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语文(八十堂大师国文课)
内容
编辑推荐

名家泰斗的经典国文课,读之可塑造国民精神,发现汉语之美。民国老课文的中学版,是大、中学生及青年读者的自我提升的必读书。了解民国文化思想的一面镜子,集最富含国民精神的经典文章于一书。

胡适、鲁迅、梁启超等编著的《民国语文》收集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从中选出当下语文教材较少收入,但又影响深远、富有现实意义的经典文章,分为《公民》、《《新知》、文学》三个部分。

内容推荐

在所有教育科目里,语文是最基础的必修科目,起到培养基础语言文字能力和熏陶国民人文精神的作用。语文一科民国时期称为“国文”,当时的国文教科书由民间自行编撰,由于百家争鸣、竞争激烈,出版者不得不精心编写,不少大学者也都加入到编写教科书的事业中来,所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科书版本。

《民国语文》收集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从中选出当下语文教材较少收入,但又影响深远、富有现实意义的经典文章,分为《公民》、《新知》、《文学》三个部分。《民国语文》所选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名家的典范传世作品,如胡适、鲁迅、孙中山、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梁实秋、林语堂、费孝通、任鸿隽、朱自清、张恨水等等,完美呈现了现代汉语之美。

如此大师云集、难得一见的国文盛宴之书,不仅是大中学生极佳的课外语文读物,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更是自我通识教育的典范读本,值得开卷细读。

近年来文化界兴起一股民国热,有心的读者亦可在书中鸟瞰“民国风范”,窥见民国文化思想的一个侧面。

目录

公民

自由主义 胡适/3

道德的勇气 罗家伦/8

“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主义 梁启超/13

中华民族的克难精神 钱穆/20

怎样才配称做现代学生 蔡元培/24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胡适/29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33

谈动 朱光潜/41

谈静 朱光潜/44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47

自由与放纵 蔡元培/50

论自我实现 罗家伦/52

缺陷论 李石岑/54

生活的艺术 夏丐尊/57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60

世界观与人生观 蔡元培/66

科学的头脑 任鸿隽/70

青年与我 李石岑/72

社会的不朽论 胡适/77

立志做大事 孙文/81

运动家的风度 罗家伦/83

雪耻与御侮 俞平伯/88

中国人的国民性 林语堂/91

为什么要爱国 潘大道/96

人生目的何在 梁启超/99

理信与迷信 蔡元培/102

何谓自由 翼公/104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胡适/107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110

黄花岗烈士纪念会演说词 陈布雷/113

哀思 陈西滢/116

美国的民主 费孝通/119

最先与最后 鲁迅/124

新知

人的文学 周作人/129

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夏丐尊/136

科学的起源 王星拱/138

庄子 闻一多/141

孔子的人格 张荫麟/152

日本的衣食住 周作人/154

文艺之研究与鉴赏——什么与怎么 任白涛/160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163

文艺鉴赏的程度 夏丐尊/168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171

文学的一个界说 朱自清/181

词的境界 王国维/188

辞赋之渊源 刘师培/190

元剧之文章 王国维/192

论时代思潮 梁启超/197

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 赵元任/199

物理学和人生 周昌寿/201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朱光潜/203

美与同情 丰子恺/207

《论语》解题 梁启超/210

东西人教育不同 梁漱溟/213

文学

不亦快哉 梁实秋/219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221

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之五 周作人/223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226

