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漫漫古典情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陈圆圆……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青楼女子身上,都附丽着一段爱生梦死的传奇,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那些被后人强加上的炫目光环背后,是怎样一幕绝望而挣扎的底色人生?终于,有一位现代才女,越过迷离的乱世风烟,向她们真实的生活窥去……

作者如是说:这不是一部说传奇的书,它似乎更愿意打破传奇,放弃那些堂皇的描述,从容易被人忽略的字里行间里,掠起人性的尘埃,淘出,一个现代女子所体会到的人生况味。

内容推荐

与其说我讲述历史,不如说我照见历史。

用一个现代女子的眼光去看她们,越过迷离的乱世风烟,越过那些被后人强加上的炫目光环,我知道,她们如我们一样,不过是平凡女子,谋生,亦谋爱,胼手胝足,孜孜屹訖,千辛万苦,有时,仍不免跌入狼狈或者孤寒。所以,这不是一部说传奇的书,它似乎更愿意打破传奇,放弃那些堂皇的描述,从容易被人忽略的字里行间里,掠起人性的尘埃,淘出,一个现代女子所体会到的人生况味。

目录

自序 传奇的彼岸

误度秦淮八艳

马湘兰——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柳如是——扬眉女子,风尘知己

董小宛——她把垃圾吃下去,变成糖

卞玉京——听说爱情回来过

李香君——谁在描画一把桃花扇

寇白门——那场美丽的火灾

陈圆圆——流浪在男人身边

顾媚——动什么别动感情

外篇

周郎顾

刘邦老爸的低级快乐

戚吕之战——当铁娘子碰上文艺兵

薄姬——野百合也有春天

雍齿——他是刘邦的老邻居

共谋——我看嵇康与山涛

王维——我只喜欢暗恋的感觉

罗敷的爱情变调

鱼玄机的堕落史

戏说谢道韫

张爱玲情事

试读章节

(一)

讲马湘兰的故事,可以省一点力气,她生于嘉靖二十六年,死于万历三十二年,两头都搭不上乱世,而且,谢天谢地,她的爱人也不是什么士子清流,这些使我终于能够避开政治——政治这东西我不懂,我有的,只是一点点常识。

都说马湘兰并不美,姿首如常人,却能为六院冠冕,她的魅力,在容颜之外。

首先是气质不错,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其次聪明,吐辞流盼,善窥人意。

光靠这两点,能在秦淮河畔站稳脚跟,但将诸艳群芳全压下,做到金字塔尖的位置,马湘兰凭借的,是一份不让须眉的豪爽。

“豪爽”这个词,不是放在男人身上才成其为魅力,胳膊上跑马拳头上立人,那是孙二娘式的简单粗糙。豪爽是清澈的眼眸,开阔的器局,是对琐屑细事的忽略和遗忘,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的痛快淋漓;豪爽还可以是一往情深之子靡他,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豪爽女子,才会有如此灼热忘我的爱情。

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被人爱慕,粉丝成堆呢?

关于马湘兰的豪爽,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她视金钱如粪土,时常挥金以赠少年;比如说小丫鬟失手跌碎她的玉簪,她反而要赞碎玉之声的清脆美妙。蜀锦缠头,步摇条脱,她一概不放在眼里,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尽可以放松心情,不必在谈笑风生的同时,提防她话语中的埋伏,猜度她下一步的举措。

但是,豪爽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开大合的性情,使她不会因某种顾虑,就为难自己。那年有个孝廉听说了她的名头,专程跑来拜访,马湘兰嫌这人不靠谱,面都不给他见。三十年河东转河西,不曾想,没几年,这家伙居然混到了礼部主事,冤家路窄,马湘兰恰有一事犯到了他手里,这家伙公报私仇,全不顾众人说项,一定要将马湘兰拘捕。

在主事的大堂前,昔日的失意粉丝,现在的傲慢老爷,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女人,冷笑道:人人都说马湘兰与众不同,如今看来,也是徒有虚名。马湘兰临危不惧,反唇相讥,说:就是当年徒有虚名,才有今日不名奇祸。主事见她答得巧妙,不由一笑,将她释放。

说到底,这位主事大人并不真想和她过不去,把马湘兰传唤到大堂上,可能只是想满足当年一个情结,用这么一个办法,见到了偶像,省下了出场费,还耍了威风,就是有点唐突佳人——难怪人家马湘兰当年不待见他。

