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工作中的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会控制自己的最初冲动,把握住自己的心理危机,就是一种对自我心理的自控能力。

在职场中,你需要的也许就是那么一点心理慰藉,你需要了解的也许就是那么一点心理知识,你要学会把握自己的心理,同时也要学会了解他人的心理。因此,心理学终于被你提交到了职场的生活中,同时,心理学也成了你必学的一门功课之一。

职场如战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职场中的心理学一定能使你的职场之路更加顺畅无比。

内容推荐

工作中总有很多事情是你无法控制的,因为工作和工作着的人,都是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比如你不会知道同事和领导在想些什么,你不知道该如何去把握对方的心理。但是其实,这些都是有答案的,只要你懂得如何去把握……

本书立足于分析职场中千奇百怪的心理,使读者从此找到自己的心理类型,然后对其进行修正,同时更好地把握住别人的心理,合理运用。当然,生活是具有复杂性的,但是只要掌握了最本质的心理分析方法,一切就都会迎刃而解!

目录

序 了解心理,游刃职场

第1章 求职心理

◎自卑心理——找不到职场“制高点”

◎盲目心理——求职失败的心理大敌

◎依赖心理——与职场格格不入的困境

◎浮躁心理——一种操之过急的心态

◎高不成低不就心理——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

◎患得患失的心理——让你举棋不定

◎畏惧心理——让你自信丧失

◎攀比心理——陷入“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处境

◎“零报酬”心理——信心与无奈的体现

◎“俗人”心理——“俗”得自信才有救

TIPS:单位招聘常见的用人心理

第2章 同事心理

◎阿Q心理——忽略职场心机的自我安慰

◎从众心理——不是锦上添花的上选

◎酸葡萄心理——好人缘的最大“绊脚石”

◎拉帮心理——依赖与埋怨就此落根

◎渴望被尊重的心理——最基本的相互心理需要

◎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适可而止方能保全大局

◎渴望“鹤立鸡群”的心理——只能让你“鹤离鸡群”

TIPS:同事心里最需要互相理解

第3章 领导心理

◎女领导常见的心理

◎男领导常见的心理

◎领导居心叵测的心理

◎领导的“冷暴力”心理

◎征服下属的心理

◎鸡蛋里挑骨头的心理

◎领导最容易出现孤独的心理

TIPS:领导心里最关心的是什么

第4章 下属心理

◎被领导批评时的常见心理

◎渴望被领导看重的心理

◎想在领导面前出风头的心理

◎领导不在时的常见心理

◎与领导相处中常见的“马屁”心理

◎与领导相处中常见的“敌对”心理

TIPS:下属心里最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

第5章 客户心理

◎客户的爱争辩心理

◎客户的挑剔心理

◎客户的性急心理

◎客户的多疑心理

◎客户的找借口心理

◎客户的情绪心理

TIPS:练就控制客户心理的本领

第6章 升迁心理

◎骄傲自满心理

◎七上八下的心理

◎期望受到赞扬的心理

◎迫不及待的心理

TIPS:升迁后的心理调试

第7章 辞职心理

◎羡慕心理

◎沮丧心理

◎犹豫心理

◎狂喜心理

◎冲动心理

TIPS:不恰当的辞职做法

第8章 转行心理

◎心理焦虑

◎心理抑郁

◎心理压力

◎心理恐惧

◎心理依赖

TIPS:端正心态,投入新的工作中

第9章 职场常见心理创伤

◎超时工作的紧张心理

◎中产阶层的心理压力

◎常见的情绪性心理过敏

◎常见的微笑抑郁心理

◎节假日型职场心理倦怠

◎常见的职场自卑心理

TIPS:职场情绪自我心理调节

试读章节

中产阶层的心理压力

什么叫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有什么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和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关于中产阶层的说法,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定义,而其最本质的叫法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城市中,不怎么富有、也不怎么贫穷的中间阶层。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调查结论:“年收入为6万元至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标准。”此为“中产”在中国首次得到清晰的数字化界定。

而在很多职场人士的眼中,有比较舒服实用的个人住房,能买得起普通轿车,有养老医疗福利保障,有比较舒适的家庭生活环境,每年至少一次远门旅游,能按照国家的正常节假日休假,即便是有消费贷款,每月还债支出也不超过月收入的1/5,孩子上学的支出不超过月收入的1/5,没有巨大的还债、失业、工作、安全压力,全家身体健康,爱情幸福,精神愉快的这么一群人,就是梦想中的中产阶层了。

现实生活真的能如此美好吗?某出版机构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公布了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1.9%,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中产阶层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如此,怎么会没有心理压力呢?

