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细节而生动,往事因亲历而鲜活。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一代宗匠竺可桢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诸于世。本卷收录1946—1947年的竺可桢日记。
从遵义到杭州,与浙江大学复员过程相伴,记录了战后科学教育界的期望和社会生活的乱相。从巴黎到波士顿,与沿途学术考察相伴,扫描了二战后法、英、美诸国的社会景象。从校园到监狱和媒体,“于子三事件”多角度折射出竺可桢的“求是精神”、教育思想、治校原则、法制观念和政治态度。
图书 | 竺可桢全集(第10卷)(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往事因亲历而鲜活。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一代宗匠竺可桢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诸于世。本卷收录1946—1947年的竺可桢日记。 从遵义到杭州,与浙江大学复员过程相伴,记录了战后科学教育界的期望和社会生活的乱相。从巴黎到波士顿,与沿途学术考察相伴,扫描了二战后法、英、美诸国的社会景象。从校园到监狱和媒体,“于子三事件”多角度折射出竺可桢的“求是精神”、教育思想、治校原则、法制观念和政治态度。 内容推荐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19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0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目录 前言 关于竺可桢日记 日记编例 第10卷说明 1946年 日记 本年事要 通讯录 读书笔记 收支一览表 浙大预算(民卅五年)及浙大教职员、学生人数 物价 新财政系统 卅五年彬彬、宁宁款 梅儿款 杂记 1947年 日记 子女成绩 所订报纸及杂志 薪水 本年事要 浙江大学民卅六年经费 浙大卅六年度经费预算及教职员人数 在欧美接洽的教授 杭州地方机关 通讯录 附录一 第10卷人名简释表 附录二 竺可桢家系人物表 附录三 张侠魂家系人物表 附录四 陈汲家系人物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竺可桢全集(第10卷)(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竺可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8408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6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825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首版时间 | 2006-12-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Z427 |
丛书名 | |
印张 | 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7 |
宽 | 181 |
高 | 3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