重刊《浮生六记》序 俞平伯/229

雾之美 张恨水/231

以漫画初刊与子恺书 俞平伯/232

闻歌有感 夏丐尊/234

藏行纪程 杜昌丁/239

论“他妈的!” 鲁迅/242

骂人的艺术 梁实秋/246

与蔡孑民书 林纾/249

答林琴南书 蔡元培/252

《近代散文钞》序 周作人/256

邻人 丰子恺/260

求阙斋日记 曾国藩/262

脸谱 梁实秋/264

请客 王了一/267

聪明人与傻子和奴才 鲁迅/269

苦雨斋之一周 周作人/271

渐 丰子恺/273

祝你奋斗到底 冰心/276

劝菜 王了一/279

旧 梁实秋/282

辰州途中 沈从文/285

故都的回忆 蒋梦麟/287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292

关于蔡先生的回忆 陈西滢/298

试读章节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胡适

题解

五四运动以后,以激烈的政治手段彻底改造中国社会的观点日益高涨。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器都能做的事”。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这篇文章掀起了学界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很多著名的学者都卷入其中。这场论争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时值今日,“问题与主义”依然是需要国人深深思考的难解之题。

“现在舆论界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那些迷信军国民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人,就可算是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么?”

“要知道舆论家的第一天职,就是细心考察社会的实在情形。一切学理,一切‘主义’,都是这种考察的工具。有了学理作参考材料,便可使我们容易懂得所考察的情形,容易明白某种情形有什么意义。应该用什么救济的方法。”

 我这种议论,有许多人一定不愿意听。但前几天北京《公言报》、《新民国报》、《新民报》(皆安福部的报)和日本文的《新支那报》,都极力恭维安福部首领王揖唐主张民生主义的演说,并且恭维安福部设立“民生主义的研究会”的办法。有许多人自然嘲笑这种假充时髦的行为。但是我看了这种消息,发生一种感想,这种感想是:“安福部也来高谈民生主义了,这不够给我们这班新舆论家一个教训吗?”什么教训呢?这可分三层说: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到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器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侯,如何能有用呢?

第三,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欧洲政客和资本家利用国家主义的流毒,都是人所共知的。现在中国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种某主义来欺人。罗兰夫人说,“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恶,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听的主义,都有这种危险。

这三条合起来看,可以看出“主义”的性质。凡“主义”都是应时势而起的。某种社会,到了某时代,受了某种的影响,呈现某种不满意的现状。于是有一些有心人,观察这种现象,想出某种救济的法子。这是“主义”的原起。主义初起时,大都是一种救时的具体主张。后来这种主张传播出去,传播的人要图简便,使用一两个字来代表这种具体的主张,所以叫他做“某某主义”。主张成了主义,便由具体计划,变成一个抽象的名词,“主义”的弱点和危险,就在这里。因为世间没有一个抽象名词能把某派的具体主张都包括在里面。比如“社会主义”一个名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王揖唐的社会主义不同,你的社会主义和我的社会主义不同;决不是这一个抽象名词所能包括。你谈你的社会主义,我谈我的社会主义,王揖唐又谈他的社会主义,同用一个名词,中间也许隔开七八个世纪,也许隔开两三万里路,然而你和我和王揖唐都可自称社会主义家,都可用这一个抽象名词来骗人。这不是“主义”的大缺点和大危险吗?

我再举现在人人嘴里挂着的“过激主义”做一个例:现在中国有几个人知道这一名词做何意义?但是大家都痛恨痛骂“过激主义”,内务部下令严防“过激主义”,曹锟也行文严禁“过激主义”,卢永祥也出示查禁“过激主义”。前两个月,北京有几个老官僚在酒席上叹气,说,“不好了,过激派到了中国了。”前两天有一个小官僚,看见我写的一把扇子,大诧异道,“这个是过激党胡适吗?”哈哈,这就是“主义”的用处。

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现有奉劝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

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夫的生计问题,到尢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解散安福部问题到加入国际联盟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为什么谈主义的那么多,为什么研究问题的人那么少呢?这都由于一个懒字。懒的定义是避难就易。研究问题是极困难的事,高谈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比如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研究南北和议如何解决,这都要费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征求意见,考察情形。还要冒险吃苦,方才可以得一种解决的意见。又没有成例可援,又没有黄梨洲、柏拉图的话可引,又没有《大英百科全书》可查,全凭研究考察的工夫,这岂不是难事吗?高谈“无政府主义”便不同了。买一两本实社《自由录》,看一两本西文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再翻一翻《大英百科全书》,便可以高谈无忌:这岂不是极容易的事吗?