记得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个自称“农民”的网友的发言——“谁敢和我比压力?”,异曲同工于使蟑螂“小强”一夜成名的周氏经典之作《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台词“谁敢比我惨”,想起不禁让人一阵心痛。显然,“中产阶层在工作上投入巨大,工作时间显著多于中产以下阶层”这样的调查结论,正如“农村人最幸福”、“公务员最累”等“惊人”结论一样,让人不可接受。

职场中,同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淑仪是一名外企白领,几年前因受不了工作压力,自己投资开了家美容机构。但是独自创业的辛苦加上其他的压力,使得原本开朗的她再也不愿意面对家人开心地笑了。在淑仪的心里,笑容已经不再是表达亲情的工具,而是一种工作。因为她的美容机构就是做服务性工作的,面对下属她要笑,面对客户,她依然还要笑。有的时候,她甚至感觉自己的笑容僵硬了……

庆国是一名大学教师,当年刚上班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几年过去了,他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先是几次被调离工作岗位,原因很简单,人才越来越多了,你不出成绩,自然就要被调走了,相对于那些已经下岗的教师来讲,他还是非常幸运的。然后是房价不断上涨,自己的工资却没有提高多少,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开销随之增大了。而家里的双老都身患疾病……

有媒体刊登了一跨国公司女经理怀疑自己被监视的报道,由此引发了各方对白领职业压力的关注。据专业职业调查显示不:有61.9%的白领承认自己的职业困惑很多,他们通常感到心累,工作没有多大意义,仅是为了生存。

而专业心理咨询师也指出,寻找心理咨询的人群中,86.1%为35岁以下的中产阶层,49.5%的外企白领的心理问题突出,其中有42.5%的咨询人员是中层管理人员。中产阶层感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占48.9%,其次情感压力占据25.3%,生活压力占22.7%。

那么,这些中产阶层的压力是怎么来的呢?

每天超过八小时的工作,每天面对上司咄咄逼人的目光、每天和同事之间进行着明里暗里的斗争……这些都是职场压力的源头。

数据显示,当中产阶层遇到心理问题时,86.0%的白领会选择“闷在心里”,68.1%的人会“找朋友倾诉”,50.9%的人会“尽情地玩”,只有20%的白领职员会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心理辅导人士”解决。  可见,更多的人喜欢把郁闷和苦闷全都放在心里,然后坚信靠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够度过所谓的“低潮期”。但是,专家告诉我们,这种自我调节可能会使情绪变好,但是这个过程必然会延长本人痛苦的时间。更为严重的是,若时间拖得过长,心理的阴影很容易“顺其自然”地发展成一生的痛苦,甚至有人会因此转变成痛苦型人格。

职场中最容易出现心理压力的中产阶层有:销售员、教师、市场调查、媒体从业者等与人接触的职业,还有医生、警察等行业。因为这类人群的工作可变因素很多,可控因素非常少。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职场压力,所以很多男性容易秃头等,此外,进入职场八年至十五年的中青年人,最容易产生压力。

而职场中的心理压力一般是分三个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症状:第一阶段是躯体症状,会产生失眠、焦虑、多疑、胃口差等症状;第二阶段就会产生退缩性行为,表现为不愿上班、无端请假、不愿意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等;最后一个阶段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比如火气大、矛盾多、破坏性强,甚至发生自残、自虐或者自杀倾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中产阶层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这个位置很容易使人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起来,觉得压力很大,而和不足自己的人比起来,又觉得还算可以,凑合着过吧!很多人都是如此想的。

