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品红楼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名家品红楼梦》,旨在透过“名家”视角,向广大普通读者展示一个真实而亲切的“红楼”世界。

《红楼梦》是一个宝藏,她营养丰富。然而《红楼梦》不应该只是红学家们的《红楼梦》,普通民众同样也需要她。只要还没有熄灭对生命个体存在状态的观照,只要还存留着对人类情感的虔敬和执著,都需要从“红楼”世界中汲取养分;或许只有她,才能够如此淋漓地抱慰我们生命中的惊惶时刻。本书所选,基本上都是曾引起一定反响的红学研究成果,代表着各个时期红学研究的最高成就。

内容推荐

《红楼梦》是一个宝藏,她营养丰富。然而《红楼梦》不应该只是红学家们的《红楼梦》,普通民众同样也需要她。只要还没有熄灭对生命个体存在状态的观照,只要还存留着对人类情感的虔敬和执著,都需要从“红楼”世界中汲取养分;或许只有她,才能够如此淋漓地抱慰我们生命中的惊惶时刻。本书所选,基本上都是曾引起一定反响的红学研究成果,代表着各个时期红学研究的最高成就。

本书各篇的作者,大多数都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红学”名家,也有著名的作家、哲学家甚至经济学家,都是在某一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们本着对《红楼梦》的挚爱,基于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察和领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红楼梦》的阐释。他们的见解虽然不能说一定就是真理,但无一例外都以求“真”为旨归,他们的态度是严肃的,其结论是具有权威意义的。同时,作者们也尽量选取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作品。《红楼梦》不应该只是红学研究者的盛筵,她也应该走向民间,走入寻常百姓的心中。因此,本书所选都是些语言明白晓畅、深入浅出,读起来饶有趣味,易为群众接受的作品。艰涩冗长的考据文章不在编选范围内。

目录

壹 悲喜千般同幻渺 古今一梦尽荒唐

 《石头记》索隐

 《红楼梦》评论

 论《红楼梦》(节选)

 贾宝玉的出家

贰 漫言红袖啼痕重 更有情痴抱恨长

 清之人情小说

 读了《红楼梦》

 林黛玉的恋爱悲剧

叁 那一颗颗在世人心尖儿上行走的英魂

 花袭人论

 晴雯之死

 宝黛吵架

 宝玉为什么不喜读书?

 探春论

 『槛外人』妙玉

 史湘云论

 薛宝钗论

 林黛玉论

 贾宝玉的直感生活及其归宿

肆 《红楼》文化漫谈

 《红楼》饮馔谈

 读《红楼》札记

 《红楼梦》里的人名

 《红楼梦》杂论

试读章节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最表面一层,谈家政而斥风怀,尊妇德而薄文艺。其写宝钗也几为完人,而写黛玉、妙玉则乖痴不近人情,是学究所喜也,故有王雪香评本。进一层,则纯乎言情之作,为文士所喜。故普通评本多着眼于此点。再进一层,则言情之中善用曲笔。如宝玉中觉在秦氏房中,布种种疑阵;宝钗金锁为笼络宝玉之作用,而终未道破。又于书中主要人物设种种影子以畅写之。如晴雯、小红等均为黛玉影子,袭人为宝钗影子是也。此等曲笔,唯太平闲人评本能尽揭之。太平闲人评本之缺点,在误以前人读《西游记》之眼光读此书。乃以《大学》《中庸》“明明德”等为作者本意所在,遂有种种可笑之附会,如以吃饭为诚意之类。而于阐证本事一方面遂不免未达一间矣。阐证本事,以《郎潜纪闻》所述徐柳泉之说为最合,所谓“宝钗影高澹人,妙玉影姜西溟”是也。近人《乘光舍笔记》谓“书中女人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以宝玉曾云:男人是土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也”。尤与鄙见相合。左之札记,专以阐证本事,于所不知则阙之。

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清制满人不得为状元,防其同化于汉。《东华录》:“顺治十八年六月谕吏部,世祖遗诏云:纪纲法度渐习汉俗,于醇朴旧制日有更张。”又云:“康熙十五年十月,议政王大臣等议准礼部奏:朝廷定鼎以来虽文武并用,然八旗子弟尤以武备为急,恐专心习文以致武备废弛。现今已将每佐领下子弟一名,准在监肄业,亦自足用,除现在生员、举人、进士录用外,嗣后请将旗下子弟考试生员、举人、进士暂令停止。从之。”是知当时清帝虽躬修文学,且创开博学鸿词科,实专以笼络汉人。初不愿满人渐染汉俗,其后雍、乾诸朝亦时时申诫之。故第十九回袭人劝宝玉道:“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又,黛玉见宝玉腮上血渍,询知为淘澄胭脂膏子所溅,谓为带出幌子,“吹到舅舅耳里,使大家不干净惹气”,皆此意。宝玉在大观园中所居日怡红院,即爱红之义。所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增删本书,则吊明之义也。本书有《红楼梦曲》,以此,书中序事托为石头所记,故名《石头记》。其实因金陵亦曰石头城而名之。余国柱(即书中之王熙凤)被参,以其在江宁置产营利,与协理宁国府、历劫返金陵等同意也。又曰《情僧录》及《风月宝鉴》者,或就表面命名,或以“情”字影“清”字;又以古人有“清风明月”语,以“风月”影“明清”亦未可知也。