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

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据于一生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该有什么样的结果,推想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定的解决,认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过这三步工夫来的。不如此,不算舆论家,只可算是钞书手。

读者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劝人不研究一切学说和一切“主义”。学理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工具。没有学理做工具,就如同王阳明对着竹子痴坐,妄想“格物”,那是做不到的事。种种学说和主义,我们都应该研究。有了许多学理做材料,见了具体的问题,方才能寻出一个解决的方法。但是我希望中国的舆论家,把一切“主义”摆在脑背后,做参考资料,不要挂在嘴上做招牌,不要叫一知半解的人拾了这些半生不熟的主义,去做口头禅。

“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

民国八年七月。

阅读延伸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P107-109

序言

就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我国唐宋古文复兴运动一样,复古或回到过去,有时恰恰是前进的一种曲折方式。近年来,随着近现代文史书籍的大量出版,国人得以重新发现一个“新”的民国,发现那段看似纷乱的历史中,其实蕴含不少跨时代的历史价值。因此,重新解读民国、了解民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文化思潮,出版界也因此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民国热。

与此同时,很多人对当今僵化的应试教育产生质疑,对现行的中小学教材日益不满,反思问题的关键,以期早日改良。当这个教育界的小潮流与重新发现民国的社会大潮流合二为一时,很多读者便开始关注起民国时期的教育来。

民国时期,由于政治鼎革,民气初生,国民自有一股质朴的风度,所以有一阶段社会文明发展迅猛,人才辈出,出版业也较为繁荣。那时学校教科书的出版非常兴盛,很多民营出版机构纷纷加入出版教科书的竞争行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很多当时的权威学者、思想大家也投入到编写中小学教材的工作中来,因此当时的教科书质量普遍相当高,对青少年的教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直至今天,很多老一辈民国人,对当年上学时使用的课本还念念不忘。

前几年,民国小学语文课本《开明国语课本》重新出版,许多家长买来给孩子当课外书,结果大受欢迎,说明优秀老课本具有超越时空的当代价值。不少学者认为,那个时期的中学生的实际综合素质,要超过现在的普通大学生不少,这一点从当年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之经典恰当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策划这本民国中学语文选粹,精选民国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融汇于一书,给读者呈上一部《民国语文》。希望读者借此比较思考,以古鉴今,得到一些有用的启迪。

我们在挑选文章时,尽可能选择近年来教材中未收入,但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塑造公民观念具有较高价值的典范文章,以便最大程度地体现时代差异性。因此,在现行语文教材中多次出现的经典文章,本书原则上不再收入。由于现行语文教材中选人的文言文范文与民国时期大体相同,所以,本书选文以语体文为主,不再收入古代文言文,只酌情收入少许近现代作家所写的文言名篇。另外,为了更全面地体现民国的时代精神,本书还特别收入几篇虽未选人当时的知名教材版本,但却影响深远,很值得国民一读的传世文章。

本书所选文章皆出自大家之手,内容博雅、文字清通,适合随时翻阅,细细品读,编者还精心为每篇文章加上了题解和延伸阅读,提升阅读趣味,以利读者快速掌握文章要旨。

“语文”者,与其说是学校的一个课目,不如说是国家语言文字之典范也。语文教育的目的,除了语言文字的教育,也必不可少要起到培养公民观念、教化国民道德的作用。本书不是一本单纯的课本式语文书,而是一部更广意义上的“国民语文”。因为选文经典恰当,体现民国时期本国语文之典范,展示出清新自在的“民国风范”,所以,本书除了是青年学子的公民语文素养经典读本,也是大众自我通识教育的一本好书。

阅读此书,在窥见别样语文、感受民国范儿的同时,若读者还因此产生深入了解民国人文历史的愿望,编者将荣幸之至。由于编者所掌握的资料有限,书中可能存在不少纰漏,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再版时改正。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语文(八十堂大师国文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鲁迅//梁启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704390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0.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