而使中产阶层产生心理压力其主要原因不过有两点:一是职场竞争压力加大了,和自己同时进来的,有的加官了,有的高就了,而只有自己还在原地;或者新来的同事能力太强,把自己挤下来了。二是生活压力增大了,中产阶层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面对结婚、生孩子、买房、养育孩子、照顾老人等,所有的压力堆积在一起都变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对于这种心理压力,其实不是外人一言半语能解决的,而是要发自内心的改变。首先,要学会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如果做到了这点,你会越来越发现,原来工作是非常美好的。而只有在这种心态下,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出色。

生活对工作带来的压力和冲击,其实是很有限的。只要工作开心了、顺畅了,生活中的压力也就不会被特别重视,从而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也响应减少了。P219-223

序言

了解心理,游刃职场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质,正是这种特点和性质造就了不同的工作状态。当我们处于这种工作状态中,我们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工作本身,还有周围的同事、领导、客户……

职场如战场,我们周转于职场之中,需要求职、升迁、辞职、转行……

林林种种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经历使我们不得不面临很多情景和认识很多的人,我们需要和同事、领导、客户打好交道,我们需要求职成功、需要职场升迁、需要辞职、需要转行……所有的这一切在发生着,你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着,而你所接触的人也在变化着……

在这种变化中,很多人会感觉自己的心理受到了伤害,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但是你知道吗?职场中的每个人其实都是会出现心理问题的。

心理学家曾经指出,人们看来最坚强的警察这种职业其实是最容易受到心理伤害的,在国外,警察是心理咨询的常客。还记得香港影片《无间道》吗?陈慧琳扮演的是服务警员的心理咨询师,这个角色对警员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多佛偷渡案中,60名中国偷渡客被塞人一辆货车里准备偷运到英国,由于卡车上惟一的通风口被关闭,最终导致58人因窒息而死亡。车上惟一的两名幸存者是一级受创者,凡是受害者家属都是二级受创者,而所有接触过惨案现场的警察就是第三类受创者。尤其是那些之前没有心理准备,突然被暴露在“惨案画面”中的边防警,他们因此可能会天天做噩梦,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心理创伤可能会被压抑,而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出现症状。

而在一项报道中也有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警方共有476名民警牺牲、6076名民警负伤,其中有一个数据尤其值得关注,“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民警达212人”,这个数据在牺牲民警中占到了相当的比例。

因此,在我们为自己的心理受到伤害而难过、郁闷之时请首先想想那些比我们还要受伤的职场中人吧!至少你的伤害还是比较小一些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受到心理伤害呢?

现在就请我们一起来关注你走进职场的过程吧!从你求职的那天起,你就在为自己的心理受到伤害作出准备,求职的时候你会盲目,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应聘好一点的工作,你又会感觉自己很自卑;而在寻找工作的方式及标准上,你又依赖于大多数人的想法;面对众多招聘单位,你开始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

和同事相处,你不懂得运用心机,只知道从众,你的酸葡萄心理让你不能拥有好的职场人缘,而你的拉帮结伙心理又使老板非常反感,你渴望有友谊却建立不好这种友谊,你希望自己能“鹤立鸡群”,却往往适得其反……

和领导相处,你不懂得揣摩领导的心思,你畏惧领导的“冷暴力”,你不理解领导的“鸡蛋里挑骨头”,你更不明白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

如果你有自己的客户,那么你牢牢抓住客户的最根本做法就是抓住他们的心。那么,你了解他们的心理吗?你知道自己如何做才能抓住他们的心理吗?

终于有一天,你也做了领导,你才开始慢慢体会到领导的心思。但是在你初为领导之时,你往往会有一段时间的心理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你的急于表现自己,急于“让下属承认你”的心理上……此时,你不仅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还要了解下属的心理。

还有你辞职的时候,你转行的时候,你在经受心理创伤的时候……

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这些伤害都是自己造成的,你的不良心理状态、你的对其他人心理的不了解、你不懂得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才能做好工作的道理,你更不明白和职场中人的相处最重要的是抓住对方的心。

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工作中的心理学》吧,让我们更有实力游刃于职场之中。  刘青

2007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工作中的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19224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0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