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看透美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凭什么啊?殖民地的老百姓们纳闷,你们英国议会什么时候插手殖民地事务了?当初我们的爷爷的爷爷来到这片土地建立殖民地的时候,是国王批准了的。我们英国议会中连一个议员都没有,现在,我们看报纸、结婚这种事你们都要敲竹杠?

美国政府在两伊战争中向伊拉克提供许多技术,包括允许向其出口超型电脑,甚至炭疽热技术。现在。美国声称伊拉克拥有生物武器,实际上这是以前纵容伊拉克的恶果之一。

曲超编著的《一本书看透美国》用“人”讲史,把美国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透过事件中人物的言行为读者展现。让你觉得华盛顿、林肯、罗斯福这些美国历史当中的伟大领袖们离你并不遥远,他们好像就在你的身边,给你喋喋不休地夸耀他们的“丰功伟绩”。

内容推荐

《一本书看透美国》用“人”讲史,把美国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透过事件中人物的言行为读者展现。让你觉得华盛顿、林肯、罗斯福这些美国历史当中的伟大领袖们离你并不遥远,他们好像就在你的身边,给你喋喋不休地夸耀他们的“丰功伟绩”。

《一本书看透美国》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地看待美国历史。美国曾经是那么安详地躺在北美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美国人勤劳、幽默、富有冒险精神,曾经那么与世无争。可现在美国却变得越来越颐指气使。

作者曲超强烈号召大家:不要被美国的大片所蒙骗,要看到真实的美国与它背后真实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英皇的殖民地