《石头记》叙事自明亡始。第一回所云,这一日三月十五日葫芦庙起火,烧了一夜,甄氏烧成瓦砾场。即指甲申三月间明愍帝殉国,北京失守之事也。士隐注解“好了歌”,备述沧海桑田之变态,亡国之痛昭然若揭。而士隐所随之道人,跛足麻履鹑衣,或即影愍帝自缢时之状。甄士本影政事,甄士隐随跛足道人而去,言明之政事随愍帝之死而消灭也。

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尽人皆知。然作者深信正统之说,而斥清室为伪统。所谓贾府即伪朝也。其人名如贾代化、贾代善,谓伪朝之所谓化、伪朝之所谓善也。贾政者伪朝之吏部也,贾敷、贾敬伪朝之教育也(《书》曰“敬敷五教”)。贾赦伪朝之刑部也,故其妻氏邢(音同刑),子妇氏尤(罪尤)。贾琏为户部,户部在六部位居次,故称琏二爷,其所掌则财政也。李纨为礼部(李、礼同音)。康熙朝礼制已仍汉旧,故李纨虽曾嫁贾珠,而已为寡妇,其所居日稻香村,稻与道同音。其初名以杏花村,又有“杏帘在望”之名,影孔子之杏坛也。(《金瓶梅》以盂玉楼影当时之礼部,氏之以孟,又取“玉楼人醉杏花风”诗句为名,即《红楼梦》所本也。)

作者于汉人之服从清室而安富尊荣者,如洪承畴、范文程之类,以娇杏代表之,娇杏即侥幸。书中叙新太爷到任,即影满洲定鼎。观雨村中秋口号云“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知为代表满洲也。于有意接近而反受种种之侮辱,如钱谦益之流,则以贾瑞代表之。瑞字天祥,言其为假文天祥也(文小字宋瑞)。头上浇粪,手中落镜,言其身败名裂而至死不悟也。(徐巨源编一剧,演李太虚及龚芝麓降李自成后,闻清兵入,急逃而南。至杭州,为追兵所蹑,匿于岳坟铁铸秦桧夫人胯下。值夫人方月事,迨兵过而出,两人头皆血污。与本书浇粪同意。)叙娩姽将军林四娘,似以代表起义师而死者。叙尤三姐,似以代表不屈于清而死者。叙柳湘莲,似以代表遗老之隐于二氏者。

书中女子多指汉人,男子多指满人,不独“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与“汉”字“满”字有关也。我国古代哲学以“阴阳”二字说明一切对待之事物。

《易·坤卦·彖传》曰:“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是以夫妻、君臣分配于阴阳也。”《石头记》即用其义。第三十一回湘云说:“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比如一颗树叶儿,那边向上朝阳的就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就是阴;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翠缕道:“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又道:“知道了,姑娘是阳,我就是阴。”又道:“人家说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是男为阳,主子亦为阳;女为阴,奴才亦为阴。本书明明揭出。清制对于君主,满人自称奴才,汉人自称臣。臣与奴才并无二义。(《说文解字》:“臣”字像屈服之形,是古义亦然。)以民族之对待言之,征服者为主,被征服者为奴。本书以男女影满汉,以此。

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东华录》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以复立皇太子告祭天坛文曰:“建立嫡子胤礽皇太子。”又曰:“朕诸子中胤礽居贵。”是胤礽生而有为皇太子之资格,故日衔玉而生。胤礽之被废也,其罪状本不甚征实。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谕曰:“胤礽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又曰:“胤礽同伊属下人等恣行乖戾,无所不至,令朕赧于启齿。又遣使邀截外藩人贡之人,将进御马匹任意攘取,以致蒙古俱不心服。”又曰:“知胤初赋性奢侈,着伊乳母之夫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俾伊便于取用。”又曰:“朕历览史书,时深儆戒。从不令外间妇女出入宫掖,亦从不令姣好少年随侍左右……今皇太子所行若此,朕实不胜愤懑。”《石头记》三十三回叙宝玉被打,一为忠顺亲王府长史索取小旦琪官事,二为金钏儿投井。贾环谓是宝玉拉着太太的、r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琪官事与姣好少年等语相关。忠顺王疑影外藩。长史曾揭出琪官赠红汗巾事,疑影攘取马匹事,相传名马有出汗如血者故也。日“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日“赧于启齿”,曰“从不令外间妇女出入宫掖”,“今皇太子所行若此”,是当时罪状中颇有中礽之言,即金钏儿之事所影也。

