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大学历史丛书”之一,对于隋唐五代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大到隋唐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对于士族门阀在唐代地位的估计,关于均田制的性质和实行与否;小到许多具体历史问题,诸如典章制度的实际情况,历史事件的辨析,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在搞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上,从发展变化中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图书 | 隋唐五代简史(修订版)/大学历史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大学历史丛书”之一,对于隋唐五代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大到隋唐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对于士族门阀在唐代地位的估计,关于均田制的性质和实行与否;小到许多具体历史问题,诸如典章制度的实际情况,历史事件的辨析,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在搞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上,从发展变化中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隋朝的统一与革新 第一节 隋的建国 一 隋取代北周 二 隋建立前后的山东形势 三 解决户口隐漏问题 第二节 统一王朝的再建 一 统一南北 二 稳定统治的措施 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三节 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一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二 三省制的确立 三 宰相制度的变化 四 缩小封爵,以才授官 第四节 隋朝的衰亡 一 滥用民力,督迫严急 二 农民起义和政治形势的变化 三 瓦岗军的兴衰 第二章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第一节 唐的建立与武德政治 一 太原起兵与唐的建立 二 窦建德的失败与刘黑闼再起 三 武德时期的政治 第二节 贞观之治 一 玄武门之变 二 “山东豪杰”和太宗用人 三 贞观君臣论治 四 广任贤良与坚守法令 五 唐初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节 贞观、永徽之际的政局 一 贞观中晚年政治 二 关陇贵族势力的消长和废王立武 第三章 唐初的制度 第一节 唐初的政治制度 一 知政事官与政事堂 二 三省 三 九寺、三监 四 御史台 五 地方行政机关 六 军事制度 七 法律制度 八 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唐初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一 官、阶、勋、爵 二 入仕途径 三 官员的选授和考课 第三节 唐初的土地、赋税制度 一 土地占有情况 二 田令及其实施 三 租庸调和杂徭 第四章 一代女皇 第五章 开元之治 第六章 唐代社会经济与繁荣 第七章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天宝政局 第八章 走向中兴 第九章 唐王朝的衰落 第十章 五代十国 第十一章 唐代中国与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十二章 唐五代文化 参考书目 后记 重印附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隋唐五代简史(修订版)/大学历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宗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105254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3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3 |
出版时间 | 2006-02-01 |
首版时间 | 2006-02-01 |
印刷时间 | 2006-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03 |
宽 | 14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