 第一节 “五月花”号,起航/002

话说清教徒/002

“五月花”号的征程/004

41位铁汉的公约/005

感恩节 /006

开枝散叶/008

 第二节 凡事都要有规矩/009

一百年来的13个殖民地/009

一国三制/011

立法机构也挺乱/012

议会和总督掰腕子/013

 第三节 航海要有方向/014

重商主义/014

《航海条例》/015

限制也上瘾/017

 第四节 顺从只是暂时的/019

距离产生美/019

被忽视的感觉很不错/020

大家来走私/023

第二章 我们独立吧

 第一节 我们不要印花税/026

七年战争/026

胜利了,却笑不出来/029

结婚都上税/030

 第二节 波士顿,请你喝茶/032

波士顿惨案/032

安安静静地倾茶/034

第一届大陆会议/035

 第三节 迈向独立的大门/037

黎明的枪声/037

瓮中捉鳖/038

 第二届大陆会议/039

人们需要《常识》/040

独立宣言/042

 第四节 打仗不是闹着玩的/044

“两山”大捷/044

萨拉托加大捷/045

约克镇,定乾坤/047

 第五节 进步盯宪法,退步的条文/049

开会要有规则/049

淡定地作出选择/051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053

看上去很美/054

第三章 谁来拯救美国

 第一节 挑战奴隶制/058

比“五月花”号更早/058

究竟解放了谁/060

有压迫就有反抗/062

 第二节 两党诞生/064

密苏里妥协案/064

1850年妥协/065

堪萨斯一内布拉斯加法案/066

共和党横空出世/068

 第三节 铁血真汉子:约翰·布朗/070

汉子的早年岁月/070

参加堪萨斯内战/072

约翰·布朗大起义/073

 第四节 林肯当选/076

贫苦童年/076

走上政坛/078

林肯VS道格拉斯/079

走向巅峰/080

 第五节 南北战争/082

不得不战/082

战争总动员/084

初战告负/085

半岛上的争夺/087

解放黑奴就能胜利/088

 第六节 后林肯时代/091

一个偶然的活动/091

戏院的枪声/092

经济腾飞/094

第四章 欧洲,你要听话

 第一节 镀金时代/098

史上首个亿万富翁:洛克菲勒/098

钢铁大王:卡内基/100

拿政治当生意/102

 第二节 笑看欧洲窝里斗/104

铁马冰河入梦来/104

战争与和平/106

主战派,罗斯福/108

 第三节 发现德国潜艇/110

别人打仗我发财/110

站在协约国一边/111

德国潜艇战/112

 第四节 该出手时才出手/115

美军参战/115

巴黎和平分赃会/117

华盛顿会议/119

第五章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一节 史上最差总统:哈定/124

扑克内阁/124

尴尬风流/126

放任自由/127

 第二节 大萧条,大爆发/129

繁荣景象/129

黑色星期四/131

罗斯福临危受命/133

 第三节 力挽狂澜/135

复兴金融/135

改革农商/136

救济无家可归的人们/137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39

 第四节 困境和出路/141

法西斯抬头/141

左右夹击/143

大法官的刁难/145

第六章 梦醒珍珠港

 第一节 别碰我,我中立/148

在道义上保持中立/148

人民想要和平/150

祸水东移/151

 第二节 虎!虎!虎!/153

日本跳出来了/153

一次处心积虑的偷袭/155

珍珠港的惨剧/156

 第三节 反法西斯大家庭/159

丘吉尔的算计/159

《联合国家宣言》/161

对苏联伸出援手/162

 第四节 东边日出西边雨/164

神秘的“AP方位”/164

中途岛:日本海军的噩梦/165

霸王行动:敲响纳粹的丧钟/167

血腥“奥马哈”/168

 第五节 胜利属于我们/170

墨索里尼的末日/170

柏林谁来攻/171

兵临城下/173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174

第七章 苏联,我记住你了

 第一节 要稣哥,不要铁幕/178

铁幕演说/178

危机为哪般/180

马歇尔计划/182

 第二节 三八线不是你们家的/184

朝鲜问题/184

联合国军来了/186

从鸭绿江退到板门店/188

 第三节 麦卡锡主义/191

麦卡锡其人其事/191

谢伟思的中国“缘”/193

《亚美》案/194

多行不义必自毙/196

 第四节 东德西德,一墙之隔/199

德意志分裂/199

把墙砌起来/201

有事好商量/202

 第五节 古巴要打核战争/204

火烧美国后院/204

没有枪,没有炮,苏联给我们造/206

虚惊一场/207

 第六节 越南,你让我好疼/209

越南:苦难的土地/209

狂轰滥炸:全面侵越的开始/211

尼克松:退一步海阅天空/212

第八章 不省心的中东

 第一节 帮助犹太人回家/216

犹太人的梦想/216

美国见缝插针/219

以色列:美国帮助下的重生/220

 第二节 稣哥和真主的战争/223

第一次中东战争/223

赎罪日战争/225

戴维营和谈/226

 第三节 坚定支持伊拉克/227

霍梅尼PK萨达姆/227

伊拉克:我有美国/229

战争经过/.230

 第四节 萨达姆反水了/233

欠债不还钱/233

玩火自焚/235

严厉的制裁/237

 第五节 头疼的巴以局势/238

一波三折的和谈/238

和平,在奥斯陆/240

后拉宾时代/241

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43

第九章 新世纪。新挑战

 第一节 论世贸大楼的倒掉/246

世贸大楼轰然倒塌/246

目标,本·拉登/247

阿富汗反恐行动/249

草木皆兵/250

 第二节 陷在伊拉克当中/252

都是“飞毛腿”惹的祸/252

邪恶轴心/253

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254

胜利,言之过早/256

 第三节 伊朗,你小心/258

将你包围/258

联合国上的博弈/259

“反美斗士”内贾德/260

志同道合也没用/262

 第四节 华尔街的阴谋/264

次贷为何危机/264

B计划/266

奥巴马救市/267

附录一:历任美国总统/269

附录二:美国大事年表/273

试读章节

为什么会这样呢?

基督教认为,《圣经》是神的话语,谁手里有了它,就等于是掌握了神的话。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教廷控制着圣经,圣经都是拉丁文,故意不翻译成当地语言。即使是说拉丁语的地区,也不让普通信徒看到《圣经》。

这样,天主教教廷就可以任意歪曲、曲解甚至编造神的话语。普通信徒没有圣经,那么,教廷颁布的一切规章、制度,就成了“神的旨意”,谁敢违抗,谁就是“异端”,就要被处死。

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权集团的专横、腐败、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清教徒时代,人类史上才真正出现了职业这个概念。当时的职业一词是calling。call是呼唤、呼叫的意思。calling含有“召唤、神召”的意思,意即上帝在天上呼唤你、命令你该有何种行为。这个词义中无疑含有宗教意义:职业即是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这是职业的最初定义。

在清教徒的理解中,职业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唤、所使唤、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动。现在,清教徒认为,上帝召唤自己开拓北美的疆土,就把在美国国度上的“创业”视为天职。

清教徒对一切充满了信心,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都具有排除万难、获得非凡成功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

在历史上,清教徒因与“英国的国教教义相违背”而受到过多次迫害,其实,这只是国王怕清教徒抢了他“信仰”的饭碗而已。一个“君权神授”的国王。怎能允许他的子民信仰其他教派呢?