胤礽之罪状又有曰:“近观胤初行事与人大有不同,昼多沉睡,夜半方食;饮酒数十巨觥不醉;每对越神明,则惊惧不能成礼;遇阴雨雷电,则畏沮不知所措。居处失常,语言颠倒,竞类狂易之疾,似有鬼物凭之者。”又日:“今忽为鬼魅所凭,蔽其本性,忽起忽坐,言动失常,时见鬼魅,不安寝处,屡迁其居。啖饭七八碗尚不知饱,饮酒二三十觥亦不见醉。匪特此也,细加询问,更有种种骇异之事。”又曰:“胤礽居撷芳殿,其地阴黯不洁,居者辄多病亡。胤礽时常往来其问,致中鬼魅,不自知觉。以此观之,种种举动皆有鬼物使然,大是异事。”十一月谕日:“前灼见胤礽行事颠倒,以为鬼物所凭。”又曰:“今胤礽之疾渐已清爽,……召见两次,询问前事,胤礽竟有全然不知者,深自愧悔。又言我幸心内略明,犹惧父皇闻知治罪。未至用刀刺人,如或不然,必有杀人之事矣。观彼虽稍清楚,其语仍略带疯狂。朕竭力调治,果蒙天佑,狂疾顿除。”又曰:“十月十七日查出魇魅废皇太子之物,服侍废皇太子之人奏称:是日,废皇太子忽似疯癫,备做异状,几至自尽。诸宫侍抱持环守,过此片刻,遂复明白。废皇太子亦自惊异,问诸宫侍:‘我顷者做何举动?’朕从前将其诸恶皆信为实,以今观之,实被魇魅而然,无疑也。”四十八年二月谕日:“皇太子胤礽前染疯疾,朕为国家而拘禁之。后详查被人镇魇之处,将镇魇物俱令掘出,其事乃明。今调理痊愈,始行释放。……今譬有人因染疯狂持刀砍人,安可不行拘执?若已痊愈,又安可不行释放?”四月谕日:“大阿哥镇魇皇太子及诸阿哥之事甚属明白。”又曰:“现今镇魇之事发觉者如此,或和尚道士等更有镇魇之处,亦未可定。日后发觉,始知之耳。”“显亲王衍潢等遵旨会议喇嘛巴汉格隆等咒魇皇太子情实,应将巴汉格隆、明佳噶卜楚、马星噶卜楚、鄂克卓特巴俱凌迟处死。……皇长子护卫啬楞雅突,明知大逆之事,乃敢同行。又雅突将皇长子复行咒魇。……再此案内又有察苏齐引诱宗室格隆陶州胡士克图行咒魇之事。”P3-P6

序言

这部《名家品红楼梦》,旨在透过“名家”视角,向广大普通读者展示一个真实而亲切的“红楼”世界。

《红楼梦》问世迄今,二百余年,风靡传诵,几乎代不衰竭。以五四运动为界,红学分为两大派:“五四”以前的称为“旧红学”,“五四”以后的称为“新红学”。旧红学家有案可查者不下二百,他们或是把《红楼梦》看成是“情书”“经书”,或把《红楼梦》看成是“传记”“传人”,莫衷一是,从而形成各种派别,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评点派、索隐派和题咏派。最早对《红楼梦》进行点评的是脂砚斋,他写下大量精妙绝伦的点评,是后人研究《红楼梦》不可或缺的参考。此外,王希廉、张新之、姚燮等也有较大影响。题咏派以诗、词、赋、赞等形式或者抒发韶华易逝、浮生若梦的人生感慨,渗透着佛家“色空”、虚无的思想,或者对书中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及爱情故事大加渲染,吐露出艳羡之情。索隐派则以窥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为旨,其主要方法是做繁琐的考证,从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人和所隐之事,影响较大的观点有“纳兰成德家事说”、“和珅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排满说”等。蔡元培1917年发表的《石头记索隐》是红学索隐派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石头记》是“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把《红楼梦》中所描写的情节人物同具体的历史事实相比附,被胡适斥为“猜笨谜”,这种批评并非毫无道理。