(二)

但不是每次跟衙门过招都如此有趣。妓女是贱民,用吴思先生的说法,官府对她们,有合法伤害权。那一次,她碰到了一个真正的坏人。

此人见马湘兰门前终日车水马龙,以为必有油水可榨,敲诈了五百两银子还不过瘾,却不知马湘兰出手大方,积蓄并不丰厚。眼看贪官污吏来势汹汹,一向瀟洒的马湘兰也慌了手脚,到底是女人,心理素质不过关,一时间惶惶然竞觉得命不可保。就在这时,一个老朋友出现在她眼前。

老朋友叫王稚登,是吴中最负盛名的书法家,马湘兰本人是画兰的高手,两人算得上文墨朋友。书法家光临的那一刻,正撞见马湘兰最为脆弱的瞬间,披发赤脚,目皆哭肿,跟平日里特立独行风采四射的形象判若两人,惨兮兮的,实在是可怜。

可怜,是可爱的别称,放在把自己包裹得很好的女人身上尤其是,王先生不由动了惻隐之心。他虽然因为诸多原因,不是官场中人,而且不是本地人,但作为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和喜欢附庸风雅的官员颇有些往来,正好御史大人有事找他,他把马湘兰的事跟大人一说,轻松搞掂。  就像普救寺张生救莺莺,这是凑巧,或者人际关系网铺得比较广,但是,他最直接地在那个女子面前,展现了男性世界里的权力。女性缺乏安全感的特性,使她们很容易爱上这种权力,爱上那个对自己实施了保护的人,崔莺莺如是,马湘兰也如是。

王稚登的形象,变得前所未有的高大,通身上下散发出温煦迷人的气息。马湘兰越过感恩,抵达爱情,她提出要嫁给他。

这一年,马湘兰三十岁左右,王先生大她十三岁。

王先生笑了,说:我是修道的人,对于美色看得淡。再说,帮别人消灾,就想打里面占便宜,跟制造灾难的人又有何区别?古押衙(唐传奇里一行侠仗义的男子——笔者注)若在,岂不拿匕首对着我的胸口?

他的拒绝有理有节,他的态度光明清正,马湘兰虽余情依依,也不好为难了人家。姻缘不成友谊在,做不了夫妻还可以做朋友,日后的通信里,她一口一个二哥——大概王先生在家中排行老二——看来,利用哥哥妹妹搞暧昧,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

这样一份“友谊”(这两个字暂且存疑),马湘兰将它保持终身,世间犹存有她写给他的八封信,可以看出这份友谊的大致面目。P3-6

序言

(一)

我还是一弱龄文学青年时,就闻听董小宛和冒辟疆这对才子佳人。到底是怎么一档子事,那些文章全语焉不详,却个个拿出十分精神,渲染出一种美轮美奂欲死欲仙的情调。

结合了两人别致的姓名,我推想那段压在故纸堆深处的爱情,当有萱草般温存而陈旧的气味,织锦绣片一样繁复华丽的纹理以及江南的天井里缓缓舞动的幽深寂寞,我想象,雨落如鑲潭的午后,男人与女人就在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里醉生梦死。

让诸君讪笑了,没办法,那时,我就是那么一个矫情的人儿,不过,每一个喜欢文学的人,都有过那么一个矫情的起点吧?矫情,也可视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待:我们不堪此处的平庸琐碎,以为,彼处,有更为整肃浪漫的生活。

直到有天,我拜读了冒辟疆先生的大作《影梅庵忆语》,极其华美的长文,却使我感到了某种破碎,我看到爱情浮光掠影般飘过,内里是和现实并无区别的算计与博弈,还有男人的强势,女人的卑微,当董小宛胼手胝足一步一屈地换回一个现世安稳,我感到了作为同类的痛楚。

没有传奇,没有那种整饬的纯粹的优美,你真的走近,就能触到那同现实生活一样粗砺的质地,只是,长大成人的我,不再为此感到悲哀——动不动就悲哀,实乃一种自作多情的撒娇,真正有力的灵魂,能够做到逆来顺受,如随势而动的水,安然地面对任何的飞升与跌落。

(二)

