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文本与人本结合起来,通过文本分析认识20世纪作家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审美追求、思想和情感历程,分析作家整体的文化心理和人格精神;通过对作家及整个知识界文化心理的分析寻找文本世界的主体依据,以深化对于文本世界的认识,达到对20世纪知识分子心灵世界和文化心理探讨的目的。
图书 | 当代中国文学--悲壮辉煌的历史脚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回顾与反思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把文本与人本结合起来,通过文本分析认识20世纪作家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审美追求、思想和情感历程,分析作家整体的文化心理和人格精神;通过对作家及整个知识界文化心理的分析寻找文本世界的主体依据,以深化对于文本世界的认识,达到对20世纪知识分子心灵世界和文化心理探讨的目的。 目录 我所从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代前言) 第一章 悲壮的挺进:作家创作机制调整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当代转换 第一节 创作机制调整的历史依据 第二节 用心良苦的调整措施 第三节 调整结果的理性反思 第二章 萧索的年代:“文革”文学简析 第一节 “文革”文学发生的历史必然 第二节 作家的悲剧命运及其抗争 第三节 命运迥异的几种文学样式 第三章 辉煌的历程:新时期文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新旧交错中的复兴与嬗变 第二节 反思与歧议中的转折与探索 第三节 自由天地里的多元走向 第四节 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无序发展 第四章 迷乱的星空:当代中国诗歌简论 第一节 当代中国诗歌发展演变的致因机制浅谈 第二节 当代中国诗歌理念发展变化简述 第三节 当代中国诗歌思潮发展轨迹检视 第四节 当代中国诗歌美学风格刍议 第五节 当代中国诗歌创作的多维透视 第五章 流动的风景:当代中国散文扫描 第一节 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散文理念 第二节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题材领域 第三节 从众尊一体到散无定式的结构体式 第四节 杨朔及其“诗化散文”创作的别种解读 第六章 浮沉的舞台:当代中国话剧艺术审视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话剧思潮剪辑 第二节 新时期话剧思潮粗读 第三节 新时期话剧新潮简论 第七章 浪漫的小说:当代中国小说爱情书写管窥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小说爱情书写的横向检讨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爱情书写的纵向考察 第三节 新时期小说爱情书写的浪漫主义解读 附录一: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宏观考察与系统研究 附录二: 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 附录三: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寻找阳翰笙先生 附录四: 报告文学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 附录五: 深刻的启迪,诸多的困惑 附录六: 难以评说的新世纪文学 附录七: “翻阅”武训研究的两座山 附录八: 消费时代的文学,呼唤浪漫主义精神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代中国文学--悲壮辉煌的历史脚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回顾与反思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石兴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1954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7-11-01 |
首版时间 | 2007-11-01 |
印刷时间 | 2007-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6 |
丛书名 | |
印张 | 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