正因为如此,詹姆斯一世开始疯狂地迫害清教徒,只要清教徒消失在英国的土地上,那他的国王宝座就能坐得更稳当一点。

“五月花”号的征程

很多人都知道,乘坐“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洲的清教徒开创了美国的历史。但是,他们一开始并不想去那么遥远的蛮荒之地。

1608年,一批受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为了寻找一块能让他们传播清教思想的地方,砸锅卖铁,弄了一只帆船。他们最初选择的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荷兰离英格兰很近,只隔着多佛尔海峡,在欧洲也是商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清教徒在英国呆不下去,到荷兰去谋求发展是很自然的选择。

但他们到了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后,发现大城市里物价太贵,真是“长安居大不易”,生活相当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改善环境,寻找更好的谋生机会,他们又集体搬迁到了荷兰的工业城市莱顿。在那里,人们倒是对他们很宽容,信仰也相对自由,荷兰政府挺同情他们这帮“外来的和尚”,还专门给了他们一座教堂,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牧师,用自己的方式做礼拜。

但是这样还是满足不了这批人的“胃口”——肚子依然填不饱。更可怕的是,在当地人的熏陶下,他们发现自己的子女都变成了荷兰人的做派,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受到了荷兰其他教派异端学说的影响。

这是相当危险的,要知道,这些人本来是想让每个荷兰人都成为“清教徒”的,而不是让荷兰人来同化他们的。

为了摆脱传教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和干扰,他们决定移居到北美洲的弗吉尼亚。在那里,他们既能做英国人,又能自由地信奉清教。P003-004

序言

看透美国并不难

可能有的人看了这本书的书名会说:“可能吗?一本书就能看透美国?”

不错,要把美国的各个方面全都写清楚,可能要写好~部百科全书。但是,我想让大家看透的,是美国的精髓。因为有了这些精髓,才有了今天你所知道的美国。

那么读者要问,从哪能体会到美国的精髓呢?美国的精髓又是什么呢?

我身边正好有位美国的朋友,他叫马克,也许你可以从他的故事中得到点启示。

马克在美国国内大学毕业后,要找份工作,就去征求他老爸的意见,他老爸说,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别烦我!

马克见老爸嫌自己烦,就决定走得远远的,离开美国。不要误会,他不是要来中国,因为美国现在到处都是Made in China,在他们看来,中国太富了,一点挑战都没有。

正在他犯愁去哪里的时候,在网上,美国的一家慈善机构正要组织一个救济队去刚果帮助那里的难民,马克想,刚果不错,工业化程度不高,人烟稀少,去那里!

半个月后,经过面试审查,马克正式成为救济队的一员,准备动身去遥远的非洲丛林。

说到这,我要发表议论了,你还没看出美国的精髓在哪里吗?马克的家乡就在弗吉尼亚,虽然他是德国人的后裔,但是他还是继承了弗吉尼亚精神——勇于挑战、勇于冒险、勇于开拓!

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的话,就不会有美国的西进运动,那么现在美国的西部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

相比较之下,我们中国人也有开拓的精神,‘改革开放后,那么多人“下海”了,可是到了今天,那些“下海”的人都成为了企业家、大老板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勇气叫自己的孩子去“开拓”了:孩子,还是留在自己身边Ⅱ巴!

因此,相比较之下,我们所欠缺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言归正传,还是说马克。马克到了刚果后,看到的是刚果内战不断,人民生活的困苦。那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每天都会看到有人死去,马克说,虽然救济队的卫生和医疗条件好一点,但是因为要首先治疗当地人,所以有的队员就会因为被疾病感染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

我曾想仔细了解一下他在刚果的见闻,可是他拒绝向我描述某些具体的细节。他说,那种惨象是我们这些人无法想像的,如果总回想这些事,人就会崩溃。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眼眶就红了起来。

美国人从来都是直截了当的,他们的感情非常丰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9·11”事件后,在世贸大楼的废墟前,美国妇女嚎啕大哭,你看到这个情景,就会知道,美国人也都是很情绪化的。

英国人就比较反感美国人这一点,他们比较欣赏中国人那种婉转、含蓄的方式。英国人认为美国人说话阴阳怪气、表情极度扭曲。

可是,如果美国人像英国人一样刻板、严肃的话,他们就不是美国人了。美国之所以是美国,就在于它的直接、它的丰富。

此后,马克跟随救济队又到了其他的非洲国家。在结束了为期两年的非洲之旅后,他们救济队征求每个队员的意见,由队长起草报告,交由政府保存。报告上的大致内容是:某某国家不尊重人权;某某国家限制公民言论自由等。

我奇怪地问马克,你们不是主要负责医疗和救援工作吗?怎么报告里不说这些,谈到政治上来了?马克耸耸肩,他说,没有自由,一切都谈不上。

马克的故事讲完了,我想大家应该了解了什么才是美国。今天晚上,当你打开电视看到新闻里说美国又做了什么,你就不再困惑了。

这就是美国人的观念,他们热爱自由,胜过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美国人却在“绝对的自由观念”中挣扎不已。

绝对的自由,从某个程度讲,就是绝对的放纵。至今为止,一些美国学者还在争论:林肯发动内战到底符合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因为他们觉得联邦政府干涉了南方蓄奴州的行政自由。

这种观念使得美国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直都是模棱两可。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使得美国犯罪率居高不下。在华尔街的高楼掩盖下的贪婪,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通过一本书而看透美国,其实也很简单。

作者

2010年11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看透美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曲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703164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712.07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