旧红学家中,王国维是一个特例。在红学史上,他首先运用西方哲学和文论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研究,并且把《红楼梦》确认为是可与歌德《浮士德》相媲美的伟大作品,从而给予《红楼梦》以极高的评价。他不把《红楼梦》看作是某种历史的附庸或某些人物事迹的实录,也不把它看成只是茶余饭后消闲解闷的谈资,而是从一定理论高度把《红楼梦》当作一部独立而完整的文学创作进行整体性研究,这种研究思路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开创性,影响深远。但是他完全套用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显然存在不科学之处。

胡适是新红学的旗帜人物。1921年他发表《红楼梦考证》,彻底抨击了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并根据小说文本本身以及相关的清人笔记、年谱、传记、诗文等材料,提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自传说”否定了《红楼梦》是文学作品,认为《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地描写曹家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客观事实,是平淡无奇的自然主义,从而大大贬低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20世纪30年代,红学渐渐跳出索隐或考证的圈子,开始着眼于对《红楼梦》时代背景、思想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加以探讨,大大拓宽了《红楼梦》的研究范围。20世纪40年代,对人物性格、心理状态的分析成为新的关注点,代表作有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张天翼《贾宝玉的出家》等。这些作品往往能够通过诗情画意、活泼灵动的语言,对人物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使读者认识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其所能达到的高度,至今难以超越。20世纪40年代末,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是继胡适《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红楼梦辨》之后出现的一部影响较大的红学专著,是一部对《红楼梦》及其作者进行全面考证的力作。自1954年展开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一直到“文革”结束,《红楼梦》的研究一直受意识形态左右,带有明显的阶级斗争的烙印,其成果大不如前。“文革”以后,《红楼梦》研究步入新的历程,红学家们以实证的精神研究《红楼梦》,并出版了大量专著,如冯其庸《论庚辰本》、吴恩裕《曹雪芹佚著浅探》、郭豫适《红楼梦研究小史稿》、刘梦溪《红学三十年选编》等,在资料考证和文学批评上均有一定突破。

《红楼梦》是一个宝藏,她营养丰富。然而《红楼梦》不应该只是红学家们的《红楼梦》,普通民众同样也需要她。只要还没有熄灭对生命个体存在状态的观照,只要还存留着对人类情感的虔敬和执著,都需要从“红楼”世界中汲取养分;或许只有她,才能够如此淋漓地抱慰我们生命中的惊惶时刻。本书所选,基本上都是曾引起一定反响的红学研究成果,代表着各个时期红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为了让她显得真实,显得亲切,在编选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两条原则:

第一,权威性与通俗性、趣味性的结合。本书各篇的作者,大多数都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红学”名家,也有著名的作家、哲学家甚至经济学家,都是在某一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们本着对《红楼梦》的挚爱,基于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察和领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红楼梦》的阐释。他们的见解虽然不能说一定就是真理,但无一例外都以求“真”为旨归,他们的态度是严肃的,其结论是具有权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尽量选取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作品。《红楼梦》不应该只是红学研究者的盛筵,她也应该走向民间,走入寻常百姓的心中。因此,本书所选都是些语言明白晓畅、深入浅出,读起来饶有趣味,易为群众接受的作品。艰涩冗长的考据文章不在编选范围内。

第二,不只传授知识,更在传“情”达“意”。在第四章‘‘红楼文化漫谈”中,我们选录了几篇关于《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文化知识,如饮馔、说槟榔、“红楼”人物的取名等等,《红楼梦》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文化,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大百科全书;但是,我们更认为,人生的要义不在于拥有知识的多寡,而在于对生命领悟的程度,在于“情”,在于“意”。知识是没有温度的,只有情感才能打动人心,只有思想才能打通灵魂。因此,本书的前三章,我们按照“思想”、“情感”、“人物”分别选录了一些传“情”达“意”的文章,分析《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对情感世界的揭示,以及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当中有一些著名作家的手笔,如何其芳、张天翼等,他们以其独特的作家身份,展现了对于“红楼”世界敏锐而富有穿透力的把握,同时,他们的语言也往往是诗情画意、深入浅出的,易为普通群众接受和喜爱。

读《红楼梦》是快乐的,她充满了灵机和诗情;读懂《红楼梦》却是痛苦的,她对生命存在状态的揭示,透露着刺骨的寒冷和残忍。然而,惟有灵机才能触动灵机,惟有诗情才能陶冶诗情,惟有在寒风凛冽中才能更加真切地体验和珍惜温暖。

书评(媒体评论)

《石头记》之为政治小说决非牵强附会,已可概见。触类旁通,以意逆志,一切怡红快绿之文,春恨秋悲之迹,皆作二百年前之 因话录、『旧闻记』读可也。

——蔡元培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文学有普遍性,但有界限,也有较为永久的,但因读者的社会体验而生变化。

《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较的敢于实写的,而那结果也并不坏。

——鲁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品红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元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4759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