小说·小小说蓬勃发展的沃土。微型小说·小小说正是顺乎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文体,作为一种新的小说现象、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它和“古已有之”的那种短小说,显然并不是一回事。

2006年的微型小说·小小说的创作状态是稳健平实的。一方面,这是二十多年来,有识之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一支训练有素具有创作实力的微型小说·小小说作家队伍已经形成。正是他们在支撑着这个新兴也灿烂的微型小说·小小说世界。

上榜作家中,侯德云、于德北(上届上榜)、宗利华兴许可以算是实力派作家的代表。他们的创作走向,他们的作品所彰显出的文学性因素,正是这个行界所努力追求的。

这三位作家共同的特点,是有着相当不错的文学修养,传统文化,异域文化,多多少少都溶进了他们的血脉中。所以他们有思想、有追求,并终化为有质地的作品,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侯德云是一位敏锐、幽默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叙事圆熟、姿态从容,常以机智之笔,将幽默融入批判,将喜剧融进悲剧。《笨鸡》、《老黄的手腕》就是这样的作品。

和侯德云比,于德北似乎缺少了侯的那种幽默的气质,但他的作品却更为纯净。他的小说中,有诗性,也有人性,《一瞬》、《酒事》就是文学指向分明的作品。于的小说,质地上乘。

把宗利华摆进实力派作家队伍来,似乎和他的资历不太相称。但我以为,这是一位潜力很大的小说家。他的《教授》和《浪迹江湖三题》,都是本年度创作中的重要收获。底蕴丰厚,叙事老到;色彩、场景、动作、情绪、性格,无不鲜活;那种化老套为神奇的功力,证明他的不凡和不俗。宗利华似乎还在寻找自己的创作路径,我们不妨耐心地期待着。

王奎山是今年上榜作家中,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作家。这位勤奋的一往情深地坚持自己文学信仰的作家,很早就引起我的关注。他的小说,写人状物的准确,遣词造句的精当和作品传达出的浓厚的生活气息,曾经使我佩服不已。2006年度的《在亲爱的人和一头猪之间》让我对王奎山有了新的认识,他对生活的敏感依然不衰,他对生活的批判姿态,依然不变,这种精神追求使他成为微型小说·小小说作家的精神的向标。

上次上榜的刘建超,今年发表作品不多,但质地颇高。《滑一刀》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而曾经以弘扬形式而闻名的谢志强和蔡楠,本年度最好的作品却大抵采取了写实路数。谢志强是一位老资格的既长于理论,又长于创作的作家。他的“飞起来”的主张是对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的想象力的积极呼唤。蔡楠年轻,同样精于创作,是形式创新的勇敢的实践者,也曾写出过一些颇有新意的形式新颖的小说来。但是2006年的上榜作品,谢的《一片白云》、《哑巴补鞋匠》,蔡的《1858年的歧口》和《马涛鱼馆》,却都采用了写实手法。其中的原由,我说不清,总之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吧。

位列榜首的安勇,无疑是本年度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中的一个亮点。在2005年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评审过程中,安勇的《仇恨》曾经作为替补偶然地进入了排行榜,今年鲤鱼跳龙门,一下子竞翻到了最耀眼的位置上。

其实,这并不出人意料。安勇是那种沉得住气,有思考、肯琢磨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五一”是几号》、《雪白的馒头》、《一张饼》、《门》等,都是以写实笔法,达寄托之旨趣,蕴含回味,颇见质地。今年的上榜作品《光头》,是个个例,是他众多作品中的极少的取怪诞之途的作品。这篇小说对于小人物命运的思考,那种无奈,那种悲凉,可谓达到极致。在一个充满写实色彩的年度里,《光头》的存在,也许是别有情趣的。

新锐的作家的表现,让人欣慰。巩高峰的《父亲的黑鱼》,写得情趣俱佳,有很好的生活的质感,读了让人惊心动魄,是年度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韩昌元的《8路车》、《哥们老克》、《春天汹涌》等一系列作品,再现了现代青年的真实生活,很有现代性。邵孤城(《借条》)、周海亮(《一条鱼的狂奔》)、海飞(《第28个春天的卡布其诺》)等,也都有不俗的表现。这些新锐作家,不仅有着较好的学养,对于生活感知方式也有异于他们的前辈,他们处于生活的前沿,甚至就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方式,也完全属于自己的。他们的起点很高,一下子跳过了故事的书写,直接进入对人和对人的命运的探寻。也许,他们在叙述上不像前辈那样圆熟,但是他们的独特,就是不可抗拒的力量。我相信,他们今年虽未上榜,但不等于以后就不上榜,只要有好作品,他们终会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

顺便说,这些新锐作家的文学表现和那几位同样是八十后的被商品武装到牙齿的时尚作家不同,他们是文学的而非商品的,这不能不让我感到分外欣慰。

女作家方阵中,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除上榜的徐慧芬、陈毓外,还有陈敏、申永霞、刘黎莹、非鱼、潘格和戴燕等。温和的徐慧芬,在日常叙事中,写人性、写机巧、写姐妹间的不露声色的争斗(《姐妹花》);冷静的陈毓,则把孤寂传达得惊人的美丽(《伊人寂寞》);申永霞(《武侠梦》)文字功底、写作能力、想象力都证明她是微型小说·小小说界的高手;非鱼的《荒》,结构奇特,寓意深远,有哲性思考,也属难得;戴燕的《滴水的声音》,让人体会到婚恋的隐秘,滴水声的运用,也强化了小说的文学性,是很成功的。

不能不说一下“天空的天”。据说这是一个残疾女青年,她以残疾之身,面对艰难生活时,把心灵和希望都给了文学,她是努力又真挚的,想来颇令人感动。她写得勤奋,且不俗。祝她的文学路越走越宽广。

其实,每一个作家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作家是不可替代的。阅读2006年微型小说·小小说家,我们不难发现,上榜作家刘国芳、陈永林依旧高产,他们的作品,讲究情节,关心底层民众的疾苦(比如《贼》、《蜘蛛人》),有着较好的阅读快感。上榜作家孙方友的“文革”记忆,上榜作家秦德龙的类似东欧小品式的官场讽刺小说,魏永贵的公安题材小说,以及邓洪卫、相裕亭、曾平、申平、曾颖、游睿、奚同发、王琼华等人的别具特色的小说,共同组成了微型小说·小小说世界的多元化格局。

2006年是个写实的年度。虽然我很欣赏写实类的作品,但若大家一古脑地都奔写实而去,不也显得单调些了吗?所以,准确地说,2006年是个平实却又单调的年头。前两年滕刚横空出世,为微型小说·小小说文体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在2006年似乎已然停止。不是滕刚停止了,而是微型小说·小小说的文体创新停止了——起码是放慢了脚步吧?

本选本从2005年第四季度选起,特此说明。

2007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6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吉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9826
开本 32开
页数 5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8
14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