就此对秦淮八艳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它是真的,有丰富的人性内涵,更因为,它曾被文人们意淫得面目皆非,从那廉价的优美,回复到现实的冷与硬,两相对比,让人哑然,失笑,亦失语。

说她们的故事,得先介绍一下时代背景。

晚明时期,党争最烈,一边是阉党,一边是东林。阉党自然是臭名昭著,东林却让人一言难尽,这个集团的主创人为当时学问最大情操最为高尚的学者型官员顾宪成,他和他的志同道合者将道德视为一切的前提。

首先得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假如一个人人品不咋样,比如张居正,父亲去世后不循例丁忧,却恋栈不去,那么他必定无益子这个帝国,出色的行政才能,也许只会将帝国更迅速地领土歧途;反过来说,某人若是品行完美,就能以这种美德感染身边的人,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上古景象指曰可待。

因此,东林及他们的拥戴者首先要确定君子小人,这种评判没有数据支持,东林的参考指数之一,是人际关系,即便你才能出众,但若和阉党有了七拐八弯的关系,就是人民公敌,东林的对立面。

筛选、对抗、打击与反打击,花去了东林大半精力,朝政也在党争中反复倾斜,这种动荡,使他们无暇顾及其他。

李自成首先敲响了丧钟,1644年,心力交瘁的崇祯帝吊死在景山上,明朝的江山还剩下江南半壁,谁为其主,又让官员们各怀心思。党争再次呈现,有的投资福王,有的押宝潞王,当福王最终胜出,胜利的一方忙着迫害,失败的一方忙着拆台,没完没了的倾轧,让这艘已经凋敝不堪的小船更加风雨飘摇。旋即清军入关,大举南下,弘光小朝廷两年即寿归正寝,接下来又有隆武、鲁王监国、永历三朝此起彼伏,终究都成不了气候。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强有力者的登台与谢幕,带动亿万民众踉踉跄跄,秦淮八艳,除了马湘兰生得较早之外,都在其中。

乱世中,女人被视为一笔特殊的资产,妓女作为在编的贱民,原本就可以被征召买卖,每一拨胜利者,都需要有美人承欢助兴,一旦滑入这样的轨道,她们便如漂流在黑暗的河流上,不可预知,无力自控,想要获得救赎,还得求助于男人。  董小宛就不用说了,《影梅庵忆悟》里说得很清楚,是债务,以及被征召的恐惧,让她抓住那根救命稻草死不松手;卞玉京,她对吴梅村以身相许,何尝不是寻找庇护,后者的推诿暧昧,亦是因了自身弱小——他尚且无法承担自己;柳如是扁舟拜访钱谦益,气势上是彪悍得可以,究其实质,也不过无可措手中的一次求援;至于顾媚,她择定龚鼎荤,利益权衡,实则大过“明天我要嫁给你了”的柔情。

两情相悦,不等于生死相许,死缠烂打,不等于之子靡他,也许他们曾经相爱,但是人人更爱自己,毕竟,怦然心动谁都会,但豁出去做个情痴情圣,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本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志向。

细读秦淮八艳的故事,是一个将传奇解构的过程,文艺腔的字眼一一委地,我们看到,人,在自己的命运中苦苦挣扎,尤其是那些女子,她们美丽、纯洁、多情、脆弱,纵然才气纵横,仍然一无所有,对于她们,爱情等同于立身之本,生存的本能与情感的热望摻杂在一起,她们谋生,亦谋爱,赶上那样一个时代,这种谋求显得格外艰难,在腾挪闪躲中,在辗转跌宕中,她们伤痕累累,甚至血肉模糊。

(三)

需要声明一下的是,谋生,亦谋爱,这话是张爱玲说苏青的,又何尝不是说她自己。虽然,外表孤傲冷清的地,没有显出一丝“谋”的痕迹,当那男子变心,她犹能等到他处境好转,方道一声再见。

她的“谋”,是面对自己,我这样写她与胡兰成的一段情:那时候,她需要爱了,就像花,需要开了,她作为女子的千娇百媚需要寻得一个观众,若是不能情逢对手,她就要拿一个现实的人来做包装,用自己的想象将一个可能的人包装成她希望的样子。

太多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被爱过的女人,是没有被成全的女人,《海的女儿》里,小人鱼哪怕活上三百年,若不能获得王子的爱,她也终将像一个泡沫那样转瞬成空。张爱玲未必窥不破胡兰成的轻浮与狡猾,可是,她想要成全自己,于是决意忽略,直到忍无可忍,方才转过脸去,当她说出“我已经不喜欢你了,而你,是早就不喜欢我的了”的时刻,应该,有力不从心的苍凉。

仍然要为她庆幸,起码她保持住了矜持,即使转身时满眼空茫,可是,她选择,她喜欢,如此便好。相形之下,萧红没能做到收放自如,这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女子,对于温暖,有着异平常人的渴望,一次又一次,她以为前方有可以取暖的火焰,不计其余,快步上前,心里并不是没有怀疑的,却仍然无法阻止靠近的愿望,哪怕,靠近一个想象。

孜孜屹屹,跌跌撞撞,多少女子,像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在“谋生又谋爱”的路途上,有的人,柳暗花明,有的人,坠入泥淖,更多的人,不悲也不喜,只是渐行渐远,慢慢忘了初衷,暮色苍茫时蓦然回首,竟然,已经过了一生。

我写她们,也是写我自己,关于这每一个女子的每一个字,我都曾用心体会,那些意乱情迷的暗涌,那些执迷不悔的坚持、那些行行重行行的彷徨、那些天长水阔知何处的无助,并不是时光能够解决的,再精明强干的女子,一旦遭遇爱情,马上会呈现出某种古典性来,“她们”,其实就是“我们”。

后记

先恭喜新书出版。

忽如(忽如远行客,作者网上发表文章的笔名之一。——编者)是个聪明有趣的人,很擅长讲故事。初识她的时候,《误读红楼》正横扫网络,就像黛玉看《西厢记》的心旌摇动,当时只觉芳词警曲,耀目惊心,令我痴痴若醉。心说:神仙中入神仙中人啊。

慢慢地熟悉,也了解到缀珠妙语之后那个真实的她,大觉亲切。原来这位神仙与我一样是急性子的糊涂蛋,容易激动,更容易感动。

谢谢老天,正因为有这般心灵的敏感,为各种命运所触动,才得以刺激她的才华,笔墨倾注,再次带来《她们谋生亦谋爱》。

本书沿续了她一贯清醒清脆的风格,继续解构不同类型的人生与爱情,稍有不同的是离开朱楼幽梦,前去泛舟秦淮。自然,也就更接近生活,更神似你我。

字里行间,放眼秦淮河的动荡光影,或许隐约可见欢声的余波;而传说中的红粉佳人,所谓快乐则无迹可寻。她们往往以美丽姿态定格在海报的表面,却在荣光之后,密布裂纹般的破绽,尽显感情的饥渴与狼狈。如同被时间摧折的花,怒放时恨不得天地俱焚,霜来处却只能烟灭灰飞。

谋生艰难,谋爱更为不易,成了许多女人不能言说的暗伤。生涯飘摇,尘埃里渐渐萎顿下去,岁月之后口耳之间绕一缕淡香,很寂寞,很温柔,也很难过。

这些跌宕起伏的传奇,真的应该听忽如来讲述。于她轻快潇洒的语气里,柳如是、寇白门、卞玉京等各色女子,穿透历史的风沙来到眼前,浅笑薄嗔,爱恨情伤,所有一切历历在目,触手仍有当时的温度。

忽如的文字真切、利落、体贴。不仅传递出温情和关怀,而且自有一派晴朗的冷静。像知己的手,抚慰的同时带来力量支撑。阅读不再是独个的事,你对着镜像里另一个自己,滔滔不绝,悲喜层涌。

忽如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她不借用任何路径便可直抵深心,让人不由自主发出共鸣。

这种感觉超好,写的人,读的人,还有故事里的人,仿佛同一时间地点心意互呈,亲爱渐生,许多世间的辛酸和悲苦,也在阅读过程中变得明白轻盈。所以我说,读这本书实在是件很享受的事。

呵,本只想简洁地讲讲,不意竟拉拉杂杂这许多。说实话,给忽如的书写点东西,压力蛮大的。很想郑重描写感受,又担心自己文成意不达,反倒辜负她的慧心和文字。不如我且止,还是让读者跟随她每篇微醺的挥洒,去享一场阅读的深醉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漫漫古典情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闫